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现在就等李浩一声令下进行分发,其实大家早就眼红营坐那身美式军服了。
李浩看着他们冒火的眼神不禁想到,后世的那些导演全部该拉去枪毙,电视里**的军服那么的笔挺那么的光鲜,全他娘的扯淡!
安排韩立国给大家分发新军服军靴,每人四套(含冬装),同时把被褥也分发了下去。整个司令部里一片欢腾,李浩的威望已经达到了最高点,大家看阿财都带着几分尊敬。
医院的几个小丫头接过肥大的军服傻眼了,不过转眼间又高兴起来,忙着回去找针线。韩立国看到了这个情况立即交代下去,军服和军靴有大有小,让大家相互调剂下。
吃过晚饭,军官们又聚集到李浩的房间里开起了第三次会议。为什么在李浩这里开其实很简单,因为整个大院里就他的房间有电灯。李浩从吉普车的蓄电池拖了两根电线到过来,到晚上就搭上。
房间里又多了几个新面孔,就是群殴顾问的四牛人和GD分子杨斌。对于杨斌入进这个圈子,韩立国这个传统的**是一万个不愿意。不过在李浩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思想工作下还是作出了让步。
第一次进入这个圈子的五个年轻人有点拘束,这里不像以前那样上下级分明。现在的警卫营已经不是四十条枪的初级阶段了,事情比以前要多得多,所以开会需要个记录的。于是大家一致提议,由杨斌担任这个职务,同时还建议由他以后处理一切文字性的工作。
看到大家的这个提议,李浩心里明白了几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鬼主意肯定是韩立国出的。无非就是不想让杨斌,像其他四人那样直接带兵。毕竟GD这顶帽子实在太大了,还是小心点的好!
不过这个提议实在不怎么高明,就现在这几百号人滞留在缅甸。电台没有一台,基本上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哪有什么的文字性的工作,想想就觉的可笑。
李浩把自己对警卫连的打算说了出来,让大伙一起参详。
警卫连的编制由四个排组成,三个警卫排,一个火力加强排。警卫排由三个警卫班一个火力加强班组成,警卫班十二人,配M1步枪八支,汤普森M1A1冲锋枪两支,勃朗宁轻机枪两挺。火力加强班十二人,配M1919A6重机枪两挺,60迫击炮两门。
火力加强排五十一人配60迫击炮十门,120迫击炮四门,汤普森M1A1冲锋枪20支,另外警卫连的全体人员配发1911式手枪。军刺军锹等装备和手枪一样是警卫连所有人员必备的装备。
这样的警卫连包括连长副连长在内人数就高达196人。从人数上来说是个加强连,从单兵火力上来说顶一个营,从炮火上看可以顶一个团。
张小山听到营坐宣布的编制,兴奋的摩拳擦掌:“营坐,我看行!我看行!”
众人听到这个超豪华编制的连队楞了好大一会,仔细推敲以后韩立国首先提出了疑问,三个普通排,一个火力加强排一共20门迫击炮,那里来那么多的炮兵?
牛得志的疑问是现在警卫连才一百四来人,人数根本不够。还有120迫击炮怎么机动,是骡马还是汽车?另外火力加强排五十一人肯定不够,因为李浩配的迫击炮比一个迫击炮连还多,除了炮手还需要弹药手。再说连部还需要有通讯兵,不然无法指挥战斗等等。
吴天的问题很简单,三句话不离本行的道:“我们姑且不论有没有这么多炮手,机枪手。我考虑的是,要形成战斗力就必须进行训练。今天营坐是拉回来了很多的子弹炮弹。但是我们如果进行几次实弹的训练,我们的库存就会去掉了一大半。”
张小山听了几位的发言,香烟一根接一根,然后好像下了决心似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营坐,我刚刚听了几位的提的问题,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本身的问题。小山是打过不少血仗烂仗,要么是指挥兄弟们死守战壕,要不就是和鬼子拼刺刀。营坐您计划的这个连,小山没有能力指挥,我想我还是当警卫排的排长合适!”
