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外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忽悠外传-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了这个营销实例,学员们心悦诚服。

第12课 中国人最讲究精确(5)(2)
Tom?李:“看来,企业也有苦衷。消费者只相信专业化的产品,你不细分也不行。”
  赵老师握住Tom?李的手说:“理解万岁!理解营销,要从营销人自己做起!我代表何慕感谢你!”
  范总:“我不知道这个中药治疗仪的不同类型的产品是怎么做的,只是觉得如果完全一样的产品,非要说成是两种不同的,万一被查出来了,企业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赵老师:“刚夸过你,一不留情,智商咋又退回去了呢?小李子你回答他。”
  Tom?李:“方法应该很多,在产品上随便做一点改动就行了!比如说治疗仪,外形上可以略有不同;对核酸,不同的类型在含量上可以稍有差异,也可以添加一点不同的配料嘛!前两年有一种‘他她水’卖得很火,他们把水分成男人喝的和女人喝的两种,‘他水’里加一点肌醇和牛黄酸,表示能增加体力;‘她水’里加一点芦荟什么的,表示能美容,这就么简单。”
  赵老师:“想明白了吗?”
  范总:“又明白又不明白。明白的是,企业是怎么把同样的产品做成不同的;不明白的是,到底有没有必要分成这么多种?”
  “不明白慢慢想。现在该我提问了。请听题:如果你推出一个新的化妆品,你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产品进行细分?”
  学员们七嘴八舌,一下子就想出了五六种──
  化妆品细分方法种种
  1. 按体质分,分成针对南方人和北方人两种;
  2. 按气候分,分成针对干冷气候、暖湿气候、燥热气候、冷湿气候四种;
  3. 按年龄段分,分成婴儿型、较大婴儿型、幼儿型、少年型、青春型、成人型N种;
  4. 按性别分,分成少女型、淑女型、*型、帅哥型、猛男型、绅士型N种;
  5. 按工作场所分,分成室内型和户外型两种;
  6. 按皮肤特质分,分成干性、中性、油性三种。
  赵老师进一步启发:“这只是初步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化妆品,一般按皮肤的油性分成干性、中性、油性三类。这三种类型都被别的产品占领了,新产品怎么办呢?”
  学员们思考片刻,新的答案又纷纷出笼:
  “还可以分成‘偏干性’‘偏油性’!”
  “还有‘特干性’‘特油性’!”
  赵老师彻底满意了:“这充分说明,产品细分的天地还大有潜力可挖,细分游戏是没有止境的。只要我们细分细分再细分,精确精确再精确,就可以征服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
  下课时间到了,赵老师正准备收拾桌上的讲义,Tom?李又抢着问了一个问题:“赵老师,如果我们企业的实力小,没有能力同时运作这么多的产品,怎么办呢?”
  “问得好!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在动脑筋。”赵老师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
  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
   。 想看书来

第13课 雇民工也要排长队(1)(1)
在消费者中混了个脸熟之后,制造一种热卖的场面,从而促成真正的火暴销售场面的出现。
  ──蜥蜴团队
  抢购,是项目人员精心策划的结果。
  ──王俊(房地产销售策划专家、“抢购营销”首创人)
  如何把敌人引进预设战场──伏击圈,是伏击战的重点和难点。在会场这个精心预设的销售阵地,可以形成一种催眠状态下的激情消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场对消费者的完美伏击。
  ──姜兰剑(营销人士)
  尽管消费者只对某一品类存有一点点的消费经验,但他们认定自己正确无疑。
  ──路长全(“中国当代最聚人气的营销大师”、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赵老师比往常早一点来到教室。他端着一杯酸辣汤,与学员们唠嗑。
  “小李子,到天外天大酒楼吃过没有?”赵老师问。
  “去,去得多了,快成我们的食堂了。”Tom?李回答。
  “感觉怎么样?”
  “菜做得蛮有特色的。只是经常要等服务员排号,有点烦。”
  “烦你还去啊?”
