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当时明月在-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来到凤仪宫的,除了皇帝,还有他。我心中有些苦涩,却不得不做出笑容。
  “臣弟参见皇后娘娘。”他愣了一下,眼中写满了不可置信和受伤,然而只是一瞬间,他便收敛了一切,毕竟是皇家子,演戏的功夫出神入化。他躬身向我请安,好像这才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啊,他没有变,变的人是我,我不是父母手心里的弯弯,而是谢明月。
  “洛王爷平身,请坐。”我略侧过身,一派端庄。我也不知道正常人家嫂子第一次见小叔子该说些什么,只好填了一句:“三年来王爷为父皇守灵,也替皇上与本宫全了孝道,本宫不胜感激。”
  “臣弟不敢!”他欠身恭谨的回答。
  “都是一家人,不用这么拘束。”皇帝坐在我的身旁,接过暗香送来的茶,微笑着说。他根本不知道我们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我与他,并不仅仅是客气,更是无所适从。他拿起我的筷子挟了一块甜点,对云逍道:“皇后这里的点心比朕的御膳房好,家宴的时辰还早着呢,你也垫些,肚子可是自己的。”
  话音将落,已经有两个宫女拿着托盘进来,上面赫然放着新出锅的点心和二双象牙筷。
  “梓童真是朕的解语花!”
  “皇上过奖了。这些小事倒不用臣妾想着,有了长生殿的前鉴,臣妾这宫里的人总要长点眼力。总不能臣妾吃着,让皇上看着。”我微笑着说,这解语花名头还是送给别人吧!
  “不过吃了你几块点心,居然记恨到如今。”他放下筷子,摇摇头说道。这几日朝廷放假,他也难得闲了下来,早上晨读之后就跑到凤仪宫挖我起床陪他用膳。他前脚到,来请安的嫔妃们后脚到,总要午休时分才得清静。他占据了我的大床午睡,我就歪在软塌上读书。下午茶,晚膳他一个不拉,就差晚上住下。我从来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又刻意惹我,忍无可忍之下,我索性拿话赌他。到最后不是他撩拨得我变脸,就是我刺激得他拂袖而去。他不以为意,照来不误。
  “皇上和洛王爷已经去拜见过太后了?”
  “尚未,等着和皇后一起去长宁宫参加家宴,让太后高兴一下。”皇帝将茶杯放下:“这四年你自顾自己逍遥快活,音讯皆无,看母后怎么整治你!”
  “少不得要四哥为我求情。”云逍笑着说。
  “朕倒是期待母后的雷霆手段呢!”
  我们到时,太后还在寝殿梳妆。主殿两旁的配殿里,皇室的成员都已经到了。
  太后见到云逍,喜出望外,不过也少不了一顿排头。云逍生母死于难产,那时他才五岁。太后的嫡子夭折,先皇就将云逍送进了凤仪宫,可以说,云逍是在太后身边长大。母子感情向来很好。
  “小六也该找个媳妇帮他收收心了,月儿,这事本宫一并交给你,和着晏殊一起办了。一定要找个厉害点的看住他,看他还敢这样成年这样撒欢儿地跑在外面,连家不知道回。”太后笑也笑过,哭也哭过,骂也骂过了,回过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云逍的终身大事。
  “晏殊?”皇帝大笑:“皇后可是揽了个好差事。”
  “是母后不嫌儿臣愚笨,所以委以重任。”这哪是我想揽差事,而是差事砸到头上没有办法拒绝。那晏殊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现在又添了云逍。我这应该怎么说,虱子多了不怕咬?
