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行李拉到他们的那间新房。第二天他们出席了五一庆祝*,回到家就算结婚了。从此这对忘年夫妻携手走过了45年的历程。
  萧乾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蒙古族家庭,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任职。从1939年到英国讲学和读研究生期间曾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深入“二战”战地采访。1946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和香港《大公报》任职,1949年参加香港《大公报》起义后,回到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
  文洁若也是北京人,生于1927年,比萧乾小17岁。在学生时代,她就读过萧乾的小说《梦之谷》,以及萧乾在“二战”期间采访西欧战场的报道。1950年文洁若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助理编辑,正好和萧乾在同一个编辑室工作。
  在译文的翻译和校对中,萧乾给予文洁若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编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他的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以及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都激起了文洁若对他的景仰与爱慕。此后这两个忘年之交就显得格外近乎。有一次他们闲聊时,萧乾无意间说出自己的乳名叫“乐子”,文洁若听了笑弯了腰。萧乾莫名其妙,就问她笑什么,文洁若告诉他,她的乳名与他的相似,叫“雪子”。萧乾不由得也哈哈大笑起来,他说:“怎么这么巧呢?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第二天萧乾就到东安市场给文洁若买了枚镶嵌着爱神的玛瑙胸针。这枚胸针就成了他们的定情之物。
  可是,他们的恋爱关系被人们知晓之后,人们的议论和善意劝告,也曾让文洁若产生过犹豫。有人说,萧乾离过三次婚,感情不专一;有人说,你们的年龄相差太大,不合适。对于初涉爱河的文洁若来说,这些劝告不能不在她的心海里激起波澜,但她又从和萧乾的接触中,感受到他的诚恳和坦率。萧乾并没有掩饰自己的婚姻状况,他告诉文洁若,他曾经遗弃过一个女人,也被两个女人遗弃过,而且前妻还给他留下个六岁的儿子。
  事后,萧乾邀请文洁若到北海划船。文洁若来到北海边见到萧乾身边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心想一定是他的儿子了。萧乾向她介绍了自己的儿子之后,问她说:“我带他来,你不介意吧?”文洁若毫不迟疑地说:“你喜欢的,我就喜欢。”
  他们结婚后的一天晚上,萧乾和文洁若到剧场,观看反映四川铁路建设的话剧《四十年的愿望》。剧中有句体现话剧主题的一句台词是:“我们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萧乾深受感动,他握住文洁若的手,轻轻地说:“我的40年的愿望也实现了——我找到家啦!”的确,40年来他颠沛流离,三度结婚,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家,而如今他找到了心爱的文洁若,终于感到自己此时才算有了可以依靠的家了!
  这对忘年夫妻,风雨同舟,历经劫难,却一直相濡以沫,携手并肩。1999年2月4日萧乾撒手人寰,留下文洁若继续在翻译园地里辛勤耕耘。

合作默契生恋情:梅兰芳与孟小冬
梅兰芳与京剧名伶孟小冬有过三年短暂的婚姻。
  孟小冬是上海人,于1908年1月出生于一个梨园世家。因为她出生于冬腊月,取名小冬,成名后由于饰演老生名震剧坛,被誉为“冬皇”,意为“小冬是须生之皇”。
  孟小冬是位坤伶须生,7岁登台演出,9岁开始向姑父仇月祥学习孙(菊仙)派老生。她本人长得极为漂亮,称得上国色天香,扮相更是英俊潇洒,气宇轩昂,而且嗓音宽亮,唱功精湛,为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1925年她到北平发展。北平作为京剧的发祥地,观众欣赏口味高,对外地来京演出的演员多有挑剔,可是孟小冬刚一登台,就博得了掌声,一炮打红。这一年的8月,京剧名伶举行义务献演,孟小冬有机会与梅兰芳同台演出。虽然梅兰芳出演压轴戏,孟小冬在他之前演出,他们在换场的当儿有机会相识了。
