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钟鸣鼎食-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秦思义那里匀过来的那个小戏子还罢了,不过玩上几日就厌烦了,却不知道二老爷从那里弄来了一个寡妇,还带着一个十五六的丫头。

那寡妇如今虽然三十多岁的年岁了,可那股子入骨的风骚劲儿却很是勾人,听说原是在苏州那边,死了男人,无依无靠,加上姿色不俗,又是天生水性,故扯起了艳帜,母女两个靠着男人过生活。

二老爷前月去南边办差,却使银子弄了回来,不能放进府里头,去只放在了这个郊外的庄子上,隔三差五的过来快活一阵,当个外室养着。

大老爷也是眼馋,左右都是自家人,便宜不出当家,三个女子也都不是什么三贞九烈的正经女人,伺候谁不一样。因此一起胡乱的淫乐一场也是常有的事儿。

那母女却各有各的风流之处,因此大老爷在那边耽搁了两日,才知道回家里头来。

瞧见伺候他换衣裳的小丫头是个新来的,且生的白净,遂伸手在小丫头身上摸了两把,才进了里屋。

大太太斜斜睨了他一眼道:

“我自当大老爷都忘了自己家在那里了,却原来还是认识家门的”

大老爷如今就喜欢大太太这个刺头样儿,却不以为意,嘿嘿笑了几声,坐在另一侧调笑道:

“我心里头惦记着太太呢,不是风雪阻在了外头,早就回来了,这几日我都不出去,陪着太太说话解闷可好”

说着从炕几下面伸过手去胡乱的摸了一把,大太太老脸一红,向后面躲开他道:

“胡闹什么,仔细下面的丫头们瞧见了,你这张老脸可往哪里搁”

张妈妈亲自捧了姜汤过来,服侍着大老爷喝了,便退了下去,大老爷待要和大太太胡缠,却不防窗外丫头的声音传了进来:

“给大爷请安”

大老爷遂忙着整理衣裳正襟危坐的坐好,倒是引得大太太一阵暗笑。这父子之间,原是也要分个正邪的。老爷虽荒唐,却知道儿子是个好的,在儿子面前总是尽量维持着正经严肃的样子,却不知道,他这不过是掩耳偷铃罢了。

谢宝树进来给父母请过安,就站在一边。

大老爷瞄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在心里对比那两个侄子,无论容貌气韵都生生高出了一大截,不禁老怀大慰,他也知道自己的作为不妥当,只不过改不过来罢了。瞧着儿子争气,也觉得高兴,他这种心态其实殊为可笑。

大太太问了些琐事,才道:

“刚才吃饭时匆忙,也没得空问你,这几日总瞧不见你的影儿,就是你三妹妹那里,这一程子也仿佛去的少了,整日里忙些什么?”

谢宝树目光微闪,知道自己要出门那件事,如今正是说的机会,遂开口道:

“慎远得了个差事,年后跟着太子爷去南边巡视河道,我想着和他一起去历练历练,太子爷已然准了”

大太太大老爷听了,都吓了一跳,这可是从那里说起的事。虽知道这是个大好的机会,可长这般大,宝树何曾出过远门,却是如何能放心的下。

大老爷皱皱眉道:

“你二叔刚从南边回来,私下和我说,南边的河道修的不甚牢固,每年春讯又急,即便跟着太子爷,也不怎么妥当,你如今还小呢,过些年再历练也是一样的”

大太太也说:

“莫如找太子回了这个差事吧”

谢宝树抬起头来,目光射出一片晶莹坚定之光:

“男儿志在四方,总守在家里有什么出息,慎远和我一般大,已经跟着太子爷办了小半年的差事,论金贵,我远不及慎远,再说这个机会是我求了慎远,好不用意才得来的,怎么能错失了去,老爷太太尽管放心。太子爷乃是一国储君,必然不会有任何闪失的”

大老爷想想也在理,不出去历练历练,总是个孩子,出了一趟回来,说不定就是大人了,遂嘱咐他几句点头应了。

谢宝树心里大喜,出了门,拐个弯就奔谢桥那里去了,想着把这个利好的消息先告诉谢桥知道,两人一起高兴高兴。

外面张妈妈走进来笑道:

“大爷瞧着可高兴的不得了呢,看方向又向老太太那边院子里去了,想来今儿晚上要在东正院里头用饭了”

大太太摇摇头道:

“他那里是去老太太哪里,说不得又去三丫头那里,兄妹两个一起说话去了”

