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贵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田贵媳-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浴桶,各式锅子,煲,配料,调味,房间里的床单,被子,镜,梳洗物品,女孩子还得有一点头饰用品,年纪还少,化妆品可暂不要。行,是不是养头牛,马会不会更好?还有被子,等等衣吃住行四大配件是不是应该要完备了拐着弯说了一些,咱不买金银,其实家安觉得这个也应该买一点,虽然这知这个时候金保不保值,但是手中有金,心安定,跑起路来什么也不带,只带一点金,方便多了,特别是这铜钱这么重小眼带着祈求,望着江何氏和江子奕,好吧买了,还是家安和子奕去,江何氏看家…………

集,咱们又来了。

方陈氏和方行知道家安和子奕是到集中买家居用品,家里也没什么事。两夫妻就带着六个小的赶着方牛牛到镇上去了。

同样,镇口放下方牛牛,大街口方东,方西上学,听方陈氏和方行的决定是,家里不缺钱了,过了七月就让方南和方北也上学去了。

为什么要过了七月?因为现在是六月十九了,已经过了好几天了,现在去上学不划算,七月是鬼节,意头不好,所以等八月。

听到这个的时候,江何氏也要一旁,江何氏看着子奕,家安也看着子奕,子奕看着个个都看他,想了想,说他不去江何氏摇头,不要求去考科举,但是字还是得学的家安开口了,小算盘打得飞快,超级响,“你去上学,回来教我”没法,听说学堂不收女子,真是性别歧视的。

方南插嘴,他不去,我教

子奕脸上出现了一个,唔,应该怎样形容,不平?愤怒?还是不甘?好像有点你敢?或者叫做,你配?总之看着那个带着怒意的脸,家安捂着小嘴,出了屋,扶着墙大声地笑了出来,笑什么?那表情太精彩了,就像一个扭曲的不正常的一般,笑过后,家安一脸认真的到了江子奕的脸前,小手摸上了子奕的脸,细细的检查着,她得好好防止子奕的祸水面患了什么毛病,脸瘫什么的不应该出现这样漂亮的脸上,一个不慎天天出现这个表情,那就该煨了(该死的意思)。

一手打掉家安的手,子奕脸黑了

良久,子奕开口,“八月,我也去上学”说完这一句,子奕不理众人,出了屋,找活干去了。

说回这一次赶集。

或者叫做扫货更好吧因为家中有了点钱,方陈氏原本要卖的鸡蛋不卖了,说是留着让小孩吃,得多多的补一补。

空手进集,蝗虫过境,不空手回。

头饰要在珠花的,缕空的,缠丝的,绕丝的,锸丝的,发带要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粉的,红头绳当然不能小,木梳,篦子,铜镜(不得不说,原来铜镜是奢侈品,一个小小的铜镜竟然要二百文,这还是讲价后的结果,因为这里金属都是属于贵价货),镜子边上还雕刻了一圈花藤,朴素得来带点生气。平整的镜脸,黄黄,可以清楚地看到镜里人的脸上的小点。

深黄面膏,胭脂,是买给子奕的。

一人五身的由里到外的衣服,十多块家安看上的布料,虽然都是粗布,集是都是这货了,颜色也很单调,不是藕色,深黄,灰,浅黄,就是黑,蓝,白。不理许多,买点回去做窗帘,抹布什么的总要有布才行,如果给身后的方陈氏知道家安买这许多布是抱着这样的心情,锤胸大叫败家,然后撒手不理这小鬼了。

鞋更是不能少的,每人两双,许家安付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扔了脚上那又自己织的,连草头也没有收好的,穿上新买的,还认真的在地上跺了两下,挺舒服。还让子奕也换,子奕笑了笑,收好自己的,说回家才换。

第88章难吃,好吃

去了一次药店,还是那间,平安字号,这一次家安没草药交,只是狂点一通百子柜上的东西,什么胡椒,当归,红枣,茅根什么的,只要药店有,而且是许家安知道认识的,以前家里常备的都拿了一些,还让店里的老大夫跟据江何氏的身体捡了几包药,都是补身的。

粮食不怎么用买,上次胖子赔偿的还有很多,鲜肉却得买一点。开门七件事,柴,山里林里多了去,不买,米,家有,不买,油,要,这个得有的,买点。盐,得有的,但是上次做酱的买多了,两家子吃一年还有剩下,不买,酱,不用了,咱兴自家做,醋,得有点,茶,算了,咱家不兴,其实是家安嫌这里的茶不合味。酒还到买了。

还买了一点种子,有菜的,瓜的,还有花的。

厨房用品,锅碗瓢盆,案板什么的都买了新的,刀子一口气买了四把(杀人打劫,干活防身,外出家居必备之良物),大菜刀一把,三把小匕首。

石磨也买了两个,这前的那个给方家用好了,一个一般尺寸,一尺来大的,一个只有十厘米大,虽然磨不了大物,但是家安用来做小东西正合适,而且小小巧,放着就觉得可爱。

有用的没用的家安花钱花得很开心,方陈氏看得很痛心,日子是这样过的吗?

