飧鲐模送床灰眩谑翘岢鲇氪魍胬牖椋哟朔值姥镲稹�
。 想看书来
没有真爱的结合:徐志摩与张幼仪
“新月派”主将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是国民党政要张君励的妹妹。曾就读于江苏师范学校。1915年10月29日,经张君励与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提亲,徐志摩与他素昧平生的张幼仪举行了婚礼。这一年,徐志摩刚刚考入上海沪江大学。20岁的徐志摩对于婚姻、爱情考虑不多,似乎也像常人一样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第二年他转学到北京大学就读。1918年去美国,两年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
结婚后,徐志摩到国外求学,他父亲担心有变,就提议张幼仪到伦敦与徐志摩团聚。1920年秋,张幼仪来到英国的沙士顿,夫妻二人相安无事地生活着。不料,1920年的冬天,徐志摩在伦敦邂逅了16岁的林徽因,立时为林徽因的婉约才情和高雅气质所征服。仿佛在前世见过她,这才是他理想的妻子啊!此时,他才感到的四年来与张幼仪的婚姻原来是那样的平庸和乏味!不过,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妻子待他好,温存恭谨,体贴顺从,衣食照拂,都挑不出妻子的错处。还为他生了个儿子,满足了父母的心愿,更是无可挑剔。可是,他暗暗与林徽因相比较,觉得同床共衾的妻子竟不能成为心灵相通的知音,两人之间没有感情的吸引力,也没有交流的话题。他这才意识到自己陷于婚姻的悲剧之中,与张幼仪的婚姻开始出现危机。
恰在此时,张幼仪又怀孕了,这本来是令人欣喜的事,可是徐志摩正狂热地迷恋着林徽因,对此十分反感,就让她打掉。张幼仪说:“听说有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则说:“坐火车还有死掉的呢,难道就不坐火车了吗?”接着,徐志摩向张幼仪提出离婚,张幼仪没有答应,徐志摩就独自离开沙士顿。眼看产期临近,张幼仪身边无人,只得给她的二哥张君励写信求助。在二哥的帮助下,张幼仪来到德国柏林,生下孩子。此后直到她同意与徐志摩离婚,徐志摩才到柏林来办理离婚手续,与她发表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其实,张幼仪并不是个软弱的传统女性。婚变之后,她自强不息,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开办云裳公司,还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幼仪回国后认作徐志摩的双亲为义父母,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就连徐志摩死后出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出于她的策划和出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未能兑现的爱:徐志摩与林徽因
林徽因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司法部长林长民的独生女儿,福建闽侯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1920年秋天,林长民应邀去英国讲学,16岁的林徽因便顺便随同游历。
徐志摩在国内就与林长民相识。听说林长民来到伦敦,要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演讲,徐志摩一大早就赶往会场。在电车上他见到了十分景仰的著名作家狄更斯,但没敢冒昧地上前联络。林长民的讲演结束后,徐志摩找到林长民,请求他帮助拜会狄更斯老先生。林长民让他第二天到林的住处去,仔细谈谈,以便引荐。
第二天徐志摩去林长民的住处时,恰巧林长民临时有事外出,给他开门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她那颀长秀挺的身材、俊逸潇洒的气质,以及纯真谦和的微笑,给徐志摩一种天仙下凡的感觉。他们的交谈中,徐志摩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喜欢的女子就在眼前。
情窦初开的林徽因爱好文学,读过徐志摩的诗作,也为徐志摩的聪颖的才气、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他们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自此,几乎是每隔一两天,一到饮下午茶的时间,徐志摩就不请自到。徐志摩到林家虽说有林徽因作陪,但是当着林长民的面,徐志摩总觉得有些话没法跟徽因讲,于是他就在未造访的那一两天给林徽因写信。他热烈、火辣的信,让豆蔻年华的林徽因激动不已。她给徐志摩的回信也让徐志摩读得神魂颠倒。
有一天,徐志摩给林徽因写了一封热烈的求爱信,林徽因读了心怦怦然,但冷静下来一想,又觉得答应了徐志摩的求爱,就会给他的妻子张幼仪带来伤害。在一次与徐志摩见面时,她劝徐志摩不要想入非非:“徐兄,我不是您的另一半灵魂。我们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补充。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能有友谊,不能有爱情。”说完就哭泣着跑开了。
此时的张幼仪早已从徐志摩在家里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估计他是心有所属。特别是她见到林徽因之后,更是看出了她与徐志摩的暧昧关系。于是她决定离开沙士顿到德国去。她与徐志摩谈了自己的想法,竟然很快地得到徐志摩的认可。徐志摩没有听她说去德国的理由,就在三个星期后,送她到了德国。临行前,张幼仪还让徐志摩陪同她与林徽因辞行。
徐志摩从德国回来之后,就去找林徽因。不料,林氏父女已经回国了!房东的守房人问清他就是徐志摩后,就将林徽因留给她的一封信交给他。信中林徽因写道:“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又说:“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进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徐志摩读完信颓然地坐在沙发里,心里一片空白,从此他成了一个“鸡飞蛋打”的单身汉。
身陷囹圄,夫妻离散:谢冰莹与符号
