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三丫娓娓道来,看来三丫也没见过这制糖甜菜,不过,三丫一直生活在府内,对这方面接触并不多,难保那些村民会不知道?
两人歇罢,又重新干活,直至甜菜装满竹篓。
稍作歇息,三丫背上竹篓,两手扯着肩带,使肩带与肩膀只见留出空隙来,不让过多的重量压到瘦弱的肩膀。徐青绫则跟在后面,一手托着竹篓,另一手拿着两把小铁铲,吃力地漫着步伐。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况且又背着三十来斤重的甜菜,更是使她们的行程慢上许多,锵锵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山脚。
远望就可以看见正在聊天的那两个村民,徐青绫喊了一声“大爷”。
两个村民见两小姑娘背着那么大一竹篓,忙跑上前。李姓大爷接过三丫背上的竹篓,而没接着的王姓大爷,拘谨地搓了搓粗糙的手,道:“哪里敢当得起姑娘换一声大爷。”
走在前面的李大爷点点头,他不比他的王老哥会说话,但是这真当不起徐府别院的人唤他一声大爷。他那天埋葬人时也观察到了徐青绫穿的衣裳,看得出来是好料子。不过,他只道是别院里地位较高的小丫头罢了。
而王大爷则不认为,他在幼时家境不错时,读过两年的书,听徐青绫的谈吐,以及三丫虽在表面上对徐青绫不甚恭敬,但在言谈举止中还是看得出对主子的爱护。显然,徐青绫是一位主子,而非像他李老弟想得那样,两个人都是徐家别院的丫头。
他前阵子也听谋了好差事,在徐府别院当护卫的亲戚说起,不到一年前,徐府的白姨娘被贬到别院,带着徐家五小姐和一个贴身丫鬟。想来这应该就是她俩,思绪到这里时,他放在身侧的双手微微抖动,随后握紧,后又松开。
他为何如此肯定,除了前不久的葬礼,见到了她。也因为当护卫的亲戚特意描述了一下徐青绫的长相。所以他敢肯定,这个胖乎乎,但眼中总是泛着皎洁光芒的姑娘就是被他的亲戚描述成丑陋肥胖的五小姐。
王大爷也知道白姨娘的葬礼进行得偷偷摸摸,是见不得光的。不过,他倒从没想过要以此为把柄,上报徐府,来改善他那一大家子目前所面临的困苦情况,他只是看得比一般村民更透彻些罢了。何况她还是她的孩子。
“您两位是我的长辈,自是当得起!”徐青绫笑笑,不紧不慢地说。
王大爷并没有应话,帮着李大爷抬起竹篓,放到牛车上,这才看清篓子里装得是什么东西。
随即,发出“呀啊!”的细微的惊讶之声。
。。。。。。。。。。。。。。。。。。。。。。。。。。。。。。。。。。。。。。。。。。。。。。。。。。。。。。。。。
不好意思,断更了一阵子,这周六日公司组织封闭式培训,可能无法更新了。下周恢复日更。
第一卷 第十六章 捡漏?
徐青绫听到,问道:“王大爷,可是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王大爷发出的声响并不大,但是徐青绫却能听到,这声音好像就在耳边响起般。她从不知道何时她的听觉变得如此灵敏了,不过现在也不是细想的时候,弄明白这件事要紧。
王大爷转头看向离他五六步之远的徐青绫,好奇她怎么能听到他的声音。不过,见徐青绫脸上并没有露出些许不满,沉稳地道:“不瞒姑娘,老头儿确实知道一些。”
指了指那竹篓里的甜菜,道:“这不是两年前,二愣子家种在半山腰上的菾菜嘛。”
徐青绫点点头,并没有否认,这确实像是人家种的,不过如果现在要为此付些银两,她却是拿不出来的。
王大爷不知道徐青绫的想法,继续说这来龙去脉。
原来,二愣子也是虞山旁赵家村的外来人,跟这两位大爷一样,是村里仅有的非赵姓的三户人家。赵家村的人对外来人倒也不怎么排斥,但是现任里正赵平却是非常厌恶外来人的。所以对这三家,在赋税上加收了一成的税钱。
