们的时候,刘三就觉得心里面有些怯。
但是以前的老爷们看样子也被光复军吓破了胆子,刘三慢慢的现,他自己看老爷们的时候有点怯,可老爷们看刘三他们的视线中更有些怯生生的感觉。这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之后,刘三倒也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土地变大的事实。看到以前的老爷们的时候,刘三心中的怯意越来越少,一种说不清由头的自豪感变得多了起来。
而让刘三自豪的事情不仅仅是土地,地方上变化很大,除了土地之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地方光复军建立的合作社。以前买到的镰刀都是熟铁的,外表是黑乎乎的,很容易生锈,不耐用,价格更是贵得很。即便刘三有五亩地,交了税之后也就仅仅够他家吃饭。想置办新农具是不太可能了。
光复军在平安镇里头建起的合作社里头就有镰刀卖。那镰刀白刷刷的,看着就喜人。刀口锋利,刀身坚硬。刘三一直不敢相信这些镰刀和以前黑乎乎的镰刀一样都是铁制的。他鼓起勇气买了两把,用了之后觉得真心好。以前镰刀得几天就磨一遍。可磨得狠了,短时间内的确变得锋利,却会大大减少镰刀的寿命。磨的不狠,又不锋利。如何磨刀,从刘三的爷爷开始就是刘家壮劳力一直争执的问题。刘三还记得他爹因为要多磨点,结果遭到了刘三爷爷的痛打。
新镰刀却不同,磨得时候就感觉很硬,磨一次,用上快一个月,割起草来还是非常锋利。一刀下去,唰唰的就把草割断了。为此,刘三还打过自己的娃好几次。这些懒娃子们就知道偷懒,每次割草回来的时候筐子里面还是和以前有同样的量。他们以为他爹不知道新镰刀有多省劲么?
光复军不仅卖便宜镰刀,镇子上还开办了修理农具的店。有一次刘三现自己的一把镰刀和以往不同了,问了自己的儿子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调皮,拿着镰刀乱挥的时候砍到了石头,竟然把镰刀给折断了。他儿子可是给吓坏了,最后竟然自己跑去修镰刀的地方哀求,而负责修镰刀的那个当过光复军大兵的广西人竟然收下了折断的镰刀,给了刘三的儿子一把新镰刀。
刘三其实还是比较赞赏自家儿子的机灵,所以刘三只是对着自己儿子猛踹了几脚,没有往死里打。打完了儿子,刘三开始逼问自己的儿子,到底许了人家什么好处,人家才会换新镰刀给他。儿子也算是被刘三打皮了,他不服气的说道:“阿爹,铁匠刘师傅说了,若是镰刀断了,只要拿了完整的镰刀过去,光复军就给换新的。只要多加两文钱就行。”
听了这话,刘三气不打一处来。小兔崽子竟然敢偷家里的两文钱,这是不准备要命了!正在他准备痛打儿子的时候,儿子喊道:“我只是帮刘师傅拉了一阵风箱,他就不问我要钱了!”
对自家儿子刘三清楚的很,他什么时候说过实话。毫不留情的打了一顿之后,刘三逼问道:“你到底许给了人家什么?老实说!不说就再打!”
最后刘三的儿子突然嚷嚷起来,“阿爹,我觉得你还不如光复军。刘师傅说过光复军里头当兵的事情,当官的不许打骂当兵的。更不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打当兵的。你每次打我都是你不高兴!我要去当兵,再也不回来了!”
