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下牺牲的同志和重伤的同志,迅撤退下去。
听到枪声与喊杀声,以岳府为中心,街上的人开始拼命逃窜。店家关门,住户落锁。随着消息的传播,热闹的佛山很快就冷清下来。岳寿山按照计划联络了他的手下们,集结起了三四百人就杀了出来。
可光复军的全套设置了好几个月之久,哪里会给岳寿山任何机会。或者说,光复军的计划已经到了能够“给岳寿山机会”的程度。岳寿山冲出了岳府时,除了召集起他手下的部队和联络好的大烟贩子,之前有所联络的当地豪强们也都接到了岳寿山的通知。佛山武风很盛,所谓的广东十虎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佛山出身。岳寿山相信,如果有这些人参与,把佛山搅个天翻地覆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却让岳寿山有些失望了,大部分佛山地方豪强都没有给岳寿山任何回应,只有少数血气方刚之辈才带了人赶来参加岳寿山的部队。几百人的部队直扑城内的军营以及军火库。岳寿山一点都不相信“你有现代科技,我有神功护体”这样的豪言壮语。投靠英国人,恰恰是岳寿山坚信,英国人比光复军有更多的先进科技与先进武器。
眼见前面路上没什么光复军,岳寿山大喊着:“快!快!英国人的部队已经出到咱们佛山了!抢了军火库,咱们就能打赢光复军,撑到英国人赶来!”
参与到这样的战斗里头来,那些人都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在岳寿山带领下,他们玩命的向军火库那边狂奔。
和十三行一比,岳家其实算不上什么。此次参加造反的人都知道,十三行殷鉴不远,当时十三行也根本没想到光复都督府突然出手,更没想到光复都督府并不是抱着捞一把的态度,而是抱着摧毁十三行的决心。曾经看似强大的组织顷刻间就土崩瓦解。若是这伙人没有拿出必死的决心,只会是死路一条。
快到了军营,前面的视野豁然开朗。却见几队光复军的士兵完全无视直奔而来的这批人,只是按照军官们的号令,开始整齐的部下数排的阵列。这种从容的态度让岳寿山感觉到强烈的危险。他停下脚步,奋力喊道:“开枪打他们!开枪打乱他们的阵列,然后就冲过去!”
岳家的核心人员倒也听指挥,他们停下来就开始装填子弹。其他人也停下脚步,躲在道路两边隐蔽的地方等着对射。没等岳家的人做好射击准备,对面的光复军的子弹就打了出来。岳寿山视力挺好,他只见到光复军的士兵们以极为流畅的动作、装子弹、通条通,拌枪机、上火帽,所有行动如同行云流水,转瞬就齐刷刷的完成了。装填完毕光复军的士兵们抬枪瞄准,子弹就向着岳家的部队这边飞来。
这等对射比的就是度和火力密度,光复军无疑占据了全面上风。在硝烟还没有完全遮蔽视线前,岳寿山看到,光复军部队前排的战士们并没有继续装填子弹,而是把射击完的步qiang交给了后面的人,从后面那排部队里头接过装填完毕的步qiang继续射击。暴风骤雨般的子弹扑面而来,岳家的火qiang手们如同遭到台风袭击的稻子般,纷纷仆倒在地。连躲在两边准备上去肉搏的那些人,也接二连三的出中弹后的惨叫。
经历了也不知道多久的射击,对面光复军射击的声音终于停下来了。就在一片浓重的让人呼吸几乎都要窒息的硝烟中,一阵脚步声传来。岳寿山倒是有过见识,他见过英国人操演的时候搞过这招。果然,硝烟中逐渐出现了晃动的人影,几瞬之后,挺着刺刀的光复军步兵们已经快步越过了交战双方之间的烟雾,向着士气落入谷底的岳家这边杀了过来。
不管是曾经到头舔血的民团、商团,还是血气方刚,在佛山武术界颇有名望的年轻人,仅仅稍微和光复军刺刀冲锋正面对抗了一下,现对方的冷兵器功夫绝非是花架式。这些佛山当地的造反者们的原本就乱作一团的队列彻底崩溃。从前到后,所有人都开始逃命。而街道上一时容不下那么多人,互相挤做一团。
光复军的士兵们挺着刺刀,向着一群逃跑者的背后奋力刺去。惨叫声中,这些一对一未必会轻易输给光复军战士的这些造反者,却被轻松的一刺刀一个的捅死了。
有些造反者跑的比较早,可霉运却没有因此放过这些人。光复军的部队早就已经布下了包围网,各个小队整齐有序的从四面八方的围了过来。
