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子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不过兵法有云:为将者未求胜先求败。如果一旦东方伦铭并没有被撤换,到时候又将如何?”
东方红笑了笑说:“果真那样,就要看我那位堂叔在九江大战之后如何用兵啦!九江一战‘齐国’一旦取胜,将会有两条进军路线。第一条;乘胜拿下九江城,从陆路进攻直取‘陈国’京城南昌,从九江进兵夺取南昌的确是最为快捷的方法,‘陈国’京城一旦被破则‘陈国’也就等于彻底的完了。不过这条路线虽说看起来非常不错,可却是存在风险,第一;驻守‘陈国’各地的援军可能会在攻破南昌之前赶到,即便是南方人不善骑射陆战,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第二;就是别忘了对方的主帅是沙场老将,像这样的人他怎么会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呢?而以我看杨林一定会有一支伏兵,直到最关键的时候使用。所以我那位对‘陈国’了解非常深刻的堂叔,他绝不会冒这个险的。
既然他不会冒这个险,那就只会选择第二条路。第二条路就是顺江而下,利用现在手中比对方强大的水军,一路清剿沿江所有‘陈国’的防线,这样一来‘陈国’就会彻底失去长江天险的防御,‘齐国’的大军想什么时候进攻就什么时候进攻,想从哪里进攻就从哪里进攻。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时间慢,可能这次大战是无法一举解决‘陈国’,‘陈国’一旦见自己没有了长江天险的保护,必然举国南迁。如此一来‘齐国’剿灭‘陈国’一统天下就会延期,日后对‘陈国’作战也将成为一块块土地的占领,虽说‘陈国’最后还是要灭亡,可时间就不好说了,万一在‘陈国’灭亡前‘齐国’国内或是周边势力出现问题,‘齐国’一统天下的雄心岂不打了水漂。所以东方伦铭会用这种稳妥的方式,但是朝廷是否能等的急就不一定啦!”
徐懋功补充说:“如果是第一条路线,那对方必须要拿下‘柴桑’此是通往南昌的要道。杨林也一定会在那里布置下重兵坚守,所以一旦这样咱们佣兵团将会出兵帮助杨林守城,而真要如此‘齐国’必将大败而归。如果是第二条路线,那就只好用师长的办法沿江阻击,这样虽然以咱们的武器绝对可以把对方击败,可是齐胜陈弱的格局依然存在,甚至两国差距会更加厉害。一旦‘齐国‘再次’南征,恐怕连我们也无能为力了,这是咱们最不愿看到的。”
尉迟恭听着东方红两人的分析解释,不由得也有些心中忐忑,这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朝廷会不会这样做呢?万一‘齐国’真要是准备打持久战,选择沿江而进清除长江防御,那日后的事情可就很难说会出现什么情况啦!
同样有所担忧的还有别人,那就是站在战舰上遥望‘齐国’水师的‘定南王’杨林,看着对面数千战船锦旗招展杀气腾腾,杨林心中有些悲从中来,他心里清楚现在身后这二十几万热血男儿,恐怕将要彻底为国捐躯了。
说白了这批从各地紧急调来的水师,其实算是‘陈国’的杂牌部队,而真正的精锐部队在上次大战中只剩下五万来人,现在已经被杨林替换隐蔽起来,这将是他日后翻盘的重要力量。而眼前这二十余万水师就是杨林用来当炮灰迷惑敌人,也就是说一旦大战打响,二十几万将士将会全部被敌人杀戮,眼看着如此多鲜活的生命将在自己一手策划下失去,杨林就算铁石心肠也无法忍受。可是这一战是必须要打的,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保家卫国这是每个士兵乃至每个老百姓都会做的事情,所以这二十几万士兵明知道自己不敌对手,还是义无反顾的拿起了武器抛头颅洒热血。
杨林心中默默的祈祷,为即将血染长江的健儿祈祷,同时也发下誓言:我杨林一定会为你们报仇,凡是践踏我国土残杀我将士的敌人,我杨林定要让他又来无回!
