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回 人多力量大
“他们说什么?!要看着我们吊?!”
当李阳山听说这群工程师技师们死活都不肯走,要守着他们亲手安装完成的发电机组时,李阳山的脸因为着急而板了起来。
“黄工,你这不是胡闹吗?赶紧带着工程师们离开吧?啊?”一路沿着主机厂房边上堆放的各种建筑材料中间夹缝跑过来气喘吁吁的李阳山试探着劝道。
“老李,你别和我罗嗦,工期就是军令,抓紧时间给我吊!”
“你!你!……”李阳山见黄杨态度坚决,而工期又一刻也拖不起,不得已,只好依从。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的李阳山亲自爬上一个高高的毛竹板堆栈,对边上站着的手拿小旗的吊装指挥员下令道:“开吊!”
“可,李工,黄工他们……”
“别管他们!你当他们不存在,一定要稳,确保万无一失!”
“是!”
随着吊装指挥手中划动的小旗和口中尖锐的哨音,塔吊上的吊车操作师傅开始吊装封顶钢梁。
李阳山手里捏了把汉,口中不住的道:“稳点!别太快!再稳点!移的慢一点……”
一直见到厂房脚手架上的建筑工人们手碰到了钢梁,李阳山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随着钢梁稳稳的严丝合缝的扣在预订铆焊位置,主机车间工地上爆发出一片欢呼!
“封顶了!封顶了!”
“是啊!封顶了!”
承重墙上的工人们立刻开始铆接与电焊,四周的工程施工人员们则使劲的鼓着掌,每个人的脸上挂着喜悦自豪之情。
这八个月来的奋战,还不等工地宿舍盖完,他们就开始了深挖地基、平整道路、排设水管沟渠。而每天里,他们只是在帐篷里席地而眠,冬日的寒冷,夏日的蚊蝇飞虫,他们毫不介怀。
在这野地里一直奋战到这一刻,他们觉才得之前的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
一直仰着脖子看着钢梁落下,电力工程师黄杨此刻的心才放下。
他顾不得揉揉酸疼的脖子,又对着李阳山大吼道:“老李,你叫敷设屋顶的人员小心些,千万千万不能掉下来东西!要抓紧!”
李阳山在一片欢呼声中,站在高高的毛竹排堆上远远的笑着点点头。
黄杨欣慰的对着远处李阳山回报的笑了笑,吩咐身边的工人们道:“主机上罩的毛竹保护架子先别拆,等屋面敷设完毕就叫我过来。”
说完,又对身边的工程师和电工技师们道:“走!去看看锅炉和燃烧塔那里准备的怎么样了!”
……
黄杨一直忙活到了半夜,才和工程师们回到了他们住的板房中。
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板房,但是在他们眼里,住在这里工作,比在民国时最好的公寓里赋闲还要舒服。
刚一开始见到这种玩意时,所有工程师们都很惊奇,看着这玩意像搭积木一般,一上午的功夫就搭建完毕,着实让他们吃惊不小。
这还不算完,里面居然还有空调!这可是以往只有蒋总统和大财团资本家才用得起的东西啊!更加离谱的是,长长的板房边上还隔出了卫生间,有冲水式的陶瓷蹲器!
板房屋的边上就是新搭建的淋浴房,长长的淋浴房和边上的小型锅炉设备可以供一百人同时淋浴,水是直接从热电厂不远处的河里抽上来的,清澈的很。
板房里空调开得很低,工程师们一进来,立刻感觉暑意全消,外面闷热的夏夜,似乎顷刻间就被与他们隔离开了。
中央给他们送来了移动式发电车,看那军绿色的外表,一定是军队用来给战时指挥部供电的。上级指示,发电车烧油,要省着用,除了给工地照明,另外一项用途就是给工程师住的板房里的空调提供电力。
黄杨曾经写了报告,提出不要浪费这个钱,却被上级驳回了。因为中央对于工程指挥部下的文很细,里面一再提出,再苦不能苦电力技术人员。以黄杨为首电力工程师们对此深受感动。在工程师们的小组会议上,黄杨一再的提着此事,告诫大家,不要辜负了祖国的期待!
