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午之前拿出一个足以让所有阿根廷军人闭嘴的战果,就算塞隆仍然支持我们,阿根廷军方也会给我们制造很多麻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很难想像,只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笑到最后的肯定不是共和国与阿根廷。”
听裴承毅说完,华剑锋的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虽然军情局的介入对阿根廷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塞隆“回心转意”的主要原因不是军情局的压力,而是阿根廷军方的表现让他非常失望。换句话说,在裴承毅交出一份足以让塞隆心满意足的答卷之前,仍然处于“试用期”,随时有可能被炒鱿鱼。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裴承毅搞砸了,摔掉的不仅仅是军事顾问的饭碗,还有共和国在南大西洋的利益。
沉思了一阵,华剑锋才开口说道:“我马上联系潜艇司令部,主动联系‘蝠鲼’号。”
“一定要告诉肖靖波,无论如何都要在明天中午之前报告战况。”
华剑锋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我亲自下达命令,让潜艇司令部转发。”
听到华剑锋的保证,裴承毅才放心了一点。
当天下午,华剑锋就通过潜艇司令部给‘蝠鲼’号发了一封电报,命令肖靖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报告作战情况。
此时,‘蝠鲼’号上的肖靖波正在打退堂鼓。
启动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后,‘蝠鲼’号不费吹灰之力的咬住了X艇,并且将距离缩短到了20链以内,进入了X艇的被动声纳探测盲区。只不过,肖靖波没有关闭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因为在艇的左后方与右后方、也就是“蝠鲼”号的两侧各有1艘美国海军的“亚特兰大”级攻击潜艇,如果“蝠鲼”号关闭主动噪音控制系统,并且保持与X艇相同的30节航速,肯定会被两侧的美国潜艇发现。由此可以看出,X艇不但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攻击潜艇,还是一艘处于海试阶段的攻击潜艇,不然美国海军不会出动2艘“亚特兰大”级攻击潜艇为其护航。
为了搜集艇的噪音数据,肖靖波不得不放出水下机器人。
主动噪音控制系统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在其工作的时候,会对所有非自然噪音进行干扰,从而降低本艇被动声纳的性能。虽然“蝠鲼”号的被动声纳仍然可以工作,但是要想搜集到目标艇的精确噪音数据,就得另想他法。
跟踪了几个小时,“蝠鲼”号的收获足以对得起肖靖波的决策了。
此时肖靖波有两个选择,一是无声无息的离开,不与美国佬纠缠。二是拉开距离,用鱼雷干掉3艘美国潜艇。
如果由肖靖波自主决定,他肯定会选择前者。
虽然击沉3艘美国潜艇很重要,能让肖靖波扬名立万,但是从长远来看,把X艇的噪音数据带回去更加重要。别的不说,不管美国建造了多少艘同级别的攻击潜艇,在今后的对抗中,共和国的攻击潜艇都能凭借“蝠鲼”号带回去的特征噪音占据优势。如果肖靖波忍不住一时的诱惑,干掉了X艇,美国海军肯定会改变设计,在下一次的对抗中,共和国海军的潜艇能否像“蝠鲼”号这么幸运就说不准了。
只是,现在做决定的不是肖靖波。
收到潜艇司令部发来的电报,肖靖波首先想到的不是撤走,而是华剑锋将军下达的这条命令的含义。
如果仅仅为了汇报作战情况,那还没有什么,也不需要华剑锋亲自下令。
问题是,“蝠鲼”号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作为。
不辞万里的赶来,肯定不是来看热闹的,更不是来证明“蝠鲼”号的先进性能。在“蝠鲼”号到达之前,3艘电动潜艇已经参战,海军没有理由让“蝠鲼”号什么也不做。也就是说,“蝠鲼”号的任务就是参加战斗,用超过敌人的性能改写战斗的结局。毫无疑问,育靖波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已经没有办法对付皇家海军的潜艇了。
此时撤走行吗?
