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树下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着土家人的水和山。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水路九连环”。 

  山区的人们对于山与蜿蜒的山路有着特殊的爱慕情节。它怀揣着自己太多的童年记忆。 

  记得一个北方朋友初次进入西部山区的时候,感叹铁路的洞桥之多。说自己在过洞和过桥时候都感觉压抑和害

  怕。他不胆小,但他还没能理解这些洞和桥代表着的山区人们坚韧的精神。 人生不可能总是平坦和风顺的,会有

  黑暗,光明,波折反复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就像我脚下的山路。山区人们也是非常的豁达和开朗。依偎在大山的

  怀抱里享受的是温暖和安全。少了些心计,多了份实干。 

  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山区的偏僻和闭塞短时间是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我脚下崎岖狭窄的路,通向希望,它沟通着

  未来。这路上曾经走出了多少中国的伟人,明朝时期荣获东南战功第一的土家战士,他们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明朝

  抗击倭寇的第一个胜利。还有熊希龄,贺龙,沈从文,黄永玉等大批中国近现代名人。它们用自己的坚韧缔造了

  出了山区人的梦想和荣耀,更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路虽崎岖,却通向远方。

评艾青的艺术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艾青。 

  诗人艾青是一个爱国者,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代表。艾青一生坎坷,基本在战争和*中渡过,所以才出了《我爱这土地》中这样一句感人的诗句,透露出他对祖国的深重感情。 

  作为一名诗人,艾青得到了承认,但做为一名艺术评论者,艾青就明显有点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了。不懂艺术不要紧,但要冒充行家里手,那就只有板砖伺候了。 

  艾青在《文艺于政治》一文中说道:“提到政治两个字,有一些人自以为是艺术的圣徒们就会觉得不舒服,在他们看来,文艺好像是一个圣处女,一接触到政治,就失去了贞操,不纯洁了。”最后评论道:“文艺服从政治,不是降低了,而是把文艺无限的提高了。 

  在另一篇《否定的艺术》中又写到:“(抽象艺术)是属于神经错乱的作业。”“抽象派的艺术,不是蔬菜和粮食,也不是糖和酒精,甚至也不是任何饮料,抽象派的艺术,是艺术的变种,即使不是毒瘤,也是含有吗啡和尼古丁。” 

  从这些话来看,艾青基本是艺术盲,对于艺术的基本原理都不是很清楚,就妄加评论。妄图指鹿为马。他的失败,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纵观艾青对艺术的评论,都十分狭隘,只站在某个阶级个政治团体的利益上了,而把艺术的本源搞反了。 

  艺术不是政治的*,也不是良家妇女。艺术有艺术的价值观,非要把政治和艺术结合起来才叫进步艺术,实在是可笑。 

  艾青的两个儿子,艾萱,艾未未,都是中国知名的艺术家。艾萱以画西藏人物而闻名,而艾未未以当代艺术和观念艺术而闻名。都是艾青的骄傲,但是艾未未可能和其父亲艾青绝对是对立的,因为艾未未是受85思潮影响的一批艺术家,是口中高喊“自由*”的愤青,屁民。这些人是绝不当政治的*,社会的婊子,他们是的自由艺术家,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是全是趋炎附势为政治势力服务的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情何以堪,我想从战争中过来,经历过中国贫弱和不堪一击的艾青如愿意看见,如果真如此,那说明艾青不光要补习艺术课,还要补习历史课。众所周知,中国的贫弱,是由于清朝的高压政策,和极端的专制,才出现的。 得不到自由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当然在按艾青的观点来看,在一个专制的环境里,是不需要自由艺术的。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希望历史不再倒退。 

  并——继续进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画展观后小记
吴冠中自序  

  他走了,留下了脚印; 

