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太子妃:魏晋美男狂想曲 月斜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太子妃:魏晋美男狂想曲 月斜影清-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些小小的期待:“我想,我们还可以结盟……” 
  “非常欢迎魏国和鄙国结盟。” 
  “怎么个欢迎法?” 
  “太后希望得到什么?” 
  “你……”冯太后看他那样在多次的大战里磨练得镇定坚毅到近乎冷酷的目光,心里一寒,原本的要求和私语竟然再也说不出口来,好一会儿才道,“你总要许诺给魏国相当的条件和好处!”  
                  
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次离开
  “好,朕希望两国互相都能得到真正的好处。” 
  冯太后盯着他,终于还是问出口来:“听说你的皇后回来了?” 
  “对,她回来了!” 
  “她不是誓言毕生为南朝先帝守贞么?嘿,如今又怎么愿意了?” 
  “因为朕喜欢她,朕待她好。朕自信待她决不比南朝先帝差!” 
  “你公告天下娶了南朝先帝的遗孀,让南朝君臣颜面扫地,这也是他们不肯和你结盟的原因之一吧?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在南朝叫什么?叫乱臣贼子……” 
  石良玉大笑起来:“全天下都视朕为敌人又能如何?这江山,总是朕一手打下来的吧?!” 
  冯太后冷冷道:“打下江山,还得守住江山方可成为一代霸主。红颜祸水,只会慢慢葬送掉你的江山。” 
  “即使葬送了,也怪朕命里不享长怍,跟朕的皇后什么关系?实不相瞒,朕自从立她为太子妃再到皇后,其间几乎是百战百胜,从无败绩。她不但不是祸水更是朕的福星。” 
  一口气郁闷在心里,冯太后站起来,冷冷道:“石良玉,我魏国不与你结盟也不与你为敌,只是,希望你以后不要后悔就是了。” 
  “多谢太后。这些年,太后对朕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多谢!” 
  冯太后原本已经转过身,听得这由衷的一句感谢,饶是她心肠坚硬,也一阵酸楚,站了一会儿,才大步走了。 
  石良玉见她和她的护卫队浩浩荡荡离去,也挥挥手:“启程。顺道细察周边的战略情况。” 
  “是。” 
  石良玉顺道考察周边的情况,等回到邺军的大营时,已经是三天后的深夜了。 
  张康焦虑不堪地迎了上来:“皇上,您终于回来了……” 
  “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娘娘来了……” 
  石良玉喜道:“在哪里?” 
  “娘娘三天前来的,等了一天多,您还没有回来,她就离开了。” 
  石良玉大为失望,心里又有些不安:“她身子好了没有?她又回邺城去了?张康,你怎么不留下她,让她等着朕一起走?” 
  “娘娘不是回邺城,她是回江南去了……” 
  像是谁在胸口狠狠敲了一闷棍,石良玉颓然道:“她走了?又走了?又回江南去了?” 
  “她问皇上去了哪里,臣不敢隐瞒,如实告诉她您去了驿馆和冯太后谈判。她似乎很伤心的样子……”  
                  
第三百二十九章 算命
  “哦?是这样!” 
  张康嗫嚅道:“皇上,这里和南朝比邻,马上追上去还来得及……” 
  石良玉站在原地,没有作声。 
  “皇上?要不要追上去?” 
  石良玉摇摇头,慢慢镇定下来,自言自语道:“熙之啊,你这次至少还知道主动来向我辞行。也算不容易了。不过,走了也好!张康,传令下去,立刻启程回宫。” 
  张康疑惑地看着他那么镇定的样子,只得道:“臣遵命。” 
  大军连夜启程,半月后赶回了邺城。 
  石良玉连夜上朝,和邺国的大臣们一起处理积压的政事。连续工作几天,终于将积压的政事处理得差不多了。 
  处理完政事,接下来,石良玉立刻着手开始研究周边的军情,分析安排了一段时间后,已是正月末了。现在,邺国的边境陈列了几十万大军,五胡要不惜代价和邺军决一死战了。其中最卖力的自然是慕容俊的燕军,他对石良玉可谓恨之入骨。石良玉对他也是恨之入骨。 
  这天和众臣议完军情退朝后,石良玉独自坐在龙椅上终于松了口气。 
  贴身侍卫张康端来一杯参茶,“皇上,您千万不要累坏了身子。” 
  石良玉笑了起来:“朕精神着呢!张康,司徒夫人母子都收拾好没有?” 
