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席的时代28年时间,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塘坝640万口(10万立方米以下);总库容4千多亿立方米。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量简单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超过1980…2008年以来中国所有GDP总和。令人惊惑的是,如此巨大的水利建设投入还只是当时全国基本建设总投入的7。08%!
这就是人民的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只有动员群众;只有发动群众,才能创造的奇迹,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国家都无法复制的奇迹!这是只有土生土长从最广大人民中来,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的新中国才能做到的奇迹!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人民创造的奇迹。
第八十二回 好大一个坑
就在淮河边上,颍河县的县委书记正在一个个村里作动员,他站在村东头打谷场的废磨盘上,热情洋溢的对齐聚于此的乡亲们说道:“乡亲们,别说每天出工有补贴粮,就是没有补贴粮都要上!满劳力,半劳力都上堤,大家一起都干!
“乡亲们,都是为自己啊!为个人。主席是为人民。我们干的是为自己,响应主席号召为自己,把我们这个淮河治好了,我们的日子就好了……”
书记是个淳朴的农民出身,语句虽然说得没啥文采,可是字字都落在了乡亲们的心坎里。
“书记,别磨叽拉,你说干啥就干啥,俺们听你的,这烂河岔子,祖祖辈辈害了俺们多少次,俺们清楚着哩。”一个村民说道。
“对,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党,共产党说咋干俺们就咋干,俺们跟政府一条心,谁家要是不出工,俺老何家和他没完!”
“谁敢不出工,俺老孙家也和他没完!”老孙头站出来走到书记身边,
“主席给咱们穷人打江山,给咱分了田地,还给咱分了农具,就连俺媳妇的衣服都是政府给的!旧社会有谁管过咱死活吗?地主老财见了洪水全家跑完,水退了回来收租子,一斤都不能少啊。”说到这里老孙头眼都红了。
“俺们全家以前过的啥日子,乡里乡亲都看见过,俺老婆和两闺女只有一件破布衣裳,都不能一起出门啊!谁出门谁穿衣裳,在家就披个烂麻布,是共产党和主席把俺们从鬼变成了人,打倒地主分了田地衣裳,书记你还带人给俺家刷了墙,俺老孙知道啥叫恩德!俺欠政府的恩德,一辈子报不完!”
老孙头说的激动,举起手里锄头叫道:“俺家五口男女老幼全上堤,谁家不出工,俺就先砸了他的狗头再上堤。”
“对!都去,都去!谁不去先砸了他狗头!”乡亲们沸腾起来,全都喊了起来。
颍河县只是一个缩影,这时的淮河两岸,所有村庄、乡、镇、城市都是这样一派干劲冲天的场面,共产党的人民不需要动员,因为人民的意志就是党的意志,党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沿淮人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
此时的苏联很尴尬,久拖未决的同盟条约至今还没有签下来,世界舆论开始流言蜚语不断,有的西方媒体甚至说苏联已经软禁了中国的谈判代表,准备武力入侵中国,斯大林也很头疼,他看着被中国人修改的面目全非的条约草案,越看越来气,气过之后,又觉得好笑。
“米高扬同志,你看看中国人的想法,简直幼稚的可笑,他们拿着列宁同志说过的话来做文章,说什么承认苏联对于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继承权,可以同意社会主义苏联永远的继承这些土地,但是如果苏联解体,苏联不再由苏共领导和一党专政,苏联的继承国家就要立刻无条件归还这些领土给中国!并且中国将不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合法地位!”
斯大林吹着胡子轻蔑而带有迷惑的问米高扬:
“我早就说过,毛的马克思主义是人造黄油,骨子里是赤裸裸的狭隘民族主义,你说他这话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是觉得伟大的苏维埃会失败!会解体!
这个人造黄油!从他开始提出蒙古地位问题时,我就已经知道他不是个纯粹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竟然质疑苏维埃的制度优越性,而且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
米高扬说道:“难以想象,一个老牌共产党员,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竟然会质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和毛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太符合。
不过这样的质疑也只会来自于一个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可能出现了动摇,又或许是受到了美国的诱惑。
考虑到他们从来没有执政经验,更加没有领导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再加上他们吸收了太多的原资产阶级政权的成员,那些人可是只懂得怎么用资产阶级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斯大林沉着脸说道:“他难道想做第二个铁托?可是他又在来信中热情的赞扬苏维埃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未来,我看得出他是坚定地相信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的。或许如他所说,必须用这样的条款对国民有个交代。”
米高扬说道:“我看这个可能性大些,中国共产党政府民族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也许这个条款对于他们政府中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个安抚。
毕竟他们无条件的承认了苏维埃的继承权,这才是关键,我觉得他们没有这么愚蠢,认为伟大的苏维埃会解体,无产阶级专政会被推翻。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和我们一模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判断,这个条款无非就是安抚民族主义情绪罢了。”
斯大林点点头:“你说的对,他们的代表团还是很有诚意的,也对这一条款作了解释,刘告诉我,在他们看来,这些土地在苏维埃的手中和在他们自己手中是一样的,苏联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老大哥,弟弟的东西就是哥哥的东西。
嗯,我相信他们是出于无奈,为了照顾他们国内民族主义的情绪。”斯大林下了断言。
但是他马上又发火了:“为什么他们这么想要旅大二港,还不同意我们拥有中长铁路的使用权,真是太没有大局观了!这些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很重要,在苏维埃手中当然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些狭隘民族主义的家伙”
米高扬提醒道:“现在外界流言蜚语很多,美国的公开拉拢已经是赤裸裸的了。我担心再这样拖下去,中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
斯大林神色和缓了下来:“我倒是不太担心,你看他们改变了上次定下的三亿美元贷款的用途,原有的工业和军事项目全部被取消了,他们表示将把国家的重心放在国家恢复性建设和轻工业、农业和教育上,希望成为苏维埃最坚定地大后方,这点让我很放心,不过太弱小的中国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美国正在太平洋增加他的军事力量,毛这样的想法很危险,他太缺乏战略考量了,他居然以为自己是后方,只要农业和轻工业就可以自保?没有苏联的军事项目他要怎么自保?我倒要看看。”
米高扬说道:“以后他吃了苦头,就会老实的请求苏维埃的军队帮助他守卫国家了。所以不如大方的答应他好了,旅大给他,铁路也给他,安慰性的条约也写上就是了。”
说完,米高扬和斯大林对视了一眼,互相会心的笑了起来。
第八十三回 电力工业
苏联对于签约的态度在外界的压力下终于发生转变,初步答应了中方的请求,并且开始撤出先期派入的专家,将原定的156工程全面的搁置了下来。
但是中方人员按照中央指示,156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继续推进,后续的工程设计按由491工程指挥部接手,而设备也将在不久后运达。
花光了手头17亿的小强此刻不愿意干等着一周后的“曹小强个人收藏拍卖会”开始,手头缺钱的他找到了荣宝斋的总经理廖国强。
“廖总,你估计这一期拍卖总金额是多少?”
