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很崎岖很难走,有时手脚并用爬上高坡,有时又弯腰从灌木丛中穿过,不时涉过清凉的溪水,不时跨过嶙峋的石头。……。看到很多土匪因爬山而气喘吁吁,而自己却没有什么特别累的感觉,薛兴华笑着问道:“彭二叔,我是不是练过武功?”
“是练过几手。老爷和你父亲都是走马帮出身,成年累月与各种人打交道,都练了一身本事。你也练了不少,只是你……不是很用功,练得不怎么好。但对付三四个普通人应该没问题。”
“我的本事这么强,能对付三四个人?那你呢?”
“你以为对付三四个普通人就算有本事?你父亲以前一个人赤手空拳在街道上打翻过十八混混呢。”
“呵呵,能对付三四个人我感到很满足了。”薛兴华完全是一副小富即安的样子,他的话让彭二叔暗暗叹了口气。叹气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少爷懒散的本性倒是没改。
……
不知道走了多久,更不知道走了多远,当他们来到一个山顶上,看见山下有一天弯弯曲曲顺着山体盘旋的山路时,前面的田虎说道:“到了!”
众土匪一下如散了架,争先恐后地地坐在地上,一个个大口地喘气。他们见薛兴华气不喘脸不红,都惊讶地交换了一下眼神。
突然,一个土匪指着远处说道:“来了,逃掉的清狗来了。”
众人一齐朝前望去,果然在山路上若隐若现地出现了几个黑点。
休息了一会,见官兵越来越近了,众土匪马上站起来朝山下冲去,胡乱地找地方埋伏下来。
战斗远比想象中的简单得多,当土匪从路边的草丛、树丛里冲出来时,二十几个官兵当场吓呆了七八个,不用人喊他们就跪在地上喊饶命。十来个官兵转身就逃,嘴里啊呀啊呀地慌乱叫着。
只剩下几个人或拿棍棒、或捡石头准备抵抗,其中有一个士兵还拿着这些官兵手中唯一一把没有扔掉的兵器——大刀。
不知是因为土匪们有约定,还是土匪很默契,他们都有意无意地让开了这个拿刀的士兵,把他逼到薛兴华的面前。众匪一边大叫着追人,目光一边留意着薛兴华的动静。
薛兴华自然不会让别人轻视自己,也知道众匪存了看他表现的心思。他心道:不就是想我再交一份投名状吗?土匪们,你们可看好了!
他顺手从一个土匪的手里抢过一把大刀,几步冲了上去。看到彭二叔紧紧地跟在身后,心里更踏实了许多,他举刀猛地一抬,一下就将对方的刀撩开,薛兴华再将大刀猛地高举,大吼道:“杀!”喊叫时大刀猛地劈了下去。
随着这声大喝,锋利的刀刃从士兵的左肩砍入从右腰砍出。士兵上半身已经坠落在地,而下半身还在惊慌后退,肝脏、肠肚、鲜血撒了一地……
肺部被劈开后,一股鲜血哧地一声喷了薛兴华一脸,张着的嘴里全是腥味十足的污血。
其他想反抗的官兵见了这血腥的一幕,全都吓得跪了下去,哆嗦着叫道:“饶命,好汉饶命!”
薛兴华放声大笑,吼道:“你们看清楚了?我薛兴华就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哈哈……”
但没笑几声,突然噢地一声,嘴里猛地喷出一股脏物,他急忙跑到路边大呕特呕起来,刚才树立的形象一下全毁了。
良久,田虎走到薛兴华身边,问道:“大当家,四当家他们到了!”
听到田虎主动称呼自己为大当家,薛兴华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心道:难道老子呕吐出洋相,你倒认我做大当家了?
薛兴华站起来,擦了一下嘴角,抬头一看,更是疑惑不解,只见众土匪单膝跪在地上看着自己。突然,他们齐声道:“大当家!”