板房里一排双人床上,已经躺下了七八个已经疲劳的不能说话,在冷气中一沾床板就睡着了的工程师们。
部里发下来给技术骨干补充营养的几个水果罐头放在长长的板房宿舍中央简单的木板桌上,黄杨用开罐器打开一个,用筷子小心的夹起一块黄桃放入口中,那扑鼻的清香和沁人的甜蜜顿时直扑肺腑,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工程师米少清也坐在一个条凳上打开一罐黄桃罐头,一边吃一边叹道:“真好吃,真甜,唔,也不知道是什么牌子,上面的标签都撕了呢。下次问明白是什么牌子,我回去买给媳妇吃。”
黄杨也一边吃一边道:“嗯,这罐头,市面上起码要一块五一个,部里给咱们一线电力工程人员每天发一个,咱们这里就是每天二十五个。你知道不,老李他们土建指挥部,指挥上万人,每天才发十个。下面的工人,一个礼拜才发一个水果罐头!”
米少清道:“只要能上一线,参与这样激动人心的大工程,我倒是不在乎几个黄桃罐头的。以前民国时候,我成天待在办公室里,守着天津北口那个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搞出的200马力国产机组作维护,真是浪费人生。”
黄杨点点头:“以前大家不都是这样在国民党手下混日子吗。
而眼下,部里的建设任务非常重,主席提出的一五规划你听说了吗?这样的20万千瓦机组,全国要新装300套。”
米少清下巴都要掉下来了:“300套?五年?我的妈呀,那可是让全国人民一人点一个大灯泡也用不完的电啊!”
黄杨咽下嘴里的黄桃,憧憬的对米少清说:“是啊,所以到那时候,人人都用得起电器了,城市里也再也不用拉电了。老百姓家里有各种电器,那些洋人用的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老百姓都能用上。国家的各个工厂里彻夜开着灯,生产线24小时都不用停的连轴转。”
米少清道:“这不就是国家现在提的工业化么!黄工,咱们一定在自己的手里,给国家补上这百年差距!”
黄杨笑了笑,一口喝干罐头里的糖水,幸福的道:“这套机组调试完成后,只要顺利,二期三期工程要同时上马。土建工程那边已经基本完成了二期三期的施工,就等设备安装了,有了一期工程的经验,二期三期同时安装的话我估计,只要三个月就能完工!完工后,我要去下一个工程。”
米少清也喝干了罐头里的糖水,望着板房玻璃窗外灯火通明的工地、如一座山包般庞大高耸的巨型烟囱上还在连夜施工的工人们,感慨的道:“等这里干完了,我也要申请去下一个工程。”
黄杨爬上自己的床铺躺下闭上眼,疲倦的最后说了一句:“睡吧,到时候肯定少不了你。”
……
小强一听陈芸副总理说动员了一万三千人进行施工,瞠目了半天,心说我看过历史资料,知道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工地每天有一万四千人施工,最高峰时工地上每天聚集的施工人员达到了疯狂的三万五千名。
要知道,联合国大厦修建用了7年,瑞士万国宫建设用了8年,这些工程的施工量都和人民大会堂差不多,结果人民大会堂建成只用了10个月!在全世界的建筑工程界都大大的放了一颗卫星!震惊全球。
土鳖这一时期的工程奇迹,果然是应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我大土鳖威武!
而一个热电站,居然也动用一万三千人!
“陈副总理,这一万三千人,睡在哪里?”
陈副总理道:“我们搭了帐篷和板房,天冷的时候比较苦,现在天气暖和了,很多工人直接用工程部发的草席,睡在露天。
电力工程直接关系国运,是和工业建设相配套的,关系到目前我们筹备的各个工厂能否在建成后投入生产,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建设部正在全力配合电力工业部作土建,力求将一五计划中规划的所有电厂项目按时完工!
不过配套建设的工程量也是巨大无比的。所以小强你下一次的采购中,电力配套设施是个大头。各种输变电设备、电站管路等等,我们目前大量都无法国产,需要进口啊。”
小强一口答应道:“这不成问题,这些都是民用设备,只要给钱,要多少有多少。”
四人又聊了一会之后,见陈副总理拿着手中公文交给主席,又商议起了主席之前审批的文件,小强便和陈老总起身离开。
主席和陈副总理刚刚就一份文件商讨的起劲之时,外面传来一声凄厉的喊叫“打人啦~~~!解放军打人啦!”
