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英雄-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战结束后,罗耀武接受了一次非正式的秘密调查。
    这让他很恼火,也很冒火。
    因为调查对象是他在战役后期下达的“清野令”会战结束前,为了守住彰武,让辐重部队与滞留在前线的主力部队撤下来,罗耀武不得不命令在康平打阻击的第十六集团军火速撤回彰武,直到第十五集团军撤回来。
    才跟随抬重部队撤走。
    如此一来,康平肯定守不住小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
    受此影响,罗耀武在这个时候向进入吉林、黑龙江的游击队,以及当地政府下达了烧光所有无法运走的余粮的命令,并且让游击队在秋收之后处理多余的秋粮,绝不把一颗粮食留给敌人。
    这就是“清野令”可以说,这道命令没有错。
    要想坚持抗战。
    就得坚壁清野,不能给敌人留下任何可用的物资。
    再说了,美国一直宣称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就不可能对平民下手。
    事实也证明,罗耀武的这道命令下得非常及时。
    彰武会战结束不到五天,恼羞成怒的日军就派遣两个师团,从康平经铁岭市,进入吉林四平。
    与此同时。
    美日联军加强了对内蒙地区交通线路的轰炸力度,重点打击向内地运送粮食物资的车队。
    虽然罗耀武组织起的民兵仍然把不少物资送了过来,但是在美日联军的空中绞杀下,运送物资变得越来越艰难。
    到六月中旬,每运送十吨物资,就有七吨在路上被炸毁,平均运送一百吨物资就会伤亡三名民兵。
    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进入吉林的日军并没烧杀抢掠,毕竟这不是日本主导的战争,在美国庞大生产力的支持下,美日联军也不缺乏物资,不需要抢掠平民的粮食。
    与之相反,为了维持地方秩序,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以此削弱游击队的影响力,日军还必须按照美军的指示。
    向占领区的民众奋发粮食物资。
    也就是说,“清野令”实际止增加了美日联军的后勤保障负担。
    正是如此。
    这起针对罗耀武的调查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只不过,罗耀武并没就此罢手。
    调查团成员刚刚离开,他就命令在敌后活动的游击队扩大清野范围,即在征得民众同意之后,烧光所有粮食。
    全去找占领军要吃要喝。
    结果短短十多天,就有数百万平民涌入占领区。
    这下,美日联军不给粮食还不行。
    几百万饿着肚皮的平民闹起事来,绝对压不住。
    再说了,为了证明军事行动是正义的,美军还邀请了世界各过的记者前往占领区,报道当地民众过的痛苦日子,以及在美军到来后得到的优厚待遇。
    如果这个时候闹事。
    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从六月中旬开始,美日联军花了很大的力气向东北占领区运粮。
    这边运。
    那边抢,游击队有事可做了。
    虽然这些事情报道出来不是那么好看,游击队抢的大多是送给占领区平民的粮食,但是却有非常现实的效果,即后勤保障负担愈发沉重,使得美日联军很难在锦州前线向中**队施加压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针对罗耀武的第二次调查与前线部队杀俘有关,主要就是第十六集团军在康平防御战期间杀害日军俘虏,并且将日军尸体钉在木桩上。
    这事,根本压不住,因为日军在前线拍下了照片,还有跟随日军活动的战地记者作证。
    罗耀武也没有压,他给出的答复很简单:那些都是拒不投降的顽寇。
    为此,罗耀武还准备好了证据。
    即一些日军伤员在接受救治的时候,拉响了手榴弹,或者向前去救治他们的中国医护人员开枪。
    证据也是实打实的,而且还有几个大难不死的日军战俘做人证。
    当然,也没人会拿这件事做文章,至少那些前来调查的官员不想到前线去取证。
    他们要的就是一个。
    说法,一个能够拿到国际社会上,并且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说法,而罗耀武正好给出了这个说法。
    结合此时日本国内做的宣传,就算罗耀武信口雌黄,也会让人将信将疑。
    更重要的是,日军手里也没有几个中国俘虏。
    如果仅仅是中**队在杀害日军战俘。
