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与英国伦敦的玛勃洛艺术公司签下3年合同,从而成为被该画廊代理的首位亚洲艺术家。
再访西藏寻觅灵感。可能是联结了大银幕的意念,新完成的画作大如墙面,更趋粗犷豪放和现代感。
逸飞环境艺术公司成立。
逸飞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成立。
创作《母亲》、《恋歌》、《龙眼——西藏》、《晨曦》、《父与子》、《藏族人家》、《蓝色的运河》、《神庙》。
导演电影《人约黄昏》,冬季拍摄完毕。
《苏州水乡》由北京荣宝斋以418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
1996年
执导第三部电影、反映二战时上海救助3万犹太难民之史实的大型艺术纪录片《逃亡上海》。
10月,《人约黄昏》获提名参加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金鸡奖”电影节,并夺“最佳摄影”奖与“最佳美术指导”奖。
10月,《恋歌》在中国嘉德以198万元被拍卖。
《黄河颂》在香港苏富比以1285万元港币被拍卖。
《梦幻曲》成交价110万元。
创作《山人》、《绿绿的草原》、《神庙》、《扇》、《晨聚》、《静物·花》、《冬日的黄昏》、《人体》。
12月22日至1997年1月19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陈逸飞回顾展。1997年1月31日,其个展移至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7年
2月1日至3月1日,陈逸飞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入展作品60余件,这是画家从艺40年来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罂粟花》以387万元港币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成交,创下迄今为止中国油画作品成交的最高纪录。
4月20日,《春风又绿江南》由中国嘉德以231万元拍出。
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成立。
5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陈逸飞诉上海大一包装设计印刷有限公司、陈支龙5000本1995年挂历侵犯著作权案件作出裁决,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并赔偿陈逸飞经济损失1418万元人民币。
10月,《丽人行》由中国嘉德以231万元拍卖。
1998年
3月,举办Layefe服饰首次展示会,以后相继推出了LEYFE男装两大服饰品牌,收购重组了3E服饰品牌(改名为Layefe street)。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11)
创作《上海滩》、《淑女》、《多梦时节》。
大幅油画作品《踱步》入选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五千年”大展。
5月,《上海滩》以1221万元拍卖成交。
10月,《多梦时节》以1265万元拍卖成交。
11月,逸飞广告公司设立网络部。
1999年
在纽约举办“跨世纪”个人画展。
4月20,《浔阳遗韵》以297万元的高价拍出。
6月6日,在上海国泰拍卖行举办的首届大型艺术拍卖会上,其“海上旧梦”系列画压卷之作《春风沉醉》以385万元人民币成交。
2000年
3月20日,雕塑作品《东方少女》参加法国文化部在巴黎皇家花园举办的现代雕朔回顾展。
10月15日,做客上海卫视《从星开始》,接受上海卫视主持人董卿、王勇访谈。
11月,逸飞集团获得全球著名的投资基金softBanK和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的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等的资金注入。
2001年
涉足家居装饰设计领域。
2月,推出Layefe Doree皮具系列。
9月,Layefe Home在上海新天地正式开张。
