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沸腾十五年-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现实是:在过去的15年中,每到中国经济的低谷之年,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之间的跷跷板定律再度应验。比如,1998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灾难之年,但这一年里网易、搜狐开始起步,新浪、腾讯、联众、3721诞生;再比如,2004年中国经济重新因为紧缩而上下恐慌,但这一年,有9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上市,加上2003年12月的携程和慧聪,2005年年初的华友和年中的百度,这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密集的一个上市狂潮,数量也达到惊人的13家。
  在2001年和2008年中国经济的另两个萎靡之年,中国互联网也显示出比其他产业更加强大的复苏能力,2001年,在整个互联网概念遭到崩盘的背景下,网易靠短信和网游解除停牌的故事至今仍为经典,而2008年腾讯、搜狐等诸多公司亮丽的年报给予了这个行业足够的信心。
  回到本书,我希望能表达三个意愿。
  第一个意愿,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是从事与互联网、电信、媒体或其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一个产业是怎么诞生、发展乃至长大的,这个产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是怎么做起来的,这个产业的领袖是怎么催生出来的,他们又是拥有怎么样充盈内心世界的一群人。
  第二个意愿,如果你对互联网了解不多或者只是一个希望多了解互联网的人,你更多是一个对中国命运走向关心,对中国未来趋势有所判断的有识之士的话,我希望本书能帮你更好的解读处于变化的世界和正在一天天走向强大的祖国。
  第三个意愿,如果你不是很关心互联网,也暂时不想去创业,你对外部的世界也无暇或者不需要去关注的话,那么,我希望本书能帮助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你能更好的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读出你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这和你的未来休戚相关,也是本书最希冀达到的目的。
  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世界都会再一次变成需要重新认识的对象。这样的时期,会使许多昨日的成功者产生被抛弃感,也会给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带来崭新的机会。如何认识这个变迁中的时代,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选择前程,便成为人生极重要的事情。
  我希望,我苦口婆心讲述的这些关于自我意识张显和自我认知的道理,能在你人生的早晨让你读到,领悟到,我相信,它能让你的人生有所受益。
  我希望,我用心记录下的那些身前身后的成功和失败,能帮助你在这个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的黎明,去开辟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新时代,虽然你未必是最早出发的人。
  现在,让我们开始出发。
  

宁波电信员工丁磊开除了自己
没有比抉择更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命运和前程了。
  1995年4月,宁波青年丁磊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的抉择:他决定离开宁波电信局。此时,他方年满24岁,大学毕业分配到宁波电信局工作还不到两年时间。大家都觉得他头脑发热,疯了,包括他的父母,当然还有他的同事以及他的领导。
  1993年9月,丁磊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宁波电信局。丁磊日后靠互联网成为中国首富,又有技术背景,被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是学计算机的,其实不然。上大学时,父母担心计算机的长期辐射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不支持丁磊读计算机,丁磊因此选择了通讯专业。
  丁磊本科就读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来说,是一所很有名气的理工科学校。但对很多浙江人来说,这所学校远在四川,与浙江相距较远,而且四川的天气湿冷潮湿,也让很多浙江人受不了。丁磊自嘲自己之所以选择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是没有办法,因为自己想去的浙江大学,录取分数要超出他成绩很多,他的一位同学是以比他高考成绩高一百分的成绩被录取的。
  祸福相倚,由于考分不是很高,又要上自己心爱的专业,因此丁磊去了对他来说遥远的成都,不过,由此也给了年轻的丁磊游走中国西南的机会,这个年轻的浙江青年许是中国互联网业内游历最多的CEO,他生在浙江,求学在四川,创业在广东,在北京完成历练,东西南北均有涉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应该是丁磊日后成功的关键所在。
  每年,毕业分配到宁波电信局的都是和丁磊一样的各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各个天资聪慧,但在电信局的体系,在整个电信体系还没有开始启动改革步伐的20世纪90年代上半段,他们工作量并不饱和,有什么事情都有专门的外包公司解决,效率很低。这让喜欢自己在Unix系统 下自己动手,写点小软件的丁磊很不习惯。一开始,丁磊也没感觉到哪里不对,他只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并不完美,这让他无法找到自我。
  丁磊从小就非常喜欢无线电,初一时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机,在当时那是一种最复杂的收音机,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调频广播。丁磊当然也很喜欢计算机,电子或者与电相关的学科都是丁磊感兴趣的东西,他也喜欢动手做东西,他是个标准的技术爱好者,在本书中,类似丁磊这样的技术爱好者,我们有个特定的称谓——极客。
  丁磊学的是无线电,又在电信局工作,自然接触到很多的“火腿”(HAM)爱好者。所谓火腿,就是一群自己搭建相互沟通通路的无线电爱好者。
  中国最早的无线电爱好者一多半也在玩一个新奇的通讯网络,这就是CFIDO。一个偶然的机会,丁磊知道了CFIDO,而在CFIDO最早的玩家孟超的帮助下,丁磊在宁波搭建成了自己的BBS(电子布告栏)站台。