  他走了,没有留下脚印。 

  我是一只羊,蹦跳与田野,踩野花吃嫩草,扑打蝴蝶,很快活。见麻雀和乌鸦飞入空中,真羡慕,恨自己飞不起来。远处来一群羊,规规矩矩挤着走,原来有一个拿着鞭子的牧羊人在指挥,我才知道我是一只野羊,怕被捉,逃奔山谷。潺潺的流水吸引我,任性喝水,忘了被追捕的危险。羊群也被赶来喝水,我迅速爬上高出岩石中躲藏,羊群个个肥胖,都上不来。

  …韩滉的五牛图中有我的像,就是那头北方的黄牛。我一生都在北方黄土地上翻耕黄土。不意,主人将我卖到了南方,天天在水田操作,我吃不消,一天天瘦下去,主人便宰了我,一同被宰的,还有那些肥羊。

  …

  昭陵六骏躯体上有箭,那箭都是对面飞来,射中前胸或腹部,没有背后射来的,说明战马直冲敌军,而无逃跑之迹。如何培养出这般勇猛之马,谅来必须由其任性,尊视其倔强,尽情发挥个性,个性是力量之源。而虢国夫人游春的坐骑,完全是另类牲口了。艺术是野生的,艺术家的要害在个性,拒绝豢养,自生自灭,饿死首阳而不失风骨。” 

  今日在 中国美术馆 看了老吴主题为《耕耘与奉献》的捐赠画展,此次展出了他各个时期的180多张精品。 

  很感动于他走过的艺术道路。他感动我的,用他自己的话来就是说:“我看完了他的画,很想见他这个人”。 

  但是我见他基本没什么可能性。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原作,面对着真实的油彩,墨迹着实震撼了我。 

  以前看过他的印刷品 ,第一次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他描绘的那些简单的线条,江南水乡的清砖白瓦,老树,乡村,都是当代艺术的一个标志符号。他的作品;思想和人格深深的影响了一代文艺人。 

  当今著名艺术史学家评论家陈传席谈到吴冠中的时候也从当年的鄙视转为褒扬。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开始我看到吴冠中绘画也不多,确实我对吴冠中是否认的,起码他对中国文化是不懂的,我现在仍然认为他不懂中国文化。(略)但是现在我对吴冠中有几点看法还是在变好,就是他对美术的那种敬业精神,他仅是想搞艺术。吴冠中如果是像很多画家那样卖画,能发大财,但他并不想发财,我以前认为是他炒作后卖出的那些画,实际那些画不是他卖的。他天天在研究创新,但他也有重复。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向吴冠中学习,就是对艺术那种敬业精神。据说他住的房子也并不豪华,很普通的。吴冠中完全有条件搞几个大花园、大画室,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这很了不起。他研究艺术这点是很可取的,而且他的艺术成就也是在他的认识的";高度";上”。 

  当年陈传席在书中和一些公开场合大骂吴冠中不懂传统,美术界和舆论的看法也不一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在我看来陈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强调笔墨功夫和中国传统的论调,好比当年安格尔的主流学院派对凡高,对印象派的扼杀一样,他们对革新始终有种抵触情绪,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也走到了历史的边缘。有的传统是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的,拿吴冠中自己的意思来说,“传统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断融合的,传统的内涵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我觉得如果硬是要传统,那原始人最传统。那我们是否也要保持那样的传统呢? 不知道 陈老自 愿意吧?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力,陈先生 来是传统更重要。我看是创新更重要。创新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发扬壮大的根本。 这个才是传统的东西,是无形的传统,是内在的精神传统。比陈先生提的一些外在的传统和形式传统重要的多。 

  从中国历史来讲,近两千年,一直是在儒家学说的统治下的。儒家主张孝,就是要对长辈,对先人尊重。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过分强调历史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就会裹足不前,丧失创新的养分,对一些过去的东西不敢逾越。也会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疯狂反对,因为牺牲到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利益了。 历史要尊重,但也要新的血液创造历史。 

  
  现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或者说正在向一个多元的时代发展。 

  每种价值观都应该有自己的社会位置和作用。希望这个时代是一个创新不断的发展的时代,而不是因循守旧的时代。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