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慈一惊,却又很快把握住了里面的关窍,心念同动,那死魔体内,一道镇压符箓显化,那死魔巨大的身躯当即冲着法坛的方向跪下,十分恭顺。
驱伏死魔?
这个能耐,余慈以前也有,但那是压伏本身的死魔,而这个是凭空化现……也不对!
余慈心念一转,看到屠灵狱中几个受禁锢的人影,忽然醒悟,死魔并非无源自生,而是从它们身上得来。
这又有什么区别?他是能唤出死魔,可这些人是受他控制,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没有什么说服力。
他就将心念转向了宝蕴,这一位可比当初要桀骜多了,当下生出感应,红光层染,有些抗拒。余慈心中一凛,但宝蕴终究没有杀过来,而红光之中,分出一线黑气,转眼投到死魔身上。
那死魔仰天又一声狂吼,身躯胖大一圈,气势激增,滔滔死气起码提升了一倍,有点儿不服管束的意思,可体内符箓束结,立马就老实了。
余慈不再管它,只看宝蕴。
却见那边红瞳之中,也有些疑惑,然后竟是向法坛这边勾了勾手,余慈会意,又动心念,先天元气的存量又下降一截,可也在迅速补充,而那边宝蕴光赤的身躯上,当即腾起了一片浅黑雾气,里面隐有魔影,相貌狰狞。
这边死魔连声嚎叫,余慈给它一个准许的意念,死魔便是张口一吸,黑烟被强抽过来。
或许是对比强烈,宝蕴身外红光更显妖艳瑰丽。
,
第二百九十八章三际具现地底七日(四)
~日期:~10月07日~
,
宝蕴那边有变化,反观死魔,也是一样。
吸收了那黑烟之后,死魔初时更如罗刹恶鬼一般,本就有丈二的巨躯,竟然又猛拔起五尺,可随着它显化的身躯深处,镇压的符箓亮起,某种奇妙的力量在作用,其身形竟然又缩了回来。
从近两丈的高度,一路降下,到了一丈二三还不罢休,继续往下缩,到最后身高不过四尺,狰狞的面目也显得滑稽许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死魔此时不显凶残,也不是恭顺,而是将所有的神情尽都收敛,看起来颇有些木然。其中死气运化,却愈发地激烈,偏又能收束得当,有如黑夜中的潮水,不见其形,却不能忽略它的压力。
就是余慈将其牢牢掌控,细细观之,也无法彻底明确其运化的玄妙,只因一旦观照,其中就生变化,便如真正的死亡一般,分明存在,却又无法捉摸,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余慈心念难以再行分化,也不再强求,干脆换一个思路,不让死魔维持这状态,让它反向膨胀,一路长到一丈七八,像小山一般,恢复到之前凶神恶煞的状态,但给余慈的感觉,反而不如其木然的时候来得沉重压抑。
从中,余慈见知一些端倪:遮莫是内魔外魔的变化?
修行中所遇魔染,分为内外两种,其中当以内魔最是厉害,玄门所言十魔,亦即十魔内禁所涉及的那些;释教所言五蕴魔、烦恼魔、业魔等等,都属此类。
而域外天魔、精魅妖鬼之属,则是外魔。
理论上讲,一切外魔都要通过内魔才能达到最大的杀伤,比如精魅之中怨魂厉鬼,若碰到阳气充沛,身强体壮之辈,就根本没法下手,相反,任何不起眼的的内魔,都可能招引来更大的劫数,制造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效果。
外魔中最厉害的域外天魔,最令人忧惧者,莫过于能“无中生有”,就算目标本无魔染,也可千方百计地诱发,再借此一举攻破。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内魔发挥力量。
像余慈这种情况,死魔原是内魔之属,将其提拿出来,看着威风凛凛,其实破坏力已经下降许多,如果只将其视为寻常魔物,又有什么价值可言?
然而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此手段也是按着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流程进行,这么来回折腾,看着全无意义,其实里面的意义大了。
这就是说,余慈可以对已经受死魔所扰的人身上取来死魔,再送到那些并无死魔之忧的人身上去,能不能使以前受死魔所扰的人得以缓解,还不知道,但让原本没有死魔之患的人,也受此劫难,看上去倒是大有可为。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掌握他人的生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神通,一种新得来的神通。
修士度劫,也是体悟天地法则运行至理的良机,故而早有一说,即:大劫有大神通,小劫有小神通。就是说,当修士度过一次天地劫数,只要能过得去,就能增加一门神通,神通的威力,视其所经劫数的大小而定。
当然,这要加上一个前提,那是劫修的事儿。余慈刚刚迈入步虚境界,又是怎么凑上的热闹?
