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人修行成功了,这朵花苞便会盛开成美丽的莲花,这样西方诸佛便知道了凡间有人修行成功了,便会派人下去接引……(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三世诸佛
佛教就不得不提到三世诸佛,这也是王明最为关心之一的。
邓红的身体王明还在治疗,这些看过的东西也在他的脑海里飞快的闪现着。
提到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之众多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诸经论所列举之名称、数目不一,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等列举过去七佛之名,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下生经等说未来弥勒佛之出世,决定毗尼经、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大宝积经卷九十等列举释迦佛等三十五佛,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观虚空藏菩萨经等列举普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无量寿经卷上列举锭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贤劫经卷六举出现在贤劫千佛,三千佛名经列举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五千五百佛名经举出五千五百佛之名。贤劫经卷八谓,于贤劫千佛出现之后有大名称劫,其时有千佛出现;大名称劫之后有喻星宿劫,其时有八万佛出现;喻星宿劫之后有重清净劫,其时有八万四千佛出现。
据吉藏之观无量寿经义疏载,大乘认为以空间而言,有十方佛之存在;以时间而言,有三世佛之普现。然小乘则不主张十方之说,而仅论及三世佛,且谓一世仅有一佛。
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观无量寿经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又称三世佛。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出现的诸佛。其名称、数目。诸经论所列,并不一致,如《长阿含经》卷一、《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等列过去七佛名;《弥勒大成佛经》及《弥勒下生经》等说未来弥勒佛之出世;《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谓,未来弥勒佛、师子应佛、承柔顺佛等诸佛出现;《决定毗尼经》、《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及《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等,出释迦佛等三十五佛名;《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及《观虚空藏菩萨经》等,列普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无量寿经》卷上,列举锭光佛等过去五十三佛。
此外,《贤劫经》卷六说现在贤劫千佛;《三千佛名经》列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五千五百佛名经》出五千五百佛名;《贤劫经》卷八载,贤劫千佛出现后有大名称劫,其时亦出现千佛。大名称劫后有喻星宿劫,八万佛出现,喻星宿劫后有重清净劫,其时亦出现八万四千佛。
不过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对过去佛的理解上有所区别,汉传佛教认为过去佛就是指燃灯佛。而藏传佛教认为如来佛前尚有几位过去佛。如来佛的前任过去佛为迦叶佛(和佛的弟子大迦叶非一人)。
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
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老师。释迦牟尼成佛就是由他授记的。据《瑞应本起经》记载。释尊为菩萨时,名叫儒童。有一次,他看见有人卖青莲花,就买了5枝献给燃灯佛。又有一次,他跟燃灯佛外出弘法时路遇泥泞,他脱下衣服铺在地上。请师父从上面走过。通过这两件事,燃灯佛慧眼识才,就对儒童授记说:“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此外,在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
关于过去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迦叶佛是过去佛。这位迦叶佛并不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而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六佛。《长阿含经》卷1称,他在“此贤劫”(现在之劫)时出世,也是释尊前世之师,也曾预言释尊将来必定成佛。
过去佛常与释迦佛、弥勒佛组成一组“竖三世佛”的供奉形式,一般也供奉于大雄宝殿中。他居释迦佛之左。其形象特征是:跏趺端坐,神态庄严,两手以拇指相触,作说法印,有时骑一头狮子,一般不单独供奉。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西方三圣,就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佛像里面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观音菩萨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势至菩萨是代表喜舍。
西方三圣 ;又称 ;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胁观世音菩萨,右胁大势至菩萨组成(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净土宗崇拜对象。
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所以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之记载:在过去久远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时代的世界中,有一个国王听闻了世自在王佛的说法后,内心充满愉悦喜乐,发起趋向无上菩提正觉的真实向道之心。放弃国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门,名为“法藏”。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处所,请求佛陀开示说法,当时世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广泛地说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恶行为,国土之粗劣恶浊或善妙殊胜,并应法藏比丘之愿,将所有国土的情况全部显现给他看。