    那么日军的行为怎么解释呢?中**队阵亡数十万人,还有数万人被俘。
    结果打得最狠的日军没有抓到多少俘虏,反而是打佯攻的美军抓到了不少俘虏,怎么也说不通吧。
    闹到最后,大概连日本政府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也就没有继续闹下去。
    这已经不是有道理可讲的了小打成了全面战二”八是你死就是我忘。
    中日两国本来就有世仇,前线将十圳激行为很很容易理解。
    主要还是双方死的人都不少,追究下去也很难有个准确说法。
    这时候,罗耀武也主动给后方的那些大官们找起麻烦。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补充战损装备。
    这是很正当,而且很迫切的要求。
    按照罗耀武递交给最高统帅部的报告,如果不能及时为东北军补充战损装备。
    锦州防线就发发可危。
    肯定守不住。
    恰巧,这时候日本开始向前线增派部队。
    补充遭到重创的师团,还重建了几个师团。
    加上美军第一批回去修整的两个主力师在六月下旬回到前线,东北局势骤然紧张,为东北军补充装备也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可惜的是,罗耀武把话说得再严重,也没有换来他需要的装备。
    到六月底,送到东北前线的主战装备最多只能让一个主力集团军恢复战斗力。
    而另外五个主力集团军,以及几个具备了主力集团军战斗力的新编集团军全都没有得到所需装备,战斗力也就难以恢复。
    罗耀武的恼火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更让他恼火的事情在六月下旬才到来。
    此时,东北军在前线抢了美日联军作战给养的消息已经传开了,而且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甚至成了平民百姓的饭后谈资。
    赞扬肯定少不了,在老百姓眼里,这是最解气的事情。
    敌人打到自己家里来烧杀抢掠,现在也抢了回来,不解气才怪。
    问题是,那批物资确实太多了,多得让某些人眼馋。
    根据罗耀武提交给最高统帅部的报告,从沈北新区抢到的物资包括四十五万吨大米与面粉,十万吨雅头等其他粮食,还有几万支枪械与几十亿发子弹等等武器装备。
    实际上,这还是打了折扣的结果。
    被中**队抢走的物资是八十五万吨大米与面粉,二十万吨罐头等食物,以及十多万吨武器弹药。
    可以说,这基本上抵消了吉林与黑龙江沦陷的损失。
    问题是,现在全国闹饥荒。
    虽然还没有发展到人吃人的地步,但是在很多地区,粮食已经成了最宝贵的战略资源。
    在一些无法自给的省份,人均粮食配额已经降到每月三十斤,未成年人则只有二十斤。
    可以说,这已经是温饱的最低标准了。
    在无法自给的省份中,肯定包括北京、天津这两个直辖市。
    受此影响,六月底,中央就派人来跟罗耀武讲“政治觉悟。”
    要他将抢来的粮食分一些给后方。
    理由也很简单,罗耀武是北方战区司令,统辖华北战场。
    就得对华北地区的所有百姓负责。
    话是这么说,可罗耀武在华北只负责军事,又不负责内政。
    当初不是他不想负责,而是高层不给他这个权力。
    这下可好,罗耀武手里有点余粮了。
    就有人来找他讲觉悟。
    换成陈必时,恐怕就给了。
    问题是,罗耀武不是陈必时。
    要从他嘴里夺食,谈何容易。
    这事就一直拖着,中央派来的人一直住在锦州,好吃好喝的管着,反正那十多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一直拖到七月初,随着美日联军渐成气候,罗耀武拖不下去了。
    仗还得打,总不能为了点粮食就什么都不做吧。
    “肯定得给,多少都得给一点,就算打发那几个家伙。”
    叶振邦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前线将士刚吃饱饭,就被人盯着饭碗,换了谁也会不爽。
    “给多少?。
    罗耀武抽了口烟,神色很是郁闷。
    “砍一半,给一半。”
    叶振邦也抽了口烟,“顺带催一下武器装备,如果装备送不来,后方也不好管我们要粮。”
    罗耀武点了点头,说道:“就这么办,你去找他们谈,十万吨大米面粉,两万吨其他粮食物资尽快开运,免得耽搁作战。”
    “行,我等下就去,争取今天晚上开运。”
    “还有,把参谋组织一下。
    敌人来势汹汹,恶战再所难免。
    虽然装备没送来,但是部队也休整够了,该上场了“什么时候开作战会议?。
