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辛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好,辛者-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劣势。 
  阅读量的丧失或减少,使很多学生存在一定的语言缺失,首先表现在口语表述的词汇量减少。上海的作家张秋生在校园里“旁听”了学生们下课时的对话,她们说:“气死了……恨死了……讨厌死了……烦死了……”数一数,有几十个。后来张老师写了一篇作品,叫《死了多少次》。可见,学生对语言的使用和驾驭能力已在不知不觉中退化。
  语言的缺失是值得警惕的,写作上有问题是肯定的,另外给学生在表述内心、认识世界、人际情感沟通与交流等方面也造成影响,语言缺失也会造成情感上有所缺失,这是全球性的难题。
  在书面表达方面,电视语言和网络语言盛行,调侃倒也无妨,有的时候话不好好说,语言的美和雅致没有了,千人一词,语言的个性不足,魅力从何而来呢?
  还是要积累,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记事、写人、抒怀、*、描景,哪一条能缺少语言呢?
  衡量语言有很多讲究,最基本的标准:一、清楚,二、精彩。
  按我的写作经验,在写初稿的时候,达到第一条标准就可以,尽可能流畅些、具体些,关键在修改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润色。
  我记得女儿萦袅在小说《被磕疼的心》里有一段,第一稿和最后的第三稿仿佛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比如初稿写:康素沁她们进了餐厅,餐厅格调素雅,服务员要她们以后再带朋友来照顾生意时,问康素沁的姓名,康素沁报了一个假名,那是她们认识的最帅的男生的名字——王芸之。
  文章改后就变成:餐厅的格调挺素雅的,各种小摆设和灯具也算别致,那端菜的服务员长得很清秀,但咬字不清,会把“可乐”念作“烤猡”,把“七喜”念作“厕喜”,所以他一开口,在女生们心中树立的光辉形象就被涂上一层柏油。
  他非要问康素沁的名字。离开时,服务员殷勤地为她们开门:“王芸之,下次再多带点朋友来吧!”
  “这些人大概眼睛打了对折吧,”康素沁想,“但也许他是‘将计就计’吧……”
  后者,语言经过修改和锤炼,仿佛活了起来。语言打磨好了是很神奇的。
  读与写的握手
  记得在一次大型的文学活动中,有位家长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您,秦老师。我的孩子读了您的《女生贾梅全传》后,写作文得出高分了。”这话让我感到有些悲哀,诚然,孩子读多了文学作品,会对文字产生一种亲近感,提高自己的领悟力以后,写作会有进步,但阅读文学作品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写作,父母不能那么追求实用和功利。阅读的缺席很容易引起接受方式的单一,造成人文精神与情感的缺失。
  可以说世上所有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有很好阅读准备的人,这是必然的,也是规律,但是不能等同起来说,有阅读准备的人肯定能写出一手好文章。
  阅读也有大学问,读什么?怎么读?为何读?读后有没有触动?这之间都是不同的。
  我读过达尔的《女巫》。《女巫》也是巫师文化的产物,但是风格唯美,它的叙事方式、构思、文学性和人文力量都不错。《女巫》里也有一些非常冷的东西,有点像童年时代的噩梦,非常真切,有点阴郁,但也有精致之处。比如《女巫》里有一小段,男孩被女巫用巫术变成了一只小老鼠,他没有别的亲人,只有一个奶奶,奶奶知道这只小老鼠就是孙子变的,所以护着小老鼠。我最喜欢的就是小老鼠和奶奶躺在床上的一段对话,小老鼠问奶奶,一只老鼠能活几年?奶奶其实早就查过了,说一般的老鼠能活七八年,而一只男孩变的老鼠就能活九年。男孩问奶奶还能活几年?奶奶说她估计也能活九年,小老鼠听了奶奶说的这句话就马上安定下来了,他觉得变成老鼠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唯一的亲人能与他共享人生,始终相伴。
