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领袖曾指出,我们党员干部讲话作报告,一定要结合实际讲群众话!”省府一秘李宗英的“讲话”还没有完,正讲得起劲,一个学员打断了他的后续讲话。
第200章:狂妄的学员(3)
省交通厅处长叶枫!
李宗英紧咬嘴唇,可在公众场合不便摆省府一秘的脾气,对叶枫斥责。
再说,在课堂上,学员进行互动交流乃是党校所提倡的学风。
“讲话”到中途,被人打断,李宗英哪里放得下省府一秘的金面!
今儿个是怎么了?都是些没有头脑的傻蛋!还是处级干部呢。你们难道不知道王省长不久后,就是江南的省委书记,而我将再进一步成为省委一秘?
省委一秘意味着什么,你们不知道?别说是你们几个处级“萝卜头”,就是地厅级大脑壳,在我李宗英面前,都得客客气气。
是秦伟东在背后捣鬼!李宗英马上想到了主谋。
葛大壮、宋云峰、叶枫几个,有事没事地与秦伟东神吹海聊,亲亲我我。
想到这,李宗英目露寒光,在不经意间瞟了秦伟东一眼。
李宗英这一瞟不打紧,一股怒火升腾了起来。秦伟东与千娇百媚的舒盈盈,正在眉来眼去,互送秋波。
李宗英真想拿起桌上的一本厚书,狠狠地向秦伟东砸过去。
但终归是想,省府一秘的养气功夫还是不错的。如果真的砸过去,那也太失省府一秘的风度了。
他妈的!李宗英在心里骂道。
秦伟东在课堂扫省府一秘的面子,意欲何为?
就是抢占了上风又怎样?王省长上位省委书记已成定局,而刘欣田副书记升任省长怕就未必。
刘欣田没有当上省长,就会成为“小脚媳妇”,自身难保,你秦伟东还牛什么?
搞些“小把戏”,有意思吗?
“先让李宗英同学讲完!”班主任王教授见状不妙,连忙说道。
“我想请问叶枫同学,我讲的不是群众语言吗?我的话脱离了实际吗?那什么才是群众语言呢?”李宗英大声道。
“细数起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届都是运用群众语言的行家里手。开国领袖每次重大决策的出台都伴随着一两句简洁明快并高度概括这项政策或工作精神和意义的语言,令普通民众刻骨铭心。如在延安时期面对蒋介石与日寇的双重封锁时,他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彻底打破了敌人的美梦;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叫嚣,他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再次粉碎了敌人的威胁。后来的领袖也是如此。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针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用行政手段推行“一大二公”的错误做法,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著名论断。“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当有人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组成部分”的提法表示疑问时,反问:“一定要用锄头才算劳动?”这些话看似很土,却是十分实用的群众语言。”叶枫缓缓说道。
“首先,要熟练掌握群众的语言风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对农村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对群众语言进行长期积累,没有准确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就无法把群众语言运用自如。这就需要广大基层干部不断在人民群众中吸收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为,让群众语言为我所用,为政府所用。其次,要善于用群众语言说群众的事。大到地方政府的规划,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政府都在极力为群众考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民生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如何让群众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把区域整体发展的“大道理”与群众自身发展的“小道理”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坝坝会、庭院会、大宣讲等形式,用幽默风趣的群众语言说给群众听,让群众受到感染和教育。第三,要勇于放下自己干部的架子。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每名政府工作人员的天职。因此,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践行,从一杯水,一句话中彰显公仆的本分,才能真正融入到群众中来,自己的话也才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稍顷,叶枫接着说道。
“叶枫同学,在课堂上我们提倡活泼的交流学风,但不要跑题!”王教授严肃地说道。
“王教授,我并没有跑题。您想,坚持群众路线的先决条件是什么?那就是要说群众话。不说群众话,怎样坚持群众路线呢?不说群众话,既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心声,又不能把政策落到实处!”
严明亮的脸色很是难看。这个姓叶的小子,好像是影射自己呢!
