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要请几个工人。
这样算下来,没有五万是动不了工的。
真是笔巨大的开支啊!
“你借钱干什么?”张小娇终于平静了下来,问道。
“有用。反正你先借我就行。我会还你的。”
“借你……还会想你还吗?你不会去做什么坏事吧?”
“不会。毕业之后我就要,那时你能拿多少?”
“至多七千。”
“行。先谢过了。”
张小娇转身搂住他的腰,把头靠在他的胸口,攸攸地问:“我是不是做错了?”
“什么?”
“我发现我真的喜欢上你了,可是你只是我的学生而已。”
刘小军一笑,“没发现我比你成熟吗?”
“是啊,真是奇怪呢,你为什么这么成熟?我以前根本就没注意到。”
…………………………
在高考之前,老爸曾经打了个电话过来,问还有没有钱,而且还关心了一下高考的事。
刘小军说还有钱,还说不必担心高考。顺便还问了一下现在矿山上面的事。老爸说了句:“你问这个干吗?”然后就挂了电话。
还好张小娇给了两百块钱,这让他支撑着到了高考。
此时的刘小军已经没有人敢对他轻视。
两天的高考,刘小军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语文的作文没有乱搞,而是正而八经地写了一篇;然后就在张小娇那里过了两天,参考答案就下来了,他看都没看,直接扔掉,然后再过几天,就是报志愿的时候了。
只报了两个学校,一个是北大,一个是清华,至于专业就随便填了生物数学化学。
然后又在张小娇那里过了一夜。那一夜真的发生了一点事。
那就是张小娇告诉他已经跟男朋友分手了。
刘小军只说那个男人看着就讨厌,长得像个老鼠一样;而且为人还很古板。
至于那一晚还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在几个月之后,张小娇竟找到了刘小军的家里,告诉刘小军自己怀了孩子。
让刘小军一阵头大。
不过不管怎么说,报了志愿的第二天,刘小军就揣着从张小娇那里借来的七千块钱,回到了家里,正式开始他的矿产大王生涯。
………【9,踩点】………
这里只是赣南的一个小山村。自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河里发现黄金以来,暴发了一场罕见的淘金热——不过似乎不能见诸于报上,这个小山村,一度比市区还热闹。起初的淘金热只是在河里,数不清的人在河里把沙淘起,或是用小“金斗”或是用“长斗”——都是淘金的工具,一遍又一遍地把普通的沙冲走,因为金子的密度大而被留下,有人因此而发了财;后来淘金热又发展到河旁边的田里,把田里的土全翻出来,把下面的“沙包土”(就是泥土下面的那层泥沙,这层沙再下去就是石壁再下去就是地下水层)淘出来淘金,有人发财有人颗粒无收,因为这种淘金方式,后来出现了很多所谓的“金坑”,就是早先的田被翻了土没有重新把土填回去,而成的小池塘;再后来就发展到到山上去挖金。据说有人在山上挖一锄头就洗到了一克金的记录——当时的黄金虽然价钱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一克金也值几十块,对于90年代初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钱财;而在山上开采金矿的,一般都是打矿洞,矿洞的走向都是根据矿脉的方向而来的,当地把矿脉叫做“苗”,比如金矿的矿脉就叫做“金苗”,金矿一般都是附生在“金苗”上——金苗其实就是一条不间断的白色矿脉,看起来如同白色的骨头,其实就是石英石脉。一般来说,越大的矿脉越好,但是也有些反常的,比如有的矿脉只有筷子大小,但是有时也能挖出拳头大的一团黄金来——这种黄金成色极高,不需经过锻烧就可直接卖出;而在土里或是沙里的散落的黄金,一般都经过了氧化,只是黄金氧化物,需要经过高温锻烧,再利用水银提纯。