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血剑-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王化贞向朝廷吹牛,只须六万兵就可将满清一举荡平。朝廷居然信了他的。熊廷弼极力

认为准备不足,不可进攻。兵部尚书却一味袒护王化贞。于是王化贞领兵十四万出战,一交

锋全军溃没。清兵攻占坚城广宁。总算熊廷弼领了五千兵殿后,保护难民和败兵数十万退入

山海关。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王化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张鹤鸣免职。

到这时为止,明清交锋,已打了三场大仗。每一仗明军都是大败。

明兵的战斗力固然不及清兵,但也不是不能打,不肯打。每一个大战役,总兵官都阵

亡,副将、参将也大都阵亡。明兵人数都超过清兵数倍,武器更先进得多,有火器。三个大

战役的失败,主因都是在于军队没有准备、缺乏训练,以及主帅战略不当,指挥错误。军务

废弛,士气低落,当然也是由于统帅失责。

以中国之大,为甚么经常缺乏有才能的统帅?根本症结是在明朝一个绝对荒谬的制度:

由文官指挥战役。

这个制度的根源,在于皇帝不信任武官。明朝皇帝不信任武将,怕他们手里有了武力,

就会抢夺皇帝的宝座,先是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索性叫文官做总指挥,到后来连文官也

不信任了,于是再加派太监作监军。太监既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另有一样好处,太监没有儿

子,篡位的可能性就很小。做了皇帝而不能传于子孙,做皇帝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明朝御

史的权力很大,有权监察各行政部门。大学士代皇帝拟的圣旨、六部尚书所下的决定,御史

都可放言批评,而且批评经常发生效力。皇帝派去监察武将的“总督”、“巡抚”,后来就

变成了总司令、总指挥。

但要做到御史,通常非中进士不可。要中进士,必须读熟四书五经,书法漂亮,会做起

承转合的八股文。明朝读书人如何废寝忘食的学八股文、考进士,读一下《儒林外史》就很

清楚了。明朝派去带兵、指挥大军,和清军猛将锐卒对抗的,却都是这批熟读诗云子曰、八

股文做得很好的进士。明末抗清有三个名将,功勋卓著:熊廷弼是万历二十五年的解元(唐

伯虎一类身分),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孙承宗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第二名(榜眼)。袁

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他们三个是文官,幸亏碰巧有用兵的才能。本来明末皇帝的运气

不坏,做八股文考中进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现了三个军事专家。然而文官会带兵,那就是危

险人物。明朝皇帝罢斥了其中一个,杀死了另外两个。

别的奉命统兵抗清的八股文专家们可就没有军事才能了。杨镐,万历八年进士,指挥大

军,全军覆没。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王化贞,万历四十一年

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

袁崇焕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之下,去应付辽东艰巨的局面。当然,更艰巨

的,是应付北京朝廷中的局面。

背后是昏愦胡涂的皇帝、屈杀忠良的权奸、嫉功妒能的言官;手下是一批饥饿羸弱的兵

卒和马匹,将官不全,兵器残缺,领不到粮,领不到饷,所面对的敌人,却是自成吉思汗以

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

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铁骑奔驰于北?

蚀竽⒛辖咴⒗┩镣蚶铮牡娜啡肥峭芯颍鹕逅牧凇*

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带领了数百名族人东征西讨,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疆域最大的大帝国(元朝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不能说中华帝国的领土竟有这么大。蒙古

大帝国的中国部分,远比清朝的疆域为小)。清朝的疆域比汉朝、唐朝全盛时代都大得多,

宋明两朝更不能与之相比。当时外蒙古、朝鲜、越南、琉球、今日苏联东部的大片土地都是

中国的领土或属地。清朝全盛时期的领土,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了。

满洲战士后来打败了俄罗斯帝国的骑兵,打败了尼泊尔的?士Ρ虬芰嗣晒疟*

败了朝鲜兵,打败了越南兵,间接打败荷兰兵(郑成功先打败荷兰兵,攻占台湾,满洲兵再

打败郑成功的孙子),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两百年中,无敌于天下。

至于当时和明帝国交战,已接连三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每一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努

尔哈赤兴兵以来,迄此时为止,百战百胜,从未吃过一个败仗。

努尔哈赤幼时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识得汉语汉文,喜读《三国演义》与《水浒

传》。他的智略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当是从这两部小说中得来的。

努尔哈赤自己固然智勇双全,他还有一大批精明骁勇的子侄①,剽悍凶猛的将领,部勒

严整的战士。

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因为女真人熟习弓马,强悍善战,

汉人向来不是他们的敌手。这时女真精兵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已有六万之众了。

袁崇焕所面对的是这样了不起的大敌,而他却是个书生。他会做诗,字写得很好,文章

有气势②,既然中了进士,八股文当然也做得不错,诗云子曰背得很熟。相信他不会射箭,

宁远第二次大战时,他自称只是在城头大声呐喊③。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正面交锋之时,满清的兵势正处于巅峰状态,而明朝的政治与军事也

正处于腐败绝顶的状态。以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一个纵横无

敌的大英雄对抗,居然把努尔哈赤打死了,打三场大战,胜了三场,袁崇焕的英雄气概,在

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①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个个是有名的勇将。两个侄儿阿敏与济尔哈朗也十分厉害。

