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吐槽
文案:
海归精英攻X买豆腐大叔受(其实还有些人妻)
陈滔打开自家大门,客厅是清一色的黑色,从厨房边倾泻出来微弱的黄色光晕,却恍如黑暗中的一缕明灯,指引著自己前行。锁了门,踱步迈入厨房,谢城那有些伛偻的背影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身著围裙的他,专注在那些华华丽丽的食材上,被晕黄的灯光包围的如此圣洁。
望著如此一派温馨,陈滔不禁起了错觉,若是一辈子抱著这个男人的腰,也可以找到家的感觉……
=====================================================================
从贴吧里把问搬来,是原来写著的,最近这的没啥功夫写。但是碰到电脑有想著玩… …
这文,有亲说小白什麽小言什麽了些,其实还好,因为开头剧情需要,今後会回归正常。至於人设什麽的,很多人说萌~
1
1。
谢城其实不算老,刚过三十五六岁的光景。按说这是男人最好的奋斗时代,家庭感情稳定,儿子又不会同呀呀学步时耗人精力,权利冲刺事业方可为人上之人。
然而这一切到了他那儿,便完全没了准星。
谢城没有结过婚。所说男人这把年纪并不老了,相亲市场上找个中意的不难,但到了他身上,又成了难事。周围邻居三姑六婆的曾私下里暗暗吐槽道:“若是小谢就这麽个死样子下去,估计这辈子都得打光棍!”
没错,其实谢城心里的确做好了打光棍的准备。现在这个物质横流的年代,那家姑娘还会看上他这样的条件。年纪大了不说,光是在超市里做这份这麽低下的工作,都会嗤之以鼻吧。没有那家姑娘会和朋友逛超市的时候,看见自家老公在豆腐专柜前忙前忙後,还骄傲的说:“看,那是我老公!”
其实谢城不是没想过要努把力,但就他一个高中毕业的文凭,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头,那家正紧公司要他!只有这些卖卖体力的活儿或许他还上的了手。现在这份工作,他多少还是满意的,夏天不用满头大汗屋外跑,超市里的空调足够足,冷气没话说,冬天这儿又够暖和。凑合著呗,日子照样得过,爱咋整咋整,他也无心里再去管了。
超市里是做一天休息一天的,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盘货结束後就可以回去。站了一天,背脊已经算得不行,谢城回去的时候顺带买了罐最便宜的啤酒,自己柜台里还有些香干,回去下酒吃。平淡无奇的一天就这麽过去了。
要说谢城,其实也不难看,若是他把自己大扮的整洁些,还算眉清目秀,并没有实际年龄那麽老。可他就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衣服穿得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脸上总是泛青著胡渣。那副因年轻是干过体力活的脊背,还微微弯曲,无形间为他增加了几分苍老。
年少的时候,他读书其实很好。要说为什麽连高中都差点没读完,便是家里原因。中国中西部偏远农村都是这样,家里孩子多,穷得响叮当,连吃饭还是个问题,更别说读书了!能一个人到县城读个高中,谢城觉得那已经是个奇迹,不再对家里苛求什麽。
十八岁的他,听村里出来打工的前辈说,东南沿海是个好地方,那里遍地是黄金,於是谢城也随著这波打工流,顺应著时代的潮流,成了这座城市第一批二代功名。这座离上海不远的城市,虽不及国际大都市繁华,但也是长三角中的佼佼者,要找份像样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无奈,年轻人吗,干什麽不行,谢城做过建筑工地的工人,扛水泥、胶预制板,样样苦活都做过,也经历过包工头拖欠工资几个月拿不到薪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总觉得特对不起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对他如此殷切的期望,便毁在这一地黄沙之间。
再後来,超市行业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跟著这波风头,他做了搬运工,偌大超市,几千件商品,一天下来,真是累得不行。不过好在不似建筑工地,这儿收入算是稳定,该给你的一个字儿也不会少。
他在那头做了些年,平时吃饭都是省著,穿衣服也没讲究,捡便宜的来。薪水发下拉,大多寄往家中,虽然不多,可对於家里来说,足以保障他们每月的生活。此时,他欣慰了下来。与其同时,谢城把每月的余钱积蓄下来,他筹措这几年之後在这座城市买个房子。那是後房价物价都还便宜,这个梦倒不是什麽奢望。不过若是买了房子,谢城觉得自己真足够自豪了!