    “就今天晚上,你那边搞定后,我们就开作战会议叶振邦点了点头,没再多问,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对于能够拿到十多万吨粮食物资,从北京来的几个官员也很满足。
    这几天下来,他们已经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准备。
    没想到,罗耀武在最后关头突然开窍,让他们能够带着粮食物资回去交差,也算不错了。
    当天晚上,运送粮食物资的列车就开动了。
    罗耀武随即在锦州前线司令部召开作战会议,商讨下一阶段作战行动。
    平静了一个月,东北前线再度战云密布。
    (访问 h】

  (。。)

    卷一 时势英雄 第一百二十八章作战策划
     更新时间:2011…2…21 0:34:59 本章字数:7575

    往作战。
    罗耀武很少召开战前会议,基本十就是与几参谋商量。
    然后向作战部队下达命令。
    经历了离职调查的风波,再次回到前线之后,罗耀武的指挥风格变了许多,不但会召开战前会议,还更加重视培养参谋。
    显然,这是一个好的变化。
    在很多参谋看来,司令官变得更成熟了。
    只是在叶振邦看来,这却是另有原因。
    也许离职调查对罗耀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将领,罗耀武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在他离职调查期间,东北军乱成一团。
    丢掉沈阳不说,还差点成为一盘散沙。
    这一方面证明了罗耀武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罗耀武领导下的前线司令部缺乏独立运作能力。
    俗话说,最好的领导是让手下拼命干,自己什么也不干。
    在这一点上,罗耀武显然不是最好,甚至不合格。
    自从参谋部制度在普鲁士军队里形成之后,就成为了最有效的军事指挥制度,而一个参谋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好坏。
    再厉害的司令官也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的能力肯定非常有限。
    正如俗话说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至少可以肯定,罗耀武已经认识到了参谋部的作用。
    并且知道,在必要的时候,一个能够顶替他的参谋部比他本人还要重要。
    当然,这也反应了罗耀武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他在前线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让很多人不舒服,加上他在高层会议上做的事,已经使他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目前战事紧张,东北前线少不了他,没他的东北军,还真打不了胜仗,但是现在东北与东南的局势都有所缓和,就算离胜利还遥不可及,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取胜。
    随着战局好转,罗耀武的重要性必然迅速降低。
    到时候,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离职调查,谁又能保证,罗耀武能够再次从容不迫的返回前线?别说其他人。
    连罗耀武自己都不敢保证。
    如果罗耀武仅仅为了自身考虑,就不应该想方设法的提高参谋部的能力。
    反而应该继续削弱参谋部,凸显他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罗耀武不是这样的人。
    从全局考虑,他就得提高参谋部的能力以便当他再次落难的时候,参谋部能够顶替他指挥军队作战。
    在这个问题上,叶振邦看得很清楚,也更加敬佩罗耀武。
    正是有了罗耀武这样的军人。
    中国才能坚持到现在!既然是正规战前会议,自然进行得井井有条。
    首先是兼任作战参谋的叶振邦介绍战区情况,特别是美日联军近期动态。
    以及美日联军可能采取的进攻行动。
    在前线司令部,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美军主力全部集中在锦州防线附近,而且在第二批休整的两个主力师归队之后。
    举行了一场规模不算太大的实战演练,主要就是让美军熟悉新式莱备,以及在炮兵得到全面加强之后的新式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