答案显然让肖靖波很不爽,单纯的看,就算他下达返航令,带着30多名官兵与价值数百亿元的潜艇返回共和国,也没人能够指责他。问题是,命令是华剑锋下达的,而谁都知道华剑锋将是下一任海军司令。也就是说,如果肖靖波什么也不做,肯定会得罪华剑锋,从而在晋升的时候遇到麻烦。
更重要的是,“蝠鲼”号上,不想打仗的只有肖靖波一个人。
肖靖波想晋升,其他30多名官兵也想晋升,对于绝大部分潜艇兵来说,要想打破惯例获得晋升,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战功。华剑锋是所有潜艇兵的榜样,杜兴华、刘海峰、张雪峰、乐家成等等从潜艇部队走出来的海军将领都是潜艇兵的榜样。可以说,在共和国的海军将领中,没有几个不是通过战功获得晋升的。
看到周围军官的神情,肖靖波就知道,这场战斗在所难免。
稍微沉思了一阵,肖靖波朝走到舵手身后的韩安邦少校点了点头,说道:“全体官兵进入战斗状态,准备作战!”
红色灯光亮起,早已准备就绪的“蝠鲼”号迅速进入状态。
第67章 快速船队
28日傍晚,由24艘快艇组成的“快速船队”离开了里奥加耶戈斯,奔赴700多公里外的阿根廷港。
组成船队的快艇中,有8艘排水量过千吨的“超豪华游艇”、10艘排水量近千吨的“豪华游艇”与6艘排水量在500炖左右的“大型游艇”,无一例外的,这些游艇都来自阿根廷的权势人物,其中就有塞隆家族的“恩特雷里奥斯”号(“恩特雷里奥斯”是阿根廷畜牧业最发达的省,也是塞隆家族的发家地)。
按照军事顾问团提出的要求,所有征召的快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最高航速不得低于75节,最好能够超过100节,因为75节是不被重型反舰鱼雷追上的最低速度,而100节是能有效规避反舰导弹的最低速度;二是最高航速下的最大续航距离不得低于1500海里,因为船队到达马岛后不见得能停靠补给,往返阿根廷港的最短航程为1200海里,留下一定的富裕续航距离,才能保证快艇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返回里奥加耶戈斯;三是必须拥有或者能够加装自动化装卸工具,主要是船队不见得能够进入阿根廷港,如果需要在海滩上卸货,就得拥有自行装卸能力。
别说三个条件,能够满足前两个条件的只能是“大型游艇”
利用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裴承毅在策划运输工作之前就锁定了目标。拿到“尚方宝剑”之后,裴承毅首先说服阿根廷总统,让他把家族里的“超豪华游艇”贡献了出来,然后把工作交给了胡利安与几名军情局的特工。
征用快艇的工作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能。
总统都把价值上亿的快艇捐了出来,有点政治觉悟的阿根廷权势人物都做出了明智选择,不然不可能在短短2日之内弄到20多艘快艇。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觉悟,总有一些“食利者”看不清局势,不把国家利益当回事。
对付这些人是军情局的事情,至于军情局的特工用什么办法让那些鼠目寸光的阿根廷人长了见识,裴承毅就不太清楚了,他只知道,为了这件事情,刘晓宾派了一个叫张孝珑的高级特工过来。用东方闻的话来说,很多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张孝珑的手里都不是问题。
可以说,裴承毅敢拍着胸脯向塞隆保证,就是因为胡荆安那边的进展比较顺利。
因为皇家空军轰炸了阿根廷港的机场,使空运行动暂时终止,所以裴承毅临时改变了运输安排,先运送登岛部队与岛上常住居民急需的生活必须物资,而不是运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证明“快速船队”的能力,即便遭到拦截,损失的也是普通物资,而不是军事物资。
24艘快艇,总共装载了大约2万吨各类生活物资。
按照胡荆安发给裴承毅的清单,第一批物资包括6000吨面粉、4500吨大米、4000吨土豆、1500吨冷冻肉类、1000头肉牛、1500吨罐头、500吨食用油与大约1000吨盐糖等各类杂货。按照阿根廷当局提供的数据,这些物资足够马岛20多万常住居民、以及陆续到达的5000名占领军消耗4到5个月。在裴承毅看来,只要这批物资顺利运抵,在战争结束之前不再需要考虑向马岛运送食物。
正是因为这批物资如此重要,所以裴承毅非常关注。
收到船队出发的消息后,裴承毅联系了身在阿根廷空军司令部的龙宏恩,让他拿着阿根廷总统塞隆签署的命令,让阿方索交出反潜巡逻机部队的指挥权。为了保险起见,裴承毅还联系了那个叫张孝珑的特工,如果有必要,还得让军情局的特工出面,给脑袋里少根筋的阿根廷空军参谋长做做思想工作。
