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圣人治理天下,与其刻意作为,还不如顺其自然。教化百姓,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打扰他们。尧舜时代,不是因为教化得当,而是因为他们对百姓无所求,所以百姓心静。他们没有过分的追求,百姓自然不会有争斗之心;他们没有无边的欲望,百姓自然祥和安定。
圣人无为 人无为 市井的味道(2)
(圣人之治天下也,与其有为,不如无为,尤不知有为而无为。其化民成俗也,与其能感,不如能化,尤不如相安于无事之为得。是以尧舜恭己垂裳,而四方悉昭风动,此如何之化理哉?不过上无心而民自静,上无好而民自正,上无欲而民自定耳。)
布衣甲:搞不懂你们当官的,俺们乡下人没得吃的时候你们温饱解决了,俺们吃蔬菜的时候你们吃肉,俺们好不容易偶尔能吃一两顿肉了,你们却改吃蔬菜了。
还有二楼的陆游,您老的诗也写得太玄了一点吧,不就是喝碗稀饭嘛,还“致神仙”,那咱乡下人现在天天都在做神仙了。
枚乘③:楼上的莫急,其实李老说的没错。前不久我听说一个叫吴客的名医去给楚国的太子看病,最后诊断的结论就是说那个太子整天鸡鸭鱼肉吃太多了。其实你可以想想,从古至今真正长寿的,都不是那些整天鸡鸭鱼肉的人,相反都是些住在深山乡下的老人。
包打听:善哉善哉,到目前为止,中国古代生卒年月可考的帝王,平均年龄只有39岁。李老这篇博客可以作为老年大学养生课的讲义。
夏桀: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寡人宫中有肉山脯林酒池,闲着没事我就把朝中的官员们集合起来,一阵鼓响,三千人一起畅饮,多开心!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晚小生江上舟中摆酒,欢迎大家来做客!
①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②苏东坡,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③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西汉辞赋家。曾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以道佐人主(1)
以道佐人主 孔丘讲义的隐患
丁丑年十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三十章》)
因为一本授课讲义,昨天一宿都没睡踏实,早晨起来还是在惦记着讲义的事情。讲义是孔丘托人从鲁国带来的。孔丘这个年轻人,以前与我曾有过几面之缘,是个很谦虚的人,只是过于热衷政治。这几年他全国各地跑,到处授徒讲课。这本讲义是他最近自己编写的,叫做《礼记》。随讲义一同捎来的,还有一封孔丘写给我的信,不过都是一些客套话而已。我猜想,这大约是孔丘非常得意的一本讲义,内容涉及很多方面,论证逻辑也很缜密,还有不少以前他教学中遇到的实例,可以说深入浅出。但我失眠的理由在于这本书所要教授给学生们的思想。依我看来,如果孔丘现在在鲁国教书讲授的都是这些内容,那么这就是导致天下大乱最直接的根源。
举例来说吧,其中有一篇叫《大学》,洋洋洒洒几千个字,说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说是要想做个伟大的圣人,就要从小事开始,先是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然后搞好家庭关系,建设和谐家庭,家庭和睦了再去治理国家,把一个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了,再去统一天下。其中孔丘花了很大笔墨写到了所谓的“平天下”,显然,在孔子眼里“
平天下”才是一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终极目标。而在我看来,这寥寥几千字,等于给野心家们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要是所有人都认同孔丘的道理,正心、修身、齐家还好,等到治国时岂不是要打起来——如果每个人都有治国的才能,最终国家交给谁来治理才合适?治国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平天下了。想当今天下大势,不仅是春秋五霸,就连那些仅仅统治着不到几万人的小国家的国君,也一心想趁着周室衰微大乱捞一把,以为自己说不定也能搞个万户侯当当,运气再好点说不定也能一统天下,成为一代帝王。
大家都抱着这种想法,这仗打起来当然就没完了,谁也不肯轻易放弃,都想为天下太平建功立业,可事实上恰恰就是这些人的野心才导致了现在这样四分五裂的局面。而孔丘竟拿这些歪理来教学生,我真不敢想象,从他那里出来的学生,一个个都是什么样的野心家。这些野心家一旦跑到各地,辅佐了各地的诸侯,天下恐怕就永无宁日了。
更可悲的是,孔丘这些错误言论现在好像很流行。以前我曾经说,天下要“无为而治”。也就是说,教化普通老百姓时,其实只要让他们知道怎么生活就足够了,不要整天激励他们去建功立业。人都是有野心的,一个种地的农民,就教他怎么种好地、多收谷子就好了,非要教他怎么治理村子,等当了村长他又想当县令,当了县令又想要做宰相,这么下去何时是个头?
