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够了-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译者序
第一次看到《够了》的英文原版书时,它的书名就吸引了我。没有唠叨的说教,没有热闹的鼓吹,它只是平平静静地说出一个简单到似乎无需多作解释的真理:“够了。”只要两个字,就够了。
  对中国人来说,“够了”的观念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有“知足常乐”或“过犹不及”的说法。前者是老子说的,后者是孔子说的,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凡事应当有一个合适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情将不是变得更好,而是要变得糟糕了。所以人不能够放纵自己的贪欲,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实际上,这种观念在西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曾经对着雅典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我们早就知道,与我们时时刻刻需要为生存而斗争的祖先相比,自己生活在一个丰裕的时代。我们是进化链条上的胜利者,用聪明才智发明创造出数不清的新产品、新技术,我们不再挨饿受冻,我们的房子越来越大,交通工具越来越快捷,生活中有越来越花样繁多的娱乐和享受,但是我们可曾真正想过停下来,对自己说“这些足够了”?没有。我们一路勇往直前,渴望更多,制造更多,追求更多,拥有更多;从匮乏到丰富,从丰富到过剩。从苏格拉底的时代至今,又创造出了多少不但他用不着、我们自己也用不着的东西呢?
  不停歇的追逐更多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和满足,相反,它使我们变得更不满、挫败、负债累累、筋疲力尽而又无法停下脚步。地球也已经不堪重负,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到了崩溃的边缘。直到今天,“够了”仍然是一句沉默了千年的口号,似乎早已存在,却从未有人真正倾听过这个声音。
  《够了》是一个及时的提醒。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跟随作者的指引,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已经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前进了多远的过程。我们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办公室、家里堆满了根本没有翻过的报纸;几十个rss订阅源每天收到上千条新闻,连标题都看不过来。喜欢吃,暴饮暴食之后又为体重发愁。喜欢购物,却买回来一大堆没有用、不需要、在付账之后立刻就失去兴趣的东西。mp3显示的播放时间意味着不眠不休也要听几个星期,家里的游戏机、健身器已经积满灰尘,却仍然对广告中标榜更大容量、更多功能的新产品感到眼热。为了得到这些诱人的小玩意(当然还有更大的房子和更豪华的汽车),不得不更努力地工作挣钱,而当你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换来这些产品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使用它们。连度假也变成了一场战斗甚至灾难。
  我们太忙碌,也太盲目了,唯一的目标就是指向“更多”。我们像鱼缸里的观赏鱼一样,不知道何时停止吃东西,同样,也不知道何时停止工作。我们的社会相信一个经济无限增长的神话,看不见或者假装看不见,整个星球的资源已经几乎消耗殆尽了。这一切的结果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幸福,还把我们推到了危机的边缘。
  在《够了》这本书中,你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犯下的这些错误,还能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做。通过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生动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作者说明了我们的大脑为什么如此贪得无厌,并且使出种种花招,用虚幻的假象迷惑我们,诱使我们走入陷阱。你会看到自己心驰神往、苦苦追求的迷人的产品或需求,归根结底被还原成大脑中某个特定区域的一个化学刺激。这就是你如此强烈地渴望得到它们的原因,也是你一旦得到它们,立刻感到不满足、开始渴望更多的原因。我们的社会文化也鼓励我们这样做。对更多、更好的不懈追求,曾经是我们进化的推进器,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为进一步进化道路上的障碍。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将地球烧成了一片焦土,对于我们的子孙后世,还有什么进化可言呢?
  回到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如果那样一个合适的限度确实存在,那么我们早就越过它了。你或许不需要像这本书的作者那样极端——他扔掉了电视机,不用手机,辞掉了全职工作——但一个明智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些已经“够了”。
  本书作者的语言十分生动幽默,因译者水平有限,恐未能将原作中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细节之处一一展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读者能够从译文中略微领略到原作的风采。译文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编辑手记
在《够了》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总是不知足,总是希望追求更多,是因为在数万年的进化中我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了一种鼓励我们追求更多,总是觉得不满足的机制,我们的大脑在得到更多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使人感到快乐的化学物质作为奖励,所以“追求更多”,这是进化使然。
  作者为我们揭示:为什么会有工作狂、购物狂、贪吃狂?为什么人们对名牌的产品趋之若鹜?为什么整容术会如此风行?为什么公众对于恐怖新闻、无聊文章、名人八卦和一般媒体垃圾乐此不疲,即使最懒惰的人也可以整天不眠不休地挂在网上浏览各种垃圾信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信息狂,离开手机一刻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当我们对这一切频频点头的同时,我们还会想:真的够了吗?我们要放弃追求和奋斗了吗?