众人惊讶的看着张小山,感到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陌生。小山变了,自从跟了营坐就在一点点的变化。李浩拍了拍张小山的肩笑着说:“我们都要学,没有天生就会打仗的将军。”
随后又要求五位新人说说他们的意见,四牛人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也许他们想说都被前面的人都说了,或者他们还不习惯这样的氛围张不开口。
杨斌低着头在电灯下记录着,众人又进入了沉默。房间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笔尖划纸的沙沙声。
丢人了!丢大人了!李浩暗暗的想到,自己搞的这个异想天开,又漏洞百出的编制真的不怎么样。问题一大堆,虽然比大家多了几十年的见识,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军事上是个超级小白。
知错就改的觉悟李浩还是有的,于是打了个哈哈道:“这不是穷怕了嘛!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的军火就想全用上。不过大家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大家再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编制完善起来,但是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火力致胜。我们以前和小日本干,就是在火力上不如他们,现在我们条件好了。不能让弟兄们再用血肉之躯和敌人硬拼,能用炮弹解决的坚决不用子弹解决,弟兄们的生命是放在第一位的。”
听了李浩的话大家一阵惭愧,刚刚听到他宣布这个编制的时候,大家心里或多或少的,对李浩的军事素质有那么点轻视。听了这番话以后,谁也不敢也不会一点轻视了。
出人意料的是杨斌站了起来,放下手中的记录本,给众人敬了个礼道:“各位长官,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李浩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我想营坐是在美军连级编制的基础上,加强了火力搞的这份编制。虽然有一点瑕疵,但是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班排的火力大大的增强了,士兵们的单兵装备可以适应高强度的作战。特别是人手一把手枪大大增强了,弟兄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我看能不能这样,我们现在的编制是一个营。我们把火力加强排从警卫连里剥离出来,另外成立一个迫击炮连。相应的把原警卫排的火力加强班也剥离出来,给连里组建一个专业的火力排。当然这个火力排的60迫击炮和M2机枪用不了那么多,有了三门迫击炮和四挺M2机枪就足够了,另外增加弹药手的人数。”
“这样我们不要考虑火力过剩的问题,专业兵种的也相对集中了,无论训练或者战斗指挥上就简化很多。一下子扩编两个连现在的人数肯定不够,但是可以先搭个架子,其实兵员我想营坐早就有了。”
杨斌的建议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同。张小山没心没肺的问李浩,兵员在哪里?众人一阵哄笑,不约而同的把手指向了许文昭。
下面就是军官的调整了,警卫连的连长还是张小山。迫击炮连的连长当仁不让的由牛得志担任,副连长全部缺编。这样也好,给下面的兄弟留下晋升的位置。韩立国担任警卫营的副营长,吴天也担任副营长,全面负责后勤。
杨斌担任营部参谋,李浩还把黄爱明和另外一个会开车的中尉军官杭义兵调到营部当参谋。主要的工作是挑选三十个机灵的士兵,教他们开汽车。因为牛得志的提醒让他恍然大悟,整个部队的机动能力成了大问题,警卫营有了美军的装备,却没有美军的运输能力。现在没有汽车不等于将来没有,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警卫连空缺的班排长从士兵们产生,不过现在全部是代理。在回国前视训练情况最终确定,能者上,庸者下!