后来又发展到经过化学手段来提取黄金,当地叫做“氰化”,就是用氰化物把沙土里的黄金溶解——也有用王水的(注:王水,就是浓硫酸和浓盐酸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酸度和活性极高,至于比例是多少就不说了),然后再用锌丝进行置换——这是化学里面的置换反应,把锌丝浸入黄金化合物溶液之中,因为锌的活性比黄金高,就会把黄金置换出来,到时锌丝表面就全是金黄色的黄金了。直到现在还能找到一些氰化之后的氰化池。不过此种方法污染实在太大,而且对人体的毒性也是相当强,一般人不会采用。
当地最有名的一个金矿矿山,就在刘小军的村里,离他家也不过只有一里多路,名字就叫做“黄金坑”——也不知道是不是一直都叫这个名字,还是在发现黄金之后才这么叫的。在93年左右,那里是最有名的金矿,整个山体都是矿洞,小小的山头,常年至少有几百人,有时甚至超过一千人——这对于一个小山村的小山头来说,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打矿洞是一个技术活,因为矿洞不会打得太大,而且山上因为土质原因,如果矿洞结构不好,很容易发生塌方的事故。在黄金坑热闹时,至少就发生过三四起塌方的事。因为整个山体其实已经被钻空了,都是一条一条的矿洞。因为在山上采矿,随之而来的工具方面的改良也进行着。一开始人们用的只是手工的简陋工具,到后来就发展到电钻——人们发现电钻的功率实在太低,对于稍微坚硬的石壁就钻不动而且容易卡壳,所以就改用更强力的风钻——用风驱动;接下来就是用炸药。开采出来的矿石都是用矿车——其实只是普通的小斗子推车,当地叫做“板车”,真的会铺铁轨的——就像是电视电影时放的那样的很少,拉出,然后用碎石面粉碎——强大马力柴油机带动的碎石机,可以把石块直接打成粉尘;或是用碾磨机碾磨——一个碾盘,上面两个大铁轮子不断碾磨——这种玩意一般是对于石块不大的矿石。碎了石之后,收集起来,再经过“洗”这一道工序,把不要的普通沙石“洗”掉,就能得到粗金了。得到的粗金再经过锻烧——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也许就是这样来的,这就算是真正完成了。
那时的刘小军的父亲——刘通,就是这一波淘金者行列中也算比较有名的一个。从一开始的河里淘金开始,到最后的山中开采,而且最顶峰时,曾一人拥有三台碎石机和五台碾磨机——碎石机和碾磨机都很贵,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买来的,所以这也发展成一个产业,碎石一吨和碾磨一吨矿石多少钱,都是公平交易。
不过黄金的黄金期终于过去,到后来就发展到钨矿上。
可以这么说,这山里的人,那时都是靠山吃山,而且因为金矿的原因,有很多人都发了财。
而且钨矿的开采和金矿其实大同小异,不过就是钨矿比起金矿来没有那么值钱,但是产量高得多。动不动就是几吨几吨的出货。产钨矿的矿山并不是村里,而是在跟大余交界的山上。矿山的形成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其实谁都知道可能就在站着的脚下就有数不清的矿脉在地底纵横交错,但是因为科技原因,这里的人们并不能准确地勘测地底的矿脉和矿产的分布等,所以很多人都是先是盲目地在山上打个洞,若是刚好碰上了矿脉,再顺着矿脉往里挖去。
大余县是世界上有名的钨都,而作为交界之处,钨矿也很富集。离村里其实只有五六里路。
最有名的矿山叫做阿矶山(音),也如同当初的金矿一般,热火朝天;而此时的阿矶山的另一面——一个叫做新地的地方,还没有几人在那里开采。在刘小军的记忆里,应该到了明年,就有很多人开始往那边发展过去,而且他还记得有好几个矿洞是高产的!
但是这两年来,因为钨矿的价格持续下跌,采矿的热潮越来越冷。
其实很多人都坚信,一定会再次涨价,但是什么时候涨呢?
