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的极致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弃妇的极致重生-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止如此,前些日子,崔幼伯还扛着锄头在草庐前开垦了一小块农田而那位郡主娘子则跟在后面撒种、浇水,夫唱妇随的自耕自食,仿佛要在这里长期驻扎一般。

让瞧见的族人、乡亲都纷纷称赞不已直说这才是有先祖遗风的崔氏子弟。

甚至还有一些来北e阝祭拜先人、或者游历的人看到崔幼伯的草庐,忍不住询问,得知崔幼伯是在为祖母守孝,且还不是亲生祖母,只是过继的祖母时,纷纷翘指称赞,话里话外都说崔幼伯不愧是第一着姓崔家的子弟,果然纯孝守礼。

崔幼伯的坚持与真诚,也让崔允伯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他开始重新观察、评论起这位族兄。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崔允伯发现,崔幼伯确实是个很不错的

尤其是近日,崔幼伯一连串的善举,更是让族人和乡亲们由称赞晋级为感激。崔允伯的老爹崔源,更是在家里没少夸赞崔幼伯,直说老夫人眼光好、没看错人崔大是个好的。

由于这些发现,崔允伯对崔幼伯的观感越来越好,因此,他见了对方,才会主动打招呼。

崔幼伯对崔允伯也不陌生,两人年纪相仿,且都喜欢读书,两人对古学、谱学都颇有研究,偶尔遇到了谈论起来,也很能谈得来。

听到崔允伯的话,崔幼伯微笑点头,回道:“是呀,堂弟今儿又去山间‘读书,?”

‘读书,二字,对崔允伯来说,是非常写实的两个字,因为他每每看书都是大声读出来。

这也是崔允伯的一大特色,他喜欢在清晨的山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然后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诵读古代先贤们的着作,从中咀嚼体味文字的涵义,进而达到熟知、倒背如流的境地。

崔允伯也笑着点头称是,旋即他又对一旁的萧南点了点头,权作行礼。

萧南也没有说什么,点头回礼。

崔允伯又与崔幼伯闲话几句,然后便相互告辞,分别往各自的目的地走去。

目送崔允伯离去,萧南才轻笑道:“自打‘慈安草堂,建成后,咱们这位堂弟对郎君的态度越来越亲厚了。”

萧南可没忘他们夫妻初到安平乡,第一次见到崔允伯时,对方眼中闪烁着不屑和冷漠。

随后在山间,允伯偶尔遇到他们夫妻,也都是故作没看到,扭身寻个岔路.。

直到半个月前,崔幼伯以老夫人的名义开设的慈安草堂在安平乡正式投入使用,崔允伯以及许多或高傲、或对崔老夫人有敌意的人,才开始主动亲近崔幼伯这一家子。

这些情况,崔幼伯也清楚,听了娘子的话,他淡然一笑,道:“说起来,这还是娘子的功劳呢,若不是娘子想出这个办法,那些族人未必会这么快改变看法。”

几十年前,老夫人姐弟受到族人的威迫,为了保住家业,老夫人与族人决裂。

随后,老夫人姐弟三个有了出息后,他们也曾好好‘回敬,了那些族人,间接使得他们这一支四分五裂,其中不少人甚至被迫离乡,落魄的死在异地。

虽然去年崔鸿一直努力寻找迁徙族人、收养鳏寡独孤,出钱出力的兴建祠堂、家学,也挽回了大多数族人的心,将分散的崔氏重新团结起来。

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或许原谅了双相崔家,却始终无法遗忘当年是谁害他们失去家产、被迫离乡谋生。

如今那个女人虽然死了,但他们心中对她的怨恨却没有消失。

有些人甚至背地里悄悄庆贺,心里更是不停笑骂:崔守贞,崔三娘,你能干又怎样,你聪明又如何,还不是一样逃不开死亡?

而且,更让人解恨的是,这个女人一辈子没嫁人,死了连个血脉都没留下!