这一幕不但让薛兴华惊讶,也让才赶过来的四当家罗长林也惊讶。
薛兴华大笑道:“你们这些狗日的,刚才看了老子的笑话吧?哈哈,起来,起来,老子现在可没有赏钱发。”
薛兴华学着田虎的腔调,果然引来众匪一阵开心的大笑。
因为担心寨子里的人认出他来,薛兴华最终没有亲自去榕树坝抢劫,只是吩咐田虎他们一定要换上官兵的衣服,一定要在榕树坝用洋枪打上几枪,小心不要让别人发现破绽,千万不能让人知道他们是鹰山帮的。
送走田虎一行后,他和罗长林、彭二叔带着一些土匪押着被俘的二十五个官兵踏上了回土匪老巢——鹰山寨——的路。
在被抓获的俘虏中,有一个是薛家的佣人谢宝。按照彭二叔的意思,薛兴华让谢宝连夜回景洪府的薛家,向家里里报一声平安,同时让家里人做好应付官府的准备。
在回寨的路上,薛兴华找罗长林了解了一下鹰山寨的情况:
鹰山寨是一个坝子(盆地),鹰山寨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寨子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叫老鹰山的石头山。俯瞰这座山,它的轮廓就如一只飞翔的老鹰。而且这座山的山顶平整四周陡峭,只有一条路可通,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没开”的险地。这里历来就是“匪”家必争之地。
秦洪刚、田虎他们就落草在老鹰山,自称鹰山帮,土匪有近三百人。
因为鹰山寨今年粮食歉收,土匪们穷得快揭不开锅了,只好冒险下山绑架景洪府的大户薛家,引出了这么一幕来。
罗长林最后叹了一口气,道:“只要你能帮我们渡过目前缺粮的难关,就是少当家马奎也绝对会服从你。”
上老鹰山的时候,薛兴华稍微留意了一下通往老鹰山的关卡,发现这里防守比较严密,里面的土匪也有人拿着洋枪,虽然拿枪的动作就如拿根烧火棍。
爬到半山腰,老鹰山上下来不少的人接应。很多人是听说大当家换了人才下来的,这些人远远地打量着这个神奇的少年。
吃完饭,薛兴华和彭二叔被秦洪刚安排在一间房子里。这房子显然是山顶上最好的,但也只是一间看起来高大一点、外面整齐一些的草棚而已。
躺在简陋的草床上,疲倦的薛兴华却怎么也睡不着,几番辗转,大脑还是很兴奋:“今后的路怎么走?”
这时旁边床铺上的彭二叔小声道:“少爷,睡不着?”
薛兴华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这些事情太闹心。……,对了,彭二叔,你说我家到底有多少钱?有没有上百万两的银子?”
“老爷家里一共有多少银子,我不是很清楚。我想百万两现银肯定没有,但店铺、房产什么的全加起来应该差不多这个数。如果是八年前,老爷手头的钱更多。”
薛兴华听了不由一阵感叹:真是有钱人家,百万两在后世可是上亿元。就是在前世经济发达的时代,有上亿元的家庭也不多,更何况是现在。难道清朝都这么有钱?
“我们家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伯伯是大官还是大地主?是不是大土司?怎么有这么多钱。”薛兴华问道。
“老爷不是大官,也不是大地主,钱都是几十年聚积起来的。你还记得王炽这个名字不?”
薛兴华脱口说道:“王炽?滇中首富?富敌半个云南,全球四大首富之一。”
彭二叔古井不波地说道:“是不是‘富敌半个云南’我不知道,但肯定称得上滇中首富。”
薛兴华惊喜地问道:“难道我伯伯就是王炽?”
“呵呵……。”彭二叔笑了,说道:“不是。如果老爷有王炽十分之一的实力,你何至于被土匪绑架?不过,老爷在王大人的‘天顺祥’商号里有股份。”
(。。)
正文 第005章 【得胜回营】 字数:4139
薛兴华穿越前在云南昆明生活了好多年,早听说过传奇王炽无数传奇的故事:
1883年法国出兵侵犯我国南边,当时军情紧急,需饷甚巨,在一时筹应不及的紧要时刻,独有王炽毅然独自借垫60万两巨款作饷银,中法战争结束后,他又捐献白银用于遣散从越南战场下来的士兵;
王炽花巨资从法国人手里买回了滇越铁路的路权,使云南路权不受法国人支配。为保护地方工业不被洋人染指,王炽冒险夺标,垫付数十万两白银与官府一同筹办云南铜、锡矿业。
……
就连见过无数金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也称之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总之,王炽是一个比胡雪岩还牛很多倍的红顶商人,官居一品。
薛兴华也觉得自己把穿越的事想到太美了一些,也笑道:“王炽这个名字我记得。不过,他好象是和席茂之一起合伙经营吧?”