  “都收拾好了。” 
  “好。你将那边的情况安排得如何了?” 
  “皇上请放心,一切臣都已安排妥当。那地方非常安全,环境也很好,娘娘一定会喜欢的。” 
  “张康,你做得很好。立刻传国师。” 
  “是。” 
  国师葛洪正在研究一种丹药,闻讯立刻随传令的太监来到大殿。 
  左右都已摒退,只剩下葛洪和石良玉两人。 
  葛洪跪拜下去:“参见陛下……” 
  石良玉起身,亲自扶起他:“道长,我们也是多年熟人了,你不必拘礼。” 
  “谢陛下。” 
  “道长,朕有一件事情要问你,希望你告知真实情况。” 
  “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道长,你精通天文术数,善卜吉凶,你替我算算,我这大邺国能享怍多久?”他不再称“朕”,而是恢复了以前布衣相交时的称呼。  
                  
第三百三十章 陛下的打算
  葛洪躬身,不徐不急地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纷起,陛下的邺国既处于五胡的包围之中,又不能和南朝结盟。陛下登基以来的所有大战虽然都是胜利,但是,南朝闭关,五胡紧缩,邺国大军战死的多,得到补给的少,长此下去,必然不能坚持。加上各地灾荒严重,粮草不继,恕臣直言,这邺国国运大抵也就是这两三年……” 
  石良玉听完他的仔细的分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大笑起来:“道长,果然还有你称得上我的知己。我也是这样想的,邺国支撑了这两年多了,实不相瞒,我的汉家铁骑虽然骁勇无比,但是日日都有死伤,却得不到有效补充,而周边对我磨刀霍霍的邻居不知有多少。我也知道,前期我的杀戮太重,对五胡尤其是胡羯杀戮太重,再有几场大的战争下去,我这大邺国,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那,陛下,您的打算是?” 
  “先安顿好我的妻儿。这天下保不住,我至少得保住自己的妻儿。明日,我就要把智儿和司徒夫人母女一起送走……” 
  “那,娘娘她?” 
  “我到江南接了她一起离开,道长,熙之的病还没有痊愈,还要劳烦你一起走一趟。” 
  “是。” 
  “好,我们明日启程,先安顿好她们,回来后再和我的这些磨刀霍霍的邻居们决一死战。” 
  “是。” 
  连续几日的细雨,下得道路十分泥泞,行走都比较艰难。马无法急行,这慢慢拖延,走了一天多,才来到南朝边上。 
  南朝的版图虽然被五胡蚕食包围得越来越小,但是境内较之中原、北方的战火纷飞、赤地千里,虽然说不上富庶繁华,但也相对安静宁和,几乎算得上这乱世之中的天堂了。 
  蓝熙之想起南朝君臣始终不肯和石良玉合作北伐,图谋收复统一,也许自有他们的道理吧。南朝弱小,偏安一隅后,谁还愿意又打仗陷入战火纷纷的灾难?所以得过且过,也谈不上有什么长久之计。 
  前面就是南阳郡了,朱弦就在这里做太守。 
  她本想顺道去跟他打个招呼,但是想想还是算了。 
  她又加快速度,准备趁天黑前找到一个投宿之地。没想到刚走出七八里,只见前面是川流不息的难民。 
  她吓了一跳,追上去,拉住一个人问道:“你们到哪里去?” 
  “你是外地人吧?现在鲜卑和燕族、羌族大力屠杀汉人,今年又连续大旱,我们都活不下去了,准备去投奔南朝……” 
  投奔南朝?她看看难民流动的方向,要投奔南朝,得豫州和南阳郡先后开关放行才行。她一路奔驰过去,这一天下来,只见路上是成千上万的难免,直往两地涌进。 
  她寻了条小道,策马甩开了众人,直奔南阳郡。 
  南阳郡关口紧闭,守军反复地查探她的身份但见她确实不像难民,又找的是太守朱大人,才警惕地将她放了进去。 
  南阳郡所在的南阳城,较之外面的流亡破败,自然胜出多多。朱弦被掉到此地任职后,无法从军事上着手,他是个脚踏实地的人,也不气馁,立刻在此地认真治理蝗虫,减免赋税,整顿吏治,肃清盗贼,春秋两季下来,南阳郡获得空前的丰收,往常瘪瘪的粮仓终于有了满满的粮食。 
  蓝熙之来到太守府邸,向守卫求见太守大人。 
  朱弦上任后,喜欢私访民间,也下令允许百姓告状申诉,因此,来府邸求见的人并不少。所以,守卫倒也没太刁难,只是道:“朱大人出去了,大概得晚上才能回来。” 
  “谢谢,朱大人若回来,请转告他蓝熙之求见。我先出去转转。” 
  “好的。”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难
  趁此机会,蓝熙之在南阳城逛了一圈,到傍晚时又往太守府邸而去。守卫一见她,立刻道:“朱大人已经回来了,叫你赶快进去。” 
  说完,立刻带了蓝熙之就往府里走。 
  刚进去,就见朱弦站在门口,脸有喜色:“蓝熙之,你怎么来啦?” 
