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尼新作灿烂千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赛尼新作灿烂千阳-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生于阿富汗,在美国受教育,反而敢于拥抱被很多人视为过气老梗的老式说故事艺术,不畏煽情催泪、安排巧合的剧情转折,而这些都是被当代美国作家视为禁区的东西。……即使通俗与文学性的界线在此被模糊,至少我们很幸运拥有胡赛尼这样的作家,拥有说故事的恢弘企图,用这部宽宏的小说为我们诠释了他的文化和历史。……为了探寻已吞噬了阿富汗的暴力的根源,胡赛尼透过这些女性的生命片段为我们揭示了几许细微的希望之光。
  ——《迈阿密先驱报》(Miami Herald)
海外媒体推荐(2)
  个人在困境中挣扎的旅程,家庭里那些似乎无穷无尽的秘密。胡赛尼的两本小说以及小说中的各个角色都以不同的方式在追问以上的问题,而答案也不尽相同。在阿富汗,在美国,我们每个人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本略显散乱却更为睿智的小说中,胡赛尼延续着他那富有同情的叙述方式,以及简练、引人动情的语言特色。
  ——《圣路易斯邮讯报》(St。 Louise Post Dispatcher)
  卡勒德·胡赛尼完成了一件极其艰难的工作:《灿烂千阳》的力度和深度都超越了Chu女作《追风筝的人》……通常,第二部作品相较于前作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但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成功地把读者带进了那个残酷、绝望、苦难和贫困的世界,同时又以希望、救赎和爱来抚平痛苦……
  ——《夏洛特观察家报》(Charlotte Observer)
  《灿烂千阳》获得了《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图书馆杂志和《书目报》的热情赞扬,所有的表扬无疑都是应得的。故事线索清晰,写作言语简练,隐喻精当,读者宛如走入故事主角的生命之中,感同身受……胡赛尼对语言的表现能力有着非凡的鉴别力和控制力,总是能以极准确的描述来反映现实,同时又能引发读者内心深层的感触。
  ——。com
Amazon书评人推荐
  Joanna Daneman: “风格异常简洁清晰,人物刻画深刻而鲜明,主题直达根本而深重。这是一位令人瞩目的作家,我将继续关注。”
  Seth J。 Frantzman: “卡勒德·胡赛尼再一次大获成功。《灿烂千阳》讲述了一个非常与众不用的故事,关于两代女性的悲惨遭遇,感人至深。她们深陷无爱的婚姻,命运被操纵在时代的手中,无法逃脱。”
  Donald Mitchell: “卡勒德·胡赛尼在刻画重要历史事件与时代主题方面异常成功,同时又能令你的心跟随故事情节一遍又一遍地疼痛。为何你的反应会如此剧烈?我想那是因为所有的角色都能让人感同身受,这是在阅读其他现代小说时很难有的体验。”
  Lawrance M。 Bernabo: “无论怎么说,超越异常成功的Chu女作总是比最初的创作要艰难许多,胡赛尼本来极有可能变成吃老本的平庸作家,但《灿烂千阳》充分说明,关于阿富汗,这位喀布尔土生土长的作家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要讲。”
  Amanda Richards: “这本小说会让最刚强的男人也偷偷拭泪。胡赛尼简单却充满丰富细节的描写让阅读充满乐趣,在我看来,灿烂千阳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小说之一。绝不可错过!”
