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此,几个女孩子每天都是苦着脸。
二娘的婚事,也因男方等不起而泡了汤。
元娘一直对内宅的女眷满心反感,甚至对她这个做娘的也是不耐烦的紧,只是因着以往只她一个,对付不了那么多人。这下子可好了,她用这一桩事,就把以前那些不快全都找补回去了。
宁三太太也不想愁眉苦脸的,可又如何能高兴得起来?
这一日到了袭府,香芷旋还是打了个照面就托词回房了。
宁三太太与宁二娘乐得如此,香芷旋在场,她们反而百般拘束。说了一阵子闲话,宁三太太就开始倾诉满腹的愁苦。
宁二娘坐在一旁,攥着帕子,不停地擦一擦眼角。原以为,给人做填房就够委屈了,眼下呢?能不能嫁人都不好说了。她只比元娘小一岁,两年后,姐妹两个都是老姑娘了。再者说了,元娘又不能期满两年就当即出嫁,从定下亲事到花轿临门,少说也需得一年半载,她就又要拖一年。庶出的老姑娘,谁会娶?会娶的人不知道会不堪到什么地步。没法子不哭。
宁氏坐在大炕上,斜倚着大迎枕,耐着性子听着、看着。其实她比香芷旋还不愿意听这些,可是没法子,女儿曾在娘家住了好几年,三嫂不曾慢待,她如今总不好摆脸色给人看。
但是,有些话总是要提醒一下三嫂的。例如三嫂总是当着二娘的面数落元娘的不是——这其实挺匪夷所思的,要是换了她,再重活八次,都不会这样厚此薄彼。庶女再听话孝顺懂事,也不能慢待嫡女啊。是,母女也要讲缘分,也需要时间释怀,例如她与冬儿,但是作为母亲,三嫂这样做绝对不妥。
她对宁二娘说道:“你去后花园散散心,赏赏荷花,我与你母亲说几句体己话。”
宁二娘称是,由丫鬟引着出门。
宁三太太却只当是宁氏体恤宁二娘,自顾自地道:“这孩子的生母常年诵经礼佛,她打小就养在我房里,一如亲生的骨肉,待我最是贴心。唉,只是命苦,被这样的拖累着,来日怕是只能给人做妾了。要是迟早是这个命,那就不如找个亲近些的人家了……”
宁氏抬手扶额,立时没了说话的兴致,由着三嫂絮絮叨叨,思绪却飘出去了老远。
幸好冬儿是个明辨黑白是非的孩子,在娘家住了那几年,长期闷在房里读书习字。要是与娘家女眷亲近的话,怕是早已被带歪了。
之后又开始想着家里的事情。老四媳妇做事越来越稳重了,为人处世也不似初嫁进来那样不压事了。娇柔稚嫩的小女孩,长大了,眉眼也是越发的好看了,与老四站在一处,不知多般配。
想到这些,她漾出了舒心的笑容。
打算她思绪的,是隐隐传入室内的争吵声、哭泣声、喝斥声。
碧玉苍白着脸跑进来,“不好了,听小丫鬟说,五老爷和五夫人起了争执,二表小姐在一旁哭,四夫人先是劝架,后来不知怎的,对五爷发了火。”
老四媳妇发火?宁氏简直无法想象那情形。可若是连她都发火了,必是老五做错了事,错的还有些离谱。
宁氏慌忙下地穿上鞋子,急匆匆出门去看。
105|5。18。17|
宁氏一看秦夫人这样,知道也不需寒暄了,对方不会有那个闲情。
果然,秦夫人落座之后,便冷眼看着宁氏,掩在衣袖下的手紧握成拳,强行克制着火气,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道:“想来你也听说我们家那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吧?”
宁氏和颜悦色的,“你是指——”
秦夫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语气加重,透着的讥诮让人无从忽视,“又何必明知故问呢?你们家老四不声不响地去了宫里,请皇上收回成命。如今我们秦家可是成了天下的笑话,宁家人都不肯嫁呢!”
