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品相关 催眠术介绍
催眠疗法是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过言语暗示引到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即催眠状态。病人在这种状态中对治疗者的言语指示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较为深刻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使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疾病明显好转。
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
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本疗法的具体作法如下:
1、治疗前,要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的要求,把治疗目的步骤讲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人的受暗示性程度,这是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测试暗示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四种简易方法,测前告诉病人要对他的神经系统进行测查:
(1)测查嗅觉的灵敏度: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病人分辨哪个装有水,哪个装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挑出后两种的一种得1分,挑出两种得2分。
(2)测查平衡功能:令病人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然后治疗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尽力体验你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话3次后,要病人回答,如感到未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查记忆力:令病人看一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个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走彩色画。问:①“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②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的还是淡黄色的?③房间有2个窗户还是3个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查可得0~3分。
(4)测查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中画一直径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两个等大圆圈,中间分别写12与14(或14~15)两个数字。要病人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者得1分。
通过四项测查病人可得0~8分,分数愈高者表示病人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2、治疗时,房内光线要雅淡,要静,室温适中。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先调整呼吸,使它平静有规则,进而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治疗者在旁实施催眠时一般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法是凭着治疗者的威信,用简短、明确、权威性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头部即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间接法是借助“催眠药”如对面墙上发亮的灯光,或单调深沉的“拍节器”。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病人愈来愈疲倦、眼皮紧了、变重了、睁不开了,随即暗示其上肢、下肢、全身都松弛无力了,病人随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轻度、中度和深度。
轻度催眠状态:病人闭眼、躯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眼睑发僵,思维活动减少,不能按治疗者的暗示行动,如睁眼,只能扬动眉毛,有时出现自动活动,事后病人诉说他未睡着,周围一切都听到,都知道,就是不能也不想睁眼,只感觉全身沉重、舒适。
中度催眠状态:病人瞌睡加深,皮肤感觉迟钝,痛阈值提高,顺从。事后病人说他开始突然睡着了,后来又醒了,问他:治疗者跟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病人只能记起催眠初期治疗者的言语和行动。
深度催眠状态:病人的感觉明显减退,对针刺不起反应,事后完全不能记忆起他在催眠中的言行,而实际上病人完全按照治疗者的指示回答和行动,故又称梦行。
3、本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和某些心身疾病:如癔症性遗忘症,癔症性失音或瘫痪、恐怖症、夜尿症、慢性哮喘、痉挛性结肠、痉挛性斜颈、口吃等。消除某些心身障碍和顽固性不良习惯效果更好。一般采用轻度催眠用来消除各种症状,在催眠下直接向病人进行言语暗示,肯定其有关症状在醒来后必将消失。催眠加深时可进行催眠分析,病人较易地将被压抑而遗忘的精神创伤说出来而找出其致病的心理因素,也可进行催眠麻醉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此外,还可利用此疗法进行集体催眠,治疗酒精中毒症或麻醉药成瘾者。
4、治疗初期,每周进行2~3次,以后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10次,每次治疗结束时,用言语暗示病人继续睡下去,后转入自然睡眠。或告诉病人,听到计数10倒数至1后即可醒来,或让病人重复治疗者的计数,告诉他数到5时即可醒来一直数到1为止。解除催眠状态不宜过于急促,最好慢慢地让病人醒来。
5.据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家统计,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能达到深度催眠。在有经验的治疗者指导下轻度的催眠或觉醒状态下暗示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由于此疗法的实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病人要严格,一般须由受过训练的精神科或其他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担任。
作品相关 催眠术之谜
