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跑了很久,我不时去摸他的手,越来越冷。
等马蹄太急,被一块石头绊倒,两人都摔了下来,滚了一身雪泥,我并大碍,急忙去看他,他双眼紧闭,再探鼻息,已然没了呼吸。
第七十一章 终逝
更新时间2012…2…12 6:06:53 字数:2162
我裹紧了他身上的狐裘大氅,却发现他已经凉透了,又用力搓着他的手,最后已经泪眼模糊,一边擦眼泪一边觉得怎么擦都擦不净,泪珠断了线似的落在他的掌心,他身子变得僵硬越发沉重,我实在抱不动,让他滑进了雪里。
那一瞬间,仿佛天塌地陷,时光开始飞速流转,从第一次遇他,樱花树下他张开双臂,笑着说要接住我,一直重复着我们在一起的画面,他那时那样年轻,不过二十年纪,英俊美好。不管笑着也好哭着也罢,他从前都是那般生龙活虎。
我跪在雪地里抱着他的头,双唇颤抖着,快要说不出半句话,老天呀,你为什么带走的不是我?
“起来啊,小白,我们已经到了,已经到了,是宁国的国土,你感受到了吗?这是你的国家,是你的宁国啊。”
“你快醒来,你的子民还需要你,我也需要你,小白,求你别闭着眼不说话。”
“我不生气了,真的不生气了,不吵闹,以后什么都听你的,你早起为你绾发,下朝归来我便替你更衣,我们还要出宫去游遍宁国山川美景,要看着儿子长大成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君王,到时候你便退位,你说好要和我一起出宫做平凡夫妻的,小白,我们回家,我去把光曜接到身边,我和你一起教他读书教他下棋,好不好?”
“小白,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的夫君,夫君!”
然而他再也睁不开眼,身躯已冷,魂已随北风散去,空留我在人世寂寞悔恨。
后面众多侍卫追上来,见我怀中搂着已断气的皇帝,全都跪倒在地。过了很久,我开始移动身子,有人上前来将我扶住,又来三两个连忙将小白的身子放到一人背上,那人背好小白开始跑起来,我惊道:“你们要干什么?要干什么,不要带走他。”
两个侍卫拦着我:“娘娘节哀,皇上已经薨了。”
我怒道:“什么薨了?他说累要睡会,你们莫非是要绑架一国之君不成?”
侍卫道:“娘娘,臣是让皇上回营里歇息,娘娘莫急。”
我已失心,只道“好好,你们轻点,莫要跑得太快,颠醒了他。”
侍卫应声,扶着我一同走,才走出两步,前边侍卫脚程奇快,已不见了身影,我突然醒悟,大叫一声,两个扶着我的侍卫被我甩开臂膀,我向那人影消失的方向跑去,怎么追都追不上,便去问那侍卫:“小白是不是死了?”
那侍卫似不忍,流下一行泪来:“娘娘,没,皇上睡着了。”
我大叫:“你骗我,我刚才摸他的身子,都已经凉了,你快说,你们把他带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是宁国的方向,他不想葬在别处,他不想啊。”
那侍卫劝慰:“娘娘,咱们先回营地,那里有主事的大臣。”
我还欲纠缠,被他一掌击晕。
然后便是大病一场,醒时已到宁国,随军大臣秘不发丧,等到进了宁安,进了那座城墙,方才昭告天下,天子驾崩,新帝登基。
我本想随他一起去,短剑在手,却有掌事太监领了遗旨而来,这是道密旨