还好,见到总统令,阿方索没有刁难龙宏恩。
事实上,阿方索也没想到,裴承毅会在这个时候要求的到反潜巡逻机的支持。
作为阿根廷空军参谋长,阿方索靠的不仅仅是背景关系,毕竟有关系的人多了去,没有点真才实学,肯定上不了高位。从一开始,阿方索就认为看穿了裴承毅的意图,运送物资是假,消灭英国潜艇是真。虽然向马岛运送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也非常重要,但是裴承毅首先要做的不是帮助阿军夺下马岛,而是获得阿军全体将士的支持。相对而言,与击沉几艘英国潜艇相比,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说了,陆军本来就反对攻打马岛,也不是这场冲突的主力,就算裴承毅有能力帮助陆军攻占马岛,就算陆军将士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不等于空军与海军的将士会心甘情愿的听从他的指挥与调度。不管是从个人利益、还是从阿根廷的利益出发,裴承毅都应该想方设法干掉几艘英国潜艇,然后才考虑怎么帮助陆军占领阿根廷港,消灭马岛上的英军。
从某个方面见,阿方索的观点也有道理。
受狭隘目光的限制。阿方索看到的“阿根廷利益”与裴承毅看到的截然不同,所以在解读裴承毅的战役企图时,没能抓住重点。
错误的观点让阿方索认为,裴承毅会用反潜巡逻机对付英国潜艇。
泛泛而言,阿方索并没错,反潜巡逻机就是专门对付潜艇的作战飞机,而阿根廷的敌人就是英国,阿根廷的反潜巡逻机自然是用来对付英国潜艇的。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阿方索就大错特错了。
收到达输船队全军覆没的消息,阿方索首先想到的就是借机发难。
按照他的观点,不管运输船队是不是用来吸引英国潜艇入网的诱饵,在付出沉重代价的情况下却没能干掉英国潜艇,足以证明裴承毅的战术出了问题,必须为此负责。阿方索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不管塞隆会不会继续支持裴承毅,都能让那个共和国的将军老实许多。采取行动前,阿方索稳住了情绪,决定不当排头兵。当然,这也是他的一贯处事原则,没有绝对必要,绝不冲在最前面。再说了,遭受损失的是海军,就算要找裴承毅的麻烦,也应该让特雷塞斯库出面。出于这个原因,阿方索在28日上午拜会了特雷塞斯库,想摸清海军参谋长的想法,顺带鼓动特雷塞斯库向裴承毅发难。正是这次秘密会晤,让阿方索改变了想法,因为特雷塞斯库并未像他预料的那么冲动,甚至没有把船队全军覆没放在心里。
特雷塞斯库的态度让阿方索谨慎了许多。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特雷塞斯库不是不在乎船队,而是不想替阿方索出头,成为阿方索手里的愧儡,但是阿方索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可能,即特雷塞斯库已经与裴承毅达成了秘密协议。
返回空军司令部,阿方索就收到消息,得知总统与裴承毅面谈了一个多小时。
这些迹象让阿方索相信,牺牲船队不但是裴承毅计划的一部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总统与海军参谋长都没有向裴承毅发难,与船队没有多大关系的空军参谋长没有理由积极出头。
出于这种考虑,阿方索决定“顺应大局”。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需要阿根廷空军的岸基反潜巡逻机的时候,阿方索不但没有为难龙宏恩,反而表现得非常积极。
事实上,裴承毅确实没有打算用反潜巡逻机对付英国潜艇。
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裴承毅考虑过用运输船队做饵,动用阿根廷海空军的反潜力量围歼皇家海军的攻击潜艇。与华剑锋商量后,裴承毅听取了海军中将的建议,放弃了围歼皇家海军潜艇的想法。
战后有人针对当时的情况做过推演,结果与华剑锋的判断一样,即便出动阿根廷海空军的所有反潜力量,在保护运输船队的行动中与皇家海军的潜艇决战,并且依靠已经到达南大西洋战区的“蝠鲼”号攻击潜艇,在战斗中击沉数艘英国潜艇,阿根廷海军也要为此付出惨重的损失,至少要牺牲4艘电动潜艇。阿根廷海军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4艘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