②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盛称其文字雄奇:“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

寡比。其遗文虽寥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峒倚剑之神采焉。”

③《明史》说熊廷弼左右手都会射箭,但没有提到袁崇焕会武。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生于哪一年无法查考。

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

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①。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②,喜欢旅行。他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多次落第,每次上

北京应试,总是乘机游历,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③。最喜欢和好朋友通宵不睡的谈天说地,

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兵戈战阵之事④。

明朝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二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三月初一廷试。袁崇

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而中进士。杨镐于该年二月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

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发生,袁崇焕这个向来关心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

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京城,当然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

他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做知县。

天启二年,他到北京来报告职务。他平日是很喜欢高谈阔论的,大概在北京和友人谈话

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才子侯方域的父亲)的注

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自正七品的知县升为正六品

的主事)。不做地方官了,被派到中央政府的国防部去办事。

明朝官制,兵部(国防部)尚书(部长)一人,左右侍郎(副部长)各一人,下面分设

四个司:武选(武官人事)、职方(军政、军令)、车驾(警备、通讯、马匹)、武库(后

勤、训练)。职方司等于现代的总参谋部,职方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主

事大概相当于总参谋部中的文职中校副处长。

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

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自万历四十六年到那时,四年多的时间内,覆没了明军数十

万,攻占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直逼山海关。明军打一仗,败一仗,山海关是不

是守得住,谁都不敢说。山海关一失,清兵就长驱而到北京了。

于是北京宣布戒严,进入紧急状态。

可是关外的局势到底怎样,传到北京的说法多得很,局势越是利,谣言越多,这是人类

社会的通例。谣言满天飞,谁也无法辨别真假。就在这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

一匹马,孤身一人出关去考察。兵部中忽然不见了袁主事,大家十分惊讶,家人也不知他到

了哪里。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关上形势,宣称:“只要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

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这件事充分表现了他行事任性,很有胆识,敢作敢为而脚踏实地,但狂气也是十足。若

在平时,他上司多半要斥责他擅离职守,罢他的官,但这时朝廷正在忧急彷徨之际,听他说

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那是都察院的官,大概相当于现代文职的上校政治主任之

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于得到了他梦想已久的机会,雄心勃勃的到国防前线去效

力。

他的豪语一定使朝中大官们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得到朝廷的支持,从他家乡招募了一批

兵员去⑤。当时守山海关的主要是新到的浙江兵。另有三千名广东水兵,在袁崇焕之后到

达。袁崇焕认为广东步兵勇捷善战,推荐他叔父袁玉佩负责招募三千名,其中包括袁崇焕平

生所结纳的死士谢尚政、洪安澜等人。他又认为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冲锋陷阵,恬不畏死,

申请于田州、泗城州、龙英州各调二千名,由他至戚慷慨知名、且善武艺的林翔凤带领。朝

廷一一批准⑥。

他到山海关后,作为辽东经略(东北军区总司令)王在晋的下属,初时在关内办事。王

在晋见他任事干练,很是倚重,派他出关到前屯卫去收抚流离失所的难民。袁崇焕奉命之

后,当夜出发,在荆棘虎豹之中夜行,四更天时到达。前屯城中将士无不佩服。袁崇焕本是

书生,这一来,兵将都服了他了。

王在晋奏请正式任他为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本来是没有专责的散官,现在有了驻地,

相当于宁远、前屯卫二城的城防司令部政治委员,身当山海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线。宁

远在最前线,前屯卫稍后。不过他虽负责防守宁远、前屯卫,第一线的宁远却没有城墙,没

有防御工事,根本无城可守。他只得驻守在前屯卫。

至于明军一切守御设施,都集中在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防守京师的第一

大要塞,然而它没有外围阵地。清兵若是来攻,立刻就冲到关门之前。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立刻会看出来,单是守御山海关,未免太过危险,没有丝毫退步的

余地。只要一仗打败,这个大要塞就失守,敌军便攻到北京。所以在战略形势上,必须将防

线向北移,越是推向北方,山海关越安全,北京也越安全。袁崇焕一再向上司提出这个关键

问题。王在晋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江苏太仓人的文弱书生,根本不懂军事,眼光短浅,胆子

又小,听袁崇焕说要在关外守关,想想道理倒也是对的,便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八里铺筑

城守御。他一定想,离山海关太远,逃不回来,那怎么得了?袁崇焕认为只守八里的土地没

有用,外围阵地太窄,起不了屏障山海关的作用,和王在晋争论,王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

袁崇焕去向首辅叶向高申请,叶也不理。

袁崇焕的主张虽然正确,然而和顶头上司争论了一场之后,意见不蒙采纳,竟径自去向

最高行政首长投诉。越级呈报是官场大忌,他做官的方式却大大不对了。这又是他蛮劲的表

现之一。

这时宁远之北的十三山有败卒难民十余万人,给清兵困住了不能出来。朝廷叫大学士孙

承宗设法解救。袁崇焕申请由自己带兵五千进驻宁远作声援。另派骁将到十三山去救回溃散

了的部队和难民。王在晋觉得这个军事行动太冒险,不加采纳。结果十余万败卒难民都被清

兵俘虏,只有六千人逃回。

满清这时在经济上实行奴隶制度,女真人当兵打仗,以抢劫财物为主要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