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情形,大家都清楚。传统文化已经没落,虽然偶尔有人提起。也很快淹没在浮躁的社会里,折腾起几个浪花罢了。被人遗忘的,落寞的,跟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文化。这方面的作者也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网络文学这一块,真正写这个的很少。就算写,都是打着幌子去写。作者本人并不懂,只是给大家编一个故事罢了。但是这种描写,把本来就没落的传统文化,打入更深的深渊。不了解还//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不算。反而还要误解。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叹息一声。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太深。笔者虽然称不上jīng通,但是每每看到人们那种对于传统的误解。那种鄙夷的眼神,那种自以为是的评价,感到心中隐隐刺痛。所以,我的小说在一些读者眼里可能看起来有些愤世嫉俗,这个也许是我小说中唯一比较明显的情绪了。
所以本书试图从根本源头上寻找答案,寻求被人们误解的,忽视的,鄙视的,甚至唾弃的传统文化的真相,但是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在有限几个方面探讨。
很多读者问我,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呢?总是感觉不能投入进去,古书也看不懂。其实可以从兴趣入手,比如你对小说感兴趣,可以看古人写的小说,四大名著之类的都算入此列,你能说四大名著不jīng彩么?而一些文人的笔记尤其有意思,比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身为一个大学士,他的笔记都是描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事,非常引人入胜。也可见纪晓岚的修养高深,志趣风雅。
当然学习传统文化,有几个忌讳。第一个忌讳就是以己度人,尤其是一些圣贤写的书籍,其中的道理非常高深,但是你凭你有限的知识就加以否定。认为天大地大我最大,古人不如自己多多。抱着这种心理学习的人,还不如不学。这种傲慢心是最大的忌讳。还有一些人,学了几天的传统文化,就认为自己完全掌握了古人的东西,非常的自高自大,认为古人不过如此,太小儿科了。这种人不在少数,傲慢心是一个人自我毁灭的开始,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我说过,即使是绝世天才,学习传统文化也很难能掌握到几分,里面的水太深,牵扯到各种学科,各种规则。比如中医,八字这两个学科吧,有几个人能真正掌握?我说的掌握不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应用于实践当中的。恐怕这其中一个都需要去学习一生了,真正能够熟练掌握,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的。所以学习传统文化,第一个就忌讳傲慢。
第二个就是忌讳就是浮躁。浮躁的心是无法解读传统文化隐藏的宝库的。内心浮躁,静不下来,不用说传统方面的,就算是别的方面的,也很难学会。很多人都坐不住的,坐一会就想出去,这类人适合跑业务,不适合搞学问。所以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要自问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学。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深入不进去,说明没找到兴趣所在。现在整个社会都充满着浮躁,十个人九个半都在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哪有心思去学传统文化呢?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跟目前的社会cháo流格格不入,所以目前能做出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基本都是逆水行舟,感觉阻力很大。但是这份阻力确实宝贵的。只有在阻力跟磨难中才能真正的学成,世界上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道理。因为从学到实践,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会遭受非常多的非议,你还需要能够承担失败的勇气。
最后总结一句话,目前还在坚持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都是勇士。
章节目录525章何谓圣贤
顾飞回到家里,看到婉如正在看书。
顾飞刚进门,婉如就喊道:“你选的什么书啊,全是繁体字,我都看不懂。”顾飞说道:“怎么了?有问题么?我买的都是正版的,字错了?”婉如说道:“字没错,我看不懂繁体字,你说你是不是故意的?”顾飞说道:“看这类书最好看繁体版的,有助于理解。现在简化字跟繁体相差甚远,已经不能见字而知其意了。用简体字看经典很多深藏的意义看不明白的。简化字的提出正是社会浮躁的开端,把一切都简单化,适应环境的需要。因为追求物质的文明来说,效率是第一位,繁体字那么多笔画,会影响交易的效率。加上当时对传统文化持反对意见,所以就把字给简化了。1909年,陆费逢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22年,陆费遣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它笔画多的字也简化。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56年1月28rì,《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rì在《人民rì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从1922年到1956年,简体字正式开始适应,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当时的时代背景,正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主导思想当中所以国内的一切落后的东西都要进行改革,文字自然首当其冲。”婉如说道:“字简化了不好么,也好写,看着也简单,交流起来不费劲。”
~~…更新首发~~顾飞笑道:“要说简单,还是英语简单,因为只有二十六个字母。
就算简化后,汉字也不算简单的文字的系统。其实文字反应不同文明的底蕴。文字的意义就是文明的交流跟传遍,也是一个文明的根基所在。我们国家属于象形字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每个字都不是凭空随意造的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思想的结晶,也是文化的根基所在。
