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山海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搏兽之丘――这是原资料的话。原资料讲述了从崇吾到搏兽之丘这个地区。对搏兽之丘,原书作者叫做帝丘。“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以崇吾为中心,搏兽之丘在西面。搏兽,应该是猎场的意思,打猎的地方。崇吾是稠密的居民区,向东是一片大湖,向西是山坡高地,是野兽栖息的地方,叫做搏兽之丘。

  ――举父――就是举,这种动物叫举,父字是附加语。类似的附加语有:(伏)羲,(华)胥,(夸)父,等等。举父善投,善投的动物是什么?是野人。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并不是都进入了社会,那些停滞在社会外面的古人类能够使用石器,或砍砸,或投掷。

  ――蛮蛮――巫祠墙壁(或岩石)上的图画故事,鸟的侧面,自然是一目,一翼。

  这一经对崇吾作了这么细致地描绘,可见崇吾是一个很重要的中心。

  两个问题,崇吾中心在哪里?崇吾人是谁?

  ――幼水――幼水就是渭河,泚水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渭河的上游河段,水不很大。崇吾和冢遂隔河相对。“无草木”,瑶之泽无草木。泚水出长沙山,冲出了沙石水面的瑶之泽,向北流过崇吾,再向北流进渭河。

  ――不周山――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这个山。“不周”是方言的发音,原义已经无法知道。不周不是山,而是湖边的一块湿地。“临彼崇吾”,是在崇吾东,在崇吾和焉渊之间。

  ――河水所潜――渭河流进了一个大湖,叫做幼泽,幼泽也就是焉渊。幼泽水边的不周山水湿松软,“浑浑泡泡”。这是对渭河平原形成时期的描绘。

  ――北望诸此――诸此是渭河的又一个方言名,从文字看,渭河进入平地,分散开,不成河形,用了一个“诸”字。“临彼岳崇之山”,指长沙山,是说不周山在长沙山脚下。

  ――长沙山的泚水流过瑶,崇吾,向北流进渭河。渭河分散成诸此,向东流进幼泽。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这是怎样的一块地方?与柜山的地理多么相近?这块地方在南二经叫做柜山,在西一经叫做嶓沔,在这一经叫做崇吾,在地理上叫做六盘山,在考古上叫做秦安地区。在三万字的山海经书中,没有第二块地方留下这么频繁的记录,没有第二块地方引来这么多始族的朝拜。始族时代结束于公元前四千年。始族时代结束以后进入帝崇拜。一千年以后,在秦安地区出土了公元前三千年的大型建筑,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木结构的巫祠宫殿。

  丹水:这一山回到了“丹”地区。读者记得,丹在蓝田南。

  西流注于稷泽:稷和幼都是大湖的方言名字,在大湖以西叫做幼,在大湖以东叫做稷。(山大土)山在稷泽东。在周史,稷,后稷是周的起源名字,稷泽,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大湖。稷是周的起源地区之一,记载在这一经里。

  ――丹水出焉――流向稷泽的丹水在今天已经没有了。随着渭河大湖的填平,丹水逐渐改道,或者改向南(丹江),或者改向东(洛河)。从这一山看,稷泽距蓝田并不远。这是水泽时期的蓝田地貌,周人的祖先(能够记得的祖先)在蓝田!

  这一经的前三山讲了崇吾人,这一山讲”稷“,稷是周人的祖先。稷与崇吾有什么关系?书作者为什么将崇吾和稷合并在一经?