王、李两位大爷家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因两位大爷年纪虽已不小,但身子骨还是颇为壮实的。所以总是一起接一些大户人家在京郊别院中的一些额外的差事,贴补些家用。最重要的是家里还有其他劳力,且没有病人。而种得的粮食留了一小部分食用,其余均缴了税。
徐青绫不时地点头,这个时代的税赋确实不轻。
回过头来,再讲这二愣子。二愣子是在他们后面来到赵家村的,家中有一年迈的老母,又有一个病弱的娘子,统共只有三口人,只有二愣子一个劳力,其他两人只是他的包袱。二愣子既得照顾老母和娘子,又得顾着这八亩水田。前几年倒还是过得去,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偏偏在两年前,他家那八亩水田硬是颗粒无收。到目前为止,还是没长出稻子来,一直荒废着。
而那年的税赋是原来省吃俭用下来的银两加上村里其他村民东凑西凑下给补齐的。
后来其他村民替他想了个办法,让他向里正将那虞山的十亩沙田赁个五年,种上些菾菜也是好的,至少能抵些税赋,也能供作口粮食用。
二愣子觉得这想法可行,撇下老娘和娘子让邻居家赵三婶帮忙照看,到京城码头干了四五个月的苦力,总算是挣得些银两,不过只够赁两年的租期。不过,这对他也是够得,至少能待在家里七八个月,好照顾家人。
随后在京城一西域商人那买了便宜的种子,回来种上。
对这十亩菾菜,二愣子照顾得分外用心。只要一得空,就去抓抓虫,施施肥。又花了五六个月出去做苦力,把第二年的赋税交了。本想这第三年靠着这菾菜,能将税交了去,可怎会想到发生那样的事。
这个月月初,二愣子估摸着这菜应该是成熟了,拿了铲子,准备去收割,哪想到挖出来的竟然是这样的菜,这根本不是菾菜,也不知道是什么。二愣子当场晕倒过去,醒来后,也就认清了这个现实。
只能又将家里的老人和女人交给赵三婶,出去接活了。
这二愣子也是够倒霉的,徐青绫可怜他的同时,才意识到,这甜菜竟然是她捡漏的?!
这十亩甜菜地,徐青绫是不会将它放过的,现在也知道了这个异世上的人是不知道它的作用的,这正合她意。
二愣子只能等他回来,她再做补偿了。
这么多甜菜,靠三丫和她显然是摘不过来的,势必得雇人挖取。
她知道这两位大爷看起来都是敦厚老实,两次的相处,也知道他两应该不是存着坏心思的人,而王大爷又懂得不少,何不将他俩雇佣来做挖甜菜的活儿。
不过,这不急,她得印证那东西的市价,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马车到了后院偏门,徐青绫遣三丫交给两位大爷二两银子以作车费。
三丫解了系在腰身旁的素色荷包,在荷包里掏了半天,只掏出来一两二钱银子,摊开手,给徐青绫看。
徐青绫点头,三丫望向两位大爷,道:“两位大爷,这是给您两位的车费。”小姐也未免太大方了点,不知道她们现在只剩下多少银两了?况且向一般这样来回,也只需要给一两银子即可。
她也是知道两位大爷为她们耽误了一天的时间,所以才又添了二钱银子。
李大爷是个好说话的,也不介意给得少,出声道:“好,好好。”正待伸手接过三丫递过来的银子,一只长满茧子的手使劲地拍打伸了一半的那只手。
王大爷笑笑:“不用了,不用了。”
听见王大爷这么说,李大爷急了,不能让一天白干吧,一家老小还等着他来养活呢,喊了一声“王大哥,你……”
王大爷瞪了他一眼,阻止他将话说下去。
徐青绫余光瞥到,心生疑惑,道:“大爷,您是不是觉得给得少了。”
“没有,没有,只是陈妈妈给过我们钱了,不能向你们再要一次。”王大爷左手搭在马车的边锋上,另一只手握着马鞭,还包着李大爷的手,左手微微颤动。
徐青绫坚持道:“这钱就当是我们打赏给你们的。”
“这、这,怎生可以?”王大爷说不出话来。
“哪有什么不可以。”徐青绫笑笑道:“就这么办吧。”说完就再在偏门旁。
本打算想要将钱装起来的三丫,摇摇头,又从荷包中将钱拿了出来,拉住王大爷的左右,将银子硬塞进他的手中。也不理会他拒绝,径自取了竹篓,拿到大门旁,打开大门,等着徐青绫的下一步指示。
徐青绫向他们点了点头,走向三丫。不一会儿,主仆两消失在锈迹脱落的偏门内。