大老爷挑挑眉道:

“宝树倒是和三丫头合得来”

大太太瞥了他一眼道:

“这鱼找鱼虾找虾,老爷别瞧着三丫头年纪小,心里却是个有真章的,等闲的闺秀都比上她的”

大老爷笑道:

“外面都传咱们家三姑娘是个好的,有才有貌,都说和那宫里头的明月公主有一比呢,真不知道这些话事怎样传出去的,竟是有鼻子有眼的,怎么我这个当伯父的都不知道”

大太太笑道:

“还不是咱们府里和西边府里头的先生,在外面夸的,不是老太太拦着,说不得三丫头将来就能考个状元回来了”

大老爷有几分讶异的道:

“这倒怪不得那日里瞧见康乐侯,他话了话外的向我打听咱们家的几位姑娘呢,难不成是相中了三丫头,想给他家的世子定下来”

大太太吓了一跳,忙道:

“你可莫要胡来,三丫头只是你的侄女,上面有她亲爹戳着呢,三丫头的亲事可不是咱们能搀和的,老太太那里早就有主意了,如今我瞧着光景,也谋了个八九不离十了”

大老爷不怎么在意的道:

“难不成还有比康乐侯家还好的人家”

大太太白了他一眼:

“康乐侯的世子自是不差,可那里比的宗室贵戚,安平王府里的二公子却是个正合适的”。




庆冬至兄妹堵梅枝

谢桥和谢宝树都是腊月初的生辰。中间隔着两天,谢宝树是腊月初二,谢桥是腊月初四,老太太的寿诞却是腊月十六的。

进了腊月,天愈发的寒冷,竟是滴水成冰了。园子里的湖都结了厚厚的冰,除了那些苍松翠柏依旧在寒风中挺立着,其他花木都是一片萧条。

从冬至这一天起,谢府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今年正巧赶在腊月初一的冬至,明儿就是谢宝树的生辰,过两日就是谢桥的,竟是连了起来。

满谢府的人,谁不知道谢宝树和谢桥是如今府里头最得宠的两位小主子,赶上这样的日子,那够的上的,谁不上好,够不上的,也安心凑凑这场虚热闹。

冬至是古代的大节气,谢桥在现代的时候,并不以为冬至有什么大不了的,最起码不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在她的意识中,远没有国庆节、劳动节来的重要。可是这古代却仿佛比过年还要隆重些。

正如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的:

“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贫家百姓尚且如此,何况谢府这样的鼎盛世族了。因前两日老太太就发了话,让学里头提前放了年假,说过了冬至就开始数九了,这样的的天气,姑娘们身子本就弱,着了寒气却不好。

因此谢桥倒是闲了起来。如今天冷,老太太轻易也不出门,只在暖阁里头呆着,难免烦闷。

谢桥索性就整日里耗在老太太身边,陪着说些笑话解闷,间或和几个丫头围着熏炉拆字猜枚,给老太太凑趣。也有时候凑上手,陪着老太太摸会子骨牌玩,倒是逗的老太太每日了都是笑模样的。

到了冬至这一天,谢府里头要摆家宴庆祝。因昨个夜里头落了雪,一早园子里的管事婆子就来回说,院子里的梅花开了许多,即便那没开的,也都打着骨朵,零零散散的挂在枝头上,甚是喜人呢。

老太太听了甚是高兴,就命把宴席摆在园子里暗香亭北边的庭梅阁里头,说边赏梅花,边吃酒才得趣。

老太太一声吩咐,下面就忙乱了起来。二太太亲自带了人去园子里头布置,近了巳时才妥当了,来请老太太,说老太爷两位老爷和少爷们现都已过去了。

老太太这才起身,刚要向外走,却扭脸找了半天道:

“怎的这会儿不见了宝树和三丫头,刚头不是还在这里吗”

大太太笑道:

“他两个淘气,刚才跟着二太太的脚后跟跑去园子里头了,说是先去瞧瞧那些梅花开的如何了,拣着那好的折几支回来,放在那屋里案头的瓶子里头”

老太太扑哧一声笑道:

“偏他两个这般机灵,巧月,你找两个婆子过去寻他二人,给我押回来,今儿可冷的紧,在雪地里头玩的时候长了,仔细着了寒凉”

巧月答应一声,老太太才坐上两人抬的轻便软轿,向园子里行去。

进了园子不多远,就瞧见那边梅林里头一红一白两个人影,在那里头垫着脚够那枝头开的正好的梅花呢,一阵风拂落梅枝上的细雪,飞扬在两人周围,伴着四周的的红梅,却如那画里头的景致一般。

