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本小区有宽容心的邻居们。把自己搞成收养了200多只流浪猫的丁奶奶那样相当不值得,虽然我们还会给丁奶奶捐款。可是,我依然幻想着有一天可以买个大院子,专门收养那些流浪的小动物们。看着它们甜蜜而无辜地走来走去,在阳光下那种纯粹自然而不拧巴的伸展状态,然后,也就不拧巴了。
青春梦已老
按惯例,晚上几个朋友带着笔记本在熟识的酒吧里上网喝酒聊天,英式中老年社区酒吧生活方式被我们领会贯彻得很彻底。某天晚上,酒吧里换了两个新的歌手。啊,那是多么怀旧!那两个男生一直在唱着各种粤语老歌,无数个人的青春期呼啸而过,简直就是一场小型的青春期追悼会,所以,大伙儿沉默了,开始低头喝酒。
“青春梦已老……”一嗓子谭校长的老歌响起的时候,某人突然抬头:“啊,这么多年了,这首歌还是噶好听噶好听的啊……可是看看他,还永远25岁呐。”是的,遥想当年,谭校长意气风发也算英俊非凡,堪可当天皇巨星四字。那种优雅克制的热血青春如何迷倒了无数少女,可是自从他永远25岁之后,他就老了,那种智慧在经过世事练历之后变成了世故和油滑。他依然意气风发,可是当年唱《青春梦》的偶像已经开始唱《披着羊皮的狼》,八卦里也总离不开损友们或二奶的桥段。有个女朋友感慨地回忆青春:“当年爱他到极致,想起来若有机会献身也不是不可能的。现在嘛,看看他现在活得如鱼得水的样子,幸亏没有。”
在八卦论坛里,有几位男偶像是地位卓然不可碰触的,比如金城武,比如梁朝伟,无数女粉丝爱得要死要活。那晚从这个话题说开去,我们谈到了一个假设:假如当年你有机会和你的偶像进行一场恋爱,那么要选择谁,才会到了今天不后悔?
这真是个伤感的话题。看看黄金年代的那些偶像们,证明了一点:青春总是很好的,年轻人无论如何还是有热血、纯净、真诚的那一面,才华也是干净而蓬勃的。之后嘛,随着时光的沧桑,一个那样的年轻人会拥有什么样的中年,那就很难说了。就拿上面两位偶像来说,爱上《绝代双骄》时期那么灵动开朗的梁朝伟版“小鱼儿”的,怎么能想象他在未来的岁月里变成了一个深沉阴郁的中年男并因此走红?同样,那个热情下藏着敏感的狼眼少年金城武, 载歌载舞着“未来的日子里,只有快乐的你和我”,现在也变成了最深沉的巨星?倒是当年风头无两的巨星们,现在,呃……可能会后悔。那个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成龙大哥已经俨然成了大哥,还经常犯点全世界男人都会犯的错误。同理,那个《鸳鸯蝴蝶梦》的男人,如今成了长舌毒嘴男;那个唱着“拥有你我变得好富有”的女高音如今煽情地对小朋友说“答应我,好吗”,真是想叫人大喊一声:“当年我白喜欢你了!”