9月,号称国内最厚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问世。
9月29日,《青年视觉》杂志创刊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新天地逸飞之家举行。
2002年
1月,携带自己策划并创办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到香港进行推介,这是内地时尚书刊首次进军香港。
下半年陈逸飞模特经纪公司得了两个国际大奖,模特卓灵和闫巍分别获得2002年环球小姐亚军和2002年中国国际小姐。
8月,Tatlet杂志创刊。
8月23日,《理发师》正式签约,4家民营公司世纪英雄、逸飞集团、北大华亿、华谊兄弟联手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国产故事片大片。
12月30日,《理发师》总制片人韩三平了解到剧组不和的情况,将陈逸飞、姜文等剧组人员召到北京。
《地毯上的淑女》在广州嘉德春季以121万元拍卖成交。
2003年
《人约黄昏》布面油画以110万元成交。
1月20日,重庆力帆集团欲出资1500万元资助《理发师》,被婉拒。
1月22日,投资四方支持陈逸飞,《理发师》演员阵容大换血。
3月28日,作为广西电视台的重要客人和嘉宾参加“时尚之旅”栏目开播晚会。
4月6日,逸飞视觉中心在北京正式开张。
5月,创办《东方视觉》杂志。
6月26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罗举行大型个人油画展,是画家近期最重要的一次个展,完全是最新创作的油画作品。
8月;开始潜心研究国画,拓展画种。他的国画总数约在30幅左右,刚一亮相,便受到市场关注,十分珍贵。
2004年
创作《霞飞路上》。
3月1日,“逸飞视觉丛书”举行记者招待会,丛书由陈逸飞主编,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5月15日,《红景》以132万元成交。
10月,在南宁担任中国模特之星大赛评委。
11月,《霞飞路上》由中国嘉德以220万元拍卖成交。
11月21日,在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中,《上海滩》成交价为1705万元。
2005年
2月15日,携艺术总监吴思远、男主角陈坤、女主角曾黎出席《理发师》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布这部停机两年的电影重新开机。
《深闺》布面油画以1023万元成交。
《有阳光的日子》由北京嘉德春季以440万元拍卖成交。
《周庄》由北京嘉德春季以198万元拍卖成交。
4月10日,在上海病逝。后记= 杨长勋视觉人生——陈逸飞传后记〖〗杨长勋
这是2005年4月10日的中午。全家人一起吃饭,然后夫人和儿子还有小姐姐就上街去玩了,我独自一人呆在家。以往凡是双休日,夫人和儿子去玩,去购物,我大多陪伴他们,今天是例外,那情形像是在等待一个特殊的电话。
在客厅呆了一会,翻了翻上午来的几家报纸,并没有等到什么电话。到了卧室,习惯于先躺着看一阵书再入睡。床头柜上放着两本书,是3月15日余秋雨先生到广西讲学赠送我的,一本是《文化苦旅》的线装本,上海辞书出版社精心制作,一本是《借我一生》的台湾版,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的版本。读了一阵,便休息了。
睡得正香的时刻,听见手机的响声,没去理会,一定是他们出去忘了带手机,因为我的手机一直调在震动档,不会响起来。没人理会的手机就一直响,我只能爬起来。抓起手机一看,真是我的手机,来电显示的是胡红一的手机号码。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12)
我一怔,我的手机怎么会响起来,声音那么陌生。事后知道是小孩玩手机,把震动变成了声响。
“陈逸飞先生过世了!”胡红一声音低沉。“啊!”我惊叫了一声。“很突然!”胡红一说。“太突然了!”我说。我们都没有多说就放下电话了。
我放下电话后,对这个消息仍抱有怀疑,希望陈逸飞还在《理发师》现场拍片。电话打到上海,金克林说:“已经得到消息。”完全是痛惜的口吻,没法不相信了。“怎么这么快!”我说。“是呀,只知道一直是肝不好,怎么弄出胃出血来!”克林说。“余老师和马兰知道消息了吗?”我问。“还不知道,他们还在美国,我代表他们去送花圈吧。”克林说。
我想,余秋雨和马兰作为陈逸飞的好朋友,得到消息一定很悲痛,便想打电话去安慰他们,请他们节哀。电话一直打到夜间,手机一直不通。
