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公有些汗颜,再次拱手道:“郡主勿怪,等那小子回来了,定让他上门请罪。”
“舅舅可不要太凶,又把殊表哥吓跑了!”未等卫瑜说话,沁华公主开口替她接下了这有些尴尬的话头。
卫瑜感激地冲沁华一笑,沁华对她眨眨眼。
沁华公主也说不上自己是个什么心思,哪怕从未见过的两人,她就是不愿听到别人将他们说在一起,更不愿去想他们相见的情形…
于是她趁机转移了话题,对着太后笑的一脸纯真:“祖母大寿,阿秀特地准备了礼物,不知道祖母喜不喜欢。”
“小丫头献礼也不知道个长幼有序,你大皇兄的还没拿出来,你就等不得了。”一直沉默的大皇子王渊之此时笑着道。
沁华俏皮地做个鬼脸,又转向太后撒娇:“阿秀不管,祖母您要不要看嘛?”
“好好…哀家就先看阿秀的。”太后喜爱小女儿的娇憨,见平日里爱装小大人的孙女此时如此可爱,哪还能拒绝?
沁华公主亲自捧了卷轴上前,丽珠和丽珍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一幅仙翁栽桃图足有两米宽。
太后看了甚是惊喜,连声夸赞,夸的皇后脸上都是止不住的骄傲。
看过绣品,沁华公主兀自令丽珠丽珍撑着卷轴站在一旁,卖了个关子道:“大皇兄可别急,瑜表姐也要插在你前面了。”说着对卫瑜使了个眼色。
卫瑜会意,起身解释道:“今日借了公主这幅绣品,卫瑜愿将其绘成劲竹书献于太后。”
世人皆知劲竹体乃卫瑜所创,见识过的都被其繁杂的布局与苍劲的似竹笔道所折服。但之前的作品都是整体看似竹林,并无具体观景要求,而今日却要表现整幅仙翁栽桃图,众人都难以置信地相互议论着。
卫瑜却还在加大难度,徐徐道:“为了怕被太后笑话卫瑜偷懒,我愿以舞作书,在此还需一位琴师、两位琵琶和一位吹箫者来相助。”
场下议论声更甚,有人不禁摇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之事。
未等片刻,一位黄衫姑娘从席位中走了出来,款款一礼,声音温柔如三月春风:“杜氏阿珂愿以琴助郡主。”
看着眼前的柔弱女子,卫瑜直恨不得上前紧紧地拥抱她…
永安侯府嫡次女杜珂,年芳十六,是卫瑜闺中最好的密友,自嫁入将军府后卫瑜满心扑在赫连墨启身上,对昔日闺友忽略甚多几乎未闻,想来愧疚不已,如今相见竟恍若隔世。
杜珂起身后回给卫瑜一个温暖的眼神,仿佛一切都已心意相通,无需多说。
此后又有昌文侯府沈小姐和昌宁侯府岳小姐来演奏琵琶。
最后吹箫的位置就留给了稷宁公府世子萧澹。
卫瑜换过衣裳出来,跟仙翁栽桃图一般的两米长空白卷轴已展开,粗细不一的毛笔整齐地摆在一侧。
只见她身穿古时的深袂,浅白底色外加深红的宽边,折叠处在腰间缠上黑色金丝宽带。头发从正中分开,从耳垂处回收上调,在脑后缠于一股,取中间一撮编成辫子垂下。其余头发倾散下来,在近末端用一条深红发带捆住,松垮却不乱。
一出场的卫瑜就惊艳了四座,萧澹眼中一亮,拿萧的手紧了紧。
“曲子就选《太平调》可好?”