  次年,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王克敏庆贺50岁大寿时,梅兰芳和孟小冬都被请来演出堂会,预先告诉她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不料,寿筵开始时,却临时改让他们合演《游龙戏凤》。孟小冬虽然学过这出戏,但没有演出过,排演也肯定来不及了,她的师傅担心她演砸锅,为她捏着一把汗。可孟小冬却毫不畏惧,很爽快地说:“台上见。”这出“现抓”的戏,演出效果非常好,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和热烈的掌声。大家私下议论:这真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梅兰芳的戏迷们也开始操持为他们撮合婚事。
  通过合作演出,梅兰芳感到与孟小冬配合默契,很欣赏这位坤伶须生,尤其为她的美貌倾倒。可是孟小冬却有些迟疑。因为梅兰芳已经有两房妻子,像她这样的妙龄女子,而又是享誉剧坛的名角,怎能甘心当小妾呢!不料,说媒者早有准备,说梅兰芳过继给他伯父家,他是两房的继承人,按古律可以为两房各娶一位妻子,以便传宗接代。这叫“双祧”。孟小冬本来很仰慕梅兰芳的才华,既然不是做小妾,她没有计较二人相差14岁的年龄,就应允下来。在1927年的春节过后,他们就走上了红地毯,结为秦晋之好。
  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后,为了符合“双祧”的说法,单独居于一所住宅里,也不再登台演出。这一年的9月,有位名叫张汉举的社会名流在家里宴请梅兰芳和孟小冬。席间家人告知有位先生要见梅先生,张汉举以为是梅兰芳的戏迷,就出面搪塞。他刚到大门口,就连中数枪,当场死于不治。后经警方破案方知,这个凶手本是孟小冬的戏迷,凡是孟小冬演戏,他每场必到。现在孟小冬成了梅兰芳的夫人,看不到她的演出,就想杀死梅兰芳,以解心头之恨。无辜的张汉举成了替死鬼。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对梅兰芳名誉有很大损伤,更激起了梅夫人福芝芳的不满。
  1930年8月,梅兰芳的大伯母(即祧母)过世,按风俗,梅兰芳的妻子们都应该披麻戴孝,在灵堂接待吊唁宾客。当孟小冬赶来守灵时,却被福芝芳派人拦在门口,不允许她进门。梅兰芳百般相劝,福芝芳无动于衷;转而又劝孟小冬,让她先回家。孟小冬这才意识到媒人说的“双祧”,原来是个骗局,怒而返家。梅兰芳晚上冒雨去找她,她没有给他开门。第二天孟小冬就到了天津,隐居起来。他们的婚姻也就宣告终结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存感激,以身相许:杜月笙与孟小冬
杜月笙是上海川沙县人。幼年父母双亡,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14岁时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为人不守本分,嗜赌成性,常与一些流氓、歹徒厮混。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经陈世昌举荐,拜在黄金荣门下,成为其亲信,成为上海青帮的显要人物。
  杜月笙是个京剧票友,他的四房夫人有两房都是京剧名伶。早在孟小冬刚出道时,杜月笙就经常看她的戏,早就有拥怀纳抱之意。可是孟小冬到北平发展后,与梅兰芳结婚,他也只好放弃了奢望。孟小冬离开梅兰芳之后,拜余叔岩为师继续学戏。出徒后,杜月笙邀请孟小冬来上海演出。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也是京剧须生坤伶,曾与孟小冬结为金兰之好。这次孟小冬回到上海,自然与姚玉兰往来密切,杜月笙也趁机靠近孟小冬。后来孟小冬还得知,在她与梅兰芳婚变后,杜月笙曾几次报复梅兰芳,为她出气。
  情况是这样的,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孟小冬登报声明,指责梅兰芳。杜月笙闻讯后,为讨好孟小冬,对来上海演出的梅兰芳处处为难,先是与上海各报馆打招呼,不准报道梅兰芳演出的消息,接着又在梅兰芳演出时起哄捣乱,弄得梅兰芳演出受挫,经济亏损很大,甚至连返回北平的路费都凑不齐,只得典当行头,才得以离开。