谢冰莹于1906年出生在湖南新化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的一个清末举人家庭,本名谢鸣冈。她母亲传统观念很深,总是让小鸣冈学做女红,不愿意让她读书。可是小鸣冈却天生性格叛逆,为了进学校读书,竟然绝起食来。这样她才在12岁时进入女校读书。
1921年谢冰莹考入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开始对文艺产生兴趣,在长沙的《大公报》副刊发表了散文《刹那的印象》。在学校她接受了新潮思想的影响,寻求女性解放。毕业后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北伐军进入武汉后,军校奉命整编为中央独立师,参加北伐。在行军途中,谢冰莹将自己亲身的经历,以及所思所感,写成《从军日记》。《从军日记》在汉口《中央日报·副刊》连载后,社会反响很好。后来,汪德耀先生将它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引起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注意,他给谢冰莹写信,对她的这部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
西征途中,谢冰莹结识了中央独立师特务连的符号。符号是黄埔五期学员,他们同为黄埔校友,彼此印象极好,日久天长,产生恋情。北伐失败后,中央独立师解散,谢冰莹回到家乡湖南,符号留在家乡湖北仙桃。可是,谢冰莹到家后,她母亲就给她操持结婚。谢冰莹的心早已被符号所占据,设法逃出家乡,到湖北与符号结为伴侣。他们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为了生计,他们走上海,闯北平,下天津,找工作糊口,但都没有如愿,只能依靠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1929年他们的女儿小号兵(符冰)来到这个世界,为人父母的责任感,更促使符号去找个赖以为生的工作。他经朋友介绍到天津北方书店工作,不料刚踏进书店门,就被特务们逮捕了。原来这个书店是*在天津的一个秘密联络站,被敌人查获,符号被当作*地下联络员,判处五年徒刑。谢冰莹带着女儿去探监时,符号考虑到这五年时间对年轻的谢冰莹来说是很残酷的,对她说:“五年的刑期不短,你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谢冰莹哭着说:“你怎么这样说呢,我带着女儿回家去,和母亲一起生活等你。”于是,从天津探监回来后,谢冰莹带着女儿回到湖北符号的家。符号家里有位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妹妹,生活十分拮据。谢冰莹不愿意给婆母增加负担,就想回老家湖南。可是婆母担心她不再回来,追到火车站,要回了自家的孙女小号兵。谢冰莹失去了女儿,没有心思回家,索性登上东下的轮船,去上海独自谋生。
等到符号刑满五年出狱后,家里只剩下寡母和女儿小号兵。他们相依为命地生活了几年,始终不见谢冰莹的踪影,符号只得再婚另娶。
婚礼上咬破手指写血书:谢冰莹与贾伊箴
谢冰莹在1928年到上海后,依靠微薄的稿酬维持了一段生计。在稍有积蓄之后,就进入上海艺术大学中文系深造。1931年7月,谢冰莹又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求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她参加了中国留日学生举行的“追悼东北死难烈士大会”,与日本军警发生冲突。被日方遣送回到上海。
为了谋生她来到福建,在厦门中学教书。在这里,她认识了黄维特,并与之同居。后来他们回到长沙,谢冰莹住在妙高峰青山祠,闭门写作,于1936年完成了自传体小说《一个女兵的自传》。不久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很快就引起了轰动,成为畅销书。
抗战全面爆发后,谢冰莹投入抗日斗争,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日前线,在老河口被李宗仁授予少将军衔。1939年她又到宜昌办救护人员训练班,旋即与黄维特音讯中断而失去联系。1940年谢冰莹到西安主办《黄河》月刊,在这里结识了贾伊箴。贾伊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又去英国留过学,在一所大学教书。他们相识后,虽然谢冰莹性格开朗,贾伊箴性格内向,但互补性很好,很快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婚礼上,他俩当场咬破手指,用鲜血写出自己的名字和生日,发誓终生相守,白头偕老。从此他们相伴相依地度过五十多年的婚姻岁月。
他们结婚后,夫妻恩爱,形影不离。有时谢冰莹到前线采访,贾伊箴也随同前往,自称是“编外记者”。抗战胜利后,他们到北平师大任教。1948年应台湾师院梁舒教授邀请,谢冰莹和贾伊箴到台湾,分别担任中文系和化学系教授。他们在台湾工作了二十多年,于1972年退休。1974年他们一起到美国旧金山定居。这对老夫妻尽管共同生活了51年,但谢冰莹的脾气始终未改,总是爱耍小脾气。但她万万没料到,一次耍小脾气竟然送了贾伊箴的命。这成了谢冰莹心头永久的痛。
1988年7月18日,他们因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如在平时,谢冰莹数落几句也就过去了,可是这次却负气离家出走了。80多岁的贾伊箴不放心,到处寻找她。他找了几个熟人家都没有找到。本来他已经很累了,可是找不到谢冰莹,总是放心不下。忽然想到还有个杨姓朋友家没有去找。他到了杨家敲门时,谢冰莹正好在,知道是老贾来找她,就示意主人先不要开门。她躲进衣柜之后,主人打开门,贾伊箴问道:“我的冰莹在这里吗?”听说没有在这里后,贾伊箴怏怏不快地回家了。不久,谢冰莹悄悄地回到家里。贾伊箴见妻子回来了,立时喜笑颜开,想方设法讨好妻子。他说:“冰莹,咱们到这里后,都是用自己的桌子,咱俩换一下用吧!”说罢就动手收拾书报,准备调换书桌。谢冰莹有些不理解,但既然老贾动手了,自己也去帮忙。突然,贾伊箴趴在桌子上,脸色变得蜡黄。谢冰莹立刻打电话找大夫,但已无力回天,贾伊箴突发心脏病而逝世。谢冰莹为她的小脾气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枚胸针定了情:萧乾与文洁若
萧乾与文洁若 萧乾是在1954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和文洁若结婚的。在前一天,萧乾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雇了辆三轮车,将文洁若的行李拉到他们的那间新房。第二天他们出席了五一庆祝*,回到家就算结婚了。从此这对忘年夫妻携手走过了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