  CFIDO即中国FIDO网,FIDO网就是当时的BBS站台通过电话线路联接起来的网络,网络之间互相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转信件,和我们现在熟悉的基于TCP/IP 协议的Internet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以理解为Internet在中国开通之前技术爱好者自行搭建的一个替代性的通讯网络。FIDO是FIDO网创始人的宠物——一只小狗的名字。
  CFIDO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在北京定居的台湾人罗依开通了长城站,这是FIDO在内地的第一个站台。他被公认为中国CFIDO第一人,也在后来出任CFIDO中国区的首任总协调人。1992年11月,北京的罗依建设的“长城”站和汕头黄耀浩建立的“手拉手”(后来改名PCUG)站成为国内按照FIDOnet体系建立的最早BBS交换系统,由此形成CFIDO。
  CFIDO让丁磊乐此不疲,他在这上面形成自己的圈子,他们相互交换他们最新写的小软件,交换自己的加密解密心得,交换自己对程序人生的感悟,富有才华、兴趣广泛的丁磊得到了足够多的认可。不过,在获取短暂的认可之后,丁磊冒出了离开宁波电信局的念头,这个念头从心头一旦冒出,就怎么也装不回去了。
  这个时候,广州的新月站上的诸多站友对丁磊说:广州自从*南巡讲话后,经济发展很快;而且临近香港,人的思想意识都比内地开放,你到广州来的话,一定能很好的实现自我。广州新月站也是CFIDO站上当时最活跃的站台之一,新月站台的创办人袁鉴和站友郭耀琪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黑客,他们一同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网络安全公司天网。
  1995年在广东和新月齐名的是深圳一个叫Ponysoft的站台,PonySoft的创办人名叫马化腾,Pony正是马化腾的英文名。这一年的4月,马化腾架设起CFIDO历史上最豪华的四线 站台。
  丁磊决心下定,去广州,于是向宁波电信局提出辞职,电信局领导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大学生辞职的,你是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你怎么能够辞职?”
  丁磊和单位好说歹说,单位最后同意,要辞职也可以,必须交10000元的培养费。丁磊没有这笔钱,他不想交,也交不起。
  磨到最后,丁磊决定一走了之,他跟领导说,我明天不来上班了。第二天,丁磊真没上班,他提着个箱子去了广州。十几天后宁波电信局出了个文件,说丁磊旷工两个多星期,被除名了。两年后的1997年5月,丁磊创办了网易。8年后的2003年,丁磊成为中国首富,因为互联网。
   。 想看书来

中学教师马云和中国黄页
同是在1995年4月,另一个浙江人也因为互联网开除了自己,今天的他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袖之一,这个浙江人叫马云。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在杭州。父母是半文盲。马云英文很好,但数学不好,高考考过三次,最后上了杭州师范学院。考上大学,只论英语,马云从此如鱼得水,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并成立了海博翻译社。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他在杭州电子工学院认识的外教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帮马云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马云被告之,要想被检索到,必须要做个主页。
  马云请对方给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个主页。晚上,马云回来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和VBN公司约定:对方在美国负责技术,自己到中国找客户。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夜。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互联网的商务需求。马云开始宣讲互联网,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互联网:“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这个人叫宋卫星,后来成为中国黄页的股东,但到1995年年底就很快撤出。那个时候,互联网太神秘了,很少人能看到其中的价值。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向亲戚朋友凑足10万元注册公司。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何一兵1994年年底就上互联网,是浙江乃至全国最早上互联网的一拨人,也是CFIDO上面的成员,是个对互联网技术有感觉、有领悟的高手,属于我们说的极客。后来离开马云单飞,曾创办过企业博客网。
  1995年4月,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何一冰技术入股,前文提到的宋卫星则资金入股,他们两人股份都不大,各占10%,剩下的全是马云两口子的。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马云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互联网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再将资料寄到美国,VBN将主页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互联网上能看到。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主页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万给美国公司。
  1995年的时候互联网没多少人知道,马云就开始搬出比尔?盖次来忽悠,比留洋归来的田溯宁要本土一点的是,马云把Internet直接翻译成了一个中文名字——因特乃特网。在一次外出游说时,有人问他,“你说的因特乃特,跟《国际歌》里的英特纳雄耐尔有什么关系吗?”为了鼓动别人参与他的事业,马云拿大家熟知的比尔?盖茨来说事儿,他说,“比尔?盖茨说了,因特乃特网将改变人类的方方面面。”很多年后,他承认,“这其实不是他说的,是我说的。1995年全国刚刚知道Internet,但是我说马云说的话没有人相信。其实,1995年的时候比尔?盖茨是反对Interne t的。”
  到了1995年年底,经过8个月的苦苦打拼,马云公司的账目已经接近平衡,营业额也已突破100万元。不过此时,马云的“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这当中还包括承接杭州Internet接入服务的亚信。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觉得做这块不但与中国黄页比没有优势,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