  我读到这里会感觉到非常柔软的东西,有很多非同寻常的人生追求,感受到终极的情感。达尔确实有文学大家的特殊气质,能够发现人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并完美地表现出来,那是非常高贵的情感,还是可以一遍一遍咀嚼的情趣。达尔通过人物和故事把它挖掘出来,呈现在眼前的正是文学里极致的部分。每当我读到这里,心里会一颤。书里的文字仿佛看得见人一生追寻的温暖和爱意,这种为文学高贵的气质所折服的战栗,是最深的感动。
  还是谈谈我当时给女儿萦袅的最初的读写忠告吧,初中时阅读要深,读而不思则罔;准备一个好词本,把阅读的感受和受感动的片段记下来,可以一两句,也可以一大段;关键是好词本的利用,在写作时千万不要翻本子,要独立写,不能依赖这本子,要尽可能地进行写作能力的扩张,甚至努力去穷尽,以扩大写作疆界。等到修改文章时可以用这本子,运用中体验与消化,也使文章更好看。                                          秦文君
  

第十二章 请你拉着我们的手(1)
在这里,我急于想把我去银川、西宁的一次经历讲给你们听,因为这次经历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亲历西部捐刊(上)
  2009年9月10日上午10时许赶往浦东机场,乘坐7808航班赴青海西宁参加*、中央文明办“第一本课外书·少儿期刊”捐赠助读活动,得知首批捐赠对象为青海、宁夏两省区农牧区小学,受益小学达5260所。也许是心情的因素,平素乘飞机很磨蹭的我,居然早到了一个多小时,就怕误了班机赶不上这次活动。和同事在机场要了两杯奶茶,吃了附送的小点心,消磨了数十分钟。上了飞机之后得知航班停经西安,问几点到达,航空小姐说,说不好。听着这口吻不落实,我以为西部另有一套规矩了。不过还好,下午五点多就已抵达西宁,有两位亲切文雅的杨女士和穆女士前来接应我们。
  接下来,我们活动的区域在海拔2300多米到3200米之间,沿途看到日月山,也看到不少银器坊,橱窗里摆着纯银的酒器、八宝碗和长命锁。饭店的手抓白条的广告尤其醒目。乍从平原过去的人行走时的感觉,就像是背着一小袋面。当晚就有广播电台的采访,参加捐赠的《故事大王》《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学与玩》《小学语文》等6种全国小学生喜爱的优秀期刊,每一位主编都说一说刊物的特色。主办方的意图是不仅把书刊送到,还要利用好这些期刊和图书,让孩子们真正受益。
  接受采访时,我的高原反应挺厉害,额头那里有异样的感觉,好像是眉骨上方套了一个紧箍咒,我把我主编的《故事大王》说了说,因为想到是对着那些以前从没有阅读书刊习惯的孩子说话,所以就多讲了一会,能想到的全说了,事后再想,竟没发现少说了什么。同行中有一位漂亮女士在接受采访前夕被高原反应困扰着,头疼,两只手掌心呈现出黑紫色,胳膊也发黑了,都说是高原反应,供血不足,该送医院了,但是她很坚强,不愿耽误工作,直到第二天才发现那是虚惊一场。
  12日一早,驱车去了距省会西宁40多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的南门小学。当地的人朴实,学校保持着原生态,老师们只是告诉孩子们将有专家领导来,叮嘱孩子们第二天把小脸洗干净些,毕竟那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新奇的大事情。因为气象报告说12日有雨,老师们看看进学校的土路—— 一溜的斜坡,太阳暴晒时土沙飞扬,一到雨天又泥泞无比,于是师生们总动员,运来了7立方石子,临时把进学校的土路变成了石子道。
  走进学校,发现学校没有礼堂,操场上放着的一些像样的条凳还是从邻校借来的,校服是要学生家长出钱买的,所以有的孩子穿上了,有的家里不给买的就穿不了校服。孩子中间有来自绝对贫困户的,一年全家的收入在500元以下。
  尽管飘着绵绵细雨,领导和孩子们都在露天对话,但是孩子们的脸上有着浓浓的笑意,谁说话他们都爱听,还使劲地拍着小手,他们辨认着那些来自遥远的地方的大人,那些给他们送来好多书刊的人。这些人和这些事,在他们平静而闭塞的生活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很多孩子接过捐赠的书刊后,紧紧地搂着,小心地护着,都说城市的孩子也许会在下雨没带伞的时候,用报刊书籍为自己挡雨,而我们看到的农村孩子在雨天没有伞的时候,会用衣衫为报刊书籍遮雨。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请你拉着我们的手(2)
有个叫周小琴的女孩,跑上来甜甜地说道:“亲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从今天起我们也有课外书啦。”
