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龙德别宫,院子里
四具棺材分成前后两组。
镜头依次摇过灵牌:太上皇帝赵佶之灵位、太上皇后郑氏之灵位、皇后邢氏之灵位,停留在没有灵牌的小棺材上。
赵构疑惑地问:“母后,这是谁?”
韦贤妃:“柔福!”
赵构惊诧地睁大眼睛:“什么?柔福?”
韦贤妃:“是的,柔福去年已在五国城薨逝。”
赵构半信半疑:“可是她说起旧事都对呀?”
韦贤妃紧张地:“旧事?是在东京的还是在金邦的?”
赵构:“都是东京的旧事。我每次问起她在金邦的旧事,她就痛苦得快要发疯似的,她不愿多说,我也不便多问。”
韦贤妃松了口气,肯定地说:“听说山海关有个尼姑静善,长得很像柔福。眼前这个柔福,就是静善假冒的。”
赵构:“难怪原本弱不禁风的她,归来后,脚变大了,又舞刀又射箭的。她整天价逼着我抗金,我都快烦死了。她正在成为和平和两国友好的绊脚石,我再找她谈谈。”
69。偏安有理
140 御花园,夕阳下
金灿灿的炮仗花爬满假山,开满花架。花架下,赵构正在逗鸟。
柔福下轿,轻轻地走过去。赵构并未回头:“你来了。”
笼中,两只白羽红腮黄冠的玄凤鹦鹉很可爱。
柔福走近,打开鸟笼:“您如果爱鸟,就还给它自由。”
鸟儿展开翅膀,飞上花架,飞上蓝天。
赵构仰着头:“自由的鸟,又为谁所有?”
柔福:“为谁所有很重要吗?鸟鸣,愉悦了我们的耳朵;它展翅飞翔,愉悦了我们的眼睛。”
赵构回过头来:“虽益于万民,益于社稷,如果无益于朕,宁愿它是盘中餐。”
柔福冷笑:“这才是真实的皇帝陛下,个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赵构:“你看,这满架的炮仗花像不像17年前的艮岳御花园?”
闪回:17年前,艮岳御花园。18岁的赵构追逐着身着宫女服装的14岁的柔福,钻过假山,追到炮仗花架下,抱住柔福,一边吻,一边解开柔福的衣扣。雪白未丰的两乳间,纹着一朵梅花。
柔福脸泛红潮:“你把我错当成宫女,差点铸成大错,你还好意思提。”话锋一转,“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杀岳飞?”
赵构一挥手打断道:“别提那个逆贼!”
柔福冷笑:“逆贼?他逆在哪里?爱国杀敌打胜仗倒有罪了。他不过一心只想着收复中原,迎回二帝,却不懂揣摩圣心。劝你立储,却戳到了你的疼处。”
赵构:“放肆!你们女人懂什么?以文御武,是祖宗遗训!”
柔福冷冷地:“祖宗遗训?哼,要不是这个祖宗遗训重文轻武,咱咋会亡了国?祖宗遗训不合时宜,也不能改吗?”
赵构:“军队是柄双刃剑,如果朕拿不住这些武将,这把剑就会割破自己的手甚至咽喉!苗(傅)刘(正彦)兵变,就是教训!”
柔福:“那你为什么宁愿屈辱地称臣纳贡,也不愿抗金,收复中原,带我回家?”
赵构:“我们与金贼打了十多年,什么时候赢过?朕好不容易抓住岳飞打的那几场胜仗的机会,才签下和平协议。十妹,咱们现实点吧,咱们根本就打不过金贼。”
柔福:“你的意思是说,咱只能偏安江南了?”
赵构:“是的,只有偏安江南,我才能保住这皇位,也才能保护你和母后。”
柔福冷笑:“可笑!保护我就是要关我大牢?就是下旨要绞死我吗?”
赵构:“母后对你误会很深。她刚刚回銮,我也只能让你受些委屈。我已物色了一个与你相像的宫女,让她替你。”
柔福:“替我去死?亏你说得出口!她就不是人?”
赵构:“朕有一处秘宅,你就住过去,以后种种花,养养鸟。我会时常过去看你,听你弹奏琵琶。”
柔福冷笑:“让我变成你笼中的金丝鸟?让你金屋藏娇?”
赵构:“你说什么傻话!”