迫击炮连改称为火力加强连,拥有三个60迫击炮分队,一个120迫击炮分队,一个M2机枪排和一个警戒排,但仅仅是个空架子。李浩让吴天和杨斌协助牛得志组建该连。牛得志这个大院里军衔最高的副团长就成了警卫营的连长。
大方向定下来之后,李浩当上了甩手掌柜。扔下围在一起研究工作的众人,跑到病房里看望那些伤员。远远的看着阿财跟着一个漂亮的女护士在病房里忙碌着,李浩慢慢的走了进去。
受过系统教育的李浩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前些天便把阿财安排到大院里文化人最多的医院,让他跟着医院的医生们学点东西。
躺在床上的伤兵们看到营坐的到来,能站的都站了起来。李浩和他们打成一片,嘘寒问暖,病房里传出阵阵的笑声。不一会,其他房间的伤号都知道营坐来了。一个个相互搀扶着涌了进来,以至于房间里都呆不下了。后来的人站在门外,不一会整个走廊被站的水泄不通。
接下来的几天里,整编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牛得志发挥主场优势,把在养伤中的所有炮兵全部集中在他的病房,这里成了火力连的临时连部。看着韩立国提供的材料,李浩不得不承认这个大院里藏龙卧虎。受过系统训练的炮兵竟然有二十来人,另外还有十几人曾经在蓝姆迦接受过美军顾问短暂的训练。自学成才会打*炮的也有十来人,不过他们中有一半人还没有完全康复。
机枪手不多只有十几人,看来这个方面的培训要立即开始。刚刚康复加入警卫连的新人里面也发现了好几人才,有四个坦克车手,三个汽车兵。于是把他们调进了只有一辆吉普车的临时汽车教导队。三个高射机枪手被杨斌送到牛得志那里。
三个报务员被韩立国挑了出来,虽然现在没有电台,但是这样的人才不能在警卫连里埋没了,先让他们给吴天帮忙。
看着自己的人被接二连三的挑走,张小山坐不住了。带着他的几个排长钻到病房里进行兵员预定工作。
司令部旁边那个空荡荡的原司令部警卫团的训练场,又响起了久违的训练口令声。其实大家都是老兵,现在的训练主要就是人员的磨合。
美军的军服的确不错,就是上面的军衔标志和**的相差甚远。
韩立国不得不给所有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美军军衔知识普及教育。为了让那些学习汽车驾驶的新兵们赶快上手,李浩又跑了趟汤姆那里,借来了四辆卡车充当教练车,还顺便拉回来二十桶汽油。
最忙碌的自然是吴天,伤员康复需要营养。战士训练消耗的体力太大,需要大量的肉食。吴天不得不带着一个班跑遍了整个腊戎,用警卫连换装下来的枪支,给大家换回了一车车各种家畜家禽。
李浩对自己这副身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想想后世跑500米就喘不过气,现在跑五公里都没有问题。虽然自己是个懒人,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还是下狠心和士兵们一样,背上步枪全副武装的进行训练。
不料他的行为极大的刺激了全体官兵的训练热情。在**中能和士兵们一样背着步枪训练的长官太少见了,于是那些老兵痞们原本对李浩的感激渐渐的转变成敬佩。
不知不觉中,军官背着一把M1步枪或者一把冲锋枪,成了大院里的潮流。李浩的行为不知不觉中颠覆了这群嫡系中央军的传统,现在小兵和长官一样在腰间都别上了手枪,长官和小兵一样背上了长枪。这似乎就是平等吧!
。
正文第六章计划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席卷全缅的全国大起义也在沸沸扬扬中落幕。腊戎虽然有零星的枪声,但安全形势比前段时间好了许多。
突击队到现在也没有传来重庆的命令,不过大院里的全体官兵,对时局也不是一无所知。在训练的间隙,大家都围着吉普车,听车载收音机里中央社和新H社的广播。
部队里没有政训人员,再说又远在国外。在李浩的潜移默化下,大家渐渐的模糊了党派的概念,在这里大家都是中国人。如果在国内,早就被军统请去喝茶了。
两党在重庆的谈判,是大家最关注的事。谁不想天下太平,安安生生的回家过日子啊。同时也给部队训练带来了消极影响,都和平了,这么拼命的训练干什么呀?李浩能感受到营地里这细微的变化。
内战一天天的临近,自己的何去何从迷茫起来。前段时间忙着应对生存危机,现在该想想自己的出路了。坐在训练场的草地上,李浩盘算着自己将来。
继续跟着委员长这条破船,是肯定不行的。带着这帮兄弟投到那边也许是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