倒是那些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的偶像们,没有什么反差。就好像谁都知道吴宗宪一直就是一个口花花心花花的家伙,就好像王杰一直就是一呐喊狂放的浪子,虽然这么多年他们居然都没变,但是总胜过看着偶像们再不做青春梦,而是现实无比地捞世界来得那么辛酸。假如我喜欢的是那个吟唱着《寂寞公路》的男人,那么,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他一把年纪还要染了黄发出来到处做毒舌评委的啊。
祈祷吧,女人的命运
年纪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力产生极端无助的感觉。事实上作为个人命运,这完全不是主观、客观、先天际遇或个人努力能够达成的顺理成章,也不是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您在这边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家那边厢已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到最后怎么可能不产生对命运的敬畏以及无助的慨叹……尤其是女人,无论您相貌如何、聪颖几许、家世怎样,或非要联系情商、学识、能力或其他随便什么吧,恋爱和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说,依然还像一场赌博,您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假如您看过无数多的女人传记,就会发现一切皆有可能;同时,您也会发现,其实任何一本关于个人经历和命运的书籍,都很难对当下、个体存在指导意义。所以,要么您就会把这本书当作猎奇,要么,您就会彻底地沦为泛神论者,开始相信冥冥中早就各有安排的命运轨迹。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我们农民才吃上肉,你们城里人又开始吃素了……很多书籍叫人无法不产生这种联想。当港台和大陆的爱情小说或连续剧里女主角受伤的时候,她们往往会拖一大旅行箱乘飞机离去,在那遥远的欧洲(或特指巴黎、罗马)静静疗伤然后开始新生活。不过在发达国家嘛,女性同样也有各种问题,她们就像吃腻了肉的城里人,开始朝相对“神秘、原生态、落后”的地方跑,来寻求心灵安慰,带着欧美人特有的优越感去那些地方找回自信。《探戈之恋》是说一姑娘从美国跑到了阿根廷跳探戈的故事,《一辈子做女孩》讲的是一姑娘从美国先跑到罗马饕餮了一番但是没解决问题,于是跑到了印度参研宗教,然后去了巴厘岛探讨身与心平衡最后找到了爱情的故事——你们觉得这样貌似传奇的东西,真的可以帮助女性自身成长吗?然后,我就看到了无数帽子大得吓死人的媒体,《时代》啊,《洛杉矶时报》啊,《GQ》啊,《纽约客》啊,对此进行了毫不吝啬的热情洋溢的赞美,但是,真的一辈子保持“女孩”特质,就是女性最终的救赎之道?
书的原名叫《EAT,PRAY,LOVE》,即美食、祈祷、爱。我相信这是一个女人自我救赎由浅入深的道路。改成了《一辈子做女孩》,无疑是寻求畅销的缘故所以不惜将智商朝下拉了N点。其实女人的一生,大多经历过无数次重塑——从小受教育而来的世界观、成年以后经过自我思考而重塑的世界观、因为爱情和婚姻被改变的人生新感悟、因为孩子带来的全新人生观……大部分女人都会从梦幻的公主坠入现实,一路磕磕绊绊但总归顺理成章地变成理智现实而强大的女人。只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有些女子,是天生在情感、性灵方面过于晚熟、过于浪漫、过于挫败,就好像软件中的BUG一样一定要打破日常生活的轨迹,她们作为脆弱女性的样本,比别人用了更多的力气去追求心灵的平静,没想到反而成了其他女性的标本,这根本就是个荒谬的命题,就好像优秀生考了90分并不值得表扬,而顽皮的学生从40分进步到60分就值得大书特书。
用美食来消解人生,我知道有很多人得了暴食症;用祈祷用宗教来消解苦难,历史上的女人都是这么做的;至于爱,只有爱才能治愈一个女人的整个世界。在书中,女主角最终找到了一段爱,可那还是男人。女性主义总强调女人要独立于男人,但这个世界,本身就应该是男女不可或缺的和谐才是真实的。否则,终归还是到底意难平。所以,女主角命好,她不过是用了无数女人曾经用过的那些办法,最后居然找到了归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只看见了命运的手,看不到其他可以鼓舞另外女人的东西——看看那个女人吧,她即使是要帮助那个无家可归的大姐都要遭到对方狡黠的戏弄,连基本人情世故都不熟练的人,她的人生新感悟又能如何呢?
至于祈祷这事儿,多年前气功中有一种叫自发功的东西,完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都可以通过冥想来调整自己。于是,很多人出偏了,走火入魔,出现幻听、幻视,最后被诊断为癔症的一种。现在,应该是销声匿迹了。所以,我从来不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经验的人自行祈祷或冥想。即使是畅销书写的,也一样。从文章的开始,我就看到,也许小莉会有轻微的幻听出现。这,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信请大声朗读此段落给精神科医生。当然,女主角是运气好的,至于其他,像我一样正常在大都市里打拼的女人们,还是找点其他的方式来解压吧。我相信宗教、性灵或其他对我们的人生有某种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只不过——她笔下的那些,描述得并不能让别人信服而已。或者说,其实,她最终是走出了自身构筑的虚妄——那么这本书总算可以让看的人由衷高兴一下了。但是,其他人的生活,还是要咬紧牙关自己坚持过来,否则,你就会沦为形式化的矫情笑柄。
不厚道
日子过得一舒心,人变得不厚道是在论的。这是必然。就好像人终于变得平和宽厚,你又怎么知道其实没准儿仅仅是消沉和百无聊赖?
