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弹向高能量轨道时,一旦有光撞击原,本来即将释放的外来能量便会被转化为一个光,且与撞击它的光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当一个光撞击一个受激发状态的原时,会由一个光变成两个光,从而出现光束的增强。
人们就是利用这一受激发射的原理,在一个光学腔谐振内,用电激励的方式产生辐射源,强行将原激发。然后从一端发射出一道光源,光穿透激发状态的原,光、高能态原碰撞,就产生出更多的光。增值的光到达光学谐振腔另一端,又被反射镜反射回来,再次撞击高能态原,之后又在发射端再次被反射。
一次次反射,光束能量越来越强,且光的特质都一模一样。发射端的发射镜,反射能力要略弱于光源端,这样当光能超出了反射镜的约束极限时,一道激光束就从发射端射出,形成一道颜色纯正、笔直的光源。
可见激光器的反响速度是与受激原层密度紧密相关。
郭逸铭没研究过音频信号的算法,没研究过视频信号的算法,但他作为一个材料专家,对于激光二极管的制备工艺却是了如指掌。
此时的激光二极管采用同质结工艺制造,体型大,直径达到9毫米,光源波长宽,足有一微米。由于受激反转的原数量少因而反响时间慢,为了增大激活效果因而持续输出能量激光器功耗大,发热量大。
从飞利浦、索尼的光头来看,完全是出自同一本源,又大又笨。
他一来就制定了采用分束外延生长课题、金属有机物化学汽相沉积,研发基于80年代中后期工艺水平的量阱激光二极管。
量阱技术由于通过势阱形成了量限制能量带,迫使电高度集中,从而具有了极高的效率。在波长不变的情况下,功率都远大于传统半导体激光器,而功耗却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这种工艺其实并不复杂,贝尔实验室在60年代末期就提出了相关理论,国际上也在进行相关研究。
但具体各层应该采用什么材料、各材料的比例和处理工艺技术,却一直没有成熟的工艺流程,因此始终无法得到可以大规模制备的产品。通过大量的实验,每一次都能进步一点、总结一点规律,但距离实用还差得很远。
郭逸铭一来就提了个大方向,然后在实验过程中,不断隐蔽地抽掉那些被证明是错误的、无用的实验方案,将实验密度紧紧契合在最佳区间之内。虽然量阱激光器的研发开展了半年多不到一年,可取得的成绩已经超出了国际上的水平。
他打算再慢慢调整,用半年到9个月时间,实现第一个大致可用的量阱半导体激光器的工艺定型,先推出产品。接下来就交给实验室慢慢完善,还可以不断推出改进品。
郭逸铭在实验室待了很久,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下一步的研究,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实验步骤和流程,圈定了几个方案。其中就有几项能够比较快出效果的实验方案,引导着研究小组向着正确地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他在光学实验室里待了足有三个多小时,在舒雨菲的催促下离开实验室,来到了磁性材料实验室。
这里在进行的又是另一项材料的制备,这就是被俗称为永磁王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制备。
而这种永磁材料,又是他下一步为电动自行车准备的,而且以后还有更多用处。
随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气愤之下对全世界采用石油禁运,从而造成全世界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疯长。全世界都开始重新正视对于石油依赖性的坏处。各种关于石油还够开采三十年啦、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啦,等等言论开始甚嚣尘上。
为了应对石油危机带来的后果,各国也开始下大力气投入对新能源,以及高效节能的研究之中。
就连最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民,也承受不了高企的石油产品价格,开始放弃大排量汽车,而选购轻便节能的小型车。这也是日本车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并迅速占据了30%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不得不说,日本的运气真的是好到爆棚!
好像每一次日本需要什么,就会出现有利于他们的形势变化。
本来二战后,美国对这个两面三刀的国家是非常愤怒,也对日本民众宁死不降的精神感到极度忌惮,打算将这个国家彻底废掉,从而制定了堪称世界上最公正、最和平的和平宪法,强迫日本人接受。
但冷战的开始和朝鲜战争拉开序幕,为了让日本成为美军的后勤大本营,美国人给日本派发了巨额订单,并安排他们从事后勤工作。同时认识到日本重要战略位置的美国,战后依然没有改变扶持日本经济的做法。于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日本,奇迹般地很快恢复了生机。而美军在志愿军入朝后,前二次战役屡遭重创的时候,气急败坏的麦克阿瑟自己推翻了他想要彻底阉割日本的打算,重新将日本军事力量重建起来,差一点就投入了朝鲜战争之中。
再后来,为了和苏联对抗,美国又一次眼睁睁看着日本大肆从全世界购买各种技术、设备,让日本的产业由纺织轻工业迅速转化为钢铁重工业。日本的钢铁挤得美国的钢铁制造厂叫苦不迭,出口率率下滑。
几次石油危机,又让日本的钢铁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汽车找到了市场,从而走上科技研发、销售、资金回笼、再研发的良性循环道路。美国五大湖的汽车生产厂的汽车工人们一提起日本就恨得牙痒痒。
再下来,美国又看着日本满世界购买半导体技术、专利、设备,用了十来年时间一步步追赶上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半导体技术先进国家。甚至某些半导体部件,例如内存,已经压倒了美国产品,将美国半导体生产商挤压得奄奄一息。包括靠内存起家的英特尔,都在日本内存的逼迫下放弃了内存生产。
短短四十年,日本就从二战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飞一样重新站起来,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发达国家。
每一次当日本即将产业升级的时候,国际形势就会出现有利于日本发展的情况。随后美国迫于国际形势需要,不得不捏着鼻认可日本的经济崛起、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市场扩张,一步步亲手把日本送到了经济第二的位置。
日本人勤劳、团结、守纪律固然是内因,但如果没有美国放纵这个外因起作用,日本人就是再勤劳、再肯吃苦,累死也别想爬到这个位置。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只要技术稍一升级,就必须要寻求外部市场来容纳它的产能扩张,至于技术上的无原则放开,更是日本产业升级的决定性因素。
有时候,郭逸铭都在奇怪,这个国家怎么这么好命呢?