此时街上早就没了行人,即便有普通民众看热闹,也是躲在家中从门缝窗缝中胆战心惊的偷看,哪里敢在此时上街。光复军此时接到的命令自然是“对叛乱份子格杀勿论”,所以只要看到街上出现了并非穿军装的人,各部队就是一通子弹招呼过去。
逃窜的人等原本就已经被吓破了胆子,四散奔逃之时见到了数量占据优势的光复军,更是没勇气抵抗。没被子弹打死的人立刻就调头继续逃跑。可包围圈越收越紧,他们就如同风箱里的耗子,怎么都找不到能够逃出去的道路。此时各处人家都闭上了大门,有些人跳进别人家的院子,立刻引了户主的尖叫与喊声。光复军兵力充足,正好过去将这些人擒拿或者击毙。
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的几十号人看到自己被堵在一个十字街口,四条通道上都是部队。他们再也没刚开始时候那股子悍勇之气,不知道谁带头举起手跪在地上,其他人立刻跟进。造反行动在四五个小时内就被彻底平息。只是在检点造反者的时候,无论是活人还是死尸,竟然都没现罪魁祸岳寿山的踪迹。他不愧是地方上的地头蛇,不知何时竟然逃了。
第67章 第二次大烟战争(五)
在英国人的步兵和舰队赶到广东之前,光复军就向英国人派出了使者,宣布广州城为不设防城市,希望英军不要用武力进攻广州城。!
英军对此将信将疑,等他们不费一枪一弹轻松占领了广州城之后,心中自然是志得意满。看来光复军并非不知道英国人的厉害,所以乖乖从这座重要的城市中撤出了。只是轻易占据广州城所带来的兴奋感很快就消失了,进入了广州城之后英国人才现,别说是广州城内的府库,光复都督府把值钱的东西都给带走了,甚至连工厂里面的设备也给拆走了。担心英国人抢掠的富人阶层也带了自家的值钱东西跑了个精光,繁荣的广州城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油水的地方。
没有油水可捞,士兵们自然分不到战争额外的红利。英军虽然已经反复强调了军纪,但是针对普通民众的抢掠事件每天都要出几十起。更多广州城百姓逃出了广州城,让曾经本来就已经非常萧条的市面变得更加萧条起来。
这下英军指挥官大怒,采取严厉的手段整顿军纪。这倒不是英国人有强烈的道德观,广州与其他地方不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如果英国人过分的劫掠,只会引中国百姓的愤怒。英国的文官武将身为受过教育的上层,自然能够弄懂光复都督府的现代民族国家宣传。英国本土也是这么搞起来的,强调本国国民与外国国民的不同,让本国国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好最伟大国家的国民。由此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向心力。
现在的广州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大规模抢掠的东西,敢留在广州城的百姓都是对英国人没什么敌意的民众。英国文官武将们当然知道把这些人彻底变成了对英国人的敌视者,那是非常没有利益的事情。
只是军官嘴里面说什么意义都不大,现代民族国家的宣传必然带来的负面影响力在英国士兵中展现无遗。既然英国是最伟大的国家,那么落后野蛮的中国普通百姓自然需要对英国人俯帖耳,乖乖的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打仗没钱,英国士兵凭什么在这里日夜卖命。以往在各个野蛮地区,英国人不都是在战争胜利之后纵情抢掠么?为什么在广州就要与众不同?随着军官们的镇压,士兵们的敌对情绪也日渐增长。
面对这样的局面,英国人只能加紧派出联络人员到广东其他地方去,看看原本他们联络好的中国地方大烟贩子们的武装力量是否开始如约起事。所有的汇报大概分为两种,联络人员要么在穿过封锁线的时候被现,或者遭到了逮捕,或者在试图逃脱时候被击毙。化装成难民的香港当地出身的探子们有些倒是探听到了情报,光复军在英国人进攻广州的同时对大烟贩子们采取了军事行动。此时各个城市、乡镇都挂起了很多人头,人头原本的主人就是这帮大烟贩子和他们的军事集团人员。光复都督府给他们定下的罪名是“叛国罪”!