由集头逛到集尾,有用的没用的,买了一大堆。

人也累了,该回程了,不,家安决定到酒楼看看胖子,问问那酱的情况不得说一下,胖子和胡子的家都不在镇上,在城里。这镇上酒楼是胡家的,隔壁镇,也挺远的,有一天的路程,叫平凡,那里也是只有一家酒楼,是梁家的,所以小镇上的生意,这两没什么竞争,主要的竞争是在城里。

由方家村到平安镇,走路两小时,到平凡镇得八小时,一般方家村的人说到镇上,说的就是平安镇。

到了平安大酒楼,众人在包小包的,在小二眼里怎说也是个贵客,小心的招呼众人坐下,就在一边等着点菜了。

现在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店里客人不多。

“你们老板呢?”

“老板?”小二定眼看了看家安,他记得,上次胖子招呼过这几人到厢房吃饭的,小心有礼地应着,“几位找老板,老板到城里了,不在。”

“哦,不在,那你知道新的酱做的菜好卖吗?”家安再问。

“新酱?这段时间本店没换新酱,新菜式到是有几种,几位要试试嘛,很好吃,价钱大众”小二很会做生意地介绍起菜式。

“有什么?”

“干煎猪心,青菜炒猪肺,椒香猪腰,胡椒猪肚汤……”一串长长的猪下水菜式就报了出来。

哦,都是猪杂菜式?难道胖子是先推这个,然后慢慢再推那些酱,这样新鲜感就会长一点,生意自然也就做多一点了?

家安让方行点菜,面子还是得给大人的。

方行到集一般也是不上酒楼,但是近段时间赚的钱实在是很欢,他决定这一顿由他请,于是五菜一汤,都是小二刚介绍的,还加了一个青菜,一个猪肉炒菜。

饭吃完了,方行主动付钱,家安当然不会去抢了,这可是大人,还是男人才做的事,家安有礼地说声谢谢就好了。

吃完饭了,那就得回程了。

出了酒楼,向着小镇牌坊走去。

牌坊的一角,围着很多人,每人都伸着头进里面看一看,停留一阵子,摇摇头,然后离开。

家安也给这一阵势吸引了,想伸头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手中的东西太多,大包小箩的,就算家安个小,有那箩子在身后,那是很难插得进,身后的子奕接过家安背着的箩子,让家安放心八卦。

挺胸,收腹,深呼吸,仗着个小,在几个大人之间钻了进去,一个老大爷正在忙碌着,收着地上的鱼,都是一些鲮鱼来的。

不知是什么原因都倒到了地上,他很忙碌地将鱼收回桶了,几个衙役样子的人正在一边上等着,催促着。

鱼多数都死了,看样子是刚死的,还沾着地上的泥,就是放回桶里,估计他也很难买的出了。

一双布满裂纹的手,褐色,筋节突起,花白的头顶因为弯腰,这会正对着安家。一个典型的农民的外型。一个长年在劳动的人。

看着他一条条一捧捧,将地上的鱼都放回桶里,没了还四处看看,有没捡漏。

拿起一旁的扁担,利落,但是身形不稳,有的点点晃地挑起了鱼向着集上赶去。

人有点年纪,五十多的样子,很瘦,皮包骨这三个字很适合用来形容他。

看戏的人见主角走了,也就散了。

“倒了鱼,没事了。”家安交待自己看到的东西,目光却跟着已经走得有点矩离的老人。

“那走吧”方陈氏应了。

“等一下。”家安接过方南,小跑着追上了老人。

“请问,你的鱼卖不卖?”家安突然很想吃鲮鱼。

“卖,当然卖”

拿过方南的箩子,里面有一个煲,大煲,是家安买来煲老火汤的,看了看不大的鱼,“来二十条”

“二十条?”要知二十条大约就是大半桶的鱼,是他三分之一的鱼了。

“快点,得赶快煮了”

