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能够有很高的加工精度高、品质稳定,是因为伺服机构在起作用。可具体一个零件如何加工,走刀距离、进刀尺度把握,却是由处理器按照预设程序,按部就班地运行,车床本身并没有自我判断功能。程序让它走刀到什么位置,它就控制电机,驱动到这个位置;程序让它进刀多深,那就是多深,决不会做自我调整。
但刀具本身是会磨损的,尤其他们加工的这些精密件,磨损更快。
这些精密件一般用于设备中的关键位置,对于耐磨、耐热、耐腐蚀等物理化学特性,都有很高要求。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所使用的材料也就必须要选择那些高硬度、高强度的硬质合金材料。刀头在加工这些部件的时候,磨损起来尤其的快。
正常安装好刀具,能够加工100个齿轮的,可能在对这些精密件进行加工时,二三十个刀头就出现了磨损。而要对其事后改刀,进行修正,有时候比重新加工一个还要麻烦。但如果不进行修正,那么这个部件就彻底报废了。
所以为了保证刀头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就需要频繁的换刀。
可换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换刀之后,为了保证刀头位置的正确,需要经过仔细地对刀。否则刀具固定出现那么一丝一毫的差错,走刀时都必然会出现误差,会造成加工精度的降低。而高精密部件,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之高,对于内部运行非常精确的设备来说,一个不合格的部件,就可以能让整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最起码是无法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差之毫厘,则失之千里。
即便差得不是太多,勉强可以凑合着运行。可在内部高精密运转的设备中,一个不合格品就会使得整个系统运行精度都会随之发生变化,久而久之,整台设备的其他部件在相互咬合研磨下,也会发生形变,不是设备报废,就是设备的精度大大降低。
越是精密的机械,对各部件的精度要求,也就越高。
这就是现代精密仪器的基本特性。
所以为了准确对准刀具,每次都要动用各种测量设备,反复校正,以保证不出一点差错。一次正刀花上半个来小时,也丝毫不奇怪。
这样一来,车上二三十个零件,就重新换一次刀,再用半个来小时正刀,一天的工作效率自然不可能高得起来。效率降低也就罢了,但有些对精密度要求极其苛刻的特殊部件,如果刀具质量不佳,一个部件尚未加工完,就需要频频换刀。而正刀再怎么借助精密测量仪器,校正得再准,实际上仍然会有非常细微的差异。而这极其细微的差异,就会在这个部件接下来的加工中,造成精度的明显下降,影响其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发动机、桨叶等,就需要一次走刀完成,中途不能换刀。
所以数控车床对刀具的要求极高,希望所使用的刀具要耐磨、超硬。而且刀具的工作环境多是在800度以上,核心温度更可达到1000度以上,还要求刀具能够耐高温,不会因为温度上升而出现变形。
为了找到一款适用的刀具材料,全世界都在攻关、研发。而随着未来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合金材料的硬度也越来越高,加工的速度越来越快,对刀具的材料要求也是在直线上升。何师傅他们现在加工的部件,相对来说要求还不是特别高,部件的尺寸也不大,现有的刀具就已经不敷使用。未来可以预见,刀具品质对加工精度的制约会越发突出,并最终成为一个致命阻碍。
国内的硬质合金材料,相对于国际上来说,有很大差距。刀具所使用的硬质合金,对比国外进口刀具,各方面使用指标都很不令人满意。何师傅他们虽然技艺高超,使出浑身解数,但在这方面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反应上去,自动控制组也帮着想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说根据走刀行程、设备物理加工指标、刀头耐磨强度,等等,对程序进行调整,以随着刀头的磨损,对走刀线程作出相应调整。
可这样的调整治标不治本。
且在实际使用中。一个加工部件,刀具在不同加工形状、部位的接触力度、加工方式都不相同。要想对每个位置都进行精确计算,这个计算量大得惊人,一个两个还好办,要使每个部件都要进行这种计算,自动控制组就是天天驻扎在精密车间也应付不来。
迫于无奈,何师傅他们只能向公司打报告,申请购买一批国外进口刀具,以满足数控机床对道具的严格要求。
这是小事,报告很快就得到批复,同意为精密车间购进一批高品质国外刀具。
谁都没把这当回事,直到郭逸铭无意间发现了这份报告。
………【第六十三章 左右为难】………
【刚刚转入一个新领域,需要一个引子,作者也需要整理一下思路,进展可能稍慢一些,请大家耐心等待。后面的好戏将接连出台,yīn招损招不断,主角将连门g带坑,实现第一次起步大发展】
“这也太贵了吧!一个夹头要600多,一件车刀要500多,一把内冷式钻头要900多,一个铣刀盘要1500多,岂有此理,就算是从西德进口,但也哪有这么贵的!”