干过送pizza的小弟,做过人家家里的锺点工,送水工他也打过一段时间。日子就这麽匆匆的过了十多年,家里一切安好,小弟小妹们都有健康成长,甚至有些还要考大学了,他为之欣慰不已。最终要的是,他也终於不用看房东脸色生活,十几年来的积蓄,积少成多。他在城西买了套二手房。小户型,一室一厅还带厨房厕所,这对他一个单身男人来说绰绰有余。日子就这麽平淡如水的走过,走过……
不过说到底,他从来就没打算找个媳妇儿结婚。直至三十岁前,可以说单纯如他,感情上还同处子一般,一片空白。
谢城已经记不得往後的日子是怎麽过去的,怎麽一眨眼,六年就这样匆匆走了。当听到家乡闹泥石流,一家一口人无一幸免的成了地下冤魂,他就这麽愣在那头。
只剩他一个人了。再也不用辛苦打工寄钱给家里,小时候阿妈塔给他吃的糊糊,再也没机会尝了,再也没指望看著弟妹带著他的荣耀大学毕业,再也……
真的就只剩他一个人了。
县里面的领导也来找过他,说是他们抢险不利,让他节哀。领导的秘书掏出十万块钱,说是补助。他很想揪住领导的衣领说:“十万快他不要,能不能还他爹娘弟兄!”可终究没说吃口,人死不能复生,自然灾害,也事不在人。
终究一向好脾气的他,还是这麽忍下来了。忍著一个人,忍著行尸走肉,再也没有了家的感觉。
他换了工作。无意间看到超市豆腐柜台招人,他看著自己条件符合,一份能喂饱自己的工作平淡一身,足够了。
一件小屋,成了他唯一的羁绊。外乡人,在这边没什麽朋友,顶多平时和同事打上些交到。孤孤单单一个人,不知还要多少年。
他想过找个媳妇儿过日子,却突然发现这座城市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来的那年,还是有些破败的,比不上家乡好太多。儿如今,国家化的大都市,花园城市,街上到处是宝马奔驰,高级商店消费场所鳞立,那还是二十年之前的相亲条件。三大件早就换了又换,房子车子票子,那样他承担得起。哦,别说他有房子,一套小套,谁看的上呢!
打光棍就打光棍吧!
2
2。
下了班,购物的高峰。超市里而已是人头攒动。光看那门口收银的队伍,就知道里头有多红火!
上班族有些小白领图方便,买些熟菜回去直接上桌。阿伯阿妈们已经吃好了晚饭,来这儿淘淘便宜货,这就造成了如此拥堵的局面。
陈滔不满的看了看超市里拥挤的人流,最大限度的避免和这群“疯子般”的人肢体接触。早知道还是叫外卖得了,何必到这头人挤人呢!
下班的时候不只超市是高峰期。大街上那个堵车才叫厉害。从内城的主要干道一直堵到绕城公路上。车笛声搅得人胃疼,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走过去,食欲也就一分一秒的消散掉了。
本是公司请来日本的客人吃饭的,没想到日本那边大雾误了机点,对方公司十分抱歉地将行程整个延後了一天,搅得他们这边完全乱套。不过好在,事情不用他做,交代下去,自己便溜了出来。重小到大样样都是精英的他,偏偏对做菜苦手,能自己煮个泡面,烧个速冻水饺,已经是爆发自己的小宇宙了。
所以一向打算回家叫外卖的陈滔在看到周五下班晚高峰那绵延数百里的堵车大道,人看不到几个,全是冷冰冰五颜六色的机器,心下就上了火。
“他妈的怎麽就这麽不顺利呢!”抬眼看见街边的大卖场,只好将车拐进超市的地下车库。无奈,自己买些熟食回去算了。这鸟不拉屎的狗地儿,连家像样的餐厅都没有
!
