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 去 的 皇 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 去 的 皇 明-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最终,他还是会一个人上路。

  
  成神的路上很孤独,因为没有人能够和你一同继续下去,否则,你就不是那命运选定之人。 高处不胜寒,寂寞中的朱元璋走向了人生中的转折。

  
  皇后乃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出于对马皇后的感情,朱元璋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但是后宫三千佳丽,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如何管理,这成了朱元璋先生在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古帝王之家,家事总是错综复杂的。今天你受宠了,昨天她又多得了些赏赐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众妃争风吃醋的理由。

  
  后宫乱天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是时有发生的,总不能让皇帝处理完一天朝政回到后宫再处理这些鸡毛蒜皮吧。

  
  要有个管事之人才行啊!为此,朱元璋先生在后宫之中设立了摄六宫事这样一个职务。没有皇后的名,但掌管皇后之事。这就是典型的有实而无名。

  
  马皇后死后,李淑妃担任起了摄六宫事的职务。然而李淑妃似乎没有这个福气,不久她就病死了。而接下来接任这个职务统率六宫的这个女人,她就是鲁王朱檀母亲——郭宁妃。

  
  郭宁妃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此时的她不能晓得自己走向了台前,却为自己与儿子朱檀命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郭宁妃自幼受父亲的熏陶,她的围棋下的很好,后宫之中竟然无人能敌。

  
  朱元璋先生心情不错的时候,总是要叫上郭妃陪他杀上两盘。而郭妃也知道自己这个老公虽然钟迷于围棋,但是棋艺却实在不敢恭维。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16)
想当初徐达陪朱元璋先生下棋,徐达一时兴起竟忘记了收敛,杀的朱元璋先生颜面无存。

  
  要知道,朱哥很生气,后果是很严重的。

  
  好在徐达同志善于察言观色,他竟然能够在和朱元璋先生对弈之中用已方棋子摆出万岁二字。一时间朱元璋先生龙颜大悦,多云转晴。

  
  上文如果单从故事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徐达同志的聪明和机智。但如果从反方面瞧的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先生的棋艺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所以郭宁妃下棋时总是让着朱元璋先生,尽量的哄他开心。偶尔小胜朱元璋一局,目的无外乎是不让朱元璋赢的多而无趣。

  
  日子就这样一天接一天的过着,大明王朝在朱元璋先生的统治下,焕发出了一个新王朝应有的朝气。

  
  明洪武十七年(1384)五月十五日,明朝政府制定武臣袭职之例。

  
  武臣袭职之例:“凡武臣卒,其子袭职。子幼者给以半禄,三年则以全禄给予。年二十则任以事。”

  
  朱元璋先生并没有忘记那些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兄弟。

  
  当初在成事之前,朱元璋就不止一次的说过:“尔子孙可长享富贵。”

  
  你们死掉了,但你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你们的后世子孙依然可以享有国家的保障。今天的国家功勋子女照顾,就和明朝的这种政策颇有相同之处。

  
  朱元璋先生的处事风格是很严谨的,他很少在事件中添杂个人感情。无论你是谁,只要你犯了错误,等着你的只有四个字——绝不宽恕。这一点从早期的杀胡大海之子到后期的处死驸马欧阳伦就可以凸现种种。 。 想看书来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17)
英年早逝的儿子(六)

  
  明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案件的爆发让朱元璋先生痛入骨髓。

  
  然纵观朱元璋为何会对那些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痛下重拳。

  
  想来这不仅仅是朱元璋先生只想掌控更多的权力,这其中更多的应该是这些功勋们不知收敛的居功自傲和为非作歹。

  
  朱元璋先生出身农耕,他深刻的了解农民的疾苦。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农民的造反不是毫无缘由的,其农民造反的目的无外乎就是想要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一家老小能够吃饱穿暖。

  
  即使是成功的夺取了政权,开辟了新的王朝。这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也不过在本质上会悦变成全国最大的地主,而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则变成了次一级的地主,仅此而已。

  
  如果要深入的分析农民造反的原因,虽然这里面有政治、军事、天灾、人祸、时运等诸多因素。但是人祸却是农民造反的首要因素。

  
  贪官酷吏们压迫着老百姓,残酷的苛捐杂税压的人抬不起头来。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老百姓造反也就是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官员们的为非作歹,这让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先生很是不爽。

  
  其一,朱元璋不允许任何人给他的帝国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其二,朱元璋先生穷苦出身,他非常的同情老百姓。

  
  朱元璋认为自己的帝国就应该无偿为老百姓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帝国的官员也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18)
理论没有错误,理想也是很不错的。