柔福冷笑:“你想知道你的母后在金邦的所作所为吗?你想知道她是怎样背叛父皇的吗?”
赵构打断道:“我不想知道!我也不允许任何人知道!”
柔福冷笑:“你对皇太后如果真的孝顺,那你就应该去杀尽那些使她蒙羞的金贼,而不是替她杀掉我这个见证人。金贼侮辱了你的母亲、妻子、姐妹,你却跪下来向仇人称臣,你的精神和你的身体一样阳痿!”
赵构一把掐住柔福的脖子,逼视着:“你还是艮岳御花园里的那个柔福吗?为什么说话如此尖刻恶毒?”
柔福喘息着:“不是,我不是……17年前的……柔福,你也不是那个……孤身出使金营的九哥!”“嚓”的一声扯开自己的衣衫。
丰满雪白的胸前,鲜红的梅花纹身映入眼帘。
赵构呆呆地看着那朵梅花,挤出两滴泪来:“为了母亲,为了和平和两国友好,你别怪九哥心狠。”
70。公主之死
141 绞架,乌云
红枫树上,白绫飘飘。几个行刑的太监站在白绫下。
白衣的柔福走向绞架,衣袂飘飘。
柔福把脖子伸入绫套。
突然,一个斗笠飞来,正切在太监拉紧白绫的手腕上,太监倒地。
剑到绫断。红叶簌簌。
道士打扮、满脸沧桑的完颜沧海把柔福揽在怀中。
完颜沧海:“跟我走吧!”
柔福:“去哪儿?我还有哪里可去?”
完颜沧海:“西辽的救兵,我没能搬到,我也复国无望了。跟我去流浪吧?”
突然,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完颜沧海抱住:“公主,你怎么了?”
又一口鲜血喷出。
柔福缓缓地举起一个鹤顶红药瓶。
药瓶在地上跌碎。
完颜沧海:“公主,我真不该护送你回家来。”
柔福:“回家,没有错,可这儿……不是我的家……”
完颜沧海:“公主,我知道要去哪儿了,我要再次护送你,去一个没有邪恶、没有仇恨的地方——去天……堂。”
完颜沧海横剑自刎。
两个人嘴角流着血、含着笑,手臂相挽,天旋地转。
两人“哈哈哈哈”的大笑声,震得红枫叶簌簌落下。
1。剧情简介
《天地正气》(《南海1号》之二)简介
常州屠城,尹玉被割舌断齿炮轰,知府李芾*全家殉国。
朝臣只剩了六个人,文天祥临危受命,赴敌营谈判,被扣。朝廷投降,三千宫女及朝臣被押赴大都。文天祥被妻子等人所救,百日逃亡,历尽磨难。
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8岁的赵昰为帝,树起反元复国大旗。
空坑战役,文天祥大败,一个个英雄悲壮地倒下。杜浒被乱箭穿身,女扮男装的吕武纵马跳下山涧,赵时赏遭油烹……73岁的老儒陈龙复抬棺迎敌。
再败海丰五坡岭,文天祥被俘,挥毫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决战,气吞山河。左丞相陆秀夫驱妻女投海,然后背着小皇帝投海殉国;10万兵民齐投海……主将张世杰与将士举杯畅饮,自沉于台风巨浪。
沙雪笼天,文天祥唱着《正气歌》走向刑场,同时,妻子、太后、小皇帝削发出家,月烈公主在北京潭柘寺向佛……
人物表:
文天祥 文武双全统帅、右丞相,白衣白甲白马银枪
张世杰 宋军主将,勇壮威严、络腮胡、左脸伤疤,大刀
欧阳风荷 文天祥之妻,女侠,贤惠明理,剑、飞镖、古筝
月烈公主 忽必烈之女,任性多情,能骑善射,反战
陆秀夫 左丞相,斯文忠厚
伯 颜 元军前期统帅、左丞相,儒雅善战,弯刀
张弘范 元军后期都统帅,汉人,善战,槊
忽必烈 元世祖,雄才大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常州屠城
序 幕
狼烟落日,万马奔腾,旌旗猎猎。蒙古大军风驰电掣。
白衣白甲白马的文天祥,正指挥千军万马冲杀。“文”字帅旗迎风飘展。成群的士兵倒下去,又爬起来……
身着囚衣的文天祥的背影。在墙上奋笔疾书,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掷笔仰天长啸。推出片名字幕——天地正气。(建议:取竖式中堂,边缘加佛光。)
1 常州城墙外,冬
城墙巍峨,城门上书:常州。
几个蒙古兵用皮鞭抽打着抬土的农民。农民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吃力地抬着土,填入护城河。
尹玉的老父、老母弯着腰抬着半筐土。
尹父一头摔倒在地,口里喘着粗气,想挣扎着爬起来。
一顿皮鞭落下。
尹父头一歪,口鼻出血,死了。
“老头子,等等我——”尹母一头撞向了城墙。
“爹——娘——”尹玉的妹妹一把扔掉背上的土筐,撕心裂肺地呼喊着扑过来,抱住老妇人的尸体嚎啕大哭,“天哪——”
突然,发疯似地抓起一把铁锨,朝着那些手持皮鞭的蒙古兵头上抡过去。
一群蒙古兵乱枪刺入她的前胸和后背……
元军将领、油头粉面的范文虎(汉人,约40岁)从太师椅上站起来;一手叉腰一手挥着马鞭命令道:“填入护城河,省两筐沙石,快!”