  N。 Durham: “正如其他评论者所说,《灿烂千阳》比胡赛尼的上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更令人喜欢。他再一次试图让我们能够多了解那个原本陌生的世界,而不只是进行无谓地谴责和置之不理。当然,如果你是《追风筝的人》的无条件拥戴者,这本书你自然也会喜欢。”
  John Kwok: “一本真正的现代文学经典,注定要成为27年度最佳小说。它应当被与《战争与和平》以及《日瓦格医生》相提并论。”
  Thomas Duff: “一般来说,我偏好阅读刺激惊险型的小说与休闲读物,因此,当我接到《灿烂千阳》试读邀请的时候,我想这恐怕不是我的那杯茶。但事实证明,我非常高兴未曾错过这样的阅读机会,因为它确实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有着令人惊异的力量,关于阿富汗,关于无法言说的三十年,关于爱与生命。”
  Charles Ashbacher: “这本书一面向读者展示阿富汗过往三十年的历史,一面讲述当时生活在传统伊斯兰社会里的妇女们所经历的一切。它可称一本悲伤之书,两名女主角的生活浮沉会令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她们在这样一个社会中争取更好生活而独自抗争的悲情与勇气。”
  W。 Boudville: “胡赛尼从一个全景视角来描述阿富汗最近几十年来令人痛苦的经历。自1970年代始,它历经国王统治、苏联入侵、民族抵抗与塔利班崛起。尽管美国读者从中会读到许多熟悉的政治事件,但阿富汗这片土地及其人民与宗教,仍然晦暗不明,并充满疑团。”
  Mark Baker: “我习惯于阅读厚重的推理小说,这样的情节剧对我来说是一次口味上的很大转变。小说的前半部分比较无聊,因为我很容易就猜到故事的发展,但后半部分非常精彩,结尾非常完美地实现了苦乐参半的效果,我没法想象还有更好的结局。”

()好看的txt电子书
  Grady Harp: “胡赛尼带领我们穿越阿富汗40年来的血泪历史,但他并未过多渲染仍然笼罩在这个国家上空的恐怖阴霾,而是以极温柔的叙事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爱、奉献以及人们之间潜移默化之美。”
  Robert P。 Beveridge: “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觉得难以释卷,一度废寝忘食。然而,当看完整个故事,我却发现几乎没有动力再让我看第二遍。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写得很好,但显然它不是一本伟大的书。适合阅读,但无法给人以持久不灭的印象。”
  B。 Marold: “阿富汗和外部世界的种种事端为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提供似曾相识的背景,但作用仅限于故事背景而已。日常生活中复杂交错的细节,以及这两个女人间的互动和亲密关系才是整个故事令人心动之处。”
  Daniel Jolley: “卡勒德?胡赛尼再次献上一本美丽的小说,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这部小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阅尽30年来阿富汗的社会百态。这也是一个有关友谊与奉献的动人故事,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少有的机会,以了解阿富汗妇女早在塔利班掌权之前就已遭受的长期苦难和不公。”
对话胡赛尼(1)
  1。 问:你的上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可说协助世界改变了对于阿富汗的观感,让数以百万计的读者初步认识阿富汗的人民与他们每天实际的生活。你新的小说可说涵盖了阿富汗过去三十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从苏联入侵乃至于美国所领导的推翻塔利班政权的战争。尤其是目前你已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你是否觉得身负使命要让世人了解你的国家?
  胡赛尼:身为一名作家,故事本身总是优于其他一切考虑。我写作时并不会怀有什么伟大神圣的想法,更不会有特殊的意图。对于作家而言,自觉有责任要代表自己的文化或向读者介绍自己的文化,算是相当沉重的负担。我的写作故事总是从非常个人的、私密的角落,从人性的连结开始扩展。对我来说这本新书吸引人的部分是,当两个女性主角周遭的世界陷入混乱时,她们所怀抱的希望、梦想与所有的失落,她们的内在生命,让她们相聚的特殊情境,她们决意想要求生的本能,以及她们之间的关系所唤起的意义与力量。当我写作的时候,我见证这个故事自己扩展起来,随着书页进展而变得越来越有企图心。我明了想要只述说这两个女人的故事而不触及阿富汗自1970年代至后9·11时代之间的故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私密的个人故事常会与重大的历史性事件纠缠在一起。也因此阿富汗的乱局与近年来的国家 伤痕慢慢地就不仅只是故事的背景。渐渐地,在这本新的小说里,阿富汗本身——更精确地说,喀布尔——所占的份量,就某种程度而言比起在《追风筝的人》里所占的更多。但这纯粹仅是基于故事的需要,而不是出于要把祖国的事情向读者全盘托出的责任感。因此,如果读者在看完这本新书《灿烂千阳》之后,能够喜欢这个故事而且对于过去三十多年间,在阿富汗发生的事有多一点的认知与感受的话,我将会非常地高兴。
  2。 问:你希望读者看完你的新作《灿烂千阳》后,会有何种回应吗?