老太太问:

“那边可是三丫头和宝树”

身边的谢妈妈忙回:

“可不是她们两个,倒是玩的正开心呢。”

原是今儿一早,两人就去了老太太屋子里头,陪着吃了早饭说了会子话,忽听管事婆子说园子里的梅花都开了,两人一打眼色,和大太太说了声,便溜了出来,一前一后进了园子。

老太太这边正人多噪杂,却也没理会他们,两人在暗香亭坐了一会儿,就到了那梅花林子里头去折梅花去了。

一开始两人的意见不一致,谢桥说那虬枝半开的有风骨,谢宝树偏说那开的正热闹的才好看,两人争执不下,最后索性一人折了一枝,想着回去让老太太品评品评,做个裁判中人,还下本赌了个彩头。

两人这里正嘻哈着,那边巧月差的婆子寻过来说:老太太那边叫大爷和姑娘过去呢。谢桥和谢宝树这才一人手里举着一支梅花,向这边庭梅阁来。

庭梅阁地方敞亮,说是阁,其实和台差不太多,四周的窗子中间镶嵌上了几块通透的玻璃,即保暖又可瞧见外头的景致。

左右是家宴,并无外头的人,就都摆在了一起倒也分外热闹。

四周角落里放了烧的旺旺的炭盆,倒是不觉得冷。老太太进来,一时见过礼,老太爷扫了几个孙子孙女一眼疑惑的道:

“怎的不见宝树和三丫头”

话音刚落,两个人一前一后各举着一支梅花走了进来,一阵清淡的梅香随之飘来。老太太笑道:

“这不来了”

两人给长辈见礼毕,凑到老太太跟前,让老太太评判两人谁折的梅花好看。老太太瞧了瞧这枝,又瞅瞅那枝,笑着说都好。

两人分不出个所以然来,却不甘心。老太爷今儿高兴,也凑趣的开口道:

“我瞧着宝树手里这枝更俊些,你们几个说是也不是”

大老爷二老爷见老太爷高兴,也忙附和:

“宝树这枝开的比三丫头那枝更好些”

宝树遂得意了起来,冲着谢桥挑挑眉道:

“三妹妹这次可输了我,明儿的九九消寒图,可别忘了给我送来”

谢桥嘟嘟嘴,心里不怎么服气。众人这才知道原来两人竟然用这个赌了彩头,不禁都笑了起来。老太太拉过谢桥靠在自己身边哄道:

“输便输了,有什么打紧的”

仔细端详了几眼谢桥折的梅花笑道:

“怎么偏折了这么一枝半开的老梅来,怪不得你输呢”

谢桥听了这话,振振有词的道:

“这梅花当越老越好呢,所谓有诗曾云: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老太爷和那边的大老爷二老爷听了,都不禁有些讶异,虽说外面都传说他们家三丫头是个好的,先生也说难得,可是信口沾来就是一首生僻应景的诗,也颇感意外。

老太爷虽说屡屡听谢道瑄说自己的四个孙女中,这三丫头是个少见聪明的,瞧着字和画都还不错,却也没怎么在意。如今却不禁暗暗点头,这书的确是念到了心里去的。脸上颇为罕见的露出一个笑容,温和的道:

“三丫头说的有道理,刚才竟是祖父说差了,你的这枝更好些”

谢桥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转机,一时大喜,歪着头看着宝树笑道:

“大哥哥,你架子上那套折枝花果马蹄碗,可是我的了,不许耍赖”

老太爷也撑不住,哧一声笑道:

“三丫头倒是个识货的,你大哥哥那套却是他最喜欢的物件。即是祖父一开始评判差了,回头把我书房里的那只窑变釉蒜头口得梅瓶给了你吧,正好装你的梅花,这样可好”

谢桥哪里想到一向中规中矩的祖父,今儿这样的好说话,忙站起来规矩的一福,谢了祖父下赐。

老太爷摸摸自己的胡子,暗暗点头,进退有据,稳重而不失灵动,的确是个难得的女孩儿,倒怨不得,底下这几个孙女中,老太太独独偏疼她了。

老太太拉着谢桥坐在身边,摸了摸她的手,笑咪咪的低声道:

“这回可和心意了吧”

谢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偷着冲谢宝树眨眨眼。目光扫过对面的谢雅谢珠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