只有刘小军知道。
他现在正是要把握这个时机,这是个真正发财的时机。
一回到家,刘小军就向老爸打听钨矿方面的事。
刘小军的父亲刘通自淘金热之后,就和三人合伙在阿矶山上单干。采矿其实是一件非常对身体有危害的事情。因为矿洞里空气流通不好,而且还要用风钻在洞里打上炮眼——就是用钻头在洞里打上几个小洞,深两尺到三尺,用以填塞炸药和**。钻炮眼是一件技术活,而且风钻的噪音很大,随着钻头的转动,粉尘也非常大——伤肺,容易得肺结核,再加上安上炸药之后,进行爆破之后还要进洞里清理洞里的矿石,炮烟和粉尘在那时是最大的。再加上在矿山上干活的人都喜欢喝白酒——白酒有劲,所以刘通在几年前就因为得了肺结核而结束了他的采矿生涯,但是一直都关注着矿山上的情况。
“你问这个干吗?”刘通很不解。
“反正没事干,不如就上山去。”
“还上山呢,你好好上学才是正确的。”
刘小军沉默一下,然后又问:“我只是想知道现在钨砂是什么价钱了。”
刘通抽着烟,“跌得很厉害,现在才四毛多一度。”
“度”是一个单位,大概就是成色的意思。比如说一般的钨砂都在60度到70度之间,就是钨的含量是60-70%,以四毛一度计算,大概一公斤也就24-28块钱。
估计着现在的价位应该就是最低谷了。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等到了明年下半年,钨砂的价格就会以直线的形式上升。
刘小军在心里盘算着,以一年的时间,又能采到多少呢?
十吨?
以明年涨到2块钱一度平均60度来计算的话,那就是120万!
当然,如果此时有本钱,能收购到几十吨的话,那就真的发财了。
“你还有爆破证吧?”
“你想干什么?”刘通想不明白。
“没事,问问。”
“早给你叔叔去了。他现在正要回家,因为现在价钱实在太低,他说想去外面打工。”
“行,明天摩托借我一下,我去找他。”刘小军记得叔叔此时应该在新地开采。
刘通看着这个平常还很文静的儿子,忽然发现他变了,不明白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刘小军第二天就骑着摩托车去新地。
对于阿矶山,其实现在早已经被钻空了山体,估计此时去那里也讨不了什么好。
去新地的路能通车,但是都是泥巴路,而且路上都是乱石,很不好走,在接近新地处还有一处特陡的坡,有些开车的家伙敢上而不敢下。
开着摩托车上了陡坡,眼前就开朗起来,前方的山上,到处可以看到几个露天的矿洞,矿洞前面是一大堆石块,这些石块很多都是青色的,也有很多白色石块,矿洞口一般就是用这样的石块铺成一个空地。而且不断还会有石块从洞里拉出,往下面倒去。可以这么说,那些被开采出来的石块都像是一座小山般了。
因为此时新地的矿产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能看到的矿洞不多。这时还能听到轰轰的爆炸声,那是哪个矿洞在进行爆破。刘小军已经能从爆炸声中听出是几响。
“十六响。”
十六响就是说爆破一次就要十六捆炸药和**,同样就是至少要打十七八个炮眼。因为一次爆破会用到这么多炸药的,就证明那山体实在太过坚硬,而且为了让爆破更加顺利,一般都会钻几个空炮眼,利用安放炸药的炮眼爆炸时的爆炸力挤压,而刚好把需要爆破的石壁给震碎下来,而不影响到其他的地方。
其实爆破是一件高深的技术活。如果钻炮眼的人技术不到家,随便钻几个洞了事的话,很有可能把整个洞给震塌或是根本达不到预先的目的;炮眼的数量和角度以及之间的间隔,完全要根据各个矿洞的实际情况而来:矿洞多大,坚硬程度如何,需要的炸药多少,矿洞周围土质如何等等,万万不能出错。
一次爆破,就称为一面炮。
通常在一面炮之后,安放炸药的那面石壁不会出现乱石横飞的景像——除非是新手或是低手钻的炮眼和放的炸药,而是轰的一声,像是一面墙般,直直往下落去,就如同只是剥了一层皮,而这一层皮的厚度,刚好就是炮眼的深度。
抬头就能看到远处一个矿洞里冲出了一股烟尘。
估计再过一个小时,洞里的烟尘落下得差不多了,就会有人进去把里面落下的矿石清理出来。
从这坡下去,就算是真正进入到了新地了。路两边还有一两个商店。
因为是山区,很有一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