郭逸铭正在办公,听到隔壁相邻办公桌上,舒雨菲突然之间大发雷霆,手掌把办公桌上一份报告拍得嘭嘭作响。等他看过去,只见舒雨菲已经是气得满面通红,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抄起手中钢笔,唰唰唰唰在报告上奋笔疾书,几下就写完,然后气冲冲地将报告扔进了已处理完毕的文件筐里。
“什么事情这么生气?听起来像是要钱的?是精加工车间买刀具?这价格是有点咂舌啊!”他懒洋洋扔下手中笔,伸着懒腰大大地打了个哈欠。前段时间忙着配合DEC大战IBM,战况jī烈,他一刻也不敢放松,一直呆在美国不敢离开,就连睡觉都绷紧了神经,脑子里时刻都在考虑各种应变措施,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好容易战役告一段落,DW联盟首战告捷,虽然不是最终结果,但他总算可以松口气了。紧张的神经一放松下来,人就感到特别疲惫,懒洋洋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偏偏由于前段时间他不在办公室,堆积下来的文件特别多,还都是需要他亲自审定批阅的,连续看了两个多小时文件下来,人也感到有些乏力。
舒雨菲一闹腾,他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休息一下。
他不问还好,一问,又把舒雨菲的怒气给勾起来,余怒未消地说道:“精加工车间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就是一批刀具而已,就要十多万!原来国产的刀具不是用得好好的吗,怎么不能用了,非得要买进口的!也不是说不让他们买,可你至少要适可而止吧,拢共才100多把刀具,就要十四万元!是十四万美元,不是人民币!要是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三十九万!什么破刀具要三十多万!他们真的是太不像话了,花钱大手大脚,也不看看时候。公司刚刚和IBM打了一场大仗,资金还没有回笼,正是紧张的时候,还敢这样乱花钱。我看啊,一定要对精密车间好好整顿整顿!”
她的怒气也有道理。
虽然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公开外汇价格是1。5:1,但这是指非贸易兑换价,也就是说从国外汇入美元按这个牌价兑换。但如果是对外贸易价格,则人民币对美元实际价格是2。8:1,一美元兑换人民币两块八毛。
低进高出,赚一美元就等于赚人民币两块八毛。但要从国外买东西,也是要按照两块八算,这就抬高了进口成本。国家试图以此推动对外贸易,同时提高国外商品进口价格,用非关税壁垒将外国货阻挡在国门外,尽量多赚取一点外汇的意图非常清晰。
从国外进口刀具,也属于贸易进口,这个牌价就要按照2。8:1来计算。不算进口税,14万美元的进口价也高达39万,难怪舒雨菲会气得拍桌子发怒,直接就将这个申请给否决了。
“把报告给我看看……”
郭逸铭看她一幅气尤未平的样子,也对精密车间的这份请款报告感到好奇。39万不是个小数字了,而且刀具这东西属于消耗品,100多把看着多,实际上也不经用。要是精密车间隔三差五就申请买一批进口刀具,说实话连他也会生气的。
“喏,你看,”舒雨菲气呼呼地拿起报告,走到他桌旁,一把将报告拍在他面前,显然怒气值还处在高涨中,“精密车间说了,国产刀具磨损太快了,每加工二三十个零件,刀头磨损就会使得加工件精度直线下降,所以想买批进口刀具回来试试!”