思来想去,还是与前面一串的天劫有些关联。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法则总要维持一个大概的平衡,余慈前后有死魔之劫、虚空之劫、又被扯入天网,好好消受了一番给妖树魔种准备的劫数,明显是超标了,故而收获也超乎寻常。
观此神通的消耗,竟然与他请动平等天等几大神通的消耗差相仿佛,比那些符法神通,还要高出许多,还好,从寄元魂玉那边传输过来的先天元气,依旧源源不断,余慈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
阳神如干,心念如枝,两边分化的心念,都在进行了不得的事项,消耗肯定是有的,这时有一个稳固的根基,则是两边受益。
看着跪伏在承启天的死魔,明知是自己召伏出来,但有这些时日的死魔劫数攻打,不免就有些碍眼,维持它也要持续损耗先天元气的,该如何处置,还是个难题。
正动着脑筋,那边红光照映,宝蕴脚不沾地,飘然而来,到了法坛之前〃透的红光似乎可以照彻她光赤身姿上每一道纹理,细腻如玉,氤氲如烟。
虚生老道忙转过脸去,远在地层之下的余慈则很是好奇,现在宝蕴和姹女阴魔的较力,明显是宝蕴占上风,只不过冲突导致宝蕴的性格愈发地难以捉摸,也就是余慈掌握她体内的生死玄机,才能把住一点儿脉络。
“你想……要它?”
宝蕴明确的指向倒是不难理解,可这其中的关节,就让余慈糊涂了。
只是宝蕴可不是他的手下,甚至可以使点儿小性儿——根本不管余慈是什么想法,转身飞起,轻飘飘落在巨大化的死魔肩上,就那么坐下。
她身姿娇小,保持这个姿势,上身刚与死魔的头颅平齐,纤细的双腿垂落,足尖也只达到死魔胸口上方,美人恶鬼。交映,画面冲击力极强。
死魔有些抗拒,但余慈心念加持,就让它老实了。
“然后呢?”余慈报着纵容的态度,看宝蕴怎么做。
只见她素手在死魔头顶一拍,在死魔无条件的顺从之下,拔取一道黑气,自身红光掺入,不知怎么运化的,竟变成一团灰蒙蒙的烟气,然后就这么一投,化为一道烟箭,扔下了承启天。
那烟箭去势太快,余慈一怔的功夫,已经穿透黑暴,打入地层,观其目标,分明就是在那边入定的陆素华。
乖乖个不得了……余慈这才想起,宝蕴和陆素华的不共戴天之仇,这个他理解,可眼下时机完全不对啊!
此时余慈所化的天蝉幼虫已经到了照神铜鉴附近,见势不好,干脆驱动照神铜鉴,放出一道青光,半空截击,将烟箭收纳。
承启天上,宝蕴再次移目法坛,面色不善,余慈心中又一动,回她个稍安勿躁的讯息,却是捕捉到陆素华那边的魔种所在,将烟箭中所蕴的力量,循着照神铜鉴与其的联系通道,送了过去。
以此为中转,依旧是原有已遭暴露的联系,不会透露更多的线索。
,
第二百九十八章三际具现地底七日(五)
烟箭进入照神铜鉴之后,就已经消去了外在的形体,又或者说是随势化形,时时刻刻都有变化,就是余慈都难以把握,就这么一路杀入陆素华的神魂层面。
受到长生真人的威压抵御,余慈仍然无法感受太多,只是知道,这层由来自于姹女阴魔和死魔混杂的力量,最初竟然真的瞒过了陆素华的感应,至少是躲过了阳神最外的防御,触及内层。
然后……没反应!
已经深入到这种层面了,怎么一点儿回声都没有?异常的状况,让余慈心中微生寒意。
陆素华专心致志,直面充斥识海的拳意,知道有外魔侵扰,但不以为意。
现在,她正在一个关键节点上,双方一个巍然雄奇,镇压四方;一个明锐通透,无所不至,同性质不同,各有千秋,僵持不下。但可以这么说,她们从来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抗。
这正在陆素华的掌握之中。
她的意念在识海中回荡:“你的优势是圆满真意,是拳法通神,但这些年,我也精修太初玉书,体悟真人境界的圆满之法,颇有所得。或有差距,但你我之间,并无本质的差异,短时间内,谁也压不过谁……如此,我们比什么?”