  “我回江南,见路上难民很多,就顺道来你这里看看。” 
  朱弦有些意外,想起石良玉,迟疑道:“石良玉知道你离开?你要回江南了?” 
  蓝熙之淡淡道:“嗯,他并没有干涉我的自由。我自己离开的,江南才是我的家啊,呵呵。” 
  朱弦笑着点点头,不一会儿,蓝熙之见他笑容收敛,眼带忧虑之色,不禁道:“朱弦,你有事情?” 
  朱弦点点头:“现在边境聚集了几十万难民,等到朝廷开关放行……” 
  蓝熙之惊道:“几十万?” 
  “对。这几十万难民主要集中在三个关口外,南阳郡外面还少些,只得四五万左右。这些都是五胡国家逃亡的汉人,加上去年今年连续的北方大旱,他们走投无路,远远近近汇集到关口,豫州、南阳郡还有其他好几个郡都有大量难民等到朝廷开关放行。” 
  “朝廷的意思是?” 
  “朝廷严令开关放行,一是怕这些难民涌进来带来破坏无法安置,一是不愿得罪五胡诸国。现在,鲜卑、羌族、羯族、燕族、羯族残余等为防止境内的汉人大肆逃跑,对他们控制很严格,所以杀鸡吓猴,每天都在追杀他们,他们又没有食物,加上饥饿和连日大雪天寒,已经冻饿而死不少了……这些日子,南阳郡送出了大批粮食,可是,南阳郡本来就不大,要供应这几万人,已经无力了。” 
  “那怎么办呢?” 
  “我已经派了几趟八百里加急向朝廷请示,希望能够妥善接收这些难民。” 
  “朝廷会答应吗?” 
  朱弦黯然道:“希望渺茫。” 
  蓝熙之沉默一会儿:“朱弦,我能不能在这里帮一些什么忙?” 
  朱弦摇摇头:“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法做啊。” 
  “好吧,我就在这里观望几天,如果什么都做不到的话,我就回去。” 
  “也行。”  
                  
第三百三十二章 草芥
  几日细雨后,又是连日的大雪,天寒地冻,北风席卷着大片大片的雪花铺天盖地的裹下来,很快,天地之间就变成了茫茫一片白。 
  蓝熙之连日随朱弦视察,南阳郡边境外,已经开始有了成千上万的难民倒在雪地里。太多的尸体看得人触目惊心又麻木无比,生命,仿佛成了某种草芥,随便仍在哪里,烧光、死光都无人关心,无人过问。 
  远远地,还有五胡的联军磨刀霍霍等候着,只要他们退出南朝边境,立刻,就会将屠刀架上他们的脖子。 
  这天,朝廷的加急诏书送到了,严令边境各郡开关放人,违者,死罪论处,株连九族。同时,南朝的文书也送到五胡手里,称边境决不会开关接纳流民,于是,朱弦派出的豫州等地的使者纷纷被逐回,告诉他,没有一个刺史愿意为这几十万难民冒抄家灭族的危险。 
  蓝熙之细看几遍朝廷的诏书,叹道:“再不开关放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尤其,朝廷还给了五胡文书,这不是公然告诉他们,叫他们肆意屠戮么?” 
  朱弦这些天连夜巡视,眼睛里全是血丝,愤然道:“蓝熙之,管不了了,我要开关了……” 
  蓝熙之不安地看着他,正想说什么,一名探子匆忙奔进来:“朱大人,不好啦,南阳郡外的难民群里爆发瘟疫,这些天又连日大雪,每天都有几千人死去……” 
  蓝熙之心里一抖,看向朱弦,朱弦脸色铁青,这瘟疫一爆发,如今,开关不是,不开关也不是。 
  朱弦道:“你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