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到了80年代初,金箔生产几乎绝迹,金箔艺人下放的、退休的、改行的,再也无力“鞭炮齐鸣”了!尽管频繁调换厂长书记,但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一个个都败下阵来。特别是最末一任书记曹永刚,此人是从大三线兵工厂调过来的,不知金箔厂深浅,工业局让他到金箔厂当一把手,他便同意了。上任之前,他也曾信心满怀。不料,那年金陵一带连降暴雨,长江水猛涨,金箔厂所在地龙泉镇大堤破裂,大水将金箔厂淹成一片汪洋!曹永刚遭此一劫,心灰意冷。大水回落以后,他就想方设法离开了金箔厂,到局里任职去了!
眼下,一面是国家急需金箔美化天安门,一面是金箔厂群龙无首的烂摊子,谁来主事,真真急煞人也!
金东县委常委们闷坐抽烟,面面相觑,却无人推荐人选。面对这种情况,朱书记只得点名了。
“万县长,你是老工业,还是你来推荐提名吧!”
“我?”县长万庆彪没有正面应答,他挺了挺背,国字脸上剑眉飞耸、目光如炬。看到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其实,万庆彪早就料到朱书记会点他的名,他心里也早就有了一个人选。
此人名叫何大福。
。 想看书来
主人公曲线登场(1)
何大福是万庆彪的老部下,此时正在金东化工厂劳动服务公司任经理。
1964年10月,金东县在大力发展“五小”工业的高潮中,率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金东化工厂”。万庆彪从人委办公室主任岗位上抽调到化工厂当厂长。化工厂需要的200多名员工则是从全县各行各业抽调来的,其中有一名年龄最小、又是贫苦孤儿出身的员工,就是何大福。
人们常说,大凡能成大事者有三种人:一是从小家境苦难;二是长期处于逆境;三是一直处于竞争环境中。何大福就属于从小在苦境磨难中成长的那种人。
何大福1946年出生在安徽和州何家庄一户农民家庭。说他是农民,其实他们家无田无地,父亲只是靠打渔为生。幼年的记忆中,他的家乡还是很美的。成年后,何大福曾写过一首歌颂家乡和他童年生活的长诗:
何家庄,皖北一个不出名的地方,
那里是——
生我育我的可爱故乡。
爷爷在那儿打渔,
爸爸在那儿撒网,
我曾在那里成长。
农家小孩童年趣,
爱把游戏当真唱;
抬花轿,娶新娘;
打雪仗,当皇上;
猜谜语,捉迷藏;
数星星,话月亮;
扎猛子,车鱼塘;
弹弹子,拍画张;
快快活活玩个够,
恰似神仙在天上。
美好童年许多事,
越大越老越神往。
何家庄,皖北一个不出名的地方。
那里是——
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村前有个莲藕塘,
村后有片芦苇荡,
村东有块丘陵地,
村西水田编成网。
农家子弟功夫深,
做田做成状元郎;
犁成线、钯成网;
耧成条、耕成趟;
育似画,种似章;
裁似秀,播似镶;
割如裁,拔如光;
刨如舞,挖像量。
功夫不负种田人,
年年丰收谷满仓。
祖祖辈辈吃田饭,
天塌下来心不慌。
从这首回忆诗来看,可知何大福的童年生活还是十分快乐的。
1956年夏,何大福刚满十岁,他的父亲突然患了“吐血病”。那时乡下医疗条件差,加上无钱医治,究竟因为什么吐血,谁也搞不清楚。现在判断,可能是胃出血,或者是肺结核、癌症之类。总之,他的父亲开始是间断吐血,临死前是吐血不止,病状十分凄惨。
何大福清楚地记得父亲临死前对他的一番教训,这使他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记得那天中午,他放学回家,忽然闻到一股血腥味,仿佛有股臭鸭蛋的味道。他连忙问妈妈,家里怎么有臭鸭蛋味?