“老四不是莽撞的性子,这般行事定是事出有因。”宁氏敛了笑意,“秦夫人,你应该先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再找人责问。别的我不敢说,这事儿你可责怪不到老四身上。”
“我的确是想弄清楚,可我又能问谁去?!”秦夫人挑了眉,语声也不自主地高了三分,“问我们家老太爷,问我那个早就失心疯了的儿子?!老太爷被这桩事烦得闭门谢客了,我儿子去了宫里还没回去——老四前脚刚走,他就去了宫里。是,他从来是对老四言听计从,可这种让他进宫请罪说自己欺君的事儿就是他愿意做,老四就好意思那样唆使?真是人心不古啊,老四真不是当年我看重的那个人了。”
“等一等又何妨?”宁氏道,“老四这两日繁忙,没空见客,有空大抵也不会见你,不过也是与我想法一样,让你去问问家里人怎么说。”
“是啊,他多忙呢,忙着将我们秦家的颜面踩在脚底下呢!哈哈……”秦夫人忽然笑起来。
那笑声分外刺耳,让宁氏后背凉飕飕的,再细看秦夫人,险些怀疑这人已经失常了。
香芷旋款步走进门来,恭敬行礼。元宝默默地跟在她身边。
秦夫人先是有些打怵,之后见元宝特别老实的样子,这才放下心来。随后反客为主,指向一把座椅,“你来得正好,你夫君做的好事,我问你也是一样的。”
香芷旋笑着点头,悠然落座,“什么事啊?”
秦夫人第一句不改,“秦家与宁家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香芷旋又点头,“听说了啊。”
秦夫人倒也不嫌烦,把话重复了一遍,只是有些话顺序颠倒了。
香芷旋起先也是劝她回家问清楚。
秦夫人怎么肯。
香芷旋听到“宁家人都不肯嫁呢”一句,不由蹙眉,转身唤碧玉,“服侍老夫人去厢房歇息,她这几日精力不济,要多休息,我来款待秦夫人就是了。”
碧玉称是,不顾宁氏的犹豫,用了些力气将人扶起,“您就听四夫人的吧。”
宁氏也不好坚持了,由碧玉服侍着出门。
香芷旋打发了房里服侍的丫鬟,这才看向宁老夫人,面上的笑意有所收敛,语气却还是慢慢的,柔柔的,“您要说法,我就跟您说一说,只有一点,您不需高声说话,元宝胆子小,您别吓着它。”说着话,摸了摸元宝的头。
秦夫人没好气地瞥过元宝,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香芷旋啜了口茶,放下茶盏才道:“方才您有些话说的太过了。什么叫做宁家都不肯嫁?宁家怎么了?是比不得皇亲国戚、功勋世家,可是站在京官之间,也不矮谁一头啊。我婆婆就是宁家人,皇上给秦六爷赐婚的人选也是秦家人,你那样的言辞,是只看不上宁家,还是连皇上的眼光都质疑?况且,赐婚的事因何而起,您不清楚么?您不邀我表妹来袭府说话,能有那些事?”
语气再柔软,话却全都戳到了秦夫人的痛处。她有些恼了,“你别给我扯那些有的没的,我是来问你夫君为何羞辱我们秦家。”
“您还真是万变不离其宗啊。”香芷旋促狭地笑了笑,“什么叫羞辱秦家?您这意思是袭家就该对秦家低眉顺目的?嗯,也对,到底是皇亲国戚,哪里是功勋世家能惹的。”
秦夫人哽了哽。她呛声说话之前,香芷旋已继续道:
“是秦六爷称重病在先,之后传出了于元娘不利的闲言碎语——那时候,你们秦家打的什么主意,外人不知道,袭家却是知道的。怎么?只许你们家不顾女孩子的名声行不义之事,不准我夫君为元娘寻条出路?那是他的表妹,他不应该么?”她语声慢慢变得冷漠,“您也是女子,定然知道八字克夫之于一个女孩子意味着什么。那时候您不生气,现在却气成这样,莫不是以为宁家就该由着你们羞辱?哦,对了,您知道秦六爷为何称病么?若不是出了天大的事,他会那么听话的称病?我还听说,慧贵妃可是亲自去探望过他几次,他们说过什么,您清楚么?”
