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说说魔门吧。”赵博同样没兴趣多想,他对佛道魔三门秘辛更感兴趣。其他人也全都竖起耳朵。
“位高权重的未必是好人,大教也是一样。魔门被世人厌恶不是没有理由的,杀生血祭在魔门看来很正常,万物有灵,而人是万灵之长,所以魔门认为最好的法器就是人。”说到这里,谢小玉抛了抛手中的一颗骷髅头。不需要多说,就这两条已经足够让人望而生畏。
“把你的刀轮给我。:谢小玉朝着李光忠招了招手。李光忠不知道谢小玉想干什么,不过他还是从纳物袋里取出刀轮丢了过去。这东西能源功能进展,单打独斗非常顺手,但是在战场上却不如大刀长矛管用,所以这几天来,他用的都是背后那把伸缩自如的长刀。
接过刀轮,谢小玉双手掐诀,朝着六颗骷髅头打去,之间那六颗骷髅头发出呜呜的哀鸣,在半空中抖个不停,像是不满,又像挣扎。
“孽障,给我乖乖听话!与刀相融,到了战场上保你血食不尽;如若不然,就让你们立刻湮灭。”谢小玉大声斥道。那六颗骷髅头根本不听,只兀自挣扎。
谢小玉随手弹出六道白光,白光如同锋利的刀片不停刮着骷髅头骨,直刮得火星乱冒,刮得六颗骷髅头嗷嗷惨叫。
魔头都有灵性,知道挣脱不了又尝到厉害,再加上刚才的承诺,他们滴溜溜一阵乱转,朝着刀轮飞扑而去,瞬间咬在刀轮内侧。
骷髅原本是骨质,一咬上去立刻蒙上一层金属光泽,和刀轮完全变成一体。刀轮也起了变化,原本光滑平整的刀面变得高低起伏,一根根扭曲的筋脉朝着四周延伸,有的地方还疙疙瘩瘩。
“你居然还懂魔炼之法。”麻子知道谢小玉在干什么,他看得眼红。
魔门造器别有一功,并不在意材料的质地,反倒更注重灵性,接近于太古时代那种道法自然的造器之术。
谢小玉对太古时代的东西一向很感兴趣,所以在门派里看了不少这方面的东西。魔门一脉是从太古时代延续下来的传承,论源远流长远在佛道两门之上。
他在那些典籍里面无意中找到魔门造器之术。
“想不想交换?我知道你想把那颗首级炼成魔头,但是一来时间太长,二来你不知道怎么炼。如果有了魔炼之法,你只需要拿一件法器出来往上一合,立刻就是一柄现成能用的魔兵。”谢小玉早就猜透麻子的心思。
“你最好不要狮子大开口。”麻子警告道。他已经感觉到对方准备敲竹杠了。
他很清楚,谢小玉对散修大方是因为散修没什么油水,但是他不一样,大门派出身又在天宝洲晃荡多年,身家绝对丰厚。
“那么你开价。”谢小玉倒也爽气。他是想敲竹杠,不过并不打算敲得太狠;再说那人修炼的方向和他背道而驰,拿出来的东西未必对他有用。
“我看你最善用符,我这里有一部《天符宝录》,想不想换?”麻子拍了拍纳物袋。
“《天符宝录》,苍云山天符峰的根本大法,总共分成天、地、人三卷。人卷入门就有,地卷要成了真人之后才会授予,天卷更是要成了长老之后才能看到,还不完整,只有掌门可以看到全部。据说整套《天符宝录》可以算的上惊世典籍。”谢小玉最后那句话是说给苏明成和那群小子听。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那群小子全都嗤之以鼻,苏明成也一脸微笑,笑容中带着一丝得意。
看到这群人的反应,不知麻子懂,其他人也都明白,人家手里有更好的东西。
“我手上还有一部上品的剑修之法。”麻子试探道,他已经没刚才的气势了。
“我手里的剑修之法和符法同一个等级。”谢小玉叹道。
其他人没什么反应,苏明成一下子跳了起来。他以前就有所猜测,这一次终于得到证实。
“你开价吧。”麻子没兴趣再说下去了。比见识,他已经差了一筹,现在比身价,他又矮了一截,他从来没如此窝囊过。
“已经这么多天了,你难道还不清楚我在一些什么吗?土遁、水遁、飞遁之术、六感修炼之术、阵法,你有那样?”谢小玉问道。
麻子知道这是冲着他的土遁而来,偏偏这东西不能给。
其他人全都在旁边目瞪口呆。他们修炼一门都来不及,这位居然门门精通,怪不麻子刚才说天纵奇才。
好半天,麻子才挤出一句话:“我这里有一门炼丹秘术,你要不要?”