报应,真是报应呀。

因对老夫人有恨意,这些人看崔幼伯一家子都不怎么顺眼,虽不敢明着找茬,背后还是说了不少冷言冷语,看向崔幼伯的目光也多是冷然、不屑。

慈安草堂的出现,却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

正月初一那天,萧南忽然想起了第一世的亲人,进而想到了要帮亲人积德做善事。

跟崔幼伯商量了一番,便有了这个慈安草堂。

慈安草堂不是学堂,也不是医馆,更不是善堂。而是由崔鸿出面在崔氏宗祠旁兴建的一处院落,院子里有房舍若干,大部分的房间收藏了许多医书和农书,以及许多名贵的药材。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用来卖的。

草堂规定,其间收藏的医书可以供所有的郎中翻阅甚至誊抄,誊抄的书籍也可以带走,但每誊抄一本,该名郎中就要在草堂免费义诊十天至几十天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医书的珍稀程度而定。

不止是医书,那些名贵的药材也是如此。如果有人需要,可以申请取用,但每取走一样药材,此人就要免费照料崔氏收养的鳏寡孤独十天至一年不等,具体天数,根据药材的具体价值而定。

还有农书,草堂里有专门的士子解读,凡是有关于农业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草堂询问。

有想要农书的,也可以誊抄……不管是咨询问题也好,还是誊抄书籍也罢,全都不收钱,只需记得这些东西是崔氏老夫人崔守贞临终馈赠的即可。

慈安草堂收藏的医书和农书都是非常珍贵的古籍,其它抄本绝大多数都在战乱中失传,世上除了慈安草堂,估计也没有地方能寻到了。

于是,草堂刚一开业,便有许多洛阳的名医、郎中闻讯赶来,亲眼看到那么多珍贵书籍后,抢着翻阅、誊抄,留在草堂里义诊的医生,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个,而且大部分都是附近有名的郎中,医术什么的也极有保障。

安平乡崔氏草堂有名医免费问诊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四里八乡,连洛阳周遭的百姓也都听说了,呼朋唤友的赶来瞧病。

要知道,彼时医药不发达,山村里更是缺医少药,平日生了病都是死扛,实在扛不过去才会去找大夫。

至于看病抓药的钱,普通农户更是承担不起,许多人家,生一场大病就要卖田卖地。

如今有了免费的大夫,而且还都是名医,抓药也不要钱,只出点儿力干些活就成······这样的好事,谁又会放过,哪个不抢命一样往崔氏祠堂赶?!

一时间,慈安草堂的名声便传了出来,随后便又传出了崔家老夫人崔守贞宅心仁厚、慈心善德,临终前将几十年的珍藏全都献了出来,为的就是惠及族人与乡邻……

那些原本对老夫人心怀怨恨的人,听了这个传闻更是愧疚不已—当年他们那般对崔家三姐弟,事隔几十年,人家却又如此回报。唉,他们不知道感恩,还偷偷骂崔三娘,真是太不应该了。

PS:二更,继续码字去!

第137章守孝的日子(五)

京城,公主府。

“公主,雪娘子回来了,还带了郡主的书信。”

身着宫装的侍婢拿着一封书信,匆匆来到正堂,躬身向大公主回禀道。

“哦?乔木来信了?快拿给我瞧瞧!”

大公主正随意的倚在隐囊上喝茶,忽听到这个消息,忙坐正了身子,伸手索要书信。

宫婢忙将书信奉给大公主,然后恭敬的退到一旁。

大公主展开信件,仔细的阅读着。

此时,萧驸马从外面进来,见大公主在看信,便随口问道:“谁来的信呀?”

大公主已经读完了,听到夫君的声音,抬手将信纸交给他,回道:“是乔木写来的,驸马也看看吧。”

萧驸马随意的盘腿坐在大公主身侧,接过信纸,细细了读了起来。

萧南的信并不长,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萧驸马就看完了,然后笑着说道:“呵呵,乔木这日子过得还挺忙碌呀。”

自乌离寻到了来自东海神秘岛屿的粮源,且一次又一次的运来大批的粮食,萧驸马便不再蹲在江南诸郡收粮,而是留了得力的人在运河守着,以方便运粮,自己则轻轻松松的回了京城。

因为乌离是女儿找来的帮手,这让萧驸马对女儿更加满意,回京后不止一次的跟大公主炫耀,‘还是乔木孝顺,‘还是咱们家的女儿贴心,之类的话,大公主虽也喜欢听女儿被人称赞,可似萧驸马这般复读机一样的反复说、一直说,再好的话她也听腻了。

就像今天,大公主实在受不了丈夫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便将两个儿子打包塞给了萧驸马,让他与其浪费口水,还不如好好教导儿子。

