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代,我们国家出大画家的机会就多了。
  我这辈子算做一个“布道者”,利用各种载体——画啦、服装啦、陶瓷工艺啦、城市建筑啦……先办“初级班”,再办“高级班”,可惜,很多人不懂我,想想真冤枉!我的事其实都在赔钱!
  再说,我要推广“大视觉”,啥人给我经费?!说我欢喜做商人!说我俗气!没有子贡出钞票,孔夫子只好在家“孵豆芽”,游什么列国?这种道理也不懂?光靠几幅画,去唤醒人们的艺术潜质,是不可能的,为啥?两者距离太悬殊,久病服人参,虚不受补。两者之间要有过渡,这个过渡就是我提倡的大美术、视觉艺术。
  (胡展奋:《生命声色盎然》,《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理想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指责而破灭,他的大视觉文化理念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曲解而动摇,他的大视觉文化产业运营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批判而中断。
  陈逸飞一边继续他的大视觉文化实践,一边这样回应批评者:
  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是从不同的、自己熟悉的角度,去做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包容心,允许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规范自己所有的行为规则和自己的生活道路。
  我想,我自己是从绘画艺术中的积累来从事视觉产业,我觉得这就像皮跟毛的关系,如果我没有在绘画中的积累,我不可能设计出大家所喜欢的产品来装点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如何使我们生活的质量能够更趋于完美,或者说我们生活的风景线打扮得更漂亮。因为,今天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去从事更多的活动,也就是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我想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应该使自己的作品更贴近社会,更贴近人民。我想,这里面就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也有一个是否具有理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何乐不为呢?
  (周姗仪:《陈逸飞:我不是“画界的余秋雨”》)
  陈逸飞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他的大视觉文化理念,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一点宽容和包容,给他和其他艺术家更宽松的社会环境。
  尔冬强先生为陈逸飞辩护说:“他介入社会很多层面,以视觉艺术家给自己定位,并取得初步成功,这在中国的美术界是很少见的。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他赚钱的欲望太强。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今天这个社会谁不想赚钱啊?但我觉得财富积累并不是他的终极目标,他这个人有理想主义的情怀,是完美主义者。我们这个高速发展的城市里,有许多东西在视觉上很凌乱,与城市应有的气质格格不入,与我们提倡的城市精神也相去甚远。有些东西是可以重新设计、包装的,一些陈旧的观念也应该改变。但一些爱惜自己羽毛的画家常常不屑于这样做。陈逸飞身体力行,做出了榜样。我不知道在他之后,谁还会这样做。我们应该对此认真思考,不要光停留在文本研究上”。(沈嘉禄:《一个完美主义的贡献》,《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逐步理解大视觉的文化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在为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产业说话。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21世纪需要许许多多像陈逸飞这样的通才。
  雪桦对陈逸飞的被争议是这样评述的:
  一个没有争论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一个不被人议论的人是个庸人。绘画界可以议论他的画作,电影界可以针砭他的电影,服装界可以质疑他的服装,出版界可以藐视他的刊物,商业界可以轻言他的业绩,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怀疑陈逸飞是当今中国涉猎文化艺术领域最为广泛的人,也是把文化和商业二者结合得颇为成功的人。由于他的出现,人们对上海的文化艺术和商业市场有了一个感知和参照,是他让上海人的艺术和商业之间出现了“方程式”的模糊概念,他对当代中国文化、文化产业的探索功不可没。是当今上海“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人物。
  

第十三章 远近高低各不同(7)
(雪桦:《今天是黑白的世界》,《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
  陈逸飞在被争议中离开这个世界,相信他的大视觉文化产业后继有人。我们倒是应该学习陈逸飞对待议论对待争论对待批评的态度。他和淳子有这样一段对话,是关于如何对待别人的议论的。
  淳  子:你往往如何对待别人对你的议论?特别是背后的。
  陈逸飞:我前面说过,“荣辱不惊”,随便议论什么,反正是凭良心做人。
  淳  子:如果是有损于你荣誉的议论,你也荣辱不惊?