“要。”谢小玉立刻叫道。
“妈的,你还真会炼丹。”麻子的脸都有些发青了,他被打击得不轻。
“你也会炼丹?”谢小玉问道。
“我也不是什么有财有势人家出身。”麻子嘟囔道。
“你至少是战堂的,比藏经阁总好的多了吧?”谢小玉怨气更重。
两个人同病相怜,你一言我一语,顿时山坳里酸气十足。
其他人全都傻眼了。不只在天宝洲,炼丹师到任何地方都是被高高供起来的宝贝,没想到大门派里面随便出来个弟子就是炼丹师。
好半天,王晨一转身,头埋在手肘里,也不打坐修炼,自顾自蒙头睡觉。
一个修士也轻叹一声:”这也太打击人,让我们这些散修怎么活?”
“别再说了,我现在最不想听见“大门派”这三个字。”王晨闷闷的说道。
其他人的心情都差不多,唯独苏明成满脸微笑。他一直被打击,已经麻木了,身旁的人全都是一无所知的粗人,根本不懂他的感受,这更让人气闷,现在总算看到有人和他一样,而且人数那么多。
第三卷第004章入城
冉冉的青烟在天空中飘荡,一股股烟柱望不到尽头,那是清晨的炊烟。烟柱下方,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原本茂密的森林现在多了一处很宽的空地,哪里竖着一排排木栅栏,还有一座座茅草棚,更有无数人头攒动。
“人真多。”谢小玉喃喃自语着。
“这可不是门派间的打斗,而是攻城略地的战争。”麻子总算找到一个可以奚落谢小玉的地方了。
“土蛮别的不怎么样,就是会生。”吴荣华在一旁说道。在这支队伍里,他也是一个人物。
“我的计划失误,没想到他们真的将北望城围了起来。”谢小玉感觉脑子有些打结。
以前看兵书,经常有几十万大军围困城池,却不是这样个围法。
北望城比不上临海城,却也是大城,长六十余里、宽四十余里,周边还有十几座卫星城,全长三百余里。在他的想象中,所谓的围城应该是东一个营盘、西一个营盘,互相隔着五、六里才对。哪里想得到土蛮居然像造篱笆一样,绕着北望城扎起一圈营地。
“看得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谢小玉叹道。
藏身之处是离这里五、六里的一处山崖,上面有藤蔓垂落,非常隐蔽。
麻子走在最前面,在岩壁上拍了一下,坚硬的岩壁左右分开,露出一道缝隙。缝隙不大,只够让人侧着身子过去。
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山洞,洞顶有颗珠子散发出亮光,其他人此刻都在山洞里打坐。
谢小玉等人进去之后,麻子放开手让缝隙恢复原状。他还扯了扯旁边的蔓藤,尽可能让人看不出痕迹。做完这一切,他的身体猛地往下一沉,直接从土里进去。
“情况怎么样?过得去么?”李光宗最关心这件事。如果军队把他们当阵亡处理的话,消息一传到临海城,老矿头那边说不定会出变故。
“土蛮把整座城都围了起来。”谢小玉摇着头说道。
“这帮野人就是会生。”李光宗说了一句和吴荣华一样的话。
“现在怎么办?”谢小玉问道。
底下没有人反映,大家面面相觑。
“我们要是想得出办法,要你干什么?”王晨懒洋洋地说道。
“我不在乎,这样挺好。”赵博更显得无赖。他这话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一路上,他们白天赶路,出发之前现卜上一挂,找一个有争斗却没有凶险的方向前进;晚上找一个地方多起来之后,他们就像两个大门派出身的人请教。一段日子下来,每个人都收获不浅,最起码把修炼的功法梳理一遍,今后的方向也都清楚。他们巴不得继续这样下去。
“我可以前进区报信,让城里的人接应我们一下。”麻子从土里冒了出来。
“未必有用。这件事是我失误,我没想到土蛮的数量那么多,里面的人肯定不愿意轻举妄动。”谢小玉当初为了把人骗过来所以说的非常漂亮,现在目的达到了,他自然要换一套说辞。