第63章临阵换将
卷三第63章临阵换将
‘定南王’杨林痛苦的摇了摇头转身走下战舰,眼角流下一滴泪水,一瞬间杨林仿佛苍老了十岁。‘定南王’默默的坐在车中,这次在大战前他没有对将士们进行战前鼓励,因为他实在是说不出来。他做不到去鼓励自己的士兵去送死,可是二十几万将士即便没有杨林的鼓励也充满了誓死一搏的决心,更让这位沙场老帅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了。
“父亲,您没事吧!”一个充满磁性的女声问道。
杨林摇了摇手,无奈的说道:“但愿他们能多歼灭一点敌人吧!走吧!回帅帐。”
马车徐徐而去,一个身穿盔甲英姿飒爽的美丽女孩掀起车帘,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大军。夕阳此时正照耀在大江之上,将一切渲染成了红色。好像也在预示着‘陈国’将士将要血染疆场的一幕,女孩看着这些眼中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站在大江边上的一处高岗之上,东方红同样看着眼前这一幕残阳如血的景象,心中不知道是什么感觉。现在的一切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东方红此时也不由得想这样做值得吗?就因为自己一己之利而葬送几十万无辜者的生命,东方红甚至感到自己真是罪孽深重。
徐懋功在旁边看着东方红脸上露出不忍的表情,知道东方红现在心中的矛盾。于是徐懋功劝解道:“不必为此太过伤心,自古成大事者必须要做到意志坚定。现在你认为这几十万的生命是因为你而失去,可就算没有你,早晚有一天他们同样会战死沙场。”
尉迟恭也在旁边悲壮的说:“不错,对于战士,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
“唉!”东方红无奈的叹了口气,他也明白战争是世间最残酷的事情,只要天下一日没有统一,战争就会永远继续。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东方红也想开了,于是心情没落的转身离开并且说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愿这些英灵早日安息吧!”
就在‘定南王’视察完部队后的第二天,大战打响啦!两国将士在大江之上忘我厮杀,从清晨一直打到日落。‘陈国’的军队全部是视死如归,即便眼看自己不敌,也会选择把自己的战船点燃和敌船相撞同归于尽。甚至有些士兵会把自己点燃,然后跳上敌船,可见‘陈国’的将士是多么的英勇无畏。
不过实力的差距只是用勇气还是无法弥补的,‘陈国’的水军最后还是被‘齐国’歼灭。二十四万之众最后只有二万不到的人狼狈的撤回‘柴桑’城。‘齐国’这一战是赢了,可是也赢得异常艰难,东方伦铭也不得不敬佩‘陈国’将士的勇猛顽强,东方伦铭手中强大的‘南营’水师在这一战中也是损失惨重,原来的九万人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不到五万。因为是水战,所以东方伦铭并没有把近二十万来自北方的部队用上,他们毕竟对水战不熟悉反而还会碍事,东方伦铭主要用的是南方长江沿岸抽调的水军,也因此这十几万算不上精锐的水军就不可避免的损失不小。
大战之后东方伦铭原本二十八万的水军只剩下不到一半,不过这十几万人就足以横扫长江,彻底摧毁‘陈国’在长江沿岸的全部防御。因此东方伦铭正如同东方红想的那样,他并没有挥师南下去夺取‘九江’城,更没有打算剑指‘陈国’都城南昌,而是命令部队原地修正两天,然后拔锚启航顺江而下把‘陈国’长江上的全部防御摧毁。
‘定南王’闭着眼坐在‘柴桑’的临时帅府中静静的沉思,旁边是他的心腹爱将十三太保中的五位,这一战杨林的三个干儿子战死沙场,二十余万将士血染长江,老帅心头能不难过吗!大家静静的等着元帅的指示,可杨林却始终一言不发。
这时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快步走进大厅,焦急的说道:“父帅,东方伦铭到现在还没有攻打‘九江’的意思,而且‘齐国’那边到现在还没派人来,女儿担心事情会不会有变啊!万一东方伦铭沿江而下,父帅您的计划可是全完啦!”
杨林睁开眼看了看身前这个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笑了笑说:“不要着急,你忘了为将者应具备的素质了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你看你现在的样子,看来你还是需要再多加锻炼啊!”
“可是女儿能不急吗!”