  “不过阿逍的事母后倒是不用担心了,他已经有心上人了。”皇帝忍住笑,摇摇头说。
  “阿逍长进了,是看上了哪家闺秀,说给母后听,母后为你做主。”太后心急得说,一派要大包大揽的架势。
  “儿臣哪有什么心上人?”云逍摇摇头。
  “那今天早上——”皇帝还要争辩,云逍却马上打断了他的话:“还要皇嫂多费心了。”
  皇帝皱眉,沉默了下来。今天早上,今天早上的那个人不就是——,想到这里我心一紧,马上接过他的话,说道:“洛王爷不用客气,这是本宫份内之事。”
  太后说道:“不要想着别人,你们自己的事怎么样了?母后已经这把年纪了,再迟连孙子也抱不动了。”
  “母后您春秋鼎盛,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被点名批评了的我和皇帝无奈的对视了一眼,由他先开口,然后我马上补充:“臣妾必督促后宫,尽心服侍,为皇上开枝散叶。”
  “不要说别人。中宫无子,后宫必多事故,前朝也不安稳。月儿,你是聪明的孩子,不要让母后失望,也不要让天下人失望。”太后语重心长。我低头沉默,心情有些沉重,太后说的我何尝不懂,可是我实在不想走到那一步。皇室的孩子太苦,生男为皇位所累,生女为家国所累,我又怎么忍心让他们受这样的折磨。
  “母后,这时辰也差不多了,儿臣先请告退。”云逍的声音传入耳中,我抬起头,他的眼光扫过我,我还未来得及分辨他眼中的情绪,他已垂下了眼。
  “你先去吧,咱们也该动身了。误了时辰就不好了。”太后也站了起来,我和皇帝一人一边,赶赴前殿。
  
                  第六章
  有多少人能有我的境遇,参加一场真正的皇家年宴?我敢打赌,我在二十一世纪的导师,肯定愿意用生命来交换这样的机会。古书中记载的一切在我面前缓缓上演,而我则是其中的主角。毕竟是历史专业博士出身,心情自然非常激动。然而更令我激动的是晚上的千人傩舞,这项从殷周就有的古朴的风俗,在现代已经很难看到。尤其是上千人在火光掩映下,纷飞的大雪中起舞,那种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不身临其境,真的是很难体会。所有人如众星拱月一般拱卫着皇帝,齐齐站在廊下,欣赏难得的表演。一场跳罢,众人入席,由皇帝举杯祝酒。年宴正式开始。太后、皇帝与皇后的主位在殿中心,面前是宗室和群臣,身后则排列着后妃和命妇。后妃、皇室、群臣、命妇分批向皇帝和我祝酒,我们也只好频频举杯。酒精真是很奇妙的东西,几杯下肚,所有人的情绪都放松了很多。美丽的教坊歌舞姬翩翩起舞,席间也开始了诗文唱和。诗歌如雪片一样传上来,我却不感兴趣,这个时候写得,也不过都是些应制诗,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太后指着一首诗说好,我只好凑趣地探过头去,正在这时,丝竹声起,殿外有人在唱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席间一下子静了下来,唱歌的人慢慢走进来。然而令我惊讶的,是那首歌的歌词,竟是李白的《把酒问月》。难道同是天涯穿越人?我有些坐不住了。好容易把这曲熬过去,身边的皇帝却发话了:
  “诸卿以为这首《把酒问月》如何?”群臣轰然叫妙。
  “这《把酒问月》已经问到了极致。”太后点点头,赞道:“只怕天上的明月听了,也哑口无言。”
  “单这一个‘问’字,就已绝妙至极。有珠玉在前,臣要偃旗息鼓了。”晏殊叹了口气。
  “皇上可否为臣解惑,这诗出自谁的手笔?”翰林承旨急切的问。
  这种问题还要问,我这位皇后的大名就是“明月”,古人最重礼法,敢这么不避讳的人,除了太后、皇帝还有我本人,又能有谁?