  “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 )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瑁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这是一篇对黄帝的千古颂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文字看,(与尚书的文字对照)不早于周初,从内容看,在玉的盛产时期,(公元前四千年,石器晚期,彩陶出现,三千五百年玉器开始,三千年玉器盛期,二千五百年进入晚期)。

  渭河大湖的消失不晚于公元前四千年,公元前三千年,巫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在湖区出现两个巫祠崇拜。一个是原始动物神的帝崇拜,一个是石器崇拜的玉神黄帝。在两个崇拜的基础上,巫文化蓬勃兴起,集合起来以昆仑命名的神话群。

  ――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是说大湖。

  ――这一山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神化作鸟的故事。“鼓”是人面龙身的神,管兽的神。故事中名字都不是古汉语。“其状如人面而龙身”:就山经的巫宣讲来说,可以分做几个时期。在早期,采集时期,始族人选择远离动物的地方做住地,对动物不怎么接触。这个时期巫宣讲的动物能够健身治病,预示安全,灾难,等等。距今六千年以后出现动物崇拜,奇鸟,怪兽,奇鱼制作了出来。动物神逐渐改变动物的实际形象,出现半人半动物的神。又过了几百年,出现了帝崇拜。公元前三千年帝崇拜普遍建立起来。人面而龙身反映了半人半动物时期。

  ――文鳐鱼――从文字看,是禽鸟。山海经书中的动物分类与今天不一样,水上的是鱼,天上的是鸟,地上的是兽。对动物做这样的认识,早到始族时代。

  ――流沙――出大湖的一段水,沙石铺底,禽鸟在这里孵卵。从文字看,在大湖东。这个时期,湖面升高,湖水外流。

  ――帝之平圃――祭祀圣地,帝的花园。

  河水:指向南流向长江的水,无达,就是无法到达(的远方)。赤水是流向黄河的洮河,黑水在秦岭南,流向长江。汜天之水,洋水,丑余之水,大杆。“是多怪鸟兽”。这些话是巫祠对古昆仑的宣讲,没有实际意义。

  “桃水西流注于稷泽”:是在大湖东。

  从乐游山到嬴母山中间经过一段流沙,嬴母山在大湖与乐游山中间。

  以上三山在大湖东。

  “轩辕”:在西山经的记载只有这三十四个字。洵水“南流注于黑水”,应该是很著名的巫祠,到了三经时代,轩辕之丘“无草木”,已经是很荒凉的遗迹。轩辕两个字极特殊的配了车旁的文字。

  大范围的,长时间的生存历史只能得到不多的“考古文化”,同样的,大范围的,长时间的生存历史只能流传下来很少的一点记载。千年的时间里,古人寻找轩辕,锲而不舍。轩辕是个巫祠,起源于丹地区。

  “河水冒以西流”:这是湖水低于河水的时候。

  三经记录了两个始族,崇吾和稷。以下九山,没有明确的位置。后面续写到第二十三山,(实际是二十二山,山经将流沙算作一山)。后面续写的九山是大湖淤塞出平地的资料,是秦祖先的迁徙记录。

原文
原文

  第一山 崇吾山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

  北望冢遂,南望瑶(去王)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东望焉(虫旁)渊。

  有木焉,员叶而白付(木旁),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第二山 长沙山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幼(水旁)水,无草木,多青雄黄。

  第三山 不周山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此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幼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付,食之不劳。

  第四山 (山大土)山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山大土)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

  第五山 钟山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鸟旁)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山旁)崖。钦丕化为大鄂(鸟旁),其状如雕而墨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声如告(鸟旁),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骏(鸟旁)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告,见则其邑大旱。

  第六山 泰器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状如鲤鱼,鱼身而有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第七山 槐江山,这一山经过了多个资料的并合,内容混乱。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幼水。其中蠃其上,金,青雄黄,多藏良(王旁)干(王旁),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有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其中多玉,其阴多瑶(木旁)木之有若。北望诸此,槐鬼离仑居之,鹰单(鸟旁)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博。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第八山 昆仑山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若(下双虫)鸟兽则死,若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宾(草头)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杆,是多怪鸟兽。

  第九山 乐游山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骨(鱼旁)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第十山 蠃母山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而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第十一山 玉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第十二山 轩辕山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第十三山 积石山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第十四山 长留山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鬼(石旁)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第十五山 章莪山

  第十六山 阴山 

  第十七山 符惕山

  第十八山 三危山

  第十九山 騩山 

  第二十山 天山

  第二十一山 幼山    第二十二山 翼望山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