四位临时乐师均无异意。
卫瑜颔首,曲进。
古琴独奏出沧桑古调,仿佛带引人们步入了那文明初化的年代。卫瑜随之转身,以背相对,纤臂轻抬,长发泼墨般地倾斜到左侧,衣裙古雅却挡不住窈窕的身姿。
舞蹈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快,而取决于其表现出的精蕴。
慢舞是最注重细节的,一行一动间无不透着灵秀,如一汪泉眼潺潺不断地向外流淌出满湖清澈,让观者的内心也如同被淌过一般舒凉,从头顺澈到底。
渐渐的,古琴音渐低,萧声却如空谷幽兰从天边传来,悠远空荡,仿佛上古的聆音训示世人…
琵琶声此起跌宕,如同人间对神明的倾诉低语,祈求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卫瑜提笔挥毫,脚下和着节奏,一笔一挫顿,节节竹林苍劲而就。时而长袖翻转,双腿一个横劈下落侧身俯地,手中依旧泼墨自如,时而借着一个转身换笔,粗细更替柔韧灵动。
众人眼中的卫瑜似乎从画卷中走出,将古时贵女的典雅脱俗展现的淋漓尽致,气质高远不食人间烟火,仿佛只可远观,一靠近就会烟消云散般不见。
随着最后一声萧音如泣如诉,幽幽难灭,卫瑜也落尽长卷,最后一笔依着轻颤的萧音而微微抖动,好似斑竹泣泪,最终一起散尽。
《太平调》以箫为主乐,萧澹缓缓放下玉萧,看着淡笑的卫瑜优雅起身行了一个古礼,回想着方才她如同上古神女的风姿,以及两人无需排练就天衣无缝的配合,心中受到的震荡久久难以平静。
其余人也是慢慢才从方才的以舞作书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纷纷等不及想看那劲竹体表现的仙翁栽桃图究竟如何。
百合和银杏上前,左右各一小心地将卷轴举起,四个方向均面向展示。
吸气声、赞叹声响起四座…
丽珠丽珍将绣卷也举了过来,两相对比,众人再次惊叹于巧妙的布局,繁细有秩,更难得的是神形极像。
赫连骥的目光与卫瑜偶然交错,见卫瑜如往常那样对他亲切一笑,眼中闪过惋惜。他对这位儿媳妇是极满意的,身份尊贵却丝毫不娇气,能出得厅堂,又能入得军营,才气满腹,行事还颇有男儿的气魄。
他实在搞不懂,这样一位完美的夫人,自己那儿子究竟哪里看不上?
偏头看了眼身边的赫连墨启,见他还是一脸面无表情,丝毫没有为卫瑜方才的表现而起波澜,心中不禁气闷。又想起儿子那方妾氏的冰脸,赫连骥的脸色也拉了下来,冷哼一声再不看儿子。
太后当即便命人将沁华公主的绣品和卫瑜的劲竹书作挂于慈宁宫内殿,喜气的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此后,王渊之、王轶之,还有几位年纪小的皇子公主也都献上了贺礼,又看了几场表演,见太后神色乏了,寿宴便结束了。
卫瑜被继续留在了宫中,住处由原先慈宁宫的临时偏殿,改到了慈宁宫旁的一处独立宫殿,皇帝特将其改名为玉荣宫。
这一决定也是太后与长公主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卫瑜当时强调道自己不愿再嫁,虽然长公主没有当场强硬拒绝,但也绝不会对她听之任之,名声还是要着重维护的。
卫瑜当然明白名声对于一个女子的重要性,哪怕不再嫁,名声也觉不能有污点。基于这一目的,卫瑜才决心在寿宴上出次风头,以自己的出色来转移众人的注意力,压下之前的和离消息。
人们总是会尊敬比自己强的人,不敢随意说他们的闲话;而对于那些懦弱的便会毫无顾忌地踩压上去。为了让自己今后活的有尊严,卫瑜也不允许自己露出软弱的一面来。
至于住处,回镇国公府当然最为舒服,但出嫁女回娘家难免会惹人非议。最终太后提议让卫瑜继续留在她身边,以示皇恩依旧隆重,绝不容任何人轻晦。在太后身边娇养着,身份自然贵重,等过一阵子风头过去了,凭卫瑜的品貌也不难再寻一门好亲事。
卫瑜本不想如此打扰太后,也觉在宫中甚是不便,但看到白发苍苍的外祖母与眼角已长出细纹的母亲如此精细地为自己的今后打算着,事无巨细地操心着,心就酸成了一团…
她实在不忍再任性地去驳她们的心意,便咬牙答应了。心想等过段时日,她再提出出宫,哪怕自己在偏静之地买一处房子独住,抛下盛京明珠的光环退出世人眼中,也定是极舒服的。
到那时,天高海阔,就任由她去感、去看了。
☆、第九章 东陵小团子
卫瑜这就算在宫中正式住下了。
除了每日清晨去陪伴太后坐一会儿,之后就回到玉荣宫自我消遣,沁华公主倒是经常过来,与她一起写写字、画画画。
整日无事,转眼间半月过去了,进入九月后的天气凉爽许多,卫瑜也觉得着实松了口气。
这日,卫瑜正坐在树下的石台上翻看《踏风集》,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带出宫到祖父面前嘚瑟一下就好了。
忽然听到院外有动静。
“紫苏,外面何事?”
卫瑜和离后,嫁妆由奶娘黄嬷嬷清点后直接从将军府浩浩荡荡地搬进了宫,连带着出嫁时从镇国公府带去的四个“紫”字头的二等婢女和八个“秀”字头杂使丫头。
“郡主,咱宫门口坐了个…”紫苏用手圈成喇叭,离的老远声音还有意压成小小的传话。
“嗯?”
