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惶恐的跪在地上。
他们说谢万岁隆恩,他们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不知道。
皇帝很满意,只是他不会知道,这些人是真的什么都没看到,什么都不知道。
* *
后来,即使是终日不问朝政的沉顿酒色,更有无数人的奉承恭维,他却已大觉这皇帝当得太不称心、太不如意,更开始对皇位毫无兴致了。
是的,天上地下的王,他要做全天上地下的王!!!
小小人间又能算得什么呢?!
可是,又怎样才能算得是天下地下的王呢?
宣帝就样想呀想,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个绝妙名堂来——他将帝位让给年仅6岁的儿子,然后自称天元皇帝。
他让人称‘天尊‘,命见驾者斋戒沐浴,又把所住所有相关人事物皆改了称呼,比如他所常驻宫殿称之正阳宫,比如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的活动所在称正阳台……
就在这种种虚幻的自我满足中,天元皇帝对这样的日子总算有了些满意,决定下来要好好的以此过上很多很多日子。
可他不知道,在他之外,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精神的日益癫狂、身体的日益虚弱;所有人都看的出,并有绝对的实例证明,他是得了不可药愈的呓症的。
当然,以杨坚为首的‘天下’计划最核心者例外,他们知道很多人们所不知的。
并且,为了大周、为了天下,他们都在很慎重很慎重的斟酌着他未来的日子,很辛苦很辛苦的计算着他病重的日期、及——死亡的时刻。
* *
公元580年的五月初十,长孙晟与千金公主入都城长安,天元帝病入膏肓、弥留在际。
名著天下的神医姚僧垣被大司马杨坚请来,准备再施回天术,救这位一直都不信医、不要医而自信想好就好的起来,然后终于到现在不能一字言语、一点动作的无尚天尊活过来。
姚僧垣首先向所有人查问他的病史,细细查问。
所得共同答案是:天尊一开始只是发呆,脾气变的很糟,喜怒无常。
然后忽然有一天,天尊把一个上士抱在怀里,双手却向后面什么也没有的空中摸索。
天尊当时的表情陶醉极了、兴奋极了,他一边啧啧的凌空摸着还一边狂笑,有时又支起耳朵……天尊的样子像是在听人说话,可是他的口里从也没停……
再后来,天尊严令我们的第九天,他就不顾所有人阻止,让新帝登基,然后自封、成为天元圣帝了。
后来后来的再后来,是天元帝一天比一天病的历害,并终于一病不起,又绝不肯吃药就医——到他终于不能有任何意见的现在,就是百药无效,任太医们束手无策了……
——太医们束手无策,神医也没有什么可对策的——在天元帝这样一步步的病情加重里,根本就是无迹可循又自然而然的天谴。
药医不死病,谁能救必死人?
于是,以院前盛放的梨树为引,姚僧垣委婉的向所有人宣告了天元帝的死亡。
他说:“任何一棵树,倘若拼命地开花、结果那就是要死了,必死无疑!茶是先苦后甘,糖却是先甜后涩 ,老天给一切生物的种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能量耗尽了,也就是生命到了尽头了!”