  “还在忍受范围之内,等的时间再长一点就不行了。前几天,我们几个人等了大半个小时,还没有桌子空出来,只好换地方。”
  “赵老师,你跟那个老板娘熟,应该给她建议建议,把店面扩张一下,增加一点营业面积。眼看着顾客流失,挺可惜的。”张立插话说。
  “干脆把隔壁的那个‘辽河人家’兼并过来算了,最省事。”刘三说。
  “这样行吗?我们就把这作为一个案例讨论一下。”赵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本节课讨论的题目──
  顾客排起队,商家怎么办?
  一旦换到了营销的角度,张立和刘三的观点立刻发生了变化。
  张立:“有人排队是好事,说明做得好,人气旺。一个餐馆要是没几个人吃,我也不愿意进去。”
  刘三:“对!到餐馆吃饭的都是人来疯。人越多,食客劲头越大。你别看有人口头上说排队很烦,其实要的就是这个味;等一等,觉得吃什么东西都香。”
  对于自己老本行内的问题,范总当然有话要说:“人多并不等于要排队啊!你把经营面积扩大一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有什么不好?让别人等,很多顾客就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了,怎么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刘三:“走几个人没关系,一个餐馆不可能把所有的钱赚尽。有一两个人走了,没走的七八个人吃起来就更带劲;如果没有这一两个人走,可能那七八个人也不愿来了。就这么个关系。”
  Tom?李:“关键是现在排队等待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不到扩大面积、另开新店的时候。”
  一番争论之后,大多数学员认为最好是维持现状,既不能扩大面积,也不能兼并隔壁的酒楼。
  赵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字──
  排队是营销的最高境界
  “你们说说,排队相当于营销中的什么东西?”赵老师问。
  “相当于产品的广告,充分证明了产品的受欢迎程度。”Tom?李回答。
  赵老师:“错,相当于活广告!人体艺术!懂不?用活人做广告,让消费者眼见为实,比你自己说什么都管用。同志们,好不容易盼到这个局面,我们搞营销的,千万别给人家出馊主意,把好好的生意整黄了。这里面有前车之鉴啊!‘天外天’后面那条街上,有个秋香阁饭庄,去年也出现了排队翻台的状态,老板头脑一热,把后院修了修,都用上了。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排队的人没了,但来的顾客反而没以前多了。”

第13课 雇民工也要排长队(1)(2)
张立:“秋香阁?我进去看过一次,差不多快关门了。”
  赵老师:“那你们说说,为什么越排队,顾客越愿意购买?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刘三:“从众嘛!特别是咱中国人,有赶大集的习惯,那里热闹往哪里凑。即使是开会表个态,也要先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要尽量跟多数人站在一边。”
  Tom?李:“这里面有降低风险的考虑。顾客认为,大家都选择这一家,肯定是因为这一家的东西做得不错,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了。排队的现象可以让顾客消除怀疑,掏起钱来更有信心。”
  温同喜:“还有经济利益的因素。排队抢购的商品,不仅说明它的质量好,还说明它的价格偏低,否则人们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积极性了。我们上海人特别热衷于排队,看到哪个街面上排起了长龙,不管卖的是什么东西,只要自己有空就跟在后面排了再说。这时候,买到就是赚到,跟90年代初买股票一样。”
  赵老师:“你们知道怎么将牛群赶进屠宰场吗?根本不需要你一头一头地赶,只要有一头牛朝栅栏这边奔跑过来,其他的也会跟着过来。这跟消费者选择商品一个理儿。消费者想,不可能大伙都错了,跟着大伙安全、靠得住,还可能得点儿好处。这种从众心理,有时候就像传染病一样,只要顾客的数量达到一个临界点,后面的人就一个一个地想涌进来,你用门板都拦不住了。”
  张立:“赵老师,照你的意思,我们找家餐馆吃饭,也是跟着别人跑的牛群?”