催眠术是怎么回事?科学家已对这一现象研究了150多年,但到底也没能弄清楚其真谛。有的理论家认为,催眠术打开了通向潜意识的大门,有的倾向于认为,恍惚是非睡非醒的心理边缘状态,有的干脆称之为伪科学。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处在催眠状态下最容易接受暗示,可以让他做出一些乃至最为暴戾的举动,因为那个时候,大脑、甚至身子开始身不由己。催眠术究竟是真是假,一些研究知觉边缘状态的专家通过类似的试验解开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谜团。
催眠术能否预测未来
俄罗斯创造性和医疗性催眠术研究协会副会长伊戈尔·拉济格拉耶夫认为,对知觉施加影响能对一个人的生理过程起到作用,他不止一次得到了证明。
他有一个女患者的更年期曾经闹得很厉害,由于经期紊乱,头部和心口都疼得实在难忍。经做几次催眠治疗后,其更年期“推迟”了7年,不仅不再头疼和心口疼,月经也恢复了,变得格外精神,身体没灾没病。
拉济格拉耶夫还坚信,通过催眠能把一个人送到未来。
他曾通过催眠告诉过一个人,他比实际情况要老许多许多。一次,一个音乐学院的女学生来找他看病,说自己当着观众弹钢琴有些怯场。他在给姑娘做催眠时告诉她,说她不是22岁,而是32岁,还说她是个天才的钢琴家。这大大增强了女大学生的信心,使她在音乐会上的演出大获成功。
不久前,专家们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谎报了患者的年龄———二百岁、三百岁、一千岁、一百万岁,与此同时还记录下反映受术者大脑生物电活动情况的脑电图,发现其波形图总起变化,仿佛患者能清楚看到遥远未来的画面。不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而且患者清醒过来之后,什么也记不得了。
科学家认为人在接受催眠时会分泌更多麻醉物———内啡肽
哈佛医学中心的吉南德斯和罗森塔尔教授还发现了催眠术的另外一个不可思议的属性:病人处在恍惚状态下,骨折和外科手术的伤口能更快愈合。
第一项研究请了12位踝骨断裂的病人参加。吉南德斯对其中的6人在3个月内每星期做一次催眠,另外6人只接受一般治疗,由另外一批专家通过X光透视仪来观察病人的骨头愈合情况,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哪些人接受了催眠,哪些人没有。结果表明,那些接受过催眠的患者要比接受一般治疗的患者早两个星期下地行走。
一些生物化学家认为这是内啡肽影响的结果,拉济格拉耶夫对此表示认同。内啡肽是人体内合成的一种麻醉物,据说患者在接受催眠过程中会分泌得更多,从而减轻了愈合过程中的痛苦。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精神愉快,所以有一种无痛感觉。
可是,又该怎么去解释美国前不久所进行的另一项试验呢?那里在麻醉状态下对妇女所做的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要高出一倍,这好像就不仅仅是内啡肽的问题了。不过目前用催眠术来治精神病、心脏病和传染病还不见什么疗效。
科学家认为,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会被改善
不仅探究催眠术的奥秘,科学家们也一直设法运用催眠术治病。瑞士巴塞尔大学发表声明,说他们找到了治疗花粉过敏症的新方法,还非常有效,他们的方法便是催眠术。
此项研究进行了两年,有66名花粉过敏症患者自愿接受试验。第一年将他们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头一年实际上并未参加试验,还在照常继续服用那些传统的抗过敏药。第二组在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疗法医生的指导下施行旨在祛除过敏主要症状的自我催眠,与此同时还在继续服用一般的抗过敏药,只不过剂量要小一些。第一年的结果非常明显,第二组患者在花开季节症状就不那么显著,不再是经常流鼻涕。到第二年,第一组的人也接受了催眠,到“过敏季节”末他们也承认症状有所缓解。
科学家认为,这些人的症状有所缓解是因为在催眠作用下人体血液循环有所改善,解决或部分解决了呼吸系统爱出现的问题。
不过,虽说接受试验的人都异口同声说类似方法对治疗过敏症有效,但仍缺乏事实依据,这只是他们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医学上的鉴定。而且在做催眠的同时,仍得服用小剂量的抗过敏药物。就连参加此项试验的一些科研人员也承认,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哪怕能对治疗花粉过敏有部分帮助的方法,并不认为自己发现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新研究为催眠效应寻找科学依据
科学家在经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后,开始将研究转向理性。催眠与大脑反应是否有关系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科学家们有一次做试验的时候,要人们伸出双手托砖,时间越长越好。人们在一般状态下只能托5分钟,可处在催眠状态下连女性也能托半小时。体层X照片表明,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同时工作,那在恍惚状态下只有负责情感和艺术创造力的右半球在活跃,它像是“压抑”了负责逻辑和智力的左半球的任何企图,让人就知道傻乎乎地托着。
而另一个新研究证明,催眠通过改变大脑特殊区域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避免认知冲突的发生。
研究者用一个经典方法让受试者说出书写字迹的墨水颜色。面对用蓝墨水书写的“绿”字,受试者在回答“蓝色”时往往会犹豫和犯错。如果相同的受试者在经过催眠后再看这个字时,就会把这个字视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
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认知神经学家瑞兹和同事将目光汇聚在这一结果背后的大脑活动上。研究人员在最初的行为研究中发现,面对字义与颜色的冲突,那些接受了高度催眠的受试者比暗示影响较浅的受试者判断得更为准确。
相关的大脑成像也显示,受到影响的大脑区域包括负责早期视觉处理的区域和前扣带脑皮质———这一区域已知与人的注意力、情感控制和自我调节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瑞兹表示,“这一解释令人感到惊讶的地方在于阅读被认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然而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暗示通过改变大脑的活性从而颠覆了这一过程,他认为,这意味着催眠可以用来激活和关闭特定的大脑区域。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麦克里昂德表示,“很多人都认为催眠暗示是值得怀疑的”,但是“与催眠在认知世界的地位相比,这项研究赋予了催眠更多的现实意义”。
作品相关 “长生不老”研究取得进展
古往今来,“长生不老”成为多少人的梦想。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家们对这个横亘于人类社会文明史的千古梦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寻找生命时钟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但始终没有结果,但由此却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