  那女孩有着纯纯的天籁一般的声音,她的眼睛晶莹剔透,那张欢喜的小脸上有着想对人亲、对人好的真挚神情,她的话令很多大人动容。城里的孩子是天使,是宝贝,是我们心头的最爱,而远在各处的农村孩子,他们也是我们的珍宝。说实话,当我把眼前的这些孩子们装在心里,立时就有心痛的感觉。
  孩子啊,你们本是天地间的精灵,可是你们要飞翔会比城里孩子更艰难,我们真应该更想着你们一点,更向着你们一点啊。
  学校的校外阅读很弱,新的《故事大王》《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等送进去后,简陋的小图书室里人头攒动。领导和专家问孩子们以前是否看过杂志,没人回答,后来终于有个孩子对文明办的李叔叔说,他曾看过一本杂志,问是哪一本,他说叫《我的爱情没关门》,估计是大人弄过来一本杂志,其中有那么一篇,因为看杂志几乎是孩子生活里的奢侈,所以他牢牢地记住了。有个孩子说他看过格林童话,问是否记得哪一篇,紧接着就是一阵沉默。
  我在南门小学开了一个文学讲座,周边好几所小学的孩子代表都聚在一起,周小琴也在,就坐在第二排第四座。孩子们对听一个陌生人的演讲觉得新鲜有趣,他们有太多质朴的提问了:您怎么会戴上眼镜的?上海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怎么阅读才会对学习有帮助?一个男孩站起来要提问,突然紧张得想不出该问什么,所以坐了下去。一会他又举手,站起来又紧张,来来回回4次,最后终于问读课外书是不是都要背诵出来。从上海出发时,我担心托运的书刊会晚到,所以随身带了6本《故事大王》,还有几本《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和“小香咕”系列,这些书刊就放在讲台上。讲座结束后,很多孩子围着我不走,有的用小手摸摸它们,我真后悔没有多带一点来。后来把书刊分送给不同学校的孩子,叮嘱他们要相互传看,还有两本书没舍得送走,硬着心肠交给了校长,请他放在图书室,让它们成为大家的书。
  这天的午餐吃得晚,餐桌上有当地的鹿角菜、蕨麻,喝的是酸汤面,吃的是用菜子油烙的狗浇尿 ,那种食物疑似我们内地的葱油饼,好像掺了香豆叶的汁,有特殊的风味。饭桌上听说,文明办有一次组织很多不同学校的学生开座谈会,当城里一些重点学校的学生说自己的学校让学生办报,有宽敞的图书馆,组织到海外进修什么的,一些农村的孩子就说,我们很爱自己的学校,学校条件虽然差,但老师亲自领着学生去河边捡拾鹅卵石,洗净,然后涂上缤纷的颜料……
  秦文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三章 我的儿童文学写作生涯
有很多读者小朋友在来信中问,秦阿姨你是怎样写出某部作品的,你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个,你下一部小说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也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就和小读者随便聊聊我的创作心路历程吧。
  我觉得为儿童写作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是1982年起开始发表作品的,创作生涯有27年,但是我爱文学的年限更长,长得无法记忆。我出版了40多本书,记忆最深的作品往往比较特别。
  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是1981年写的,那时我是“文学青年”,白天上班,夜里潜心写作。 1988年的长篇小说《16岁少女》,我喜欢它在泥泞的现实中能够飞翔起来,它的写作就像从雪地里飞出一只翠鸟,能得到它,让我本人也觉得吃惊。
  1989年写《四弟的绿庄园》,它的创作过程也很独特:初稿完稿时正是凌晨,放下笔,心里涌动着难以述说的激情,徒步一整天,穿过市区,穿行在农舍和田地间,那种奇怪的冲动来自得意之作。
  1991年我开始创作《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说系列。这套小说是我在当时比较凝重的儿童小说创作风气之中所写的大型幽默儿童文学作品,也许具有些启示性,小说后来在大陆、台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