秦夫人起先被她气得想给她一通巴掌,听到末尾,因着急于听到下文,神色变得专注起来。
“您看着我做什么?不知道啊?您家里人都瞒着您,我一个外人,知情与否都不能跟您说的。”香芷旋讽刺的笑了笑,“秦六爷今日进宫请罪,是他自己的主意,大抵是忽然意识到称病对元娘意味着什么。自然了,在您看来,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随您就是。原本我还以为这局面算是皆大欢喜,您本来就不想要元娘做儿媳妇,我夫君更没说过秦家一字半句,您还想怎样?为着秦家与袭家的通家之好,我敬着您,若是只为元娘,我还真不能尊敬您。有些事,您做的太过了。兴许就是因此,秦家才会让您到此时还蒙在鼓里。”
是啊,说不定满府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她却到此时还不知原由。比起先前的情绪,此刻的秦夫人,被巨大的挫败感击中。老太爷不会跟她说这些,明宇消沉的没心情跟她说,那么她的枕边人呢?竟也是对她只言片语都不提。还有女儿,女儿应该也是知情的,竟也是三缄其口。
她在家里,到底算什么?可以前也不是这样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她蹙眉思忖。
对了,就是从上次来袭府见宁元娘之后,家里上上下下的都尽量避免在她面前提及宁家。
都知道,只要与宁元娘有关的事,都会让她不快,甚至于,会做出失去理智的事。
都没告诉她,她今日却又做了一件不知所谓的事。
香芷旋留意着秦夫人的神色,见她怒意消散,现出浓重的颓唐,也便不再指责,温声道:“秦夫人,不管怎样,事情已成定局,再说什么都已无法改变。还是别耿耿于怀了,秦家与宁家再无牵扯——这是元娘和您甚至很多人都想要的局面。多说无益,您不如多想想以后,为自己选个称心如意的儿媳妇。颜面比起得失,算得了什么?”
秦夫人有些茫然的听完,很缓慢地站起身来,向外走去。
香芷旋起身相送。
“我原来一直以为,你是个性子柔顺的,不然不能讨得你婆婆欢喜。”秦夫人停下脚步,看住香芷旋,“到今日才知道,竟是这般的牙尖嘴利。”
香芷旋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才好。
“人不可貌相,你这个牙尖嘴利的……”秦夫人喃喃说着,走出门去。
香芷旋啼笑皆非起来。
秦夫人气冲冲的来、蔫蔫的走了。今日被连番指责诘问,她竟一句话也答不出。原来自己是缺理在先的人,占一点儿理都不会到哑口无言的地步。其实自己是明白的吧?要是不明白,强词夺理还是会的。
宁氏对这样的结果特别意外,从厢房出来,拍了拍香芷旋的脸,“你竟能将她安安稳稳的送走,我可真没想到。”她以为的是,这孩子为着她和元娘来了脾气,要像当初气二夫人那样整治人的。
“我其实也没想到。”香芷旋老老实实地道,“只是秦夫人还是知道谁对谁错的,混不讲理的话,早跟我吵起来了。”又携了宁氏的手,“您可不能就此放心啊,她回过味儿来杀回来找我算账,也不是不可能的,到时候您可不能不管我啊。”
宁氏呵呵地笑起来,故意逗她,“原来你二婶是混不讲理的,等我去跟她告你一状。”
“二婶可没跟我吵,她跟您一样开明大度。”香芷旋笑嘻嘻的扶着婆婆进了室内,“但是您最好,谁都比不了您的。”
宁氏被她哄得笑逐颜开,“数你会说话。”
后来,婆媳两个都没跟袭朗提及此事,他就要出门了,不想给他平添纷扰。
袭朗从心底担心的,也不是秦夫人之流,而是三公主。临行前夕,叮嘱香芷旋:“三公主要是钻进了牛角尖,恐怕连你我都会迁怒,元娘则必然是她的眼中钉。平日当心些,但也不需谨小慎微受委屈,府里、宫里都已安排妥当。”
“嗯,那我还是给元娘安排个清静不易被人找到的宅子吧?”香芷旋和他商量,“叔父在京城置办了很多宅子,我跟他讨一处,借用一年半载的。”他回来之前,元娘既不能回宁家,也不能还住在西山别院,三公主万一去找她麻烦的话,想不见都不行。
“也行啊。”袭朗颔首,“你看着安排就行。”
第二日他临行前,香芷旋陪他去辞别了宁氏、袭胧,又送他去往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