他两眼扫扫,买了只烤鸡,再随便选了几样菜色,打算速战速决。不想看到一个柜台前挤满了人,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
好奇心驱使之下,陈滔顺势走过去瞧了瞧,原来是有东西打折卖,那些爱贪便宜的中老年人,当然是跃跃欲试。本来1快5一包的豆腐,现在买一送一,就这麽点小折扣还贪。陈滔嗤之以鼻得哼哼,看也不看就顾著自己付账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路况还是一如既往的糟糕。他暗自吐槽中国人口的爆棚,在国外这麽些年了,家家有车,还不止一辆,也没见过堵成这样的。反而号称自己现代化了的国内,还真是现代到了几点,呵,全自动了啊!
车厢里开了他爱听的爵士乐,女歌手有些浓厚的声音,缓缓地吟唱,就像是一杯厚重的咖啡,醇香,值得人回味。听著听著,心情变不那麽糟糕。终於车流有了些松动的迹象,哎,又是一天过去了。
等一路通畅的时候,陈滔理所应当得开到了60码,最好限速,没办法,国外告诉动不动就飙120码的,当然没法比,能这样他已经庆幸了。脑中七七八八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忽然他记起小时候,还在国内,妈妈老喜欢给他做麻婆豆腐,每次他那小嘴还吃不够似的报碗添了个干净。自打父亲被作为人才,一家移民去了美国,似乎这样的温情变成了奢望。
父母总有忙不完的工作,而国外的竞争更加激烈,父母对他的精英教育从那时起边未放松过。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再到考取斯坦福,他觉得自己整一个学习机器,毫无乐趣可言。童年的欢乐,在大树下乘凉,一家人看星星,和小夥伴们捉知了……点点滴滴已经装进了最原始的记忆躯壳里,不在回来。
算了,就算是自己嘴馋。等过几日休假了,去买块豆腐自己做,就不相信做不来老娘的味道!
话说回来,若是让朋友知道他这事儿,一定会说他还是去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
没人看麽?
3
3.
日本客户很难搞,好在他在日本呆过一段时间,创业初期也在那边干过,了解日本商界的谈判习惯,做做人情,人家也顺水做成一笔生意,还算顺利。
不过日本人挑剔是出了名的,从接机到酒店接待再到谈判各项议程,就连合约书都得设计的符合他们小日本的习惯。三天的行程,来去匆匆倒折腾了他们一大把。管理层还好,低下头的员工,做牛做马,任劳任怨,一些小姑娘都为了这连夜的加班都快不满意了,脸上的黑眼圈,对女人来说可是致命的伤。
陈滔做完了这票,放了手底下的人一个打假,自己也打算好好地休假一番,整个公司出去平时接待的人员,整体处於休眠状态。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懒,研究生毕业,在日本混迹了一段时日,他就和大学时代的好友Tony在美国创业,做第三方的手机应用软件,市场大,他们也起不的早,很快便打入了市场。所以趁著公司风风火火之时,他们看准了正在一天天欣欣向荣的中国大陆市场。Tony那损友硬是认准了他华裔的这个名头,让他来开发开发大陆市场。
没办法硬著头皮过来,快二十年不来,人生地不熟的,完全为著新城面貌所折服。80年代的上海正处於开发期,儿不如21世纪,短短十年过去,上海足以被称为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然而城市大了,生活好了,人气儿却不在了。小时候住的小公寓,早已被建成了20多层的高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满布钢精水泥,不带一丝家的气息。
所以周转再三,他选择上海附近的这座城市。有同样无语伦比的软件园区,风景优美,适合人创业。
身子骨疲累到极点,陈滔脱去身上的衣服,匆匆去浴室洗了个澡,倒头便睡。一觉醒来,已经日上三竿。肚子咕咕叫著闹罢工,没办法只得出门早饭中饭一起解决。所幸两条街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