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什么理由在这个时候对付印度?”
布鲁德林皱赶了眉头,韦斯特伍德也皱起了眉头。
“局势确实很紧张,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多半只是做做样子。”杜奇威振振有词,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日本战争证明,王元庆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领导人,不管对付日本还是对付印度,王元庆不会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当初,为了给日本战争制造充足的理由,王元庆煞费苦心部署数年之久,最终诱使日本做出致命的错误决策。迄今为止,印度并未在战略决策上犯错,没有给中国留下开战的把柄,虽然中国主动退出莫斯科谈判,制造出战争气氛,但是中国有理由因此向印度开战吗?谈判存在分歧很正常,如果没有分歧,需要进行谈判吗?换个角度看,如果中国以印度不肯在藏南问题上做出答复为由,对印度发动战争,必然遭到全世界的指责。”
“以中国的实力,恐怕不会顾虑其他国家。”内维德嘀咕了一句。
“中国确实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按照我的估计,如果仅仅攻占藏南地区,中国最多只需要出动1个空降军,即便要在西部战场上支援巴基斯坦,也只需要出动2个空降军。”杜奇威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可是印度不是日本,现在也不是四年前。印度参加‘全面核裁军’谈判,并且表现积极。印度主动与中国进行边境争议谈判,没有主动退出谈判。中国发动战争,除了我们会采取行动之外,俄罗斯、欧盟都会采取行动。一亿四千万日本人足以唤醒全世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会有任何国家准许中国在拥有十七亿人口的印度制造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中国会有所顾虑,可是不见的会放弃战争。”布鲁德林表达了观点。
“这得看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为了收复藏南地区,恐怕战争在所难免。”杜奇威看了布鲁德林一眼,说道,“如果中国的野心更大,除了收复藏南地区,还打算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彻底消除来自印度的威胁,那么中国就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韦斯特伍德朝杜奇威看了一眼。
“在中国眼中,印度与日本是一路货色,准确的说,印度据有与日本一样的威胁。”杜奇威知道总统想问什么。“打垮日本之后,中国至少在三十年之内不需要考虑来自日本的威胁,如果能够打垮印度,中国就能消除身边的所有隐患,毫无顾虑的与我们展开竞争。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不肯放弃遏制中国的企图,不肯停止钳制中国的行动,中国就会想方设法消除周边威胁,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安全。换个角度看,如果加拿大或者墨西哥与中国达成同盟关系,我们会容忍吗?别说加拿大与墨西哥,哪怕是加勒比海的某个岛国,比如古巴投入中国怀抱,我们都会立即采取行动。我们会这么做,中国也会这么做。中国已经拥有与我们直接对抗的强大实力,缺少的,只是一个更加稳定的周边环境。藏南问题只是中印矛盾浮在水面上的部分,从根本上讲,中国与印度的矛盾是大国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大国与具有大国野心的国家之间的矛盾。中国要想超越我们,必须建立起从东北亚到南亚、甚至到中东的战略防御圈,为此中国已经在半岛战争中干掉了韩国、在日本战争中打垮了日本、在东南亚战争中驯服了东南亚诸国,在第四次印巴战争后拉拢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借助伊朗战争拉拢了伊朗与叙利亚,通过,技术换产品框架协议,拉拢了更多的国家,整个战略防御圈中,只剩下最后一个空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击败印度,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级大国,才能挥师远征,把触手伸到世界各个角落,给我们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没人反对杜奇威的观点,因为这是事实。
“数十年来,中国的领导人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从未停下过脚步。”杜奇威长出口气,说道,“事实证明,王元庆不但有能力,还有野心。日本战争爆发之前,谁也不相信王元庆会将一个拥有一亿四千万人口的国家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王元庆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虽然半岛战争时,王元庆只是国家副元首,但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对半岛战争的最终结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时任中国元首的赵润东。面对更加复杂的印度问题,王元庆会改变其根本策略吗?”
“果真如此的话,王云庆就太可怕了。”内维德吞了口唾沫,“如果他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让拥有十七亿人口的印度……不但其他国家无法容忍,恐怕连中国的民众都无法容忍。”
韦斯特伍德冷冷一笑,没有把内维德的话当回事。
“对付印度的办法有很多,不一定要照搬日本模式,毕竟印度的人口太多了。”
“将军,你认为……”
“不管采用何种办法,中国的准备都不充分。”杜奇威回答得非常爽快,“印度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几倍,国土面积也是日本的十几倍。更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接壤,就算翻越喜马拉雅山的难度不比横渡东海的难度低,甚至更加困难,中国也必须考虑印度周边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巴基斯坦的利益。如果战争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首先遭殃的就是巴基斯坦等印度周边国家。别说十七亿印度人涌入巴基斯坦,就算有一亿印度人涌入巴基斯坦,也会使巴基斯坦政权垮台。打垮印度,失去巴基斯坦,中国不但无法获得好处,反而会付出极为高昂的政治代价,王元庆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决策。”
“但是战争肯定会爆发,只是迟早的事情。”
“对,战争肯定会爆发。”杜奇威朝总统点了点头,说道,“2035年之前、最迟2040年之前,中国就会发动战争。现阶段,王元庆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政治改革顺利进行,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虽然我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社会学者,但是我认为,王元庆推行的政治改革的重大意义丝毫不亚于纪佑国推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如果说‘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腾飞的动力,那么政治改革就是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舵。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政治改革的重要性甚至在‘产业结构调整’之上。王元庆将政治改革放在日本战争后期展开,其意图也非常明显,因此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不想在这个时候与印度爆发战争,更不想因此对政治改革造成影响。”
“可是,战争肯定会爆发,我们该怎么做?”