“什……么?臭鸭蛋?我……好久没吃了,真想吃。”躺在堂前墙角边的父亲听到何大福的话,有气无力地说。
何大福听老人说过,临死的人,经常想吃这想吃那。活着的人总会千方百计满足病人的要求。可是,父亲提出想吃有特殊滋味的臭鸭蛋,妈妈一时措手不及,还真为难死了。如果爸爸只是要吃鸭蛋,在乡下是不难解决的,可是臭鸭蛋,一时到哪儿去找呢?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天下午放学,何大福与几位男同学到村后大水田旁边一条大沟里洗澡。这里是这一带村庄吃水和小孩戏耍游泳的唯一天然游泳池。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有些养鹅养鸭的农户用芦苇隔一块地方圈养家禽。天气热,娃娃们在大沟里扎猛子、踩水、仰泳、泼水,玩得开心极了。何大福十岁了,尽管父亲已经病危,可是孩童们一旦玩得投入,经常是忘乎所以。
玩得尽兴,快要散场的时候,一个圆圆的东西在何大福脚下滑了一下。他一阵惊喜,一个猛子扎下去,三碰四碰,终于从水中捞上一只鸭蛋。只见蛋壳微微破损,一闻,正是有特殊味道的臭鸭蛋!他连忙爬上岸,衣服都来不及穿,光着屁股直奔回家,未进家门便气喘吁吁高喊着:“爸爸,有臭鸭蛋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主人公曲线登场(2)
爸爸接过臭鸭蛋,眼睛一亮,露出满足的笑容。蛋在手上晃来晃去的,妈妈也眉开眼笑,好像爸爸的病轻了不少。一阵喜悦之后,爸爸问何大福哪儿来的这臭鸭蛋。何大福便一五一十地表述了一番。
谁知,爸爸听完之后,又把臭鸭蛋放回到何大福手上,举起他那无力的手,挥挥,再挥挥:“好伢子!听爸话,在哪儿拾的快送到哪儿去!爸再想吃臭鸭蛋,也不能白吃人家的啊!”
何大福愣了半天,顿脚拒绝,一边淌泪一边说:“几个同学都可以证明,我不是在别人家鸭围子里拾的,我是在大沟里拾的,有什么关系?!”
“不是在鸭围里拾的也要送回去。只要是人家东西,没有花钱买,都不要沾。穷死也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这是我们何家的规矩!”爸爸说着说着,气力不足,一头歪到床里边,手也垂了下来。何大福吓坏了,赶忙拿着臭鸭蛋,跑到大水田旁边的大沟埂上,将蛋扔进水里。
何大福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短暂的一个往返,却耽误了他与父亲的诀别。回到家里,在沉沉的暮色之中,在亲人的恸哭声中,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父亲带着临死前没吃到臭鸭蛋的遗憾丢下他们母子几个。从此以后,何大福带着扔臭鸭蛋的故事慢慢成长。
父亲去世后,家中只剩下妈妈和十岁的何大福以及八岁的大妹妹和六岁的小妹妹,全家进入了“孤儿寡母”时代。经过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的荡涤,接着又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这个残缺的家庭,无法抵御饥荒的侵蚀,从1959年11月到1960年2月,连续几个月家无一粟,全靠吃野草、喝咸开水过日子。饥寒交迫,威胁着这个穷困孤单的家庭。可怜的妈妈瘦得脱了形,像木乃伊一般,躺在床上再也没有起来过,连喝开水的力气都没有,只能靠何大福用汤匙直楞楞地往她嘴里灌。一天晚上,妈妈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她用微弱的声音对何大福说:“伢子呀!妈妈对不起你死去的爹,没有将何家你这条根拉扯大,也对不起你们兄妹,连你们都养不活。妈妈快死了,什么家当也没有留给你们,只留下……”妈妈说着说着,声音哽咽,泪水满面,何大福兄妹也泣不成声,却似懂非懂。他根本没想过要从妈妈身上得到什么家当,也想不到妈妈这时候会死,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妈妈能告诉他们哪儿还有几把米,让他快活地吃一顿饭或者粥。虽然家中除了三间破草屋以外,一贫如洗,但他仍然希望妈妈说出一个藏米的地方。
“妈妈死后,你们就是孤儿了,不管以后有没有好人搭救你们,都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上,靠人不如靠自己……”话没说完,妈妈就一头倒下,头一歪,断了气。
这就是妈妈临死前留给何大福兄妹唯一的“遗产”。“靠人不如靠自己”,深深铭刻在何大福的脑海里,浸润在他的血液中。
在那个年代,万庆彪听到何大福说起这些苦难的故事,心里就想,这个小青年怎么命这么苦?可惜他的事发生在解放后,要是发生在解放前,化工厂的“忆苦思甜”报告,干脆就不用找外人了。万庆彪悄悄地告诉这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千万不能多说这些事,免得自找麻烦,被人诬为“给社会主义抹黑”。
讨饭路上的情怀(1)
苦难的经历使何大福养成了坚韧自强的性格。几十年来,周围没人听他说过“困难”两个字!