英国人被这个情报给震惊了,震惊的一部分理由自然是光复军居然采取了如此迅的反应,一举荡平了英国人的内应。另外一小部分则是光复都督府定下的这个“叛国罪”的罪名。英国佬太清楚这个词汇了,所以他们不得不讶异的现,光复都督府竟然是一个与西方政府非常相似的政治组织。
事情到了没有内应可以借助的地步,英国人在广州城也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原先的战略可以说全面破产。而且英国方面此时只是占领了广州城,他们派出的探子主要出了城外3英里(接近1o里地)的地方,就会遭到中**队的阻击。英国人派出了大部队扫荡的时候,却现这些小部队竟然找不到踪迹,他们面对英国大部队的时候根本不露头。
这让英国人感到难以忍受,合着英国人耗费巨大的物资派出强大的6军海军力量,此时竟然只能龟缩在一个空空荡荡的广州城中。而光复都督府仅仅失去了对广州城的控制,但是借了英国人进攻广州城的机会,他们彻底铲除了与英国人合作的对象。在广东的力量不仅没有被削弱,反倒是增强了。
可英国人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这么干等着。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双方在广州城外不断出现小规模部队的交火,每天都在增加着伤兵。而广州城内的中国民众则开始大量逃出广州城,这让英国人就地补给的难度越来越大。
就在12月15日那天,在广州驻扎的英国指挥部内爆了激烈的争论。到底是就此罢手,撤出广州城。还是加把劲,派出6军对光复军实施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原先想通过战争恢复广东大烟生意的战略目标此时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此时的大烟贩子被杀了个干净,即便是此时韦泽领导的光复都督府向英国方面屈服了,想重新建立这些销售渠道就是一个可怕的工作,更不用说控制了广东地方的韦泽根本没有理由向英国人开放大烟贸易的可能。
可撤退也不是个好选择,如果不能给韦泽一次致命的打击,至少是一次让韦泽明白英**队不好惹的打击,韦泽大可弃广州城,或者简单的恢复一下广州城。将其它地方作为光复都督府的统治中心。英国人能够把韦泽如何?不能威胁到对方的核心力量,证明自己有撼动对方核心力量的能力,对方永远都不会屈服。
支持撤退的都是军方人员,英**官不是傻瓜,此时不管他们嘴上怎么说,他们内心都不得不承认,光复军的战斗力只怕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也就是说,面对光复军具有的人力优势,英国人还是有可能“遇到些麻烦”。
而坚持继续找光复军决战的则是文官,他们已经知道这次战争行动无疑达不成最初的目的了。但是如果没有任何胜利就这么撤退,他们可没办法向国内交代。身为文官系统培育出来的人才,他们知道国内那帮老狐狸们的眼光。
就在文官主战,武官要求撤退的局面下,一个人的出现影响了局面。佛山大烟商人岳寿山逃到了广州,这是战前与英国人联络的中国大烟商人中,唯一能够与英国碰面的一位了。军事会议立刻终止,英国人开始接待这个本该出了大力的狗腿子。
岳寿山不愧是佛山地头蛇,他看到面对数百造反者时展现出压倒优势的光复军,他当机立断选择了逃命。见过十三行被剿灭,岳寿山早就准备了后路。当时一片混乱,岳寿山趁机跑路。他甚至连家人都不管不顾,自己硬是钻地道,走水渠,很幸运的跑了出来。
逃出了佛山之后,岳寿山却没有傻乎乎的立刻远遁,他先在隐秘之处躲起来。等到外出搜索的人都返回佛山,地方上没有那么紧的时候,这才化妆走6路。仅仅是这么十天,内心的煎熬让岳寿山看上去老了十岁,虽然梢还是黑色,可根处很多都变成了白色。虽然英国人中也有些人曾见过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