也有人指责我,说我是要用愚民政策治国,其实不然。什么叫愚民?愚民是糊弄老百姓的意思。我这不是在提倡糊弄他们,我的意思是,人走人道,蛇走蛇道,本来就不一样。那些有理想、有能力要成为将相王侯的人,自然会自己学习。而对一般人来说,整天怂恿他去不切实际地幻想,就是教唆。当然,要明白我这些想法,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就是万物平等。这个我前面也说过,首先要摆正心态。将相王侯也罢,普通老百姓也好,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更高贵一些。
再说到现如今天下战火纷飞,各国争霸,实在令人痛心。我认为,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需要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因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自夸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是因为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会很快消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以道佐人主(2)
点击(567) | 评论(5)
孔丘:其实我不是在教人学坏,您老是不是把丘的意思看反了。
憨山大师:皇帝假如能知道这种道理,并以此治理国家,那么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了。不刻意而为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人君苟能体此而行以治天下,则天下无不治者矣。故结之曰,为无为,则无不治。)
游客:按照一楼的意思,这篇《礼记》是要给君主或权贵们看的了。这不是在教屠龙术嘛!明显是狡辩。
庄周:孔子与李老讲的话字面相同,恐怕本质却不相同啊。李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尚贤 谈谈鬻子的书(1)
丁丑年十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
这几天在家写律文,没来朝中办事。上午到图书馆例行整理,看到一本鬻子的著作。翻了翻,挺有意思,但是对其中的一些观点,我却不大赞同。
鬻子也算是本朝的开国老臣了。说来也挺有趣,周朝总是喜欢用一些老人来持政。当年姜子牙八十多岁登台拜帅就够老了吧,可是据说文王去拜见鬻子的时候,鬻子已经九十岁了。文王一看,老人家头发胡子都白了,就说:“唉,老啦。”
可是鬻子说:“那要看文王你来请我干什么了。你要是请我去上山打老虎,那我是打不动了,但是请我去给你治理朝政,我还年轻得很呢。”
据说鬻子治国确实很有一套,但是他在著作中说“圣王在位,百里有一士,犹无有也。王道衰,千里有一士,则犹比肩也”,我却很不赞同。鬻子说,治理国家要依靠“士”,也就是圣贤了。他意思是说以前的时候,方圆百里就有一个贤人,但人们也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后来王道衰落,方圆千里之内也找不到一两个贤人了。言下之意是说,贤人少了,国家也就乱起来了。
现在天下大乱,鬻子这些话又被很多人拿出来当说辞。就在孔丘教书的鲁国,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叫墨翟的人,说天下这么乱,就是因为治国者都不是贤人,道德败坏,能力低下,所以搞得民不聊生,因此要想天下太平,必须要“尚贤”。
这番话表面看似乎很有道理,细想却不然。这和我上一篇说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尚贤”就是要树立偶像,建立一种圣贤的标准。什么是贤人?按照墨翟他们的观点,大概道德高尚、才能出色的人就是贤人了。那么要是全社会都去“尚贤”,必然就有一部分人热切希望着有这样的贤人出现,协助帝王治理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倒也是桩美事。但是同时,肯定也有许多人立志要做贤人,要去当那个万民追捧的偶像。是啊,做别人的偶像多好啊,在朝中,公侯将相都对你客客气气,何等风光!
也许在现在这样的乱世,圣贤的出现确实能够让天下暂时太平,可是这种风气一旦形成,恐怕就后患无穷了。想想看,做偶像那么风光,肯定许多人都要争着去做别人的偶像了。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也就罢了,但是难保就有许多浑水摸鱼的人,仗着有某方面的特长,也要来混个偶像,装个圣贤。这种人一旦得逞,那就不得了了。打个简单的比方吧,比如说金银财宝,人们都晓得是好东西,正因为都知道是好东西才有人不择手段想要把金银财宝弄到手,所以偷盗、抢劫等之恶事就都出现了。要是大家都根本不把这些东西当宝贝,那谁还去偷人家银子呢?
圣贤也是这个道理,要是大家都觉得“圣人也是人”,也就没那么多人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去装圣贤了。
真正的圣贤,要施展自己的才能治理好国家,而不会计较名利,哪怕是寂寂无名,他也不会在乎。
当然鬻子也好,墨翟也罢,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长远来看,这样的言论,实在是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要贻害后代的。
点击(588) | 评论(6)
墨子①:不知道李老有没有仔细看过学生的全部作品,其实我说的“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旨在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
路人甲:哈哈,李老此博甚妙。想起那个著名诗人李白,诗写得很好,政治上却一直不得志,整天很苦闷,若能叫他来看看李老这篇博客就好了。
抱朴子②:白石似玉,奸佞似贤。圣贤这种问题,永远讨论不出个名堂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标准,还是李老说得对,我们不需要偶像!
不尚贤 谈谈鬻子的书(2)
宋孝宗③:你们说的思想之类的朕倒不关心,不过李老的博客让我想起前几天我和右文殿修撰张拭感叹说“难得办事之臣”时,他对我说的那番话:“陛下当求晓事之臣,不当求办事之臣。若但求办事之臣,则他日败陛下事者,未必非此人也。”现在想想,张拭说的和李老说的大概是一个道理呢。朕有些明白了!
黄元吉:圣贤是什么?如果以国家类比人的身体,人民就是精血,政府就是气脉。治国必须施恩百姓、爱护百姓。建立法律,治理国家。精血和气脉相辅相成,这一切就在有为无为之间啊。
(民比精也,国喻气也。治世之要惟恩以爱民。立法治国……气象所争,在有为无为间耳。)
憨山大师:尚贤,就是追求名声。什么是名声?名声就是争斗的开端。如果君王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