来党校之前两天,秘书就把在省党校的讲话稿送给了严主任。秘书的稿子写得不错,严明亮还说了肯定的话。临离开省委组织部办公大楼时,秘书还提醒了严明亮。
严明亮说讲话稿在公文包内。
可是到了党校之后,却怎么也找不到讲话稿。恰好今天下午没有带秘书同来,严明亮安排了秘书另外一件事。
本来这件事还有补救的措施,可以让秘书再送一份讲话稿来,然后再作“重要讲话”。但严明亮却没有。
严明亮对自己的理论功底、文化素养还是很有信心的。再说,讲话稿的大概结构,严副主任还记得。临时发挥发挥,是没有问题的。
可就在严明亮进教室之前,他接到了一个来自京城的电话。
接到这个电话后,严明亮的心绪就有些乱。随后的“重要讲话”,就无法精彩。那个电话,对严明亮透露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叶枫同学,你不要混乱视听。李处并没有说落实群众路线不需要群众语言。干任何工作,要做好必须把理论学深学透,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不会本末倒置。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没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行动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基础,前途就会迷茫,方向就会迷失,机会就会丧失。理论学习是我们增强行动自觉的重要保证。不要把理论学习作为负担,作为风花雪月,作为青灯古佛,作为大漠独行。理论学习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每天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生活着。问题是,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行动,都不会把理论的标签亮出来,所以总觉得理论是不存在的,对于平时来讲是没有用处的。然而,岂不知,理论始终在指挥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因为,理论对于我们来讲,犹如前进中的灯火,把前进的路照亮。灯是可以选择的,然而没有灯是不行的。理论学习首先要学习正确的理论。正确的理论,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真实、更加深邃、更加准确。理论本身没有对错之分,然而却因理论形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使理论指导的实践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也使得理论具有了好坏之分的特性。譬如,强盗自有强盗的理论,他们认为上天赋予了他们享受特权的义务,不拿别人的,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不抢别人的,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学习正确的理论,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理论,学习体现时代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论。理论学习永无止境。实践没有止境,我们的认识就不会停止,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就会继续,而理论学习也要不断进行。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人类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然而,我们既然活着,就要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这个过程只要永不停止,则理论学习就要继续。所以,周总理讲,要活到老、学到老。理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坚持不懈地把理论学习进行到底。”省财政厅办公室副主任汪家祥道。
汪家祥无疑是为李宗英声援的。
李宗英的脸上,有了笑意。
“汪家祥同学的说法很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系统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了理论上的坚定,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才能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充分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要认识到学习不仅是形势与任务的需要,也是职责所系、工作所需,更是对每一位同志是否敬业、是否称职的一个实际检验。有了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少走弯路,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如果理论学习不够,不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也缺乏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业余时间热衷于各类娱乐活动;或是虽然也在学习,但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学用脱节;不把学风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来对待,学习不注意联系实际,难以虚实相结合,效果不佳。这种视理论学习为可有可无,不重视知识更新,靠老经验、老手势决策办事,与时代发展要求格格不入,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会助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情绪,就会影响工作。”省地税局处长柳青云大声说道。
李宗英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得意地笑。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的皮鞋在教室的地板上,重重地敲了两下。
响声清脆。
听声音,应该是女学员的高跟皮鞋敲在地板上的声音。
王教授正要寻找捣乱的“高跟鞋”,只见副校长吴双娇急匆匆地小跑着进了教室。
吴双娇的脸上,好像还有细小的汗珠。
而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队长丁平安,却不见踪影。
第201章:狂妄的学员(4)
看吴双娇满面怒色的样子,应该是对丁平安的“教训”效果不理想。
事实上,吴双娇把丁平安带到办公室,指出他的错误时,他根本就没有承认自己犯了错。两人谈到最后,不欢而散。
丁平安临走时,向吴双娇请假,说是家里出了点急事。吴双娇马上答应了。
这个刺头,回去也好!如果返回教室再闹出点事故,那可是在严副主任面前彻底丢尽了脸。更为严重的是,给严副主任将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你吴副校长连个青处干学员都管不了,还怎么担任更高的职位!
中央有提严明亮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意向。严明亮在私底下给吴娇娇许诺过,上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后,就向省委提议她担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刚才,李宗英给吴娇娇发来一条短信,说是有多人“闹学”,并且有针对严副主任的意思。还说,秦伟东就是幕后主谋。
这下,吴娇娇是真的慌了!如果真如李宗英所说,在她主持的专题学习课上,出了有多个学员“攻击”严副主任的“重大事件”,那提升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事将会化为泡影。
这个秦伟东为什么要“主谋闹学”呢?按说,省长王进阶、省委副书记刘欣田应该希望“稳定”才对。那省委副书记的大秘秦伟东,也必须是这个想法。
秦伟东到底想干嘛?
吴双娇的额上立马出了汗。一路小跑着进了教室。
“两位同学,请不要误会,我没有说不需要加强理论学习,而是说党员干部在落实群众路线观时,要特别重视运用群众语言。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在全国法院大法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法官“要学习群众语言”;“特别是下基层、进社区,要把法律语言转换成符合法律精神的群众语言,使群众听得清、听得懂、听得明,不仅能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而且让群众更感到亲切”,“语言是心灵的窗口”。 群众语言”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际则无法顺利进行。人民法官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法官 ;整天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工作对象是群众,服务对象是群众,平时说话办事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能不能取得群众理解和信任;这与他们能不能、会不会说“群众语言”关系密切。因此;王胜俊院长要求法官;办案要用群众语言。这对法官沟通交流本领的提高,亲和力的增强;定纷止争能力的提升;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一些群众由于受法律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面对法官在审执工作中所讲的法律专业语言;听不清;弄不明;如同似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结心病解不开;疑团疑虑抹不去;这样对法院的裁判结果发生抵触情绪就难以避免;使审执本应达到的社会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如有些案子,原本案件事实清楚,审理程序合法,裁判结果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