彭二叔觉得很奇怪,问道:“少爷,你怎么有的记得这么清楚,有的又不记得呢?”问完,他解释道,“席茂之和他合伙经营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二人分手了。”
薛兴华心里好笑,什么有的记得有的不记得,我找谁说啊。他问道:“那我们家和王炽家又是什么关系?”
“老爷和少爷你的父亲以前一起和未起家时的王炽王大人跑过马帮。那时候王炽还没有发大财,资金也不足,到处借钱经商想做大生意。老爷和你父亲当时就将跑马帮所赚的钱都借给了他,虽然不多,但聚了这么多年也有了不少。你们一家对王大人一家还有恩呢。你父亲、你大哥、还有老爷的儿子都是在南洋为了他王大人的事被泰西鬼子杀死的,老爷也受了重伤打断了左腿,最后死里逃生才活下来。”
薛兴华大惊,脱口问道:“啊——,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惊讶的样子一半是薛兴华装的,一半是真的奇怪。
“小的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王大人在南洋开了几家钱庄。老爷他们一行人到那里办事的时候遇到了泰西洋鬼子,泰西洋鬼子随意开枪,所以发生了惨祸。当时是光绪十年春天。”
薛兴华对成年旧事不关心,也对“陌生人”的生死不在意,他只在意现在这个伯伯有多少钱。他问道:“那我家现在在王炽商号里还有股份吗?”
“一直有,年年都有分红。”
“每年的分红有多少?”
“股份不多。每年大约有一二万两白银收入。因为老爷还有房产等收入,我又不是管这个的,到底分红是多少,我不知道。”彭二叔以为薛兴华担心家里钱少,就安慰道,“老爷肯定会帮你摆平这件事的。”
听到外面巡逻土匪的脚步声后,二人止住了嘴。
安静下来的薛兴华再次思考起自己今后的道路来:
就是不学历史也知道,近代中华民族最屈辱、最憋屈的时期就是甲午战争和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后,不但台湾被割让,北方的领土也一大块一大块地被北方的流氓国家所吞食掉,人民辛辛苦苦赚来的银子成吨成吨地赔偿给别人,就是外面的阿狗阿猫也闻到腥味后欺负中国人。
最可恨的是日本靠吸食中国人的血汗一下窜到了中国的前面,大量发展军力成为世界一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了日俄战争,后来又一次入侵中国,不但掠夺了中国无数的财富还直接、间接杀害了几千万中国人民。南京大屠杀只是日本畜生做的最大一桩罪行而已。
“哎,甲午战争爆发离现在只有短短的两年时光,我能为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做点什么呢?可不能白白地浪费了这个穿越指标。”薛兴华有点烦躁地翻了一下身子,身下的杂草发出沙沙的响声。
思考了很久,势单力薄的薛兴华最后决定先在土匪窝里发展。利用家里有限的财力,利用脑海里的记忆,训练一支部队来,争取建立一小块根据地。利用云南南部这里离越南、缅甸都不远,清军对这里控制不严的有利条件,走私武器装备或者干脆从法军、英军手里抢来武器武装自己。等队伍扩大了再伺机而动。
与大多数男青年一样,前世的薛兴华也是一个军事迷。除大学时参加了军训外,毕业到地方他还按照国家要求进入预备役部队,以预备役副连长的身份参加过几次军事训练。当然,这个副连长是他找了一点关系花了一些钱弄来的。
虽然预备役无法与正规军事院校出身的军官相提并论,军事素质甚至比不上正规部队的士兵,但作为军事迷的薛兴华在现在这个时代,可以说他军事理论知识不缺,至少清楚前世的一些战例,也从网上看到过前世的治军理念。
还有,薛兴华在父亲的企业里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驾驭部下的能力。结合这些,他相信自己的本事不会输于现在的低级军官,甚至比一些中级军官都强。
他相信自己了解的军事经验因为多了上百年的积累,在这个时代肯定是最先进的。
自己建设军队的好处是明显的:第一,可以自保,不会让清政府随便派几个衙役过来就可以将自己抓走而要了自己的小命。第二,甲午战争爆发时,自己也许能想办法带领这支部队乘船到北方的朝鲜战场跟日本鬼子干上一仗,利用自己对甲午战争中一些战役的“先知先觉”杀灭一群鬼子,通过这种舞弊也许还能扭转几次战斗、战役的结果,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