李大爷看向反常的王大爷:“王大哥,你今天是怎么了?”李大爷非常好奇,道:“从未见过你这样。”
王大爷摇摇头,半句为说,示意李大爷驾车回去。
牛车消失在后院偏门外的小道上,激起一片小小的尘土。
。。。。。。。。。。。。。。。。。
写了一半,竟然睡着了。集团的培训太痛苦了,我只睡了两个小时~后半段我没做修改,明天抓虫。
第一卷 第十七章 制糖(上)
三丫端了食盘,徐青绫简单地用了些小米粥就几口咸菜后,吩咐三丫准备沐浴所用之物。
半个时辰后,徐青绫沐浴完,换了身素色长袍。等长发让三丫烘干后,就遣了她去休息,自己也歇下了,一夜睡得很是安稳。
远处的天边微露出淡淡曙光,院中大树的枝丫上已经生出嫩绿的芽儿,光线打在上面,折射出淡绿的光影。
徐青绫深吸一口气,空气分外清新,她喜欢这个时代的早晨,没有前世的乌烟瘴气,令人分外愉快。而这股喜悦随之就爬上了眼角,整个人豁然明亮起来。现在的徐青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看起来会令人着迷。
昨天爬山后,她还担心会腰酸背疼的,没想到只是双腿有点微微发胀而已,其他方面好像并没有什么不适。这点让她更加愉快!
“小姐,您怎么这么早就起身了。”三丫看着徐青绫灿烂的笑颜,假意埋怨道:“您怎么也不喊奴婢。”
徐青绫再次笑笑,与刚才的笑容不同,而且并没有说些什么,她一向不习惯说一些煽情的话语。
三丫见小姐这个反应,就大概知道了原因。她不能说百分百了解白姨娘去世后变化巨大的小姐,但是也有七八分清楚,知道徐青绫是怕她昨天累着,希望她多休息会,抬手拭了拭眼角,道:“小姐,那些菜做什么样的处置?”
“你去向陈妈妈拿一套厨房用具来,记住避着点旁人。”徐青绫淡淡地吩咐道,“咱们就在小厨房处理这些菜。”
三丫正要点头离去,徐青绫想到了其他东西,忙唤住她,道:“你问问陈妈妈有没有漏斗形陶器和黄泥浆?”
“小姐,您指的是瓦溜吗?”没想到这里的名称竟然是跟他们那时的叫法一样,徐青绫点点头。三丫问道:“还需要其他东西吗?”
“这些应该就够,不够到时候再说。”徐青绫摇摇头,在她的印象中应该是不缺什么了。得令后,三丫小跑离去。
是的,徐青绫要制糖。为什么她会想到制糖呢?
那是因为徐青绫前世的父亲开办的正是一家糖厂,糖厂在她五六岁的时候效益还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国营的,她的爸爸那时候是个厂长,算是不大不小的官,挣得的钱在当时也是较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徐青绫会想起用甜菜来制糖来淘古代的第一桶金。
她事先询问过陈妈妈和三丫,目前市面上的糖只有被称之为饴糖的黄褐色粘稠液体,而只有石蜜是唯一呈固态的糖,不过这是西域作为贡品献给现在这个国家封国的皇帝的,并不流向于市井。
也只有在**和有功之臣的家里会被赐予石蜜,可见其之少见和珍贵。徐青绫听后,第一感觉就是她制的糖肯定会大卖,但只限于那些官宦人家和富裕之家,估摸寻常百姓家是买不起的。
徐青绫细细回忆着在父亲糖厂的那一段经历。
她小时候是最喜欢去父亲的糖厂玩,那时候也是他们一家三口最幸福的时候。每每爸爸总是在她放假时带她去厂里,让她在车间玩耍,并吩咐车间主任照顾好自己,他则回办公室办公。
而她是一个好奇娃娃,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周主任的背后,他走到哪,她就跟到哪。那时候周叔叔总是会一个流程一个流程地查看工人们的操作是否正确,看哪个步骤需要改进。穿着小白大褂的她也就看了每个流程的制作过程。
所以她知道甜菜制糖有这么几个程序,分别是提汁、清净、蒸发、分蜜、脱色。
那时她会向周叔叔问不明白的地方,虽然不懂,但是那问出的问题恰好都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