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他十分的睿智及有政治头脑,因为他即使和苏联作战,和日本作战并击杀了大量的日本士兵却至今没有受到报复。
也有人认为他十分的鲁莽,不过是个有些武力的莽夫。因为他挑战了目前远东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之所以他没有被报复不过是运气,这两个国家没来得及腾出手来教训他。
等这两个国家腾出手来。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覆灭。和丧失生命。
有人认为他是个狂热的演说家,并且是个极为出色的军事家。因为他的士兵都非常勇敢。在他和日本作战时,战地记者曾经看到他的士兵无所畏惧的呐喊着冲向敌军。
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具有野心的煽动者,那些被他蒙蔽的士兵们一旦发现自己受骗了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被抛弃。
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传闻,但至今为止我们能得到的消息不过是他的黑旗军官方新闻发言人公布出来的消息。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记者彻彻底底的采访过他。虽然东北现在并不制止记者的进入,但要采访到这位先生确实非常困难。
首先由于张作霖将军的“皇姑屯事件”,他的部下会担心他受到日本人的刺杀,因此极为防备这方面的事情。事实上我们知道,这位将军至少两次遭到了刺杀。
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德国,那些我们弄不清楚他们思想的日本人竟然动用了二十余位外交武官进行刺杀!这无疑是极为疯狂的做法,因此日本原本累计的一些名声开始被败坏。
而且为了避免危险,他的部下几乎禁止他在公共场合出现,而且不允许陌生人接近他的工作及生活地点。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任何他在公众场合的照片,没有任何他的工作、生活资料。
我们能够看到,并可以证实的是:他曾经参加过土匪(这似乎和他的父亲有关系),然后他出现在了奉军的将领序列里。
他似乎在张作霖将军死后其子张学良继承中起了一些作用,并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中率领着他的部下和苏联红军发生过一场战斗。
也是这场战斗让他赢得了“满洲之虎”的美名,在9。18后,这个名字变成了“远东之虎”。但在击杀了数万日本关东军并驱逐日本侨民后,“远东之虎”变成了“满洲屠夫”。
当然,这是日本人和一部分英国人对他的特定称谓。美国及德国还有苏联依然称他为“远东之虎”。
在这一切之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究竟如何让和他战斗过的苏联人竟然钦佩他的呢?!
为什么他会如此暴烈的对待日本人?!他是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的?!为什么他会拿出大量的粮食及被服援助德国?!
他和他曾经的上司张学良将军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位目前中**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将军是否要想过一统中国?!
两次的大救灾他又有着怎么样的心理路程?!
带着这一切一切的疑问,我拜托了很多的关系和朋友,最后在美国领事馆总领事、东北国防大学教授艾森豪威尔中校的担保下我终于获得了一个可以面见这位将军的许可。
可以正面的见到这位先生,并可以当面询问他一些问题。于是,我带着这一切的问题和兴奋,向着奉天出发了。
——节选埃德加。斯诺《造访远东之虎》
英国的代表团此时也来到了奉天。而正好碰上了埃德加。斯诺在对屠千军做专访。
屠千军稍有兴致的看着面前这位不到三十岁的记者。这位记者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后来突破了封锁去到了延安并采访了当时赤色的主要领导人们。
那本《西行漫记》影响了许多当时的国人和外国人士,让他们把延安当成了圣都!而这甚至把参加过“曼哈顿工程”的寒春给影响了过来,最终这位核物理学家竟然在中国养了一辈子的牛。
埃德加。斯诺之所以可以过来采访屠千军。是因为艾森豪威尔告诉屠千军西方需要多一些的渠道来了解他。屠千军心神领会,于是便有了埃德加。斯诺的这次采访。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现在埃德加。斯诺已经成为了美国《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这比历史上要提前了一些。
“将军。我想知道的是您对于民主是怎么看待的?!现在东三省的构成是民主政府吗?!请问,您认为中国什么时候可以实现民主化?”埃德加。斯诺对着屠千军便问道,手上的笔记本轻轻的记录着什么。
站在了屠千军身后的英国贸易委员会主席华特。朗西曼闻言脸上露出了几丝幸灾乐祸的神色,他可是在英国的时候被屠千军修理过。
“那么,我想知道您的民主化概念如何界定的?!”屠千军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着埃德加。斯诺反问道。埃德加。斯诺楞了一下,轻声道:“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
顿了顿,埃德加。斯诺对着屠千军轻声道:“至少这是我们美国及欧洲的价值观。”
“我理解和尊重西方的价值观,但你们是否想过我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屠千军对着埃德加。斯诺笑着轻声道:“而我个人的价值观之一便是实事求是。用英文的表述便是:seektruthfromfacts(从事实中寻找真理)。”
“我从事实中寻找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国家先行民主然后成为强国的。”说着,屠千军笑着对埃德加。斯诺轻声道:“如果有。那么您可以给我举个例子。”
“美国!”埃德加。斯诺毫不犹豫的对着屠千军道。屠千军闻言一笑:“我承认美国是个强国,但美国立国之初可还是有着奴隶制度的。这算民主吗?!”
埃德加。斯诺闻言一滞!而屠千军却继续轻声道:“而且到了现在。在公车上有着白人专座。黑人目前为止没有投票权、不能从军。更不要说从政了,这算是民主吗?!”