几个蒙古兵见汉兵不肯动,从农民手中夺过铁锨铲土,向老人身上抛去……
范文虎坐回太师椅跷着二郎腿再次命令道:“再有死者,或者偷懒者,照此办理!要加快围城进度,赶在文天祥援军到来前攻破常州!”
2 运河边
黑云里半个夕阳。
运河上,两三只残破的渔船。
文天祥(39岁,绺须),白衣白甲白马,正率军疾驰。
字幕:文天祥(注:主要人物出场时,均打字幕。)
卫兵甲飞身下马、单膝点地、抱拳道:“报——前锋到达无锡!”
文天祥:“传令!倍道兼程,天亮前抵达常州!”
卫兵乙飞身下马:“报——钦差大人到!”
钦差:“文天祥听旨!”
文天祥与众将甩镫下马,跪地接旨。
钦差在马上宣旨:“独松关(注:今天目山隘口)军情紧急,命文天祥部火速回援独松关!不得延误!钦此。”
朱华(约40岁,浓须)向钦差喝斥道:“胡闹!常州危在旦夕,望眼欲穿,我岂能回兵?!”
刘沐(约23岁)也大声嚷道:“独松关驻有五万精兵,敌军不过两万,何至于此?”
郡王赵时赏(约40岁,绺须)比较冷静,建议道:“文大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义军先救常州,同时派人奏请圣上就近调集绍兴府兵马去救独松关。等常州围解,再回援独松关,两全其美,枢密院(注: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必不怪我!”
文天祥:“只是独松关乃临安(注:今杭州)西门户,一旦丢失,临安难保。陈(宜中)、留(梦炎)二相好不容易才扳倒老奸贼贾似道,本来对我多有戒心,如我强行去常,万一……唉!”文天祥仰天长叹!
钦差:“那就快传令吧!”
尹玉(约25岁):“文大人,我是常州人,家有老婆儿子、父母妹妹,我愿分兵去救常州!”
文天祥:“好!传令!朱华、尹玉,命你二人带领一万兵马,去救常州!其余四万义军,随我和赵郡王去救独松关!传令!后军变前军,火速前进!”
3 常州城
元军炮火,不断地在城头炸开,宋军一片片倒下,一群群站起来……
张世杰(约45岁)满脸是灰,络腮胡子浓密,两眼*,左脸颊上的那道伤疤有几分扭曲变形,更显得威严刚毅,不断地命令道:“放箭!放箭!”
字幕:张世杰,南宋主将
一架架云梯竖起,倒下,再竖起。一队队元兵冲上去,掉下来……
滚木、礌石落下……
砖头、瓦块落下……
4 城墙内
“尹二嫂,你背着孩子,怎么也来啦?”一位姑娘担着一对空桶从城上迎面下来道。
尹玉之妻:“唉,大妹子,听说元鞑子杀人不眨眼。万一城破了,咱们这些女人还有命活?”尹二嫂来到城楼阶梯前,放下扁担,用袖子擦着汗回头看了看背后的箩筐道。
箩筐里,几个月的男娃娃正在熟睡中。
两只木桶里的稀饭冒着热气。
大妹子用手摩挲了两下娃娃的脸道:“这阶梯担着不好上。二嫂,我来帮你拎一桶。”
二人拎着两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