  陈逸飞:如果是朋友或是认识的人,我会和他们讲清楚;如果是不认识的朋友,那就算了,不去理它。
  (淳子:《陈逸飞的原则》,《交际与口才》1995年第4期)
  陈逸飞总是凭良心为人为艺,不为荣誉所动,也不为议论所动。正是这种心态让他安静地做了那么多事。
  陈逸飞的宽容心态和大家气度,使他能够平静对待传媒上的批评,甚至也没有专门去写过一篇反驳批评的文章,偶尔在谈话中提及也总是心平气和,不讲过激的话。1999年5月28日,陈逸飞在上海虹桥寓所接受《江苏画刊》记者顾永峰的采访,在谈话中谈到了他自己是如何对待媒体上的批评的。
  顾:问题是对你有看法的人不可能都与你对话,而且我在美术的传媒上也很少听到您对批评的表态。
  陈:我从不去写什么反驳的意见,没写过一篇文章。在你们《江苏画刊》上,我也看到过几篇文章点我的名,我想一个人如果能够多一点宽容的话、看问题就会不那么极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过几十年、几百年再回头看,现在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只有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才会在乎这些。我想,今天写的美术史,如果我能占上两行三行就心满意足,如果过了五百年一千年美术史上能提到陈逸飞三个字,那就谢天谢地了,历史总归要大浪淘沙。
  顾:所以看来你能以一种比较超脱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评价。
  陈:我只能做到相对的超脱,不可能绝对的超脱,但我今天又拍电影又作服装,也作LNTERNET网页。我觉得今天的艺术家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也正是我所提出的“大美术”的用意所在。
  (顾永峰:《把自己的话说清楚——陈逸飞访谈录》,《江苏画刊》1999年第8期)
  陈逸飞把艺术看得很大,把自己看得很小,而且总是把人和艺术放到百年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总觉得今天的争论批评在历史长河中不值一提,于是埋头于艺术创造和艺术建设。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1)
(2002年5月—2005年4月)
  《理发师》在正式开机半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陈逸飞任导演,姜文任男一号,葛优任男二号,小说原作者和编剧是《寻枪》的作者,而《寻枪》在这前后正热热闹闹地上演着。
  强强联手
  2002年5月15日,陈逸飞首次透露,由他本人执导的电影新作《理发师》将在2002年秋天开机。这时陈逸飞并没有透露影片的演员阵容,但有拍过《海上旧梦》、《人约黄昏》、《逃亡上海》的陈逸飞和写过《寻枪》的凡一平搭档,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电影《理发师》根据凡一平同名小说改编,由凡一平亲自操刀改编。主人公陆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理发师。在历史的风云变迁中,陆平的命运跌宕起伏,由普通人到将军,再由将军到理发师……历史与陆平开了个玩笑。在历史的动荡中,陆平个人的命运添上了许多未知的色彩,但值得庆幸的是,有一个女人始终深爱着他。理发之于陆平,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平淡的生命力量的神奇展现,是生命价值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理发给他带来了爱情,理发给他带来了高官,理发也给他带来了罪名,理发又最终让他在初秋的阳光里与他心爱的女人重逢,回归朴实的生活。
  2002年6月22日,陈逸飞出席音乐剧《悲惨世界》上海首演酒会,他在酒会上透露,计划邀请著名演员姜文出演《理发师》男一号。