主席的眉毛顿时皱了起来。
“怎么回事!中南海里,怎么闹成这样!”
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也惊到了,一个箭步就冲出了丰泽园的院门。
第四百一十四回 该出手时就出手
李银桥快步跑向发出喊叫的地方,原来是出了丰泽园后向南,在靠近西八所的地方,小强和一个中年男子正厮打着。
那中年男子三十来岁,穿着白色短袖衬衫,瘦瘦的,一副精明之至的样子,李银桥认得此人,正是中南海警卫局医疗门诊部的医生李志绥。
李银桥跑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出,曹小强明显是已经尽力了,可他下手虽然毫不留情,但却没有拳脚功底,只是又锤又踹的一通王八拳,直往那李医生头上招呼。
李志绥看上去有些惊恐,他大概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青年刚刚还好言好语的和他说话,可忽然间就翻脸,上来就一巴掌,然后就老拳相向。
李志绥今年才30,他嘴里喊着“解放军打人了,可是手底下一点也不吃亏,小强脑袋上已经挨了他几拳。
李银桥冲到近前,隔在二人中间一把拉开小强说道:“曹小强同志,注意影响,这里是中南海!怎么和人打起来了!”
小强一摸脑门,肿了一块,摸上去痛的紧,便使劲要推开李银桥,隔着人伸腿踹出,涨红着脸大骂道:“你别管。”
可李银桥是身上带着功夫的,力气极大,一把就将小强死死抱住了,压着嗓门吼道:“好好说话,不许动手。”
小强觉得刚才没占到上风有点丢分,向后撤了一步,捡起地上的帽子戴上,想想不是滋味,便要掉头走。
可他一想,秘书处是在南边,自己往北边跑可不对路,便又转身回来。
李银桥这时脑子转过来,对李志绥道:“你走吧。”
李志绥狐疑的望了二人一眼,便转身离开,嘴里低声骂道:“疯子。”
李银桥不待小强回骂,就对小强道:“你怎么了?刚才闹的这么大声,主席都听见了,回头问起来,我怎么说?”
小强不爽的道:“没什么事,看那家伙不顺眼。”
李银桥听完一点都不信:“怎么会没事,没事你能和人打起来?还是在主席的书房门口……不行,这事你要不说清??说清楚了,可是不能走。”
“下次我自己跟主席解释。”小强说完就要走,这时主席却和陈副总理出了丰泽园,远远地就喊住小强。
小强一见走不了了,有些尴尬,赶紧整了整衣服领子。
“怎么回事啊?”主席走过来问道。
小强只得老实回答道:“陈老总走北边回去了,我往南去办公室,路上和人撞到了,就打了起来。”
主席哪里肯信,赶紧对陈副总理吩咐道:“苏联交付给我们的日本战犯,就送去抚顺战犯管理所罢,帮助他们努力改造,我们要有人道的宽恕。”
“好的,主席。”陈副总理接罢指示,当时便离去了。
主席摆摆手,示意李银桥在内的三名警卫员不要跟着,与小强沿着南海,向东散步,走了二三十米后,他问道:“现在可以说了吧?为什么要和那个医生打架啊?”
小强不屑地道:“他算什么医生,蒙古大夫罢了,这个人成分非常复杂,参加过特务组织复兴社。”
主席皱眉道:“蒙古大夫也有医术好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个人我不认识,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已经向他的领导交代过了吧?”
小强怕主席生气,本想不说,可是一转念,又觉得主席他总觉得身边群众都是好人,这事还是早点说出来的好。
“主席,这人不可靠,历史上,您觉得他是中医,让他当保健医生,结果后来这人跑去美国,想靠写野史来发家致富,中情局给了他至少50万美元,找了一帮人帮他润色,这帮人的路数基本就是台湾国民党的那一套,书里编排了一通说您“一贯以女人为玩物”,“热衷于以道家房中术御女”“患有性病”“女人如上菜般轮番贡入”“嫌地方招待的裸女服侍的不好就往床下踢”等等,我都记不全了,这人tmd整个一大谣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