  或许是孟小冬对杜月笙心存感激,也或许是她意识到有杜月笙这样的“老大”作保护,自己后顾无忧,经姚玉兰说合,孟小冬与杜月笙同居了。此时的杜月笙,是个“跺一跺脚上海就得颤三颤”的人物,他得到了早就钟情的孟小冬,呵护有加,钟爱无比,的确过了几年浓情蜜意,情深意重的恩爱时光。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携家眷来到香港。这时的杜月笙已经60出头,身体每况愈下。不过有孟小冬伺候左右,对杜月笙来说,也是极大的精神慰藉。1950年广州解放后,杜月笙对定居香港产生了不安全感,就决定移居欧洲。杜月笙要侍从办护照时,按人头计算到孟小冬时,她说:“我跟了去,算什么呀?”一句话提醒了杜月笙,当天晚上,这位63岁的新郎就与42岁的孟小冬举行了婚礼。移居欧洲后的第二年,杜月笙病逝,孟小冬带着分得的两万美元遗产回到香港,课徒授业以度余生,1967年移居台湾,1977年因病不治逝世。
  

亡命私奔的同居:徐悲鸿与蒋碧微
徐悲鸿,原名寿康,是现代国画大师。他生于1895年,江苏宜兴人。其父徐达章是位农村塾师,擅长绘画。因家境贫寒,徐悲鸿9岁时跟随父亲学画,从13岁开始,跟着父亲到处流浪,以卖画为生。流浪的卖画生涯,使得年幼的寿康经常在劳乏中失声恸哭,声如鸿雁悲鸣,因之更名为“悲鸿”。
  1916年,21岁的徐悲鸿来到上海,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文,并以画插图、广告筹集学费。同年3月,明智大学在哈同花园宣告成立,征求仓颉画像。徐悲鸿以水彩仓颉像中选,并获得一笔不菲的报酬,同时也赢得了名气。
  有一次,同乡朱子彬告诉徐悲鸿,说乡贤蒋梅笙在大同学院当教授,想给他引见一下。他们约定时间去拜会。蒋梅笙夫妇对徐悲鸿的印象相当不错,对这位宜兴老乡也很热情。在蒋家,徐悲鸿认识了蒋梅笙的女儿蒋棠珍,这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郎,年仅18岁,性格活泼、开朗,气质典雅,深得徐悲鸿的喜欢,而这位女郎对徐悲鸿的艺术才华也很欣赏。因此,他们彼此都有好感,但碍于蒋棠珍已经许配给苏州望族查家,她心中苦恼,但又无力摆脱,经常暗自哭泣。徐悲鸿与她似乎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对她的苦恼心领神会,就在朱子彬的帮助下,动员蒋棠珍跟他到日本去。在去日本的大海上,徐悲鸿将刻有“碧微”的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从此,蒋棠珍就更名为“蒋碧微”。
  蒋碧微离家出走,对蒋家这个望族是个不小的打击,也没法向苏州查家交代,为此蒋梅笙十分苦恼。蒋梅笙与滞居上海的康有为过从甚密,而康有为又在哈同花园认识了徐悲鸿,为了成全徐悲鸿,并让蒋家摆脱窘境,于是在康有为的策划下,蒋家宣布女儿蒋棠珍因病早殇,并在宜兴老家设立灵堂,安排下葬,以遮掩女儿私奔。
  1918年徐悲鸿与蒋碧微来到北平,徐悲鸿被蔡元培聘为北大国画研究院导师,第二年赴法国深造,蒋碧微同行。1921年徐悲鸿夫妇在柏林出席中国驻德国公使的一次酒会时,结识了来德国旅行的青年画家张道藩。不料张道藩对蒋碧微情有独钟,想方设法与徐氏夫妇接近。1926年初,张道藩给蒋碧微写了封求爱信,言辞缱绻,热情似火。虽说蒋碧微对徐悲鸿专心作画,对她呵护日渐淡薄,心中多有不满,但她还是拒绝了张道藩的追求。
  不料,三年后,徐悲鸿夫妇在南京又遇到了张道藩。此时的张道藩已经从政,在南京国民党政府担任主任秘书。张道藩见到蒋碧微,旧情复燃,百般讨好,而此时的蒋碧微对徐悲鸿醉心于艺术不够理解,感情上觉得寂寞,这就为张道藩提供了感情冲击的空间。1936年蒋碧微和张道藩请徐悲鸿为蒋介石画像,被徐悲鸿拒绝,因而遭到流言飞语的中伤。为了远离是非,徐悲鸿到广西写生和创作,同时也为抗战筹集资金。就在他离开南京期间,张道藩与蒋碧微打得火热,偏离感情的轨道,在一次躲避日军飞机轰炸时,在张道藩家的地下室里,蒋碧微开始成为张道藩的情妇。1943年,徐悲鸿到重庆筹建中国美术学院时,为了挽回与蒋碧微的感情,徐悲鸿曾泪流满面地乞求她回心转意,可是此时的蒋碧微已铁了心做张道藩的情妇,与张道藩的感情如胶似漆,徐悲鸿已经无力回天了。后来在1945年,二人在重庆协议离婚,作证律师是大名鼎鼎的沈钧儒,蒋碧微从徐悲鸿那里得到了100万元的赡养费和100幅画作。
  1949年年初,国民党政府撤退到台湾时,已经担任国民党*部长的张道藩安排蒋碧微去了台湾。张道藩将他的法国妻子素珊送到澳大利亚养病,开始与蒋碧微同居。到1958年蒋碧微去南洋探亲回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