* *
第二天,公元580年的五月十一,无比逍遥自在的天元皇帝宇文贇还没厌倦太上皇这名位,但老天却将其升格为先皇。
那时候,静帝宇文阐年幼,只好由已开始要以天下为已任的左丞相杨坚专政。
辅政之初,小皇帝宇文阐便匆匆入主天台宫,将至高无尚的正阳宫空了出来,做为杨坚的丞相府办公处。
接着,大丞相杨坚即刻为小皇帝下旨,以千金公主出塞一事诏令所有分封在外的王候将相归京。
花事 章五 风起云涌
* *
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如计划中演练过无数次的样子,属于杨坚的新的王朝已然慢慢成形。
杨坚满意极了。
可是,当他备好刀子要来杀人的时候,秘密为他计划了这整个‘天下’阴谋的长孙晟却来到面前,要他留下宇文一族的生命。
他看着长孙晟,实在有些反应不过来,他实在无法想像长孙晟怎么会提这样一个要求。
* *
要知道,在这场政变里,他杨坚与宇文一族是注定的你死我活的关系。别说他不可能会想放过宇文一族,就算他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要知道,他杨坚虽权倾朝野,但当时的军权却实为六个上柱国、大总管所控。
尉迟迥控制太行山以东十个州,加上他侄儿尉迟勤所控的五个州,共十五州;韦孝宽控制了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并州总管李穆控制了河东、山西九个州。这三家实际控制原北齐全部领土。
此外,雍州总管毕王宇文贤控制北周的心腹之地、关中八个州;司马消难领郧、岳等九个州;益州总管王谦领西蜀十八个州。这些人多数想入京辅政,也具有执政的威望与实力,只要有一个人发难,势必争相效尤。
且,还有数不清的王爷更想入主朝政,尤其是天元帝的五个叔父。
弟承兄业,历朝有大量先例可循,北齐更有叔篡侄位的前例。一旦这些人略作变通,不与杨坚争辅政之位,而是直接扶上他们身侧的王叔皇爷为帝,既省力,又名正言顺。
比如尉迟迥,他完全可以派人到百里外的襄国,将赵王宇文招迎回邺城称帝。以尉迟迥的实力,以赵王招的威望,只恐旋踵即恢复了北齐的天下,邺城的齐都宫殿尚在,简直是水到渠已成,不须五日,一个齐国或赵国又恢复起来了。
而李穆则可以扶起身边的代王宇文达,建立代国或晋国。
如此,天下倒回五十年,四分五裂,不可收抬……
自然,杨坚一派将在大乱中死无葬身之地。
——这些,都正是当日长孙晟首先提出的。可到了今天箭已离弦,一切不可挽回,长孙晟竟要他放过宇文一族!!!
* *
沉默在彼此间持续了许久,杨坚在长孙晟那一贯有礼、而疏离的容颜上看不出任何端倪。
深深的吸一口气,他只有首先开口:“为什么?季晟,理由,你的理由是什么?”
“宇文无双。”长孙晟并不隐瞒:“她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理由。”这样说的时候,他眼中有一抹柔情划过。
但杨坚没看见,看见了他也会以为那不过是个错觉。
是的,或者仅以年龄,长孙晟不过是个二十二岁三的青年。但从他们认识第一天起,杨坚就从没想过长孙晟的年龄,他甚至从没想过长孙晟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当然更不可能像一个正常的少年般、去对一个女子动心。
近乎直觉的,他惶然起来:“那个宇文无双,她难道也是魔族?且是连季晟也不能对付的魔族?可是这几年来,我已有足够的证据和信心,确定你才是这世间最具力量的魔。”
有一种种淡淡的寂寞袭来,长孙晟的眼中闪过讥诮,却不知是对谁。
不接杨坚的问题,他静静道:“丞相志在天下一统,所以征灭北齐,取得北周,接着还会代陈。但,这些早早晚晚将落于丞相手中的所有,并不是全部的天下。”
杨坚眸光闪动,随即一拍手:“突厥,突厥。”
然后又苦笑:“那里,不是我所能奢望的地方啊。季晟,你该知道,他们世代强悍,称雄朔漠,自先朝(北魏)以来更是强大至于顶峰。
尤其,北齐尚存时,北周与之争媚突厥,每年进贡缯絮锦彩等各数万匹。当时的佗钵可汉一再称周、齐为两儿,还有‘两儿常孝,何忧国贫?’之说。
几年前,我们终于灭齐时,佗钵不及援齐,却收留了范阳王高绍义,并立他为王,在边界划出一块地方,让高绍义纠集打散的旧部,以此牵制周朝。我们现在的状况,是悉心伺候还不得安宁呐。”
“如果我可以、三年之内让彼此臣属关系翻转,十年之内彻底消除突厥之患呢?”长孙晟淡淡的问,神态仿佛是在谈论那夜的天气。
杨坚看着他,不由呆呆发愣,他听的清楚长孙晟的每一个字,但听不懂里面的任何一点意思。因为长孙晟所说,是他做梦也不能想到的。
又过了许久,他才终于回神,眼中是不能抑制的兴奋:“季晟能说说你的大体思路吗?”