  “你以为不是吗?卖东西时你是营销人,算盘打得精;买东西时你就忘乎所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张立不吭声了。
  Tom?李:“有顾客排队当然好,但现在搞市场经济,每种商品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这样的情况可遇而不可求啊!”
  赵老师:“谁说不可求?事在人为!排队抢购的局面,也是可以主动策划、有意引导出来的。刚开始时是人为制造的假象,弄着弄着,假的也成了真了。看看人家卖房子的──”
  “抢购营销”策划模式解密
  日前,主持并参与过荔湖居、瑶台花园、华南板块锦绣香江花园、山东聊城香江光彩大市场、江西景德镇中国陶瓷城、南昌香江建材城等项目品牌营销策划推广,并首创房地产“抢购营销”策划模式的策划人王俊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抢购营销”的操作秘诀……
  A.抢购营销的销售秘诀
  1。掌握好销售时机,闪亮登场。在正式销售前,先声夺人,制造舆论,限时抢购,用提前预订、发放认购证、购房号等手法收集客源,让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积累的客户集中在开盘当天来现场,场面自然十分热闹,造成哄抢态势。
  2。打时间差,在目标客户层中形成耳语,利用小道消息,加上开盘购房打折,或者采取送空调、送装修等手段吸引购房者……
  B.抢购营销的卖场秘诀
  排队造势法,形成人气效应、大户效应,大户优先认购;再运用鲶鱼效应去激活,放大羊群效应。所谓鲶鱼效应,是指商业地产销控中的散户,由于销控中策划人员规定大户可优先认购,那么未组织起来的散户如热锅中的蚂蚁,也像鱼群中的鲶鱼,会积极主动地组织众多散户在一瞬间集结成20户、50户,甚至100户为一个大户单位加入抢购的行列。
  C.商业地产抢购营销的操盘秘诀
  帕累托80/20法则,针对关键的少数,目标瞄准大户。通过大户聚集、吸引众多散户,形成羊群效应、跟风效应。这里的大户不是指投资大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行业大户、经营大户和主力商家。
  

第13课 雇民工也要排长队(2)(1)
范总:“好家伙,连怎么排队也搞出了理论,系统化、一条龙了!”
  赵老师指了指钱军:“你是搞这一行的,你给范师傅解释解释。”
  “嘿嘿,其实说出来也很简单,”钱军摆出一幅谦虚的表情说,“在楼盘销售中,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蓄积客源,再‘开闸放水’。这就好比一座水力发电站,要先蓄满水,再开闸,冲击力才足够大。经过这样一番运作,你就会在开盘当天晚上的电视或者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诸如排得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队把临街的道路阻住了、交通瘫痪了3个小时、300名警力维持秩序、售楼处的大玻璃门给挤破了、财务人员数钱数肿了手指、银行押钞车门前待命之类。‘热销’场面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我听说那些排队买房的,很多是请来的民工?”范总有意给钱军出难题。
  “呵呵,以前有人请过,排队拿号,50块钱一天;后来客户变精了,看出来这样的人不像有钱买房的主儿。我们现在主要请一些城里的下岗职工,公司员工也要请自己的亲戚朋友,以三四十岁的人为主,这样的人更容易让客户相信。请来的人站在沙盘旁边指指点点,说这个房子有什么好处,升值潜力大。一旁的客户们听进了耳朵里,那效果,比报纸广告好。”
  张立:“不一定吧?我买房时,发现排队的人中有一些表情很愉悦,我就问他买的什么房型、什么价格,很多人竟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我当时心里就打鼓了,这是不是开发商请来的托儿呢?”
  钱军:“这只能说明,你那个开发商的功课没做好。请人来排队,怎么能不做一点事前培训呢?房型、价格这些基本问题,总应该知道吧,不然,就只能像傻子一样站在那里!”
  赵老师:“很好!实践出真知!营销的技巧,就是一点一点从实践中丰富和积累起来的。你们先是请民工,后来又改请下岗职工,然后又想到做事前培训,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发展。大家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门口有排队抢购,羡慕得不得了,其实大部分都是营销人员精心策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