20多天前,3月15日,我和余秋雨先生还谈起陈逸飞。那天,金克林从上海飞往桂林,我和常剑钧、刘龙池、裴志勇从南宁驱车到桂林,还有从天津飞过来的俞凡,一同在兴安的乐满地等候从深圳飞往桂林的余秋雨。
余秋雨的大型演讲安排在第二天下午,这天晚上只作了一个小型演讲并接受记者采访。热闹散去,我们几位,还有桂林的王志梧,陪同余秋雨在乐满地的茶厅喝茶。余秋雨问起广西文学界情况的时候,我告诉他,这几年比较热闹的《英雄》、《十面埋伏》、《寻枪》、《理发师》、《幸福时光》、《那年秋天》、《真情三人行》、《耳光响亮》等影视作品都是出自广西青年作家的手笔。“《理发师》也是广西写的?”余秋雨问。“是,凡一平。”我说。“《理发师》的本子还在我台上。”余秋雨说。于是说到了陈逸飞。
认识陈逸飞很晚,是在《理发师》停拍之后。认识陈逸飞,因为《理发师》,因为凡一平,还因为广西电视台的《时尚中国》栏目。陈逸飞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两度来到南宁,都因为这三个“因为”。
2003年3月27日日记的若干记录里,有三条是记录陈逸飞的。一、凡一平和广西电视台副台长林杰谋,还有编导于小江,宴请陈逸飞,我和胡红一、东西、黄佩华、常弼宇、黄神彪陪同,广西日报总编李启瑞和广西文联主席蓝怀昌出席。二、赠送陈逸飞《余秋雨的背影》。三、与陈逸飞一起给马兰打电话,互致问候,余秋雨当时不跟马兰在一起,请马兰代致问候。
28日晚,陈逸飞和凡一平去出席电视台的活动,我没去观看。夜餐的时候,又见到了陈逸飞,还是他住的凤凰宾馆。陈逸飞的杯里是茶,我的杯里是啤酒,我主动跟他碰杯。过了一会,他举杯走过来跟我碰杯,告诉我说,凡一平昨晚深夜跟他讨论剧本,中间把我历年来搜集的那捆关于他的资料打开给他看,那么多,那么全,他很感动。再过一会,陈逸飞先回去休息了,我们几位则跟广西台的一批朋友闹到深夜,肚子装满啤酒,喝不动了才回家。
再次见到陈逸飞,还是因为《理发师》,还是因为凡一平,还是因为广西电视台。他一边出席公开活动,一边私下里跟凡一平探讨《理发师》本子的修改,一边私下里听取朋友们对剧本的意见。
今年的正月初七,举办《理发师》重新开拍新闻发布会,初八陈逸飞就领着剧组的人员正式开拍。我们都在等待这部历经两三年的《理发师》的关机和放映,哪料导演陈逸飞会病倒在拍片的现场。
4月19日,广西电视台《时尚中国》栏目邀请一批知名人士举行陈逸飞先生追思会,参加追思会的大多是与陈逸飞有过交往和合作的人士,都是饱含着对陈逸飞的一片深情来参加的。胡红一、沙丹、林杰谋等人都表达了对陈逸飞先生的难忘的记忆。在追思会上,我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是上海应该珍视自己的文化名人,死去的要珍视,活着的更应该珍视;一层是我自己眼下还写不出关于陈逸飞的著作的时候,一定会在一些文章和书的章节论及陈逸飞先生,以表达敬意和怀念。
从陈逸飞不幸逝世的4月10日,到上海隆重举行告别会的4月20日,文化界处于悲痛的气氛中,所有关于陈逸飞的电话都是表达悲伤和追思的,没有人约文章,也没有人约书稿。
从4月21日开始,连续多家出版社的编辑和负责人来电话,约写关于陈逸飞的书,五一长假期间还有一位编辑专程从北京到了南宁。我跟他们说,目前出一本追怀陈逸飞先生的书,凡一平来写最合适,这两年他与陈逸飞携手打造《理发师》,一定有许多东西写出来值得一读。便给凡一平打电话,帮助出版社动员他写书。凡一平每次都对我说,他接到约稿的电话比我还多,他每次都告诉约稿的编辑,要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写出一本关于陈逸飞的书来,最有可能的是杨长勋,资料最多,准备充分。这样一来,约稿的重点就转到我这边来了,理由是,能写《余秋雨的背影》,也一样能写《陈逸飞传》。《红豆》杂志的黄土路也不断来电话说,不管你答应为哪家出版社写,反正你都应该写。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13)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段时间赶写《陈逸飞传》。
陈逸飞我是要写的。写完《余秋雨的背影》的时候,我曾经对朋友们说,我还会写上海,谢晋、陈逸飞、王安忆都值得写。
陈逸飞不仅要写,而且要在他生前写出来。但我不会写那么快,因为在我看来,陈逸飞再活二三十年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