“还没有。”长孙晟干脆俐落的说,在杨坚再次怔愣前补充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首先要去一趟突厥,清楚明了他们的一切,然后才是制定相应策略。”他琐住杨坚阴晴不定的双眼,回到最初主题:“而,这一切的前题是:丞相留下宇文一族。”
杨坚的眉拧了起来,这一次,他没有再问长孙晟为什么。
他是全然看不透长孙晟这个人,但总算也是有所了解,既然长孙晟刚刚不答,就是他不想答,再问多少次都是相同结果。反而,自己这样的一绕会引起他的反感也未可知。
但,他虽对长孙晟的力量有信心,并当众赞过他未来在年青一代的名将里无人能及之类,却并不能因此就如长孙晟般有把握他刚才那近于异想天开的承诺。
何况,宇文一族的每一条命、都在已往演练过的计划里被彻底除去了。
* *
“彻底除去你的敌人,杀是最简单的却并非最好的,更不是唯一的。
丞相,相信我,多花一些心思想想不杀的法子,你绝对能得到的更多。”长孙晟并没有等他的回复而只是留下了一番话,然后离去。
太常寺里,宇文无双还在等着他。
* *
清晨,黎明即起,天边朝霞烂漫。
自帝京至灞桥夹道观瞻公主出嫁的民众形成两道人墙,一路上笙歌鼎沸,细乐飘扬,彩旗飞舞。
灞水两岸更是锣鼓震天,千舟竞发。
舟是彩舟,不在水中行驶,却在两岸的陆地上穿行。伴随着震天响的鼓点,它们颠簸着,摇摆着,穿插着,似乎平地水涨三丈,它们真地在惊涛骇浪中行船。激动的鼓点把人群振奋得如痴如醉……
而人山人海里,让成千上万的红男绿女更振奋的,是他们可以一睹传说中那个天下最美的女人的风采。
灞桥之上,将有一幕动人的送别仪式:公主的父亲亲自捧着美酒,让公主饮下离别的酒。到时公主将亲下绣车,跪受亲人赐酒。这一刹那,算是开天门,让凡俗之辈一睹天人之姿貌。
* *
送千金公主于突厥的护亲正副使选定汝南郡公上大将军宇文神庆和司卫上士长孙晟。
宇文神庆是个有趣的人,他本来颇涉经史,人也聪明,但因着朝政家族里的种种变故,在痛定思痛中独有所悟:最聪明的人先死,平常人次之,最糊涂的人却是安然无恙!
于是慨然叹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乎!”接着烧尽藏书,专学糊涂。时至今日,他糊涂的学业大成,差不多可以进入糊涂虫的境界。
杨坚对这个糊涂虫很有几分好感,他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宇文神庆的儿子宇文静乱,如今又给了老亲家一个风光讨巧的好差事。
这般恩遇下,糊涂虫宇文神举该是绝想不到他的兄长宇文神举实为他杨坚借刀所杀了吧?
——每每见到宇文神举,杨坚都不由的很佩服自己的政治手腕;于是心情就很好,对宇文神举也就忍不住多恩遇;因为他的恩遇,宇文神举、尤其是他的儿子宇文静乱等就越是对他死心踏地;于是每每见到宇文神举,杨坚都不由的很佩服自己的政治手腕,于是心情就很好……
啧啧,多完美的循环!!!细细想来,长孙晟那日所言的‘不杀’就是这个法子吧?杨坚记得很清楚,当他告诉长孙晟正使就是宇文神庆时,这个一向似笑非笑到深不可测的人居然很真实很明亮的笑了一下。
杨坚明白,这笑是他对自己安排和领悟的满意,也尤其是对这安排之后他所承诺的涵意的安心愉悦。
杨坚不明白的是:长孙晟为什么会因此而愉悦?宇文一族的生命何德何能竟牵动了他的情绪?
不过,很快的,当杨坚看到千金公主的时候,他明白了。
* *
那是当那万众期待的动人一幕终于来临,传说里的千金公主走出了她的锦绣宫车,所有的声息在同一刹那消弥于无形,人们甚至连呼吸也不由自主的禀住了。
那样的美丽,已非任何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所能形容。
她缓缓地走向她的父王宇文招,其间盈如远山的眸子、只琐定着几乎注定永别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