就在何大福妈妈死去的前几天,他的小妹妹就被妈妈“安排”断了气。
1960年初,何大福的小妹妹六虚岁。她长得小巧玲珑,雪白干净,天真活泼,聪明可爱。乡亲们都说,开明家( 指何大福父亲何开明 )三个子女真是养着了,男有男样,女有女样。可是到了这年春节,家中连续几个月没有一粒粮食,个个饿得皮包骨。小妹妹更是饿得瘦脱了形,在何大福的记忆中,她当时的脸形比最瘦的猴子还难看。
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将何大福拖到身边:“小伢子呀,这个年我们家怕是过不去了。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了,外面野草都挖尽了,观音土( 一种能“吃”的土 )也找不到了,榆树皮也剥光了,看来只有等死了。可是,你这个何家一条根要尽量保住。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和你小妹妹水也不要再喝了……”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眼角泪水绵绵而下,何大福和大妹妹没有眼泪,那个时候,占据他们全部思维的,只有饥饿,麻木的意识里已经没有了悲哀。
这是妈妈做出的“舍卒保车”的重大决定。从这天起,饿得躺在床上爬不起来的小妹妹连野菜、开水也断掉了。何大福听大人说过,一个人什么都不吃,光喝水也能活一个星期。可是,在那个艰难的时刻,可怜的小妹妹竟然连水都喝不上了!至今想起来,何大福都觉得心疼如绞。
在那个最难熬的冬季,妈妈不准他晚上睡下来,只能用破棉花胎裹着坐在凳子上,怕他一睡下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他晚上裹着棉胎,趴在桌子上打盹,白天出去乱窜,挖野菜,在田埂边挖青蛙,然后回来用盐开水充饥。开始,小妹妹靠盐开水加一些野菜之类充饥,还能勉强活着。当妈妈决定水也不给她喝时,她就死到临头了。
“哥,给我吃一点吧”!头一顿“饭”,小妹妹还能用微弱的声音轻轻喊着,一双小手轻轻摇动,渴求地望望妈妈,妈妈神情木然地望着她。何大福动也没动。
“哥,哥,给我喝一点吧”。第二顿,小妹妹的喊声几乎听不见了。
“哥……”第三顿,小妹妹再也喊不出,只见她嘴唇喃喃地蠕动着,眼睛直愣愣无神地望着他。
“妈!妈!妈!”面对小妹妹那可怕的求生眼光,何大福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怜悯之心。“妹妹不能死,我们还是给她喝口水吧!”他央求妈妈。
妈妈什么也没说,也没有一滴眼泪,她的眼泪已经哭干了!妈妈同意了,他急忙端着一碗盐开水,用汤勺舀了一匙送到小妹妹嘴边。可是小妹妹的嘴唇已经动不起来了。何大福急忙用手掰开她的嘴,可是她的牙齿咬得死死的,怎么也掰不开。他找来一支筷子,想用筷子撬,可是筷子也撬不开。他只得掰开小妹妹的嘴唇,用汤匙将盐水硬往小妹妹的口里倒,可惜为时已晚,倒下去的水顺着嘴角流到了脸上,流到了床上。
“哇”地一声,何大福哭了,“小妹啊,小妹!你不能死!”他忍不住大喊起来。这悲惨的一幕,直到四五十年之后的今天,在已经成为中国著名企业家的何大福心中,还是一种沉痛的记忆。
何大福那活泼可爱的小妹妹停止了呼吸。临死时,她的双眼还是睁着。妈妈用手慢慢###着,不断向她赔罪:“妈无能!妈无能!养不活你们,来世再报答吧!”小妹妹的眼睛这才闭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讨饭路上的情怀(2)
小妹死了,妈又死了。那个时候,各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村上人死了无数,许多人家死得一个不剩!不久,与他相依为命的大妹又死了。何大福无依无靠,整天东游西逛找能吃的东西。一天,隔壁称为姨妈的重安妈妈将何大福叫住:“伢子啊,你还是听姨妈话,出去要饭吧。我们对不起你死去的爸爸妈妈啊!现在你们全家只剩下你了,你又是何家唯一的香火,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千万不能等死啊!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