  此时姜文因为多次到靖国神社考察研究,被一些媒体的记者误以为参拜,受到一些媒体的攻击,姜文颇感委屈。陈逸飞勇敢地站出来,为姜文说话。陈逸飞说:“那天我在海口开会,有记者打电话问我,下部戏主演是不是姜文,我说由中影集团韩厂长他们决定。随即他把话题转到姜文导演的电影在日本公映以及他去靖国神社的事,我很警觉,我知道他在套我的话,我回答有可能是去深入生活。想不到现在他们把我的话来了个倒置的蒙太奇,好像是因为姜文去靖国神社,才需要中影集团研究是否用姜文去主演,简直是歪曲!我可以明确说明我的看法:我觉得姜文的做法无可非议,这就像我们参观渣滓洞,了解反动派怎样迫害革命先烈一样无可非议。姜文去靖国神社,这和日本政府一些有特殊身份的人去参拜靖国神社,完全是两回事。”(余文:《“姜文到靖国神社”引发争议,知名人士呼吁“警惕媒体恐怖主义”》,《羊城晚报》2002年7月2日)从陈逸飞的谈话,可以说明两点,一是陈逸飞为人义气,为朋友说话;二是证明这段时间陈逸飞与姜文往来颇为频繁,陈逸飞正在邀请姜文出演《理发师》男一号。
  8月1日,编剧凡一平向记者透露,《理发师》女主角锁定姜文的同门师妹周韵,姜文任男一号,葛优出演男二号。
  8月23日,《理发师》正式签约。4家民营公司世纪英雄、逸飞集团、北大华亿、华谊兄弟联手投资数千万元,打造国产故事大片。当天,在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的会议室,随着韩三平总经理的最后签字,电影《理发师》的拍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在国内是严格意义上的大片,过去的国产大片《大决战》、《横空出世》、《致命一击》、《春天的狂想》等上千万元的投资,主要是来源于政府、国企和海外资金,而民营企业投资数千万拍国产大片应该说是开创性的文化行为,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理发师》受重视的程度。作为导演,陈逸飞在《理发师》签约仪式结束后接受陈滨的采访时说:“对于作品的意义我现在不想多说,只想着怎么用富于魅力的画面来传达一种属于个人的同时也带有很多共性色彩的感受,并且剧本在我的脑袋里是以画面的形式出现的,我希望自己能以生动的视听元素来展示历史的绚烂而生动的画卷。”(陈滨:《〈理发师〉正式签约》,《北京晚报》2002年8月24日)陈逸飞希望在电影中能发挥自己作为画家的视觉优势。
  10月26日,因剧本出现问题,原定于10月底开机的《理发师》推迟开机,使姜文错过了留出来的档期,姜文向剧组提出辞呈。陈逸飞表示,剧本正在抓紧时间修改,希望能够保证姜文出演,最迟20天后开机。
  11月20日,投资方之一的世纪英雄影视公司透露,开机时间一拖再拖,其幕后原因是3个大男人(陈逸飞、姜文、葛优)都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导致剧本一再难产,至此已改动8次。
  11月21日,姜文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理发师》关乎自己的一个理想。”提及陈逸飞,姜文说:“我不认为没学过电影就拍不了电影……我跟陈逸飞一起弄了4个月的《理发师》剧本,我知道他是爱电影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2)
11月27日,姜文、葛优和陈逸飞在北京一起出席了短短5分钟的《理发师》开机仪式。
  停机事件
  2002年12月26日,拍女主角周韵和葛优结婚的那场戏,姜文说周韵的妆不好看,周韵争辩了一下,但姜文执意要求换妆,周韵委屈得哭了,当天剧组只好提前收工。
  12月28日,姜文和陈逸飞之间爆发了正面冲突。姜文在拍摄现场指挥摄影师这般那般,和陈逸飞出现意见分歧,一番争论后,气血上冲的姜文走到隔壁大拍桌子,而后又回到拍摄现场大声表达自己意见并要求别人听从,见陈逸飞仍然坚持己见,他扭头直接回了宾馆。
  12月29日,剧组停拍开会,本想解决问题的会议,却变成了对导演的“批斗大会”,姜文以及他引荐来的制片主任、摄影师、录音师等在会上一一罗列陈逸飞的“罪状”,会议不欢而散。
  12月30日,《理发师》总制片人韩三平了解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