廖国强说:“我初步估计,应该比嘉德去年秋拍的65亿要多的多,嘉德那次秋拍用一周的时间拍出了65亿,我觉得以曹先生藏品的质量,这一周下来最低我们也能拍出一百亿以上……”
廖国强正要滔滔不绝的说下去,小强一把打断了他的话头:“那好,你先借我五十亿。”
廖国强惊呆了,他没想到小强在这等着他呢:“……这个……曹先生你最近是不是手头有点紧啊?”
小强心说你这不废话吗,我要不是急用钱,干啥跟你废这话啊。
“是,我急需现金周转,不然我何必把自己的收藏给卖了呢。”
廖国强点点头道:“要说三两个亿的话荣宝斋自己就能解决,几天工夫罢了,只当是给曹先生帮个忙,也用不着利息。
但是50亿有点大了,我们公司还真的一时拿不出。不过我们荣宝斋可以帮曹先生担保,用拍品作为抵押,先从银行拆解一点用着。这个银行抵押手续比较复杂,没有一周也难办下来,我看不如我找几个朋友帮忙,他们大企业有银行给的立时划转的免审直接贷款额度,几个亿不在话下。”
小强赶紧道:“那就麻烦你了,我这还真的是急等着用。”
廖国强用手推了一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道:“不过这个钱是有利息的,月息百分之二,不足一个月按天算……”
小强也顾不得那么多:“行,就这么办,一点小钱没什么。”
廖国强见小强这么豪爽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十五号下午就给小强带了几波人过来,帮小强拆借了50个亿。
有了这五十个亿,小强的采购计划又能继续顺利的实施下去了。
小强下一个目标是电力工业,新中国建国初期,全国拥有184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容量,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够今天一个30万人口的三线城市用半年,仅仅民用电哦,不算工业电哦,工业电是民用的好多倍哦!
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终于能够生产6000千瓦发电机组了,不过技术经济指标不太理想,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引进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机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下。缺电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家的问题,这导致当时我国的发电机组是世界上年开机时间最长的,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战斗,适应高速检修的技术人员队伍。不过这也是被逼无奈,谁叫咱缺电呢。
小强知道,电力工业不是简单地说建立一座发电厂就完事,想当初,为了自己能够生产发电机,仅仅给苏联156工程中的发电项目做配套的厂子就建了两百多个。什么叫工业体系?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从头制造到尾,一万多个零件装起来的一个大型设备,你变态到搞了两百多个厂子能全部自行生产,这就是全面工业体系。1950年之前,世界上有全面工业体系的国家有美国苏联和英国德国,德国先被玩死了,接着是英国玩不起了,但是中国在主席的坚持下搞了出来,于是三个国家继续玩,后来毛熊自宫了,美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开始玩制造业转移,放弃干活累利润低的制造业,最后吃了大苦头,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全世界还敢说全套的国家,只有中国了。
小强摇摇脑袋,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赶紧干活。全面的工业体系不是简单地采购,小强找上了清岛一家中小型汽轮机生产企业,这家企业专门生产200MW以下的中小型电站汽轮机和工业汽轮机。能够满足发电、石化、水泥、冶金、造纸、垃圾处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等的需要。这个MW什么意思呢?新中国50年代中期生产的6000千瓦汽轮机就是6MW……
小强带着公司一帮人来到清岛,和这家叫捷轮汽轮机的企业展开洽谈。
“什么?你要全套的生产体系?”
“是的,我的非洲客户希望能够自行生产200MW以下的汽轮机,不要求太先进的技术,80…90年代左右的就行,所以希望能够得到贵企业的协助……”
一番讨价还价不用说了,最终小强以4亿人民币的价格买到了200MW以下机组的全套设计资料和图纸,17亿元买下配套的生产设备,所有生产在一个特大厂区各个车间里就能完成,完全不用建立密密麻麻的各种小配套厂。自然,各个流程的培训光盘和设备安装调试的光盘和手册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这一奇怪的请求,清岛方面倒是无所谓,只是附加收了5000万培训费。
光有设备是不够的,小强又按照公司搜集的资料,把生产各类电力设施的设备和资料买了个齐备,无论是电缆电线还是变压器,电表还是变电站,全套八九十年代的生产设备和资料用了小强12个亿。
剩下17亿小强也没留,直接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