虽然两个小豆丁还不满两周岁。

萧驸马喜欢女儿,也更看重嫡子所以对于大公主的要求,他也没有推辞,一手抱着一个,将双胞胎拎到书房悉心调教去了。

萧镜是名士口才更是一等一的好,只把两只小包子‘训,得口水直流,随后更是直接昏昏入睡,萧驸马才怏怏的回来跟娘子继续聊天。

幸好他回来了,这才没有错过女儿的信。

看到女儿在乡下守孝还能过的如此充实,萧驸马安心的同时,也不免骄傲起来:啧啧他家女儿就是聪明,竟然想到这么个惠及士子,又交好太子的善举。

大公主看到自家驸马高兴得有些失控,嘴角忍不住抽搐,无奈的说道:“是呀,开始我还担心她没吃过苦,可能会受不得乡间的清冷、苦寒,没想到她却过得这般悠闲。”

居然还有心思搀和京中的事儿。

大公主心里也倾向太子弟弟可乔木这丫头表现得也太明显了吧,毕竟现在京里不稳,他们两口子好容易躲出去就该安心守在乡下,而不是主动往是非窝里钻呀。

好吧,说真心话,大公主也觉得萧南这个点子极好,可、可太扎眼了些,经过她这么一弄,他们小夫妻头上就钉死了‘太子党,的标签,朝廷一旦有什么异动,他们两口子就极有可能卷进去,这又是何苦?

在大公主看来她有三个嫡亲弟弟,不管是太子上位,还是魏王做圣人,她和她的子女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偏萧南忽然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太子一边,这、这让其它诸王看了,岂不是要记恨上他们小夫妻从而也让大公主中立的立场变得很微-。

萧驸马却微微一笑,道:“圣人对太子唯一不满的地方,不就是觉得他重武轻文嘛,如今乔木给太子送了份大礼,待圣人班师回朝,知道了此事,定会称赞太子。”而太子的最大不足,也将被抹平。

萧镜虽没有实缺,但对政治的敏感度却不低,而他原就是见识不俗的名士,相看人的本事更是一流。

没错,现在朝中诸臣确实分作了三方;一部分支持正统,站在了太子身后;一部分支持贤王,选择了魏王;还有一小部分,讲什么‘子承父业,,站在了最像圣人的吴王一方……随着圣人老迈,三方势力的小动作频频,抢人才、争地盘,圣人亲征辽东后,朝中的气氛更是紧张。

表面上,支持魏王的势力很强,隐隐有超过太子的势头,连带着宗室里也开始有种说法:什么左右都是皇后嫡子,太子只会舞刀弄枪,重武轻文,根本无法承继这繁荣盛世;反观魏王,敏思好学,重视人才,编书着作,这才是盛世所需的后继之君。

但萧镜却敏锐的发现,所有支持魏王的老臣中,很多人是因为圣人喜欢魏王才选择支持他,并不是真心被魏王的才能折服而投靠。

这样一股势力,看着很庞大,其实很不牢靠。

一旦圣人不喜魏王了,或者有了更喜欢的皇子,那么这批人将会最先抛弃魏王。

而且,萧镜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朝中的气氛这般紧张,他的皇后岳母却没有丝毫表示。

这,很不正常。

长孙氏不是普通的后宫女子,她是圣人的伴侣,她陪着圣人一步步走进京城、住进太极宫,最说着不参政,但朝廷上下都有她的影子。

毫不夸张的说,圣人的龙椅有长孙氏的一部分。

这锦绣盛世,是他们夫妻共同的事业,为了朝廷安稳,长孙氏甚至打压了自己的亲弟弟,她没道理看着几个皇子争夺太子的储位。

萧镜推测,长孙氏之所以动声色,很有可能是故意等京城的水被搅浑,然后将企图浑水摸鱼的人揪出来,一举拿下,帮太子扫平障碍。并不是对太子不满,坐等看热阄。

此时自家女儿出面帮太子,长孙氏可能不表态,但心里绝对会记得女儿的功劳。

至于太子那儿,就更不用说了,女婿丁忧完,太子定会给他安排一个极好的位置,这样一来,女婿的前途就有了十足的保障。

更巧妙-的是,这些都是崔幼伯自己的功劳,并不是有岳家提拔,或者受祖荫庇护,而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因为,出面给太子写信的人是崔幼伯,如今他只是借大公主的手,把信交给太子罢了。

想到这里,萧镜不由得无声的喟叹:曾几何时,他的宁馨儿也这般有心计了?既让夫君知道她的好,还不会让夫君觉得她强势。经过此事,想必那崔大郎会更加信任、敬爱乔木吧?!

正想着,耳边忽然传来大公主的声音:“罢了,既然郎君都觉得乔木做得对,那我就再帮她一把吧。明儿我就进宫,问高明‘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