  胡赛尼:单纯就一个作家而言,我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发现和我在阅读小说时的同样乐趣,不管是故事本身、角色的吸引与否、感受到的光明面与故事主角所经验的生活。尽管有巨大的文化差距,我希望读者可以对于这个故事中的情感作出响应,以及对故事主角的梦想、希望、日复一日的生活奋斗感同身受。身为阿富汗人,我希望读者可以试着对于阿富汗有更多的理解,特别是可以更了解饱受战争与极端主义摧残的阿富汗妇女。我希望这本小说能为那些世人所熟悉的、穿着蒙面服装、走在尘土飞扬街上的阿富汗传统妇女身影,增添更多的深度、细致与情感的意涵。
  3。 问:请说明一下,你新书的书名灵感是来自哪里?
  胡赛尼:这本新书的书名是来自一首有关喀布尔的诗作,这首诗是十七世纪阿富汗诗人Saib…e…Tabrizi在参观喀布尔之后的印象之作。当我发现了这一首诗的 时候,我正试图寻找有关描写喀布尔的诗词英文译本,想要在书中人物即将离开他深爱城市的悲伤场景中使用。我了解到我不只找到了切合书中想要表达的情绪诗句,同时在诗末所出现的词句“一千个灿烂的太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也相当适合这本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这首诗是由Josephine Davis教授从波斯文翻译过来的。
  4。 问:你最近获颁联合国难民署的人道主义奖,也被任命为该机构的亲善大使。可以大概的描述一下,你与这个机构合作了哪些部分的事? 身为亲善使节,你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胡赛尼:对我来说,能获邀担任亲善大使并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实在是相当大的荣耀。身为拥有世界上最多难民的国家之一的一份子,我时时谨记难民这个议题。我将被要求代表难民事务出席公开场合并在世界各地为难民发声。 对我来说,试图吸引大众的目光并利用我的知名度与对于媒体的力量为人道危机受难者发声,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可以更重视难民相关的事务,既是我的荣幸也是义务。
对话胡赛尼(2)
  今年一月,我有幸与联合国难民署去乍得访视当地难民营,这个难民营收容了二十五万来自苏丹西部的达佛地区(Darfur)的难民。在那里我有机会与当地的 难民、地方官员与人道志工对谈,并有机会了解到当地摇摇欲坠的制度。那是一场令我无法抹灭和难以忘怀的经验。目前我正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一个“援救达佛 (Aid Darfur)”的计划。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到位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去看看。
  5。 问:你所呈现在塔利班政权下的阿富汗的现况可能让很多读者感到相当惊讶。例如,众所周知的塔利班禁止电影与音乐。但是很多读者也不知道,即使《铁达尼号》这部电影无法在阿富汗上映,透过了在黑市偷偷放映的电视与录像带仍造成了铁达尼号的热潮。阿富汗地区如今被塔利班政权掌控的程度有多少?在传统之下流行文化是 如何生存的?
  胡赛尼:塔利班破坏艺术文化的行为,最恶名昭张的就是轰炸损毁了世界遗产巴米扬大佛,对于阿富汗的文化与传统艺术有了毁灭性的影响,塔利班也烧毁了无数的电影、影 带、音乐、书与字画,他们监禁电影制作人、音乐家、画家和雕刻师。这样的限制迫使一些艺术家放弃创作,其他只能暗地里进行。有些建造了地窖,让艺术家可以 作画或让音乐家演奏,有些假装聚会缝纫其实在成立读书会撰写小说,如女诗人Christina Lamb所组成的读书团体 the Sewing Circles of Herat。有些则是以其他聪明的方式来隐瞒塔利班,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一个画家在塔利班的命令下,被迫将他的油画作品上的人面涂掉,只是他用的是水 彩,当塔利班被逐出之后,他便将作品上的水彩洗掉以还原作品。这些只是艺术家们铤而走险、用以逃避塔利班严密掌控压迫各种艺术形式的例子中的一部份。
  6。 问:你在创作《灿烂千阳》的时候,与创作上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胡赛尼:当我在创作《追风筝的人》的时候,并没有读者在引颈企盼,不过在《追风筝的人》成功之后,写第二本小说相对来说就困难许多。开始创作的阶段, 对于我是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