当时法藏比丘,听闻佛所说的庄严清净国土,并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亲眼目睹之后,起发了无上殊胜的愿力。此时法藏比丘心地清净寂然安定,心意无所执著。以长达五劫的时间,思惟修习选择摄取了庄严佛国利益众生的清净行愿,如是思惟修习之后,亲往世自在王佛处所,禀白佛陀:‘唯愿世尊不舍慈悲倾听思察,如是我所发的誓愿,今日应当完全地表露说明发下了四十八大愿。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愿之后,专一志向投注心意于庄严胜妙国土。其精进修行所感召的佛国世界,开阔广大无有障碍,超然殊胜独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国土久远恒长,无有衰恼无有变异。于不可思议百千亿那由他年岁久远劫来,积极培植菩萨无量的福德胜行。从不生起贪欲之心、嗔恨之心、恼害众生的心。不起贪欲想、嗔恨想、恼害想,不著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忍辱的力量坚固成就,从不计较抱怨一切劳苦。少欲知足,毫无染著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于三昧定意、恒常处于无为寂静,一切智慧通达无碍。没有虚伪谄媚邪曲之心,和颜悦色,柔软爱语,时时主动流露关怀问候的慈爱心意。勇猛精进于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愿,从来没有懈怠疲倦。专意追求清净纯白的善法,惠赐利益一切众生。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上地庄严自我之身心,具足种种福德善行,令一切的众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观察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如八十四章化,远离所有粗恶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习一切柔软爱语、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弃国土舍离王位,摒除财色的**,亲身实践六波罗蜜,亦教他人行六度万行。无穷尽的时劫以来,积功累德。随著其所转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愿和所求,无量的珍宝库藏,自然显发应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住于无上正觉真实解脱之道。或者示生为长者居士、富豪家族、权贵种姓。或者示生为刹利国君转轮圣王。或示生为六欲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常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恭敬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无法称叹记数。口中之气芬芳洁净,有如青莲花香。身上的毛孔,散发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气普遍熏染无量世界。容貌颜色端正无缺,身相完好殊胜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无尽的宝藏、衣服饮食、珍妙华香、彩画宝盖、仪杖旗帜等装饰物品。如是等事超过一切世间诸天人民的功业福德,于一切法得大自在。(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下丘脑结界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现在西方。
距离此娑婆世界十万亿国土的地方,这个佛国世界的名字称为“安乐”,自从法藏比丘成佛以来,已经过了十劫的时间。
又根据《悲华经》说:‘往昔过恒河沙数不可数千万亿劫的时间以前,有一个世界称为“删提岚”,劫名“善持”。其中有一个转轮王名叫“无诤念”,于宝藏如来处,发菩提心,期愿摄取庄严的净土。佛即为他授记,从此向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有尊音王如来的世界,在那个世界过一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进入第二个恒河沙数不可数百千万亿劫的时间内,此时的世界,已转名为“安乐”,你到那个时候当可成佛,号为“无量寿如来”。’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依据《悲华经》所记载的誓愿,大略与《无量寿经》所发的愿相似。
《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说:‘阿弥陀佛,在无量不可数时劫的时间以前,为转轮王的太子,名字为“不思议胜功德”,年十六岁时,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之处,听闻到法本陀罗尼。在七万年中,精进勤奋修行学习,未曾睡眠,也不稍微卧倒休息。后来得遇九十亿百千那由他诸佛,于诸佛所说的法语,皆能听闻受持修行学习,厌离在家剃发出世,作出家沙门。作出家沙门以后,更于九万年中,修习此陀罗尼,又为一切众生分别义理显扬开示。一生之中,努力精进教化众生,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发菩提心。积功累德,至不退转之地。’
《法华经》也说:‘过去大通智胜佛未出家时。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纪出家而作沙弥。彼大通智胜佛既已成佛,说完《法华经》之后,即进入寂静的屋室,经八万四千劫。当时十六位王子菩萨,各个高升法座,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部大众,广泛说明分别疏通《妙法莲华经》的义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等众生。此十六位菩萨,其中一位即是阿弥陀佛。第十六王子则是我释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由本愿力,生起的种种殊胜德行,无量亿劫以来,从事于成就庄严清净国土的工作。只取这些经文。约略标示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庄严净土的大概内容,至于极乐世界中其他依报正报的事情。皆完备地记载于种种经典中。现今并不全部收录。
而关于往生净土三辈众生之差别,依照《无量寿经》所说:‘那些能往生净土上辈阶位的人,都是舍离在家摒除爱欲,剃发出家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习种种善业功德。以此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像这一类的众生,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菩萨清净海众,立刻显现在此人面前。此人即时追随阿弥陀佛,往生彼国极乐世界。便于七宝莲华当中,自然化生,安住于不退转的境地。智慧通达勇猛精进,随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难,若有众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见到无量寿佛,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业功德,发愿往生彼国净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辈阶位往生的是,若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众生至诚深心发愿求生彼国净土,虽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净沙门,广大修习一切功德,然而应当发起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习一些善行,奉持斋戒,兴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