“坐了个…”
“…到底坐了什么?”卫瑜有些无奈,放下文集起身走了出去。
来到门口,卫瑜的脸色也变得如紫苏般丰富。
只见一个三四岁大小的小娃娃坐在宫门口的台阶上,垂个小脑袋正睡的香。
卫瑜俯下身,拿手指轻轻戳了戳他的肉肉脸,一指一个深坑,好似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团子。
一不小心力道大了,小团子被戳的身子一歪,吓了卫瑜一跳!谁知这样了他还没醒,一个歪身正好落入了卫瑜怀中。
卫瑜被他逗的捂嘴咯咯笑,小声对紫苏说:“看样子是哪家的孩子跟着进宫来走丢了,你就在这里等着,若有人寻来也好引进来。”而后想了想,又把银杏唤来,“你去慈宁宫打听下今日是否有哪位贵人来拜见太后。”
“是。”
“那现在这孩子?…”紫苏有些发愁。
“我先带他进去睡着。”卫瑜说着就亲自抱起来这个小团子,百合急忙伸手想接过来,却被卫瑜制止了,嘘声轻道,“无碍,我自己来。”
早有婢女在卫瑜看书的石台旁铺好了软席,卫瑜将小团子放了上去,自己刚坐在一边,那小脑袋就很自觉地寻了过来,磨磨唧唧挤到了卫瑜腿上。
卫瑜觉得好笑,令紫萱打着蒲扇,又怕他着凉,脱下自己的薄纱披肩给他盖住肚子。
低头观察着小团子的眉眼,只见他头发蓬蓬松松,并没有留长,而是修剪成可爱的蘑菇状。眉毛细细的,眼睛闭着看不出大小,鼻子圆圆、小嘴也嘟的圆圆,再加上两颊上能赘满手心的两团肉,还真看不出长的像哪家!
最终卫瑜放弃了,又重新拿起文集看了起来,时不时在纸上写几画等着这小团子醒来。
不多时,银杏匆匆跑了回来,附在卫瑜耳边小声道:“回夫…郡主…”称呼的转变还不太熟练,“奴婢打听到了,是安平公夫人正在太后那里做客,这位睡着的,正是安平公府的小公子…”
卫瑜微微吃了一惊,她对安平公府不是很了解,对其印象最深的就是手中文集的作者,还未曾蒙面,更不知道安平公府还有位三四岁的小公子存在…
“那你可通知说小公子现在玉荣宫?”
“说了!安平公夫人原本也没有怎么着急的样子,一听小公子在郡主您这里,就…”
“就什么?”
银杏咽了下嗓子,抬头瞄了眼主子的神色,小心翼翼:“就说她与太后许久未见,还有很多话要说,小公子就让郡主先代为照看下,一会儿她亲自上门感谢…”
安平公夫人出自书香世家林家,父亲贵为昌荣侯,年轻时是出名的才女,听说当年还是安平公世子的安平公东陵尚求娶佳人时,安平公夫人还亲设了三道题,新郎官答出了才肯上花轿,可谓传成一段风流佳话。
“…林家与太后关系很近吗?”哪里有那么多话好说…
“安平公夫人的母亲与太后是手帕交,安平公夫人私底下也是以姨母称呼太后的。”作为配在卫瑜身边的一等婢女,百合受过长公主亲自教导,将公候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摸的很清楚。
卫瑜恍惚地点了点头,深觉这位安平公夫人也甚是有气魄…
不经意的低头间,正好与一双滚圆晶亮的眼睛对上,躺在她怀中的小团子正一边津津有味地啃着手,一边瞅着卫瑜,看那清醒的眼神,不知道已经这样不吭声地看了多久了…
“嗨。”卫瑜将他抱正,脸对脸地放在腿上,忍不住又拿手戳了戳他的肉肉脸,“小团子,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啦?”
小团子咧嘴笑了笑,把手从嘴里掏出,湿漉漉地也学着去碰卫瑜的脸颊,卫瑜没有躲闪,反而贴近了些方便他碰到。
“东陵泱…已经四岁了…”小团子见自己碰到了,笑的更开心。
“小羊羊,你怎么不跟着母亲自己跑了出来,可知这是哪里?”卫瑜逗他。
小团子摇头,糯糯道:“泱儿没有不听话,是母亲说我在殿中吃的太多,让我自己到外面转转的…”
“……”
敢情着急的只有她。
“…你吃的很多吗?”卫瑜没话找话。
小团子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