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担任导演。他开始致力于科教片的导演工作。我国的电影界没有制作科教片的经验,但经过郑小秋的积极探索,摸索出一套宝贵的制作经验。他先后导演了40多部科教片。其中的《水土保持》(与方徨合作)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奖;《中国武术》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保养耕牛》、《粮仓典范》等科教片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为农业服务奖。
无可挽回的遗憾:陈歌辛与陈钢
《玫瑰玫瑰我爱你》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歌曲,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是国人耳熟能详的曲目。他们分别出自一对父子之手,为前者谱曲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作曲家陈歌辛,而主创《梁祝》的是他的大儿子陈钢。
陈歌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音乐才子”、“歌仙”之美誉,到新中国成立后初期还被推为“中国的杜那耶夫斯基”(苏联爱情歌曲《红莓花儿开》的作者)。他1914年9月出生于上海,原名陈馨砚、陈昌寿,从小就喜欢音乐和诗歌,曾从师德籍犹太音乐家弗兰克尔学习音乐理论和声乐、钢琴、作曲及指挥。他很喜欢民歌,经常到浦东农村去听农民的车水号子、打谷号子和打夯号子,于是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歌辛”,意思是“为辛苦的劳动者而歌”。因此,他创作的歌曲,大多洋溢着江南水乡的浓郁风情。
陈歌辛毕业于上海的格致中学,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音乐完全是靠自学。从1932年开始,在上海洋泾中学和复旦附中等校教音乐。1935年在上海乐剧训练所兼任教职时,结识著名舞蹈家吴晓邦,两人携手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音乐剧《西施》。从1937年开始进行电影音乐创作,先后为艺华、国华、大同等电影公司摄制的影片谱曲。他创作的《春之消息》组歌及《渡过这冷的冬天》、《不准敌人通过》等抗日救亡歌曲,以及《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凤凰于飞》、《夜上海》等,供周璇、白光、姚莉、龚秋霞等歌星演唱,使他名动一时,成为海派流行音乐的杰出代表。其中很多歌曲至今仍在海外及港、台、澳等地盛唱不衰。
陈歌辛在上海女中教书时看上了女中的校花金娇丽,金娇丽对*倜傥的年轻老师也极有好感。为了试探金娇丽,陈歌辛在新年时给她寄了张贺卡,上面没有祝福的贺辞,却写了“无法无天”四个字。孰料,金娇丽却非常喜欢他这种“无法无天”的勇敢。他们于1934年结为伴侣,如胶似漆的爱情更激发了陈歌辛的创作灵感,他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上海解放后,陈歌辛受聘于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专业作曲。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送往安徽白茅岭农场劳改。
他四个子女中,大儿子陈钢是唯一子承父业的一个。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了音乐的熏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年仅14岁的陈钢参加了解放军。由于他的钢琴弹得好,被分配到文工团。1955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9年新中国建国十年大庆,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系的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等人向院党委申请了几个献礼节目,其中之一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得到院党委书记孟波的赞赏,校方还抽调四年级的尖子学生陈钢参与创作,并责成由陈钢与何占豪负责完成这部协奏曲的创作。
《梁祝》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播放。陈歌辛在安徽农场得知这个消息,对儿子的成就感到非常欣慰,跟妻子说:“告诉陈钢将《梁祝》的签名总谱给我一份。”可是迫于当年的政治压力,陈钢并没有满足父亲的愿望,而1961年,陈歌辛便在安徽农场去世,这件事情成为陈钢一生的无可挽回的遗憾。另一件遗憾是陈钢在参与创作《梁祝》时认识了一位姑娘,二人情投意合,却因家庭出身不同不能结为伴侣。当年,陈钢到北京看望女友,二人相约在北海公园的白塔下,白塔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梁祝》,而他们却无言以对,亲身演绎了1600年前的爱情悲剧。
伦敦大学的校友:伍光建与伍蠡甫
伍光建 伍光建和伍蠡甫是父子,都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们是广东新会人。
伍光建,字昭扆,生于1867年。1881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在老师严复的影响下,对英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就读。1891年回国到母校任教。他在教学之余,喜欢读文学作品和写作。20世纪初《中外日报》创刊,伍光建应主编汪洛年之约,为该报撰写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稿件,并尝试着用白话翻译西欧小说。他将法国文豪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二十年后》翻译成中文,译名为《侠隐记》(今译《三剑客》)和《续侠隐记》,于190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法国经典小说,也是伍光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成名作。
伍光建翻译的小说,与当时很蹩脚的白话文不一样,语言俗如口语,明快轻盈而别具风趣,还有节奏感,给人以清新之感,很受读者的喜欢。茅盾对伍光建翻译的《侠隐记》评价很高,他认为伍光建的译本不是全译,但他删节得很有分寸,没有损伤原著的精彩内容,书中主要人物的不同个性,在译本中非常鲜明,甚至连说话的腔调也有个性。因此,茅盾在1924年将这两本译作收入《万有文库》,后来被*列为中学生补充教育读本。此后,伍光建一发而不可收,成为当时的一位热门翻译家。商务印书馆、新月书店等大书局竞相邀请他翻译外国文学名著。夏洛蒂·勃朗特的《孤儿飘零记》(今译《简·爱》)、斯威夫特的《伽利华游记》(今译《格列佛游记》)、狄更斯名著《劳苦世界》(今译《艰难时世》)、塞万提斯《疯侠》(即《堂吉诃德》)等名著都是他首次译介给我国读者的。1957年3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三个火枪手》,就是伍光建的子女伍蠡甫和伍孟纯根据伍光建的《侠隐记》译本缩写的。