  
  但是朱元璋先生唯一没有搞明白的是,当理想遭遇了现实,理想多数会溶于现状,至此,理想不再是理想,它会发生了质变,它成为了幻想。

  
  朱元璋思维的直接体现在了他对官员们的待遇上,明朝的官员的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为低薄的。

  
  洪武朝初,朱元璋先生赐给勋臣公、侯、丞相以下良田豪宅,多者有百顷。又赐诸武臣公田,以农民上交的租税充作俸禄。

  
  而功勋权臣们往往鱼肉乡里,倚势多有不法。这和朱元璋先生的想法真是大相径庭。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二十五日,朱元璋痛定思痛,他重新确定了给官员们按月发工资,由国家支付,其赐田则全部交回。

  
  《明史》卷79《职官一》记载:“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俸之制。

  
  正一品,一千四十四石。  从一品,八百八十八石。

  
  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  从二品,五百七十六石。

  
  正三品,四百二十石。    从三品,三百一十二石。

  
  正四品,二百八十八石。  从四品,二百五十二石。

  
  正五品,一百九十二石。  从五品,一百六十八石。

  
  正六品,一百二十石。    从六品,九十六石。

  
  正七品,九十石。        从七品,八十四石。

  
  正八品,七十八石。      从八品,七十二石。

  
  正九品,六十六石。      从九品,  六十石。   

  
  未入流,三十六石。      俱米钞本折兼支。”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19)
《汉书·律历志》载: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根据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明代一斤相当于现在约589克,一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42斤。

  
  如果按照现在平均米价元/斤计算,那么明代正一品官员的年俸大约折合人民币为222372元,月工资18537元,知县(正七品)年收入(人民币)19170元,合月工资元。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估算。可这要是与前朝的官员们收入相比,这实在是拿不出手的。

  
  汉承秦制,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最高长官月俸禄350石,月工资折合人民币为42000元,年收入有504000元。县令(七品)月俸禄50石,月工资折合人民币为9000元。

  
  宋金时期,虽然国家的国力受限,但官员的福利待遇依然不错。除了要发粮财之外,国家还按月发放一定的衣绢等生活用品,赏赐给一定数目的田产。官员们可以舒服的干着自己的工作,毫无后顾之忧。

  
  然纵观明朝,就是这极低的俸禄,也不全给。往往还要折布、折绢等物。总之,库房中有什么库存,统统都可以拿来当成工资折现给官员们。

  
  更奇怪的是,就是这极少的俸禄,这其中竟然还包括有下属官吏的开资。

  
  朱元璋想法很实在,你们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你们(官员)拿的工资都是老百姓辛勤拼出来的,你们不用吃苦受累还拿着工资,你们还想什么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20)
朱元璋先生的这种思想,在他颁行的《醒贪简要录》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让官吏们都能充分的了解民间老百姓的疾苦,朱元璋先生让翰林院编了《醒贪简要录》这一本书,人手一册,颁发给各级官吏。

  
  为了突出其重要性,朱元璋先生亲自为其此书作序,这其中写道:“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

  
  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亨天禄。

  
  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壮,又须耘薅,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

  
  或遇水旱虫蝗,则举家遑遑无所望。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竟至有剥剥而虐害之,无仁心之甚。”

  
  然而,官吏们也是人,他们也食人间五谷杂粮,他们自己也有一家老小。

  
  这点俸禄如何生活呢?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官员们纷纷变通了起来,他们统一的将手伸向了老百姓。

  
  这和朱元璋先生的理想自然是大相径庭的,当朱元璋深谙了这其中的情况之后,朱元璋先生自然是大光恼火。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先生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理想制度中出现了缺陷,反之,他将冷酷的目光瞄向这些和他背道而驰的官员们。

明朝的王爷——逝去的皇明(21)
反观官员们,虽然他们自幼饱读圣人书籍,但是生活中,真正来按照圣人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却是少之甚少。

  
  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现实。

  
  大光恼火的朱元璋为此制定了历朝历代以来最残酷的刑法,他要用残刑酷法来对待贪污腐败。

  
  朱元璋规定,贪污纹银60两以上的官员即处以削皮实草。

  
  你贪污被处死后要削皮,然后被充满稻草挂在大堂之上。

  
  你的下任在下面办公,你挂在房梁上。此时的你还是有用的,你还是会发挥着你独特的作用——“警示后人。”

  
  然而,让朱元璋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无论自己如何下狠心,采取怎样的严刑酷法来对待贪污,但是贪污腐败却仍然屡禁不止。

  
  朱元璋不会意识到,他和他的文官集团已经背道而驰,他所要解决的是历朝历代都无法最终解决的问题。这是制度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及。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