  “这诗的来历只怕还要问皇后,朕只是在皇后的案头拾得,便命教坊按词谱曲,”
  原来肇事者果然是我本人。那天不过是和暗香疏影开玩笑,说起她们名字的典故。一时感慨写了这首诗出来,因为“庄明月”的“明月”,正是从这首诗截取。这首诗就随手夹在了书里,估计是那天他在长生殿屏风后翻我的书时找到的。
  众臣们看着我的眼光转为复杂,只怕他们也不会相信这篇李诗仙的名作是我做出来的。但是我又没有办法说实话,我的脑中转过无数个念头,这种情况下,最好说得似是而非。
  “这首诗也并非是臣妾所做。”我摇摇头:“这首诗来自于臣妾的一个梦。在那梦中,我遇到了一位白衣仙人,他自称姓李名太白,是玉帝座下的诗仙。他留下了这首诗,说臣妾的名字就是从这首诗里化来的。臣妾醒来,发现这首诗仍留在脑海之中,就立即把他默了出来。没想到被皇上看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至于信不信不由我。
  “这么好的诗,果然不是出自凡间人物的手笔。”古人对于鬼神的敬畏还真是不得了,居然真的有人相信了!只见那位翰林大人摇头晃脑地说:“诗仙李太白,皇后竟然有如此奇遇,老臣真是羡慕。”
  皇帝看着我,依旧是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我也没想着这番鬼话能骗过他,只是这事情的真相,他更不可能猜到。想到这里,我回给他一个万分诚挚的笑容,换来他眉梢轻挑。
  “皇帝陛下,蒙陛下圣恩,使我们这些使臣得以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臣也带来了我国天皇敬献陛下的新年问候与礼物。在这些礼物中,也有一样乐器。”那人拍手,随行的侍从就从身上解下了一个包袱,使臣将乐器取出,交由太监呈上。使臣咧开了一个不怀好意的笑容:“臣斗胆请天朝的乐师为我们献上一曲,以致今天的欢乐。”
  怎么到了哪里都有小鬼子,而且还这么爱挑衅!我皱眉。太监已经将那乐器呈上,我看了一眼,心中叫糟。凤首箜篌!他们怎么会拿这个东西上来?箜篌分为三种,卧箜篌、竖箜篌这个年代都有了,而这种凤首箜篌却是在唐之后从印度传来的,这个时代的人哪里见过这种东西!这小鬼子分明要给我们好看。还好国学选修课开了传统乐器这一门,我们的那位任课老师就是从音乐学院弄来的民乐高手,上课的时候为我们展示过凤首箜篌的图片以及一些指法,否则我也只能干瞪眼了。就算输给天、输给地,也不能让小日本看不起!
  太监将箜篌抱了下去,让乐工们传阅,每一个人都是面有难色。皇帝与坐在下首的云逍和晏殊交换了一下眼色,脸色也沉了下来。他正要开口,我扯了一下他的衣袖。
  “这乐器倒也别致精巧,可是你们倭国所造?”我微笑着问。
  “皇后娘娘,这乐器正是我国所有。臣还在家乡的时候,常听人说天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原来竟连个乐器也不认识!堂堂天朝,也不过浪得虚名!”他一脸得意,嚣张至极。
  “尊使未免太性急了,本宫也不曾说不认得这乐器。只是本宫所知,与使臣所言,倒是大有出入呢。”我继续笑,听到我的话,殿上群臣的脸色都转向平缓。我开始解释:
  “这乐器名桑珂。据本宫所知,此物倒不是倭国所有,反而来自我朝西南骠国。家父有位朋友,是位从天竺求法归来的大师。他曾携此乐器到本宫家中拜访,说是路过骠国时购得,因其首有凤饰,与箜篌形状相近,故起了凤首箜篌这个名字。”我缓缓道出事实,那小鬼子的脸色开始难看了。我再加一把劲:“不过也许是我所知有误,尊使既然说这乐器是倭国所制,想必也会弹奏。不如请尊使弹奏一曲,如何?”
  那使臣的脸憋得通红。果然不出我所料,对于这件乐器,这个使臣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皇帝握住了我的手,无声的传递着支持。云逍和晏殊也都看过来,眼中都是信任和鼓励。
  “这凤首箜篌的指法,与一般的箜篌并无太大区别。”我深吸了一口气,将脑子里还记得的一点指法再加工了一番说出来。“尊使要不要试一试?”
  “这——”那使臣顿时语塞,如果真的照我说的演奏,只怕非闹出笑话不可。我不待他有反应,便接着说:
  “对了,本宫记起来了。家父听到了大师的箜篌之后,还写了一首《凤首箜篌引》。其中有几句本宫隐约还记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十四弦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不知道贵国有什么诗作歌咏?”李贺先生见谅,我心中默默祝祷。托我老妈的福,从小就逼着我背唐诗宋词,而这首诗留给了我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那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考古诗词的必备诗句。前面的“李凭中国弹箜篌”指名道姓是怎么也用不上了,不过我稍微改动过的“十四弦”已经足够说明此物是凤首箜篌了。
  “使臣,你还有何话说?”皇帝用力捏了一下我的手,传达喜悦,脸色却更黑了。
  “臣知罪。”那使臣知道大祸临头,连忙请罪。
  “欺君罔上,蔑视天朝,你好大的胆子!”他一拍桌案,大声地说:“你的脑袋朕记下了,如果倭王不给朕一个满意的交待,朕就派兵踏平你们倭国。退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座上的群臣全部跪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