“磨损这么快!”
郭逸铭也是吃了一惊,立即展开报告,从头至尾认真地看起来。随着阅读进度的深入,他眉头也渐渐皱了起来。
他不是搞金属材料的,但与同所的金属材料分院打的交道多,也知道金属材料对高精密加工的重要性。从报告上看,国产的硬质合金钢确实不敷使用,质量太差了。而国外的,尤其是德国、美国、瑞士却在超硬质合金材料研究上有了重大进展。他们采用了涂裹外层涂料的方式,在刀头外加了一层超硬质合金涂层,使得刀头的磨损寿命延长了两到三倍,切削精度和速度也提升了1。5倍,的确比国产的品质好太多。
但是和品质上升同样提升的是进口刀具的价格,整整比国产刀具高出十倍!
嘶!
他牙痛地抽着冷气,揉着额头为难了。
这个报告不批吧,精密车间的请款原由也很有道理。国产刀具确实不顶用,如果继续沿用国产刀具,那么加工件的精度和稳定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同一批的加工件,可能品质都会出现较大差异。挑挑选选找出合用的优质品,可能造成的制造损失比购买进口刀具还贵。可是批的话,以后每月几十万的刀具开支,也实在是太昂贵了。
他左右为难了半天,还是扭开钢笔帽,叹着气在报告上签署了“同意少量购买,实际试用以后上交使用报告”的决定,然后肉痛地将报告递还给舒雨菲。
“你同意了?”舒雨菲看看报告上他的批语,瞪大了眼睛道。
“总得让他们试试吧!试都不试,直接就否掉,是不是显得我们太官僚了一点。”郭逸铭也不情愿,可国产货不争气,他又有什么办法,只能唉声叹气地摇摇头,“精密车间对我们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各个半导体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我们在这里省了钱,可能就要付出设备效率下降、寿命缩短的代价。所以先不忙急着下定论,看看效果再说吧。”
“那么如果进口刀具的确好呢?以后定期向国外进口,这可得多大一笔钱哪……”舒雨菲比他还心痛,心不甘情不怨地说道。
“我也不知道……”
郭逸铭就头痛在这个地方。如果真要进口货也是银样蜡枪头,品质只是稍好一点、甚至还不如国产货,他倒可以理直气壮将其否决掉。可根据他从材料所得到的消息,其他单位也有少量使用进口刀具的情况,所以对这个问题,他也有一些了解。而事实证明,进口货就是比国产货强,还不是一般的强,而是强许多!
他又有什么办法。
谁叫人国外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各种合金配方的试验,而那时我们还处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给我们带来的战争伤痛中,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赔款哗哗地向外流。人民连饭都吃不饱,民怨熙熙,国家正处在大变革的前期,哪里有资金、技术和精力来研究什么金属配方。
此后的北洋执政初期,倒是出现过极为短暂的一段稳定期。并随着一战开幕,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也忙着发战争财,国内迎来了难得的繁荣时期。可这是畸形繁荣:那时国家才刚从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基础工业薄弱,民族资本也忙着搞来钱快、对技术要求不高的轻工业,榨油、纺织、皮革之类,同样没有开展重工业研究与发展。再来是军阀混战,这就更惨了,军阀们为了争地盘,有一点钱也投入到军火购买上,从国外买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多了。结果除了山西阎老西有点种田的意识,发展得稍好一点,其他军阀占领的地方不但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原来从清朝继承下来的一点点薄弱的基础工业,也都全荒废了。
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台。数十年来,国内一直处于兵荒马乱的局面,也直到建国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地搞起工业来。
但要在一贫如洗的新生国家,啥都没有的情况下从头搞工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高素质工人,东北、山西还有一点点工业基础,但受战乱影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