  在《够了》这本书里,“知足”和努力奋斗、孜孜追求是并行不悖的:你之所以会受各种欲望的苦恼是出于数万年前人类进化的需要而在你的大脑中安装了鼓励索取的机制,之后这个机制又被狡猾的商人、政客所利用,所以无辜的你在中间只是一个受害者,看透了这一点能够帮助你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经常停下来检视一下,究竟这种追求是让我感到更满意、更愉快,还是已经成了一件皇帝的新装、一个莫须有的名利负担。
  所以“够了”,你要在更纯粹的利己主义和更高意义的快乐主义的指导下,在努力工作、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足够”的临界点,在这里适时地让自己止步,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够了》并不反对你奋斗,只是提醒你不要盲目地奋斗,在追求更多的信息、食物、物品、工作、选择、增长和快乐的过程中保持理性,掌握一个合适的度!不是盲目地拥有更多,而是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以往谈“知足”,无论是在东方、西方,都是一个严肃的伦理问题,一个圣贤和人生导师们循循教导大众的问题,但是在我们这本书里没有这样一个严肃的一本正经的面孔,然而你会发现“知足”这个观念会由此轻而易举的进入你的内心,为你孜孜追求发展和上进的大脑松绑。是的,够了,原来一切都是一个进化游戏的潜规则,从此我可以放任自己追求更多,也可以放任自己知足常乐,无论如何选择,没有一种文化的借口苛责我“不知足”或者“不求上进”。选择权突然回到了自己的手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将获得自由——在适当的时候说一声“够了”的自由!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有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千百年来哲学家、思想家对它进行了无数解读,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不得其义,包括我自己。这本《够了》将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读,翻开它,你会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然后获得一种解放的感觉——超越自我!
  够了,所有的感触和领悟在作者冷静和睿智的笔触面前都显得是狗尾续貂。这本书机智幽默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也许还将启示着一种新文化的来临!
  

前言
在过去的若干个世纪里,如果曾有一艘外星飞船在漆黑的夜空环绕地球飞过,它的驾驶员一定会被地球人的行为吓坏了,因为他会看见地球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多的东西,最后把整个星球都烧光了。看到这一切,这些外星访客也许会摇摇他们银闪闪的脑袋说:“这群傻瓜!”如果这些访客还知道,盲目追求更多的一切,只是让地球人变得更不满、更痛苦、更筋疲力尽,他们会挠挠头皮,奇怪地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其中更聪明的可能会问:“地球人究竟为什么还没有进化呢?”
  可以设想另一种同样悲哀的情形。那些星际访客可能是我们地球人自己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几个世纪前逃离了这颗濒临生态灭绝的奄奄一息的星球,现在他们回来了,乘着闪光的以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拥有能够满足任何需要的物质。他们可能在窃窃私语:
  “这个计算机存储器的速度比新Mk1192a 差远了。”
  “那些心灵传输器的样子简直是老古董。”
  “你们听到了吗?每次我们一加速,仪表盘就嗡嗡响,这声音真让我受不了。”
  我们需要进化,而且要快点进化。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感觉,那就是“够了”。或者如果你喜欢,也可以用更书面的语言,说成“足够”或者“知足”。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最高信条就是:我们还没有得到需要的一切,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多看、多做、多索取、多占有,总之要追求更多。但是这种努力结出了奇怪的果实:尽管我们生活在前所未有的富足之中,压力、沮丧和倦怠的水平却在迅速提升,我们的星球看起来也并不快乐。
  我们需要立刻停止对让我们永不满足的古老本能的过度刺激,我们需要学会感恩,去欣赏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空前的奇迹。在西方世界,我们已经有效地获得了可能需要的一切,不存在“更多”了。我们要学会生活在“更多”之后的时代,这不是说要时间倒流,或者拥有更少的东西,而是要我们认识到自己已经到达了这样的时代(为此值得三呼万岁)。知足是让我们感到满意的途径。这关系到个人生态,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足够就是这样一个临界点,越过了这个界限,更多的东西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但是现实生活中通往知足的道路很复杂。要怪就怪进化吧,正是它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处境中。我们的进化链条带领我们从树上爬下来走遍世界,度过冰河期、饥荒、瘟疫和灾难,直到今天这个技术和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个古老的链条仍在督促我们:“我还需要更多。”到目前为止,我们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了这个星球的主人。但我们也有可能很快被抛弃在宇宙的废墟之中,那时包装我们的盒子上会写着“没能实现的美好设想”。
  现在至少我们指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在为本书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任何一次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或者政治家的会议上,都会有人警告说,我们这些富裕的西方人中有半数人显著缺乏幸福感,并且更多的财富已经不能使我们更快乐了。这些学者还指责,我们在被自己所创造的财富所窒息,但是接下来他们会指责经济、政府或者“社会”(社会是“隔壁那个贪婪的家伙,而不是我”(the greedy git next door; but not me) 的缩写),他们甚至说这是一种疾病。与此同时,全世界一边担忧全球气候变暖,批评过劳死,越来越闷闷不乐,一边又继续追求、生产和消费更多的东西,以为这样能够让每个人快乐起来。只要我们总把这一切当成是别人的问题,这个恶性循环就会持续下去,直到这个星球上只有蟑螂能够生存。伴随着所有先进的取暖、照明和高科技医疗手段而来的,是进化使我们陷入的奢侈危机,现在,让我们的物种从这个陷阱中进化出来成了每个人的责任(如果走运,我们还能保留暖气、照明和其他好东西)。
  是时候抛弃旧习惯以及各种束缚我们的枷锁了。在这本书中,我将探究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为陈旧的思维习惯跌跤的原因。我们依赖本能,用旧的答案去应对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在富足中生活的挑战,因为我们的心灵习惯了对匮乏的恐惧,这种恐惧迫使我们消费掉能够消费掉的一切。我们生来追求舒适和食物,但并不习惯于总是得到这些,因为大脑总是告诉我们还需要更多。现在得益于神经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我们能够客观地审视这些发生在我们头脑中的古老的反应机制了。
  这些发现和进化心理学方面的进展,共同展示了我们如何建立起一种文化,这种文化驱使我们暴露出所有错误的天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