“前三年也有这么多土蛮参战吗?”李光宗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天宝州的人大多自行其是,对外面的事漠不关心,所以哪怕知道有城被攻破也都是毫不在意,没人会仔细打听。
“因该没有。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从子归城逃出来的,他说那时候土蛮大概出动三十多万人,不过他逃的早,土蛮后来有没有增兵就不知道了。”最后还是王晨给了个不太确定的答案。
“这何止三十万?都快超过一百万了。”吴荣华嘟囔着。
没有人质疑他的话。就和谢小玉的见识一样,这位猎手对天宝州的熟悉绝对没有第二个人能相提并论。
“我们这一路上杀的土蛮全都相当于练气一、两重的修士,整个天宝州恐怕连十万名修士都没有吧?”李光宗疑惑地问道,他早就觉得不可思议。
“别说十万名,能不能凑出两万名都难说。”王晨和李光宗的关系不错,所以在一旁答道。他很清楚别人不屑回答这种白痴问题。
“这没什么奇怪的。天宝州无处不在的瘴气对我们来说是毒,对土蛮来说却相当于灵气,无所不在的灵气,吃的东西也充满灵气,喝的水更是灵气十足。”谢小玉越说越郁闷,这简直就是太古时代的缩影。
其他人也心有戚戚焉。
“土蛮现在会修炼,这次好像又玩起兵法,天宝州对他们来说得天独厚,以后他们会不会越来越强?”李光宗越想越忧心。他本来以为临海城很安全,但是现在不那么想。
“这很难说。”王晨以前没想过这些,听到李光宗一提,他的心也揪了起来。
“我们还是先顾眼前吧。”谢小玉是个现实的人。
“可以等啊。我做过一段时间的猎手,我不会什么瞳术,也不擅长追踪,所以我就躲在河边等,总有妖兽去河边喝水。”赵博不算聪明,但是笨人也有笨办法。
“机会是耐心等来的……有道理。”谢小玉点了点头。
麻子有些惊讶地看着赵博。在他眼里,这个人只比那几个傻小子强一些,没想到居然说得出如此高深的话。
“我们轮流出去放哨?”吴荣华问道。
“没必要。”谢小玉不想这么辛苦,再说那样做挺危险的,进进出出很容易被发现。
麻子的脑子也转得很快,立刻就说到:“可以做一个更大的耳朵,然后找一道缝隙,你们有一个人在那里监听外面的动静就可以了。”
这一等又是好几天。
修士的耐性确实不错,没什么人说话,大部分时间都静悄悄的,几乎都在打坐调息。像李光宗、李福禄、赵博这样比较大喇喇的家伙干脆入定练功,他们居然不怕被人骚扰以至于走火入魔。
谢小玉独自坐着,手里捧着丹炉,不过此刻丹炉底下既没有火,也没有阳光,反倒有一团水汽不停从底下那九个孔里吞进吐出。
这就是他从麻子那里得来的炼丹术——凝液冷炼法。这种炼丹术居然不用火,而是用水炼丹,神奇奥妙之处和子午孕丹术有的一拼。
几天下来,他已经体悟到这种炼丹术的真意。
以火炼丹是将药材相融相混,化为一片浑沌,然后破开浑沌,重开天地,是大造化。以水炼丹之术是仿照天地初开之时,天地之间只有一片五尽原海,万千生灵自原海中孕育而生,同样也是大造化。
这两种炼丹术,前者速度快,半日成丹,不过限制大,而且有可能失败,即便子午孕丹术以文火炼丹,力求稳妥,也仍旧有可能失败,十炉里总有一、两炉会报废。后者速度慢,耗时长,他从麻子那里学会此术,就开始炼制手中的这炉丹药,到现在总算有了一丝结丹的迹象,不过此法不限时地,有空就可以炼上两下,没空就收起丹炉,让丹液在炉里自行温养,而且一旦原液炼成,以后只要投入药材,不需人炼,自然而然会有丹药产出。
炼丹也是悟道。每一次炼丹谢小玉都会不知不觉入定,在定中体悟天地演化的奥妙。
水气吸合吞吐,在丹炉里流转不定,炉里的药材同样被混合在一起,不过它们没有相融,而是产生新的变化。变化不是很大,几乎微不可查,但是积累起来就肯得出不同,此刻的药液和刚刚投入药材时完全两样。
这里面蕴藏着万物生化的奥义。
他正沉浸于这种玄而又玄的感觉,突然,一阵飞跃纵跳的声音从头顶上方传来。
谢小玉捕捉到一丝狂喜和焦虑。
这两种情绪并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