“好。”手有点抖,拿出插在一旁的秤,用鱼草串了一串,五条,报重,四斤三。然后重复了三次,算十八斤,六文一斤,一百零八文,很老实价钱也不贵,比一般的便宜了不少。

装了鱼,家安拉上方南就往方陈氏他们走去了。身后的老人不断地重复地说着,“谢谢,小心慢行。”

“方叔,我买了鱼,快点回去吧”

方行点头,应了,一行人取回方牛牛,立刻就往家里赶。

牛车上。

“家安,这土鲮鱼多骨,你想怎样煮?”没人问家安为什么买鱼,方陈氏也只是问如何煮。

“做角子,还有酿鱼,炸鱼,再来煮汤”

“角子?酿鱼?炸鱼和汤我都懂,但是前面两个我就不会了”

“回去煮了就知了。”这边家安回答方陈氏。

那边方北传来很大声的咽口水的声音,窃喜窃喜的————

角子,正名叫鱼皮角,或者叫鱼皮饺,做法有很多,家安最喜欢的是一种只有小指头大的,许妈妈做的角子。

步骤很多,做的时间也很多,一年家安也才能吃上一两次,或者是这个原因,家安特别爱吃这个。

洗干净新鲜买回来的鲮鱼,杀好,去头(头煮另外一个菜),然后去皮(撕皮,整块撕去)(如果手势好,或者刀功了得的,会起皮,那就不撕,这时的鱼头也不去掉,留下鱼头连皮做另外一个菜。),找一块合手的,厚身的竹片,或陶瓷刀,一般不用铁的,说有铁器的味道,会影响味道。将鱼肉刮出来,因为是刮出来的肉,所以肉里没骨。刮一条鱼,一般虽然十多钟,想做一份一家四口的角子,一个上午刮鱼肉才够一家小吃一顿。

馅料是剁碎的猪肉,炒香的芝麻,还有一些鱼肉,一点盐,一点油,还要一点胡椒,拌均。

将鱼肉与小量的面粉揉搓,然后压成薄皮,里面包着肉馅。

因为外皮是鱼肉造的,就叫鱼皮角。

外面的鱼肉没有剁,也没有摔,肉刮出来时还是肉碎肉粒状,吃起来很是爽口,嫩滑,外面的鱼肉香,里面有芝麻和猪肉香,很是搭配,让人回味无穷。

剁下的鱼头会煮豆腐鱼头汤,或酱蒸,或清蒸,或炸,又是一味。

鱼骨会拿去油炸,下点椒盐,又是一味椒盐鱼骨了。

如果鱼头与鱼皮连着,这时就会做酿鱼。

猪肉,冬菇,花生(炒香),虾米(这里没有,没下),腊肉,还要加刚刮出来的鱼肉,全部切丁和在一起,剁起肉馅,下盐,下油,下酱油,拌均,然后塞进那有着鱼头的鱼皮里,一般都会塞得满满的,比原本的鱼还要胖,当然太胖鱼皮可是会破的,这要注意。

下油,下姜片,煎鱼。

煎,是要让鱼定型,也会增加香味,小火,慢煎,当鱼金黄时,可起锅,现在已经可以吃了。上碟时会将鱼切件,切完件还会砌成一条完整的鱼的形状才上桌。

但是许妈妈还会做一个酱,做酱,一般是油,盐,糖,酱油煮的,用来沾着吃。

想想看,一条完整的煎鱼摆地你面前,当筷子夹起一件鱼的时候,厚厚的一件,一口咬下去,完全不用担心鱼骨的问题,嘴里充满着鱼鲜,肉香,花生香,还有咀嚼时,不断出现的腊肉,虾米有甘香,时不时还有冬菇吸收了各种香味,有清香。

不沾酱就已经可以吃上一条,粘酱送饭更是能吃上三大碗。

一回到方家,家安就拉着方陈氏进了厨房,傍晚,天色已经很晚,方动下完田,回家,稍事梳洗,看过正地做家课的方东与方西之后,见还没有开饭的动静,进去一看,饭还没有煮,方南的娘,方南,子奕三人还在与那鱼奋斗着,家安蹲着与方北一起看着火。

这鱼真难吃

他也想帮忙,刚走两步。

“你出去,现在煮饭,一下就会有得吃了。”方陈氏头也不回地赶着方行。

……

太阳已经完全下了山,方家终于开饭了。

“好吃,下次得早点煮。”方行如是评介。

“好吃,再来一件。”方东与方西如是说。

“大嫂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方动的称赞。

“难做吗?可以教我吗?”方黄氏不断点头认可,小声了问了一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