以前说过一句话:你心里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要当真,什么做不得数。这一判断里其实蕴含了无数来回切换的瞬息万变的状态。非常玄妙,这样的心理活动完全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语言有时也很贫乏,关键是,不必要,何必呢。最后真的,只能缄口。
话说厚不厚道这件事,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一对幸福或不幸福的夫妻就不能理解一个老单身的单相思有多苦,他们只会草草地劝告对方赶紧结个婚,无论内幕多么喜人或可怕,起码那段位比单绷着瞎闹要高端且复杂吧,然后就很可能为了摆脱骚扰开始不负责任地拉皮条……人总是在自己也过得不舒坦的时候才更多地感同身受,太过泛滥的同情心往往是心理投射的作用,生怕自己也落到如此境地——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说的就是这么回事,要是有力气还能游回大海,谁耐烦跟你在一个污泥坑里嘴对嘴地吐泡泡玩啊。不厚道的时候说“珍爱生命,远离*”,厚道的时候说“*何苦为难*”……所谓境界,也就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
人家古人都说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话您可以理解为,看见跟自己价值观不大一样的,您又搂着不去教育丫,那么就很容易暴躁,就很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哥们儿不是真的变温和了不是真的主旋律了。这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再去声嘶力竭玩逆反、玩暗黑、玩非主流、玩死愤青状啊,欧耶。就好像一个笑话说的那样——甲说:丙,您给当个仲裁,我和乙赌了五块钱,丫非说花生是树上长的。丙说:花生当然是树上长的啊。乙捏着五块钱兴高采烈地走了。于是甲就各种不服。丙露出怪异的微笑:你想,你就花了五块钱,就可以让丫一辈子都以为花生是树上结出来的……所以,你知道了吧,有的时候,不厚道是一定的。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太过顾了这端,就往往忽略了那头,于是就有个偏执狂。精神和物质是如此,网络和现实是如此,为了做个工作狂把自己搞成了汽化型性冷淡也是如此。所以,成天看先贤哲人的书不好好说人话的必有重大人格缺陷,成天混在网上找虚拟满足感的必有重大人格缺陷,成天以为自己给全人类做了贡献的工作狂必有重大人格缺陷。您瞧,我也不厚道了,不过这说明我最近没什么烦心事儿。
有的时候,一想起那些内心的纠结和复杂的情绪以及他妈的无法言说的人生,就难免悲从中来叹一声一切都素浮云,这种话说出来却又很喜感。这种心情,就可以切换回本文第二段了。然后,这些浮云,对生活真的有什么影响吗?思虑太过,精神世界太过丰富,又可以切换回上一段儿,不过也搞成了人格缺陷而已。凡事放轻松,只使个七成力,没准儿结局才是皆大欢喜。人一辈子,真正可以铭记的,往往是几个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小细节而已。SO,不思辨了,继续去过不靠谱的吃喝玩乐提笼架鸟的庸俗日子吧。
说实在的,哥们儿已经够俗的了,对好多重大事件啊历史时刻都不甚关心。内些在博客上追着写政论的写时评的记录历史的,好像多有深度和社会责任感似的,其实在我看来还不如讲讲黄段子娱乐身心。不是我又反社会了反人类了,主要是,社会和人类谁记得你丫那点儿可怜的思想啊。你看,好多忧国忧民的奏章咱根本不知道,倒是《笑林广记》里的冷笑话到现在还有人讲。真的,放轻松,真别拿自己当根儿葱,日子过得就舒坦多了。活着活着,突然发现没人生观了,还真黑色幽默呐。可是,我也未见一个有健全正常人生观的家伙是幸福的。无非都是一口强撑着的气而已,装在轻飘飘的气球里,而偶尔冒出来的不厚道的小念头,就像把锥子,要是戳个正着,啪的一声,也就散了。
。 想看书来
烛光晚餐与情人节的阈值
恋爱中的人如巴甫洛夫的动物一样已有各种形形色色的条件反射,越是骨子里浪漫的,却越在世俗的大坑里摔得真切:情人节三字和玫瑰、巧克力还有烛光晚餐联系深厚,这老三样都快把人给俗哭了,但还是挣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