一个民族的文字越复杂,那么其中的思想内涵也复杂,也越代表更高层的jīng神类文明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字越简单,越倾向于物质文明社会。而〖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发达的jīng神文明社会jīng神占首位,虽然很多朝代的物质文明当时也是世界领先的,但是我们一直还是在抑制物质的发展。很多学者分析〖中〗国古代,都从物质上去分析,都从经济上去分析。其实〖中〗国如果重视物质文明的话,早就扩张侵略全世界了,并且也不会持续几千年时间而不变,甚至会四分五裂。只有在高度统一的jīng神文明控制下,朝代才能长存,才能存在几千年。古代先贤早就看到了这个所以一直不让物质文明过度发展。所以我们的文字能够传承几千年,并且文字复杂,也不利于跟国外交流。而简化汉字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物质文明铺路,跟外界交流简单化,效率化这样就抛弃了繁体深刻的传统含义,只保留了简单的文化烙印。也就是目前的简体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烙印已经降低到了极点。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简化有简化的优势而繁体自然有繁体的优势。
简化了好学易懂,输入方便辨认起来也简单,但是在简单便利化的同时,我们失去传统的灵魂,失去了传统的传承。我们这些年一直企图跟老祖宗划清界限,而简体字正是最彻底的做法。”婉如说道“香港,台湾那边也一直用繁体字,没见他们经济落后啊,我认为你说的有些道理,繁体字肯定有好处的,不然台湾不会一直保持繁体字了。而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看起古书来,障碍很多,很多意思都不明白。根本不知道这个字原本意思到底是什么,简字体我觉得都不是象形字了,应该类似英文字母了。”
顾飞笑道:“我举个例子,你看看圣人的圣字,繁体怎么写的?上边一个耳一个口,下面是一撇加一个土字。而我们简化后,就根本不知道圣本身的含义了。什么叫圣?一个为耳朵,就是听的意思。一个人广听〖言〗论,不自负,能把别人的〖言〗论真正的听进心里去。一个是口,那就是言,把自己的思想说出去,教化民众。做到这两样算是圣人了么?当然不是,最关键的孩子下面的那个土字,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自身去做,真正的知行合一,真正做到自己所讲的话,才是圣人。所以你看这一个圣字,包含了多少的含义?你能从简化字中得到〖答〗案么?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圣人,要从三点上观察,第一就是有学问能够教化民众,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这是最起码的,必须有知识作为基础的,并且能够生动的表达出来,让人能够听明白,这就是口所代表的含义。
第二,就是能闻,能听人们的反馈,能够自我检讨,能够把别人的建议,真正听到心里去,而自我改正,绝不是一意孤行,自高自大。这就是耳朵的含义。第三,就是亲自的去做,亲身实践,而不是光凭口头上说。这点最重要,看其实际行动,是否真正的去做了,是不是虚伪的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三点就是辨认圣人的标准。缺一不可。就算具备耳跟土,缺少了。不行,不能把自己的学问让别人明白,让别人收益,不能讲解出来,不能为万世之师,只能说自了汉,自己只顾自己。具备口跟土,缺了耳朵不行,虽然自己也能讲出来,也自己亲身去做了,但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我行我素,这样的人只能算是知识分子,不能自我的检讨跟觉醒。
具备了耳跟口,缺少了土,那么光说不做,没有实践做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砖家叫兽了,不值一提。”
章节目录526章五石散
圣人是古人对于出世之人最高的评价,也是做人最高的准则。e^看过去来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很多圣人,比如孔圣人,比如医圣张仲景,诗圣杜甫等等。这里面的圣字,包含了很多的含义。比如医圣来说吧,张仲景为何成为医圣?为何后人这样尊称他?医生很多的,为啥偏偏医圣是张仲景呢?首先是德行,张仲景的德行不用说了。东汉末年,动luàn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者很多,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引发了他发愤学习医学的决心“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yīn阳大论》、《胎胪yào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现在有一部分中医认为伤寒论跟黄帝内经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张仲景也是研习过内经,这是他自传说的,毫无疑问的。伤寒论的一些用yào思想,也是传承于内经的。张仲景的家族因为瘟疫,死了非常多的人,这就jī发他开始学医了。张仲景本身的事迹流传的不多的,能找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张仲景为王粲看病的逸事:“仲景见shì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rì,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sè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rì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鸠、仓公无以加也。”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在针灸上的地位非常高的,并且皇甫谧也不是一般人的。因为对于张仲景叙述的资料很少,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份得来不易的资料。这个资料里面,张仲景能够见而知之,并没有去mō脉,并没有去问诊,就看一眼,就能断人生死,这份能力,绝对称得上千古神医。而现在的中医大学的书本上,天天强调什么四诊合参,就好像来了病人,不mō脉,不望闻问切,就不叫中医似的,就不能看病似的,委实可笑。古人从没有说过要四诊合参,张仲景看那人一眼,不但知道这个人四十岁的时候眉máo要脱落而已,也知道治疗的方法,甚至单凭望诊就知道病人是否服yào。这种医术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了。所以医圣之名不是白叫的。五石散这个东西,其实大大的有名。很多读者可能知道,在两晋时期,很多的名人雅士都热衷于服用五石散。石钟rǔ、紫石英、
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这五味组成的。这五味都是矿石类中yào,xìng质都偏温燥,是治疗寒症不错的方子。但是两晋的人却太过于极端,不管身体是否适合服用五石散,盲目使用。造成了弊端,由于五石散辛温的力道很足,甚至可以说是霸道,对于先天不足的虚寒型非常好用。
并且伤寒论对于这类xìng质比较猛烈的yào物,都有说过病愈即止,不要过量服用。但是两晋时代却把它当为时尚来用。当服食“五石散”成为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