看了眼国务卿,杜奇威没有急着开口。
“只要战争不能避免,我们就得提前做好准备。”
总统开口后,杜奇威才说道:“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除了继续以‘技术换产品’帮助印度摆脱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帮助印度建立起一支足以让中国有所畏惧的军事力量。不但要为印度提供更多的武器装备,还要帮助印度建立起现代军事体制,完善印度的军事结构,增强印度军队的总体作战能力。”
“如此说来,我们要迎难而上?”
杜奇威点了点头,说道:“肯定有风险,但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当然,我的分析不见得绝对准确,应该走一步看一步,从中国的反应判断中国的意图。只要确定中国没有立即发动战争的意图,就应该加强对印援助。”
韦斯特伍德点了点头,朝布鲁德林看了过去。
“将军,我需要一份对印军事援助详细计划,以便安排相关工作。”
“没问题,我马上准备。”杜奇威非常知趣,起身说道,“我会尽快拟定相继计划,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离开橱圆形书房的时候,杜奇威知道,总统对他隐瞒了很多事情。
第17章 殊途同归
让内维德去关上房门,韦斯特伍德朝一直没有开口的汤马驷看了过去。
“杜奇威很精明,对局势把握的非常准确。”
韦斯特伍德笑了笑,没有理会汤马驷这番话。不让杜奇威参与秘密行动,不是韦斯特伍德不信任杜奇威,而是杜奇威是一名刚正不阿的军人,过于正直,不见得会支持总统制订的秘密战略,也就不会在决策中产生积极作用。
“与杜奇威分析的一样,我们有足够的情报证明,中国没有动武的打算。”汤马驷没再耽搁总统的宝贵时间,说道,“与南亚的紧张局努相比,中国的国内情况更值得关注。就在今天,北京召开了两次高层会议,几乎所有国家重要领导人与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领导人都去了北京。结合‘华夏’号航母半途转向前往印度洋一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元庆已经有所察觉。”
“你是说,CIA的行动败露了?”
汤马驷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算不上完全败露,但是肯定走漏了消息。前面的分析只是我的猜测,还未得到证实。”
“既然没有得到证实……”
内维德把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因为韦斯特伍德明显不想让人打断汤马驷的话。
“最近这几天,我一直在分析之前获得的资料,特别是王元庆的个人资料。”汤马驷拿出了香烟,看了总统一眼,点上烟,说道,“不得不承认,王元庆是个厉害角色,不管对外还是对内,王元庆都表现得非常强硬。在没有得到足够情报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推断。以王元庆的性格,如果他知道有人在密谋发动政变,肯定会采取主动,毫不迟疑的干掉所有妄图对付他的异己份子。以中国的国情,只要王元庆想做,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他。”
“你是说……”布鲁德林皱起了眉头。
“也许,我们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汤马驷苦笑了一下,说道,“王元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或许他根本不知道,或许有所顾虑,或许为了别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元庆很有可能不知情,或者没有掌握全部情况。果真如此的话,南亚动荡局势就与中国的国内情况完全无关,只是巧合。”
“巧合?”韦斯特伍德露出了更加猜疑的神色。
“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巧合。”汤马驷抽了两口烟,说道,“换个角度,如果王元庆知道了我们正在策划的秘密行动,他会在这个时候制造南亚危机吗?杜奇威说得很有道理,王元庆的首要目的是确保政治改革顺利进行,而不是在对外扩张上建功立业。如果王元庆主动制造南亚危机,不正好中了我们的下怀吗?王元庆如此精明,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也就不大可能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元庆不知情。”
“既然如此,王元庆为什么要制造南亚冲突?”
“很简单,王元庆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推动政治改革。”
布鲁德林的眉头跳了几下,朝总统看了过去。
韦斯特伍德沉思一阵,说道:“能否说得更明确一点?”
“看过王元庆个人资料的人都应该知道,与前任相比,王元庆的基础并不牢固。”汤马驷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的了解远超其他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也应该知道,不管在什么时期,中国的政治家都需要军人的支持。王元庆在日本战争后期发起政治改革,不是说王元庆在这个时候才想到政治改革,而是在这个时候才具备政治改革的基础。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军队的绝对支持是政治改革得已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事实证明,政治改革肯定遇到了来自军队的阻力,为了深化政治改革,王元庆不但需要军队的全力支持,还要想方设法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消除最大的阻力与最大的潜在危险。能够达到目的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场战争。日本战争,让王元庆的军事威望超越了赵润东,成为中国军人的‘精神领袖’。只要再次击败印度,王元庆在军队内的威望将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甚至有可能超越当年的纪佑国。更重要的是,通过战争调整军队结构,特别是人事安排,能够不动神色的除掉军队内的异己份子,而不产生过于严重的影响。”
韦斯特伍德与布鲁德林点了点头,认同了汤马驷的分析。
“可是……”内维德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样的话,不是正好与杜奇威部长的分析完全相反了吗?”
“杜奇威将军不知道实情,自然不可能做出准确判断。”汤马驷微微一笑,并没把内维德的话当回事。“发动战争,中国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至少在军事问题上,杜奇威将军的分析非常有道理,中国不可能像对付日本那样对付印度,更不可能拿十七亿印度人的生死存亡开玩笑。问题是,王元庆不见得要彻底打垮印度,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推动改革,也就没有必要使战争规模扩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