她始终在自说自话,但她肯定,对面决不会漏过任何信息,也不会有任何理解上的障碍。
冲突固然尖锐,但也不能忽略隐藏在其中的融通趋势。包括陆青在内,三方同源而生,哪能当真非此即彼,不共戴天?
在目前的局势下,彼此的心神其实隐然相通,就像是洒在一个盘碟内的颜料,彼此染化,这种前提之下,就看谁的颜色更醒目,哪个个性更强烈。
相较于陆素华,那两位性子都是一样地淡漠,万事不萦心,水过不留痕,在浊世之中,这样的性情或许更为醒目,但在目前的冲突中,清淡如水,又怎么比得过那眩目的颜色?
漫遍识海的金光之后,陆素华在微笑。
此一时彼一时也,面对陆青,她能够以绝对的优势,将其抹杀,但面对这位,僵持对抗,最后弄得两败俱伤,实在没有意义。
必须要说,陆青又失算了,在陆青还在为旧事纠结的时候,她早就放开了眼界,窥准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见其远而大其心,她有足够的气魄和胸襟,海纳百川,以成其大。
识海之中,清音琅琅:“我修炼三元锤,非是要在这上面与你一争高下,而是给你留了一个位置。”
刹那之间,金光通透,映彻识海内外,更首次照彻拳意,捕捉到核心处,那与她极其相似的存在。
“陆青用凡俗之心观照,如夏虫语冰,不切实际,唯有同等境界,方是知己。我欲攀援而上,你……来不来!”
识海轰然巨震,巨浪层涌,似要从海底倒翻而上。
对峙的双方都是化消了形体,再不分什么金光、拳意,只在识海中浑化。
陆素华主动放开了本身意志的封闭体系,与那位同化,感受其圆融完满的天道体悟。但就是这样,对方也没能掩盖住她夺目的个性光彩,有高傲昂然之意,如海中孤峰,超拔而起,成为一切的核心。
陆素华主导了一切,对方没有感彩的部分,她直接吸纳;具有感情,但没有冲突,或者冲突很小的部分,也可以考虑;最尖锐的冲突,才加以磨消。
在这里面,无疑还包括着陆青的遗留,甚至还有微缈的意识,在其中游走,陆素华没有刻意去抹杀,但那超拔之力,便如绝云气,负苍天的大鹏鸟,高蹈而上,那些层次低下的存在,自然抖落,若还能跟上,给她一席之地又何妨?
心合圆满,超拔待出,她长声一笑,口拈前人歌辞,激荡识海:
“大鹏刷翮谢溟渤,青云万层高突出。下视秋涛空渺弥,旧处鱼龙皆细物。人生在世何容易,眼浊心昏信生死。必除嗜欲令心清,携手同寻列仙事。”
音透内外,周遍身心,无不圆满通透,灵光焕然,直透身外十尺。
她清楚地知道,在真人境界上,她已经是进无可进,已至圆满。话又说回来,世上哪有真正圆满?
一般修士,在还丹修士就修成了自身小圆满,可一旦进入步虚境界,那所谓的圆满就变成了虚空尘埃,不值一提。如今陆素华只是在不断进步、修正,化小圆为大圆,积跬步成千里,等寻到机缘,过得劫数,自然可以进入劫法之境界。
尤其是目前身心圆满,一气呵成的境况,最适合精进。在这段时间里,她的进步幅度当最大化,其后就会迅速放缓。
可在当前圆满通透,灵光悬照之际,偏有一块阴影的存在,就像是玉碟银盘上的污迹,怎么看怎么碍眼。
这已经不是外魔,而是内魔。
真人境界自有一番袪除魔染的神通,根本不用陆素华特别分心,神通便已发动,挟浑然大圆满之势,比寻潮候,更多几分天成之威。
余慈心中警兆突现,激烈如迅雷般的异动,通过魔种传输过来。
透进去的姹女阴魔和死魔浑化之气,终于遭遇到了最严厉的反制,那边刹那之间被催化殆尽,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残留,而余力不消,循着气机线路,直轰过来。
青芒乱闪,照神铜鉴惨被打飞,嗡嗡乱响,余慈与它气机相通,也受冲击,只是如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