不过这一次,他搞的电动自行车,也是冲着能源危机所形成的节能、环保的国际大气候而去,倒是和日本推销小排量汽车的时代背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电动自行车技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状态,但受制于电池技术、电动机技术,一辆电动自行车充满电也只能跑20公里。电动车时速也很慢,仅有17公里左右,比人跑步快不了多少。
电池的技术很好解决,电动机则要麻烦很多。
谈到电动机,因为受材料限制,大家都在技术细节上下功夫,什么线圈绕法啦、什么电机磁场最佳计算啦等等,都是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挖掘其潜力。而事实上,涉及电动机的性能最根本的因素是线圈的性能、磁导性能和永磁材料。
在同时代、同样技术条件下,这三类材料的性能是决定电动机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但这些材料每提升1%,则付出的成本就高涨30%!所以逼得人们只能在如何挖潜方面下苦功,实在是用不起好东西啊!
线材的提纯无需郭逸铭动脑,他只需要给出一种较好的绝缘漆材料,及更便宜的大规模制备工艺,就足以解决线材问题。
磁导材料涉及到的设备投入巨大,改进困难,他暂时忽略。
永磁材料在这三项中所占比重最大,相对解决难度却并不大,倒成为他的首选。反正上次他就提供了氧化铁软性磁材料的制备工艺,再来一个永磁材料也不过是更进一步,到时候又推给材料所就好。
现在的磁性材料普通的,用的也是铁氧体材料,只不过上次他制备的是一般性氧化铁,属于软磁材料。而电机上用的多是锶铁氧体和钡铁氧体材料,价格便宜,矫顽力高,正适合大规模运用。
其他的就是稀土永磁材料,如铝镍钴、钐钴永磁材料,这两种材料又属钐钴材料最好。可惜且不说钴的含量稀少,钐也是一种非常稀少的稀土材料,价格之高昂,只有部分国防重要工程上用得起。
至于他正在研发的钕铁硼材料,无论是钕,还是硼,在国内储量都非常巨大,足以满足工业大规模需要。更加关键的是它的磁能积达到了400千焦,是普通铁氧体的12倍,比最好的钐钴还强一倍,是一种非常好的永磁材料,原材料价格更是非常低廉。
它的好处国内也早在六十年代就发现了,只是一直没有好的制备方法,只能小规模制备运用。并且它的居里温度太低,只有300~400摄氏度,无法在大马力电机上使用。另外由于材料中富含铁和钕,很容易氧化。还有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其去磁,以取得比较稳定的使用效果。
这些弊端二十年来人们早就知道了,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决,可见材料科技的进步是多么缓慢。没有足够的时间积累,根本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而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投入,可谓是步履蹒跚。
郭逸铭仅仅是跑了这几个实验室,其中两个还没怎么指导,就把一天的时间都耗在了上面。等他回到办公室,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一刻,距离下班只有一刻钟左右,而他还要面对桌面上厚厚的一摞文件。
他手抚着文件,不觉苦笑,今天又要加班了。
“老板……”从实验室回来,舒雨菲就变得有些沉默,却又不像是特别疲惫的样,此刻叫了他一声,欲言又止。
“嗯?”郭逸铭抬起头来,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这姑娘一向是很直爽,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的,今天怎么吞吞吐吐?
“我是想问,我们不是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吗?怎么您又是研究这个,又是研究那个的,像今天的这几个项目,我感觉除了音频、视频与计算机相关,其他的都是机械、电器类技术,难道我们要转变经营方向?”舒雨菲想了一阵,还是把心头的疑问问了出来。
“怎么不相关?激光光头关系到未来的光存储设备的研发,而永磁材料则可以作为未来半导体生产设备自动化的伺服系统……,呃,好吧,这种钕铁硼永磁电机更适合用在动力电机上,而不是伺服电机……,那个,我该怎么说呢……”
郭逸铭随便编了个理由,却自己都感到好笑,不觉头痛起来。
他想了想,决定还是透露一点自己的想法,要不作为自己的贴身秘书,一点都不知情也不方便未来开展工作。
他放下笔,双手手指交叉,默默地思考了一阵,慢慢说道:“小舒,你知道全球五百强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美国企业。那么你说说,这些企业为什么会排在这么靠前的位置?为什么老牌工业大国如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却只有很少几个上榜?”
“应该是……科技实力更强吧……”舒雨菲思索着,给出了一个答案,却不知道是否正确,迟疑着说出来,便立即盯着他看。
“算你说对了!可科技实力更强,为什么就会在市场上领先那么多呢?”郭逸铭鼓励地朝她点头笑笑,又追问道。
“嗯……”舒雨菲又要抠脑袋了,她不知道郭逸铭干吗不好好给她解释,还要让她玩猜谜,她可是最不喜欢猜谜了。她想了半天,不确定地说道:“科技领先的话,它们能生产的产品,其他国家就生产不出来,这样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嗯,应该是这样了!”
她好容易想出这么一个答案,不管正不正确,总算松了一口气。
“呵呵,你说得有道理。我再给你补充一个吧,科技领先,这项技术的专利就在它们手中。当它们能生产而其他国家不能生产,那它们就独占市场,独占市场的利润自然是最大的,这毋庸置疑。
当以后别的国家技术进步了,也能生产了,它们则可以靠着专利限制,要么将别人排除在外,要么就收取高额专利授权费,以此把别人的生产成本提高,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