“放心,郑源绝不会坐视东方伦铭继续壮大下去的。‘齐国’新任的元帅快到了。”杨林自信的说。
真会像杨林说的那样,‘齐国’要换主帅吗?那咱们就回到大战刚刚结束后的‘齐国’皇宫去看看。
东方伦铭在大战一结束,就用八百里快报上表朝廷。第二天一早‘齐国’皇帝就在早朝宣布了南方大捷的喜讯,朝野上下一片欢腾。另一份任命也同时颁布,大体内容是:骠骑将军东方伦铭劳苦功高,实乃国之栋梁,赏赐东方伦铭……但此战‘南营’水师折损严重,‘南营’国之精锐,实不可再有损失,因此特令东方伦铭率领所属‘南营’江北整修。南征元帅由‘武安王’郑锡接任,即刻上任等等。
看来‘齐国’皇帝郑源并没有出乎东方红和杨林的意料,还是一等到‘陈国’水师被消灭,就立刻换将啦!同样皇帝的这一决定朝中的大臣们也早就想到了,所以没有一人出面反对包括东方家族的人。而所换之人正是皇帝的亲弟弟,虽说这位‘武安王’自幼喜爱耍刀弄枪,也常读兵法战策,可比起东方伦铭这位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大将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更无法像东方伦铭那样了解‘陈国’。而且像这样的皇室贵胄,不论他多么谦卑却始终有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好大喜功,一旦一帆风顺就会骄傲自大。因此也将注定这位‘武安王’要把‘齐国’几十万将士的鲜血撒在异乡的土地上。
难道郑源的这一决定‘应天阁’的那位高人看不出危险吗?当然他看出来了,可是他却无法劝说皇帝改变心意。郑源这位皇帝以前可算是对此人言听计从,不过这次郑源没有听从‘应天阁’的意见,因为郑源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应天阁’就是要扶持一人统一天下。
现在‘应天阁’是在扶持自己,那是因为‘齐国’强大因此最有可能一统天下,可是一旦有别人比他郑源要强大的话,那‘应天阁’还会辅佐他吗?郑源的答案是:不会!‘应天阁’只会和强者联手,所以他们不在乎天下最后是谁的,‘应天阁’只在乎谁能得天下。所以郑源为了自己的地位永远稳定,为了自己的江山永远坚固,不惜冒着风险临阵换将。
再说在郑源看来,现在‘陈国’水师已经完了,因此根本就没有什么危险。而自己这位弟弟也是熟读兵法的人,决对能够胜任南征元帅的职务。可他却忘了‘武安王’兵书是看了不少,而且说起来也头头是道,可这些全是纸上谈兵。这么一位二十多岁,没经历过大战的年轻王爷,又怎么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杨林的对手?就算是东方伦铭这样的大将都不敢说一定能打败杨林。
不管各方面是什么态度,‘武安王’郑锡还是走吗上任了。就在他临行之前,‘应天阁’的那位文士单独嘱托他,到了大营多听从东方伦铭的意见,最好是按照东方伦铭的建议作战,千万不可冒险等等。郑锡虽然对此人不了解,可他也知道自己皇兄对此人极其尊敬,于是也非常认真的答应下来。可是郑锡真会照做吗?文士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他只能希望这位‘武安王’会听话吧!
‘武安王’走马上任的消息立刻就被‘陈国’在‘齐国’京城的密探传到了杨林手中,杨林看着手里的信开怀的笑了,这是自从‘齐国’大军压境以来他第一次开心的笑。不但‘定南王’笑了,东方红也笑了,一切都已经按着预想的路线前进着。
在大家都笑了的时候,东方伦铭却开心不起来。并不是他留恋权力,而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新主帅担心。东方伦铭见到这位‘武安王’时,心头就是一惊,‘这样一位养尊处优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王爷,怎么能是杨林的对手’这是东方伦铭下的结论。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只好交出帅印。
不过幸好这位王爷像是对东方伦铭非常尊重,详细的询问以后的仗该如何打?东方伦铭自然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原先的战略告诉对方,并且为这位年轻的王爷分析其中的利弊。而郑锡也显然听从了‘应天阁’那位高人的嘱咐,在东方伦铭给他分析完后,郑锡毅然决定按照东方伦铭原定策略进行,这倒是让东方伦铭放心不少,只要‘武安王’坚持现在的战略,就绝对没什么大事。于是东方伦铭安心的带着剩余的五万‘南营’水师返回驻地修养。
东方伦铭走后,郑锡立刻起兵沿江而下,完全按照东方伦铭的部署执行。这下杨林的女儿又一次焦急的来找她父亲:“父帅,这怎么办啊?那个‘武安王’还是按照东方伦铭的战法啊!”
“不用着急,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