“日本!”埃德加。斯诺想了想,继续道。而屠千军更是苦笑,对着埃德加。斯诺便道:“刨去个人感情因素,我十分钦佩日本近代的发展情况。可是,他也不算是民主而发展的国家。”
“明治维新,一开始的时候可没有什么议会。明治维新是在1968年宣布改元明治开始。但日本的帝国议会却是在是1889年发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成立的。1890年11月才有了第1回议会。”
“帝国议会由众议院和贵族院所构成,众议院议员由国民选出,贵族院议员则由不经选举的皇族、华族、敕任议员构成。贵族院不解散,所以多数议员是终身任期。你觉得这是民主吗?!”
埃德加。斯诺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屠千军竟然会对日本了解的如此之深!屠千军心里暗暗的叹了口气。
美国黑人的投票权到1965年才真正开始的。瑞士是到了1971年,投票权才对妇女开放,而内阿彭策尔州为妇女最晚获得选举权的州,直到1990年妇女才有投票权。
此时的瑞士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选。
如果要推动西方式的民主化,西方自己首先要向别人解释清楚为什么你们自己真正的民主化过程,毫无例外。都是渐进的。都是在现代化之后才实现的?这个问题研究透了,或许我们就有共同语言了。
这时候埃德加。斯诺再次说话了!他看着屠千军便轻声道:“可是将军,民主本身就是神圣的。崇高的,这是普世价值,中国应该接受并实行。”
“民主是普世价值。但西方这种民主形式是不是普世价值,还很有争议。你们为什么不能更自信一点呢?”屠千军对着埃德加。斯诺轻声。
“如果你们的制度那么好,人家迟早都会来向你们学习。但如果以普世价值的名义,强行在世界推广你们的制度,甚至为此而不惜用意识形态、用舆论甚至使用武力来压迫,那就过分了。”
后世的美国宾州大学教授爱德华。曼斯菲尔德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施奈德出版了一本著作《选举到厮杀:为什么新兴民主国家走向战争》(electingtofight:whyemergingdemocraciesgotowar)。
书中的基本观点是:走向西方民主模式的这个过程最容易引起内部冲突或外部战争,因为政客们只要打“民粹”牌就容易得到选票。
整个90年代里,许多国家举行自由选举后,便立即进入战争状态: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开打、厄瓜多尔和秘鲁开打、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开打、还有布隆迪—卢旺达的大屠杀。导致100多万人丧生、当然还有南斯拉夫令人痛心的分裂和战争。
屠千军上辈子因为工作的缘故到了前南斯拉夫所有的国家,光是波斯尼亚战争中死亡的人数最保守的估计都超过10万人,成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普世价值啊……多少罪恶都是以你的名义犯下?!
我走过一百多个国家。看过形形色色的政体。但发展中国家因民主而兴旺并完成现代化者。吾未尝闻也!屠千军在心里轻轻的叹气。
“既然谈到民主,那么我们就说说关于民主的话题。”屠千军对着埃德加。斯诺笑着轻声道:“民主。在我看来有两种。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意识形态民主’。而另一种,则是可以称之为‘实践民主’。”
“我们不是没有实施过意识形态民主,在清帝退位后我们实施的就是民主。”说着,屠千军对着埃德加。斯诺摊开了手无奈的轻声道:“可惜,这种民主带来的却是称帝、军阀混战和国家的四分五裂。”
说着,屠千军忽然想到哈耶克在他在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中对民主建设提出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忠告。他说:“我们无意创造一种民主拜物教。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过多地谈论和考虑民主,而没有足够地重视民主所要服务的价值。”
看看后世,那些极力在全世界推销西方民主的人,几乎都是民主拜物教的信徒,总认为一人一票,就可以解决世界的所有问题,结果把多少国家搞得四分五裂,生灵涂炭,但自己对别人连一声道歉都不说。
比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07年12月2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肯尼亚大选的评论,题目是《虽有不足,但(肯尼亚)还是别国的榜样》,称在非洲这个动荡不安的大地上,总算有这么一个进行和平普选的民主绿洲,它可以成为别国的榜样云云。
半个月之后的2008年1月5日,《经济学人》杂志又刊登了一篇题为《光天化日之下的谋杀和抢劫,(肯尼亚)种族清洗可能演变成内战》的文章,还配了部族厮杀、烈火冲天的图片。
这么一份西方的权威杂志,对别国政治进行分析的时候,怎么可以如此漫不经心呢?两个星期之内,就把一个国家从“别国的榜样”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而又不向别人交代自己这个弯子怎么转的?
屠千军不由得感叹,有时真是很佩服西方媒体的厚脸皮,他们对别人的事情预测老是出错。但鲜有认错的。依然得意洋洋的继续各种乱七八糟的报道。无限的造谣污蔑。
不管别人遇到什么问题,西方从政客到媒体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开出的都是多党制和普选这一帖药方。治不了病,甚至把人治残了,治死了。都是病人自己的事,和开药方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苏联,被休克疗法给休克死了。可有人为此负责吗?!“休克疗法”的策划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萨克斯教授依然享誉世界,大家都对他极为称赞。但苏联却承受着灾难性的后果。
苏联迅速解体,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人民多年的储蓄随着发疯似的通货膨胀化为乌有,人均寿命降到了60岁以下。
萨克斯教授曾到日内瓦大学做讲座。在场的一位俄罗斯知名学者、前苏联的美国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突然站起来提问。
他用很清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