伍蠡甫是伍光建的儿子,出生于1900年。他本来在复旦大学学的是文科,却非常喜欢绘画。上中学时就拜在国画大师黄宾虹门下,学习绘画,是一位很有造诣的青年画家。1923年从复旦毕业后,他并没有从事绘画工作,而是受聘于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担任文科教授。
父亲的遗传基因和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伍蠡甫对外国文学情有独钟。从1929年起,他先后创办了《世界文学》杂志,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还独译,或者与友合译,翻译出版了歌德、欧·亨利、泰戈尔等外国著名作家的五六本译著。特别是1932年他将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取材中国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编译成《福地述评》出版。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述福地”,复述了《大地》的情节故事;第二部分是“评福地”,对《大地》进行了评析。这部分评论部分,分析深刻,鞭辟入里,对后来赛珍珠的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积极的作用。
出于对外国文学的喜爱,1936年伍蠡甫步他父亲的后尘,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学的是西洋文学。国内抗日战争爆发后,伍蠡甫中断学业,回到重庆,担任了西迁重庆的复旦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和西洋文学教授。
伍蠡甫的绘画造诣很高,出版过谈绘画经验和体会的《谈艺录》及研究中国画理论的《中国画论研究》,但他一生的主业还是子承父业——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他主编的《西方文论选》,是我国最为系统地介绍西方文艺理论的权威性的选本,成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的必修教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次痛打,改“邪”归正:钱基博与钱钟书
江苏无锡,地灵人杰,奇才辈出,钱基博与钱钟书父子就是这块土地哺育出来的著名学者。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77年。钱基博家学渊源,从10岁开始从师于伯父仲眉,学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16岁就发表了《中国舆地大势论》和《说文》等学术论文,充分展示了杰出的才华。1905年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和日语,接受了新学的熏陶。辛亥革命爆发后,为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他进入教育界,从小学教起,继而中学、大学,曾先后任圣约翰大学国文系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和浙江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受聘于武昌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大前身),直到1957年病逝。他的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古籍举要》、《文心雕龙校读记》、《骈文通义》、《版本通义》等近二十部著作。这些著作为他赢得了著名国学大师的称号。
他的学术成就,与他的长子钱钟书相比,其名气和影响则略逊一筹。不过钱钟书作为他的生命的延续,儿子的成就与其父的教导和影响是不可分的。
钱钟书是钱基博膝下的男孩,生于1910年11月21日。恰巧这一天有位乡里给钱家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钱基成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对这个侄子寄予的希望很大,就从这部“先哲丛书”受到启发,为侄子取名“仰先”,字“哲良”,寓意是“仰慕先哲”。在钱钟书周岁“抓周”时,他从众多的物品中,抓到一本书。为此他父亲钱基博就给他取名“钟书”,“仰先”就成为乳名。伯父钱基成对钱钟书非常喜爱,视若己出。在钱钟书4岁时,就由伯父基成教授蒙学。可是,伯父对他采取放羊式教育,管教不严,每天下午授课,上午则带着他上茶馆、听说书、品民间小吃,钱钟书玩得非常开心,逐渐染上了晚起晚睡、贪吃贪玩的坏习惯。父亲钱基博为此很是担心。气得他想惩戒一下钱钟书,但又担心兄长不满,于是就提出让钟书进入新式小学读书。在家里,钱钟书没有学过数学,进入小学后跟不上班,钱基博就为他“恶补”数学,可是,无论他怎样讲解,儿子就是不开窍,气得他拧儿子的皮肉,用以惩戒。后来钱钟书的伯父去世了,没有人护着钱钟书了。钱基博这才放开手脚,大胆地管束儿子,终于使儿子改变了坏习气。钱钟书才思敏捷,只要静下心来读书,几乎是过目成诵,一旦与伙伴们玩耍时,就信口开河,臧否古今人物,父亲担心他养成不良习惯,就为他改字“默存”,取意于《易·系辞》中的“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意思是告诫他少说多做,以防口生祸端。
钱钟书15岁时,钱基博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父亲北上,母亲贤惠,钱钟书又不专心读书了。他将很宝贵的时间用于读“闲书”,学业成绩每况愈下。暑假钱基博回来时,发现儿子很不争气,就将钱钟书痛打了一顿。不料,这次痛打竟然起了作用,钱钟书只得收收心,开始起早贪晚地读书。钱基博为他安排自修科目,指导他学习了《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等古文选本,为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学习父亲的文风学写文章,父亲很是喜欢。1930年,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学概论》出版前,要钱基博给他写篇序文,钱基博就将这件事交给儿子来写。儿子写完后,钱基博通读一遍,无懈可击,很高兴地写上自己的大名就交差了。
1929年钱钟书考进清华大学之后,他父亲经常给他写信,告诫他“儿之天分学力,我之所知;将来高名厚实,儿所自有!立身务正大。待人务忠恕”。还在信中写道:“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胜我,我心尤慰!”并希望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父亲的嘱告对钟书的立身行事帮助很大。
1938年秋后,钱基博参与创办湖南蓝田师范学院,并担任国文系主任。当时钱基博劳累过度,身体衰弱,就写信给在西南联大任教的钱钟书来蓝田任教,顺便照料父亲的身体。钱钟书就惜别妻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