听自己儿子嚷嚷着要去当兵,刘三高举着手愣住了。这年头当兵的都不是好东西,清军自然不用说,过兵如过匪。地方上的团练也是只会欺负百姓,遇到强敌立刻就跪地求饶。刘三是亲眼见过一群曾经吆喝着要杀光光复军的团练面对进攻的光复军的时候的熊样。
光复军却是完全不同的军队。去年春秋两次农忙的时候,光复军的部队都到过平安镇,第一次是帮着百姓们种地插秧,第二次是帮着百姓们收割。刘师傅就是那时候带着家眷到了平安镇住下的。刘师傅也分到了一片土地,除了种地之外就是干铁匠活。那些正在当兵的年轻军人都是种地的百姓出身,而退役的刘师傅除了种地之外,就靠手艺吃饭。刘三第一次知道,原来当兵之后人竟然可以不变坏,还是能与普通的老百姓一样。
可这些并不足以让刘三接受自己的儿子去当兵。刘三并不喜欢光复军,因为光复军管的的太多。
种地本来是百姓自家的事情,光复军却硬是插手了种地的事情。基塘农业是水田周围种植桑树或者甘蔗,种甘蔗的被要求把甘蔗送去光复军指定的糖厂去榨糖。种桑树养蚕的,则有光复军的人跑来推广如何种桑,该用什么样的蚕种,蚕茧还得卖给光复军负责收蚕茧的供销社。甚至在水田里头套养什么样的鱼,光复军都要出手干涉一下。
刘三家的基塘种的是甘蔗,靠了这个收入,刘三第一次攒到了钱。镰刀也买了六把,包括他闺女在内,劳动的时候每人一把。这的确让他家干活的度快了太多。可刘三还是不满意。
平心而论,不管是糖厂还是缫丝厂,收购的价格都不算差,绝对谈不上欺负人。有人稳定的收购者,也的确让刘三方便了很多。不过刘三与普通百姓一样,有着非常朴素的理念。百姓们都认为,作为官府的光复军这么做定然是有他们的好处,而光复军得到了好处的同时定然让百姓吃了亏。虽然刘三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吃了亏,可他心里面就是会忍不住这么想,也会因为这么想而感觉不舒服。
除了这些之外,刘三还有别的不满。看以前的大户们的土地变得和普通百姓一样,让刘三生出了大大的满足感。可光复军告诉百姓们,以后除了纳粮之外就不让交租了,不让人当地主了。
本来种地交租,天经地义,刘三就这么认为的,我给别个人种地,人家要是不管我饭,不给我工钱,那我得讨个说法,可人家管饭了,给钱了,我还闹个啥子。村里的光复军委任的官员召集会议说了这些之后,刘三想着现在不交租是个好事情,但自己将来万一有了钱,置下几亩地,岂不是别人也不给他交租了,再说谁晓得光复军还能打多久。不趁着现在光复军得势的时候赶紧攒钱买地,若是光复军败了,刘三岂不是咱也没机会了么?
刘三可清楚的很,不仅仅他家种甘蔗挣了些钱,其他家家户户种甘蔗,种桑养蚕都挣了钱。镰刀并非刘三一家买得起,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现在合作社里头卖的布匹有土布,有洋布,洋布虽然没有土布那么结实,却好在薄,清爽,更是比土布便宜了不少。原本各家都是自己织布,现在有些人家干脆就买布做衣服。省出来的织布时间都干些别的营生。那些年轻女孩子们去缫丝厂上班,男人去糖厂帮工,也都是些进项。若是大家都有了钱,谁会卖地呢?
在这个时候,自家儿子不说好好给家里挣钱,却嚷嚷着去当兵。当兵就要去打仗,给光复军卖命,不给自家挣钱!刘三想到这里气不打一处来,他转身去找个根木棍就冲着儿子狠狠的抡去。
刘三的儿子往后一跳,躲开了刘三的杖击。刘三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还敢躲,这怒火更加旺盛起来,刘三抡起棍子就要冲着儿子脑袋猛砸过去。此时背后突然有人扑上来把刘三给抱住了,那是刘三的老婆。就听刘三的老婆哭喊道:“你要把他打死么?”
听了自己老婆的哭喊,刘三的怒火加倍的燃烧起来,他双臂一震就把老婆甩开,接着就给了自己老婆一耳光,把她打倒在地,“这都是你惯的,他现在也敢躲了!”
打完老婆,刘三转回头就准备继续收拾自己的儿子,却见到自己儿子哭着喊道:“我再也不回这个家了!”接着就见儿子一溜烟的跑出院子,冲着远处飞奔而去。
刘三这番折腾也累的够呛,看着儿子的背影,刘三怒骂道:“你再也别回来!回来我就打死你!你就在外头饿死吧!”
在这样叫骂的时候,刘三是真心这么想的。至少在此时,他坚信,离开了家,他那儿子要不了多久就会饿的乖乖回家的。那时候刘三就能好好的把儿子收拾一番。
可当天晚上,刘三的儿子没有回家。第二天,他儿子依旧没有回家。这下刘三感觉不对头了。难道他儿子真的出事了不成?
第三天,里长到了刘三家。一进门,里长就笑呵呵的说道:“刘三啊!你儿子当兵了,我这是来给你说说军属减免税收的事!恭喜啊!”
刘三只听到自己儿子当兵的消息,就觉得耳朵里面嗡的一声,后面里长说了什么,他是完全不知道了。
第106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七)
大沽口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消息震动了满清朝廷。这几天,太监们走路都格外的小心,生怕一时引起的气急败坏的皇帝注意,接着就会被命令拖下去打死。当然,这等窝里横明显解决不了问题。咸丰可以轻松的把整个宫内的太监全部杀光,却没办法动洋人分毫。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6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六日内指派全权大臣谈判。俄、美的照会还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咸丰帝一面命令清军在天津、大沽设防,一面派直隶总督谭廷襄为钦差大臣,前往大沽交涉,并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所谓“调停”上。英、法侵略者并无谈判诚意,只是以此拖延,加紧军事准备。
1858年5月2o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驻守各炮台的清军奋起还击,与敌鏖战。但谭廷襄等毫无斗志,弃守逃亡,加以炮台设施陈陋,孤立无援,大沽失陷。26日,英法联军溯白河而上,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
咸丰皇帝觉得事情明显出了他的想象之外,此次英国的态度立场如此激烈,提出的理由就是关于换约的事情。184o年第一次大烟战争中满清战败,与洋鬼子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满清方面自然觉得憋屈,所以在条约执行中是能拖就拖,能缓则缓。他们打的算盘是想把这些条约给拖黄了拉倒。
事实证明,这么做也有一定的效果。洋人依旧被挡在中国之外,极少有洋鬼子能够进入中国。甚至越来越猖獗大烟贸易,因为清廷从大烟贸易中收取到了大烟税,引了国内大烟种植面积的暴增。国产大烟迅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大有把洋烟赶出中国市场,甚至反攻国际市场的趋势。
然而英国人看样子却并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他们明确告诉满清政府,必须与英国人签署新的协议,并且切实履行新协议的内容。
“这些夷狄到底准备干什么?”咸丰冲着军机大臣们怒吼道。因为用力太大,刚吼叫完,咸丰就捂着胸口猛烈的咳嗽起来。
“万岁爷!保重龙体啊!”军机大臣们连忙说着体己话。
好不容易平复了些呼吸,咸丰再次喝道:“伺候我是太监们的事情,你们身为军机大臣,是要为国家打仗。瞎操这等心有什么用?”
在咸丰的呵斥下,军机大臣们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他们若是真的有能耐抵抗住洋鬼子的进攻,还需要跟太监一样献些小殷勤么?
咸丰又喘息了片刻,才沉声问道:“韦泽在广东是怎么赢的?”
一年前,韦泽在佛山击败了英国人,然后在国内可是到处散榜文。这件事咸丰自然是知道,正因为如此,咸丰觉得英国人并没什么了不起。虽然韦泽这几年来素有凶名,清军根本不是韦泽的对手。但是韦泽的胜利证明了英军并非不可战胜。
“万岁爷!韦逆所说的可不能当真!”立刻就有军机大臣劝道。
“韦泽说的不能当真,你说的就能当真了不成?”咸丰立刻毫不留情的呵斥道。他身为皇帝,对手下的这帮人看得极为清楚。他们此时看似持言极正,实际上的目的是为了推脱责任。先认为韦泽打败英国人的消息不能当真,接下来自然是这帮人打了败仗就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只要敲定韦泽在说瞎话,那整个中国都没有谁能够打败英国人么。
军机大臣们纷纷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现在局面到了如此地步,他们也的确是没有办法。其实军机大臣未必怀疑韦泽的战绩是假的,看韦泽这几年纵横天下,甚至打到了天津附近救走了被围的太平军,连钦差大臣胜保都在战斗中被杀。这么凶狠的军队打赢英军也不是多稀奇的事情。只是满清的战斗序列里面并没有如此强悍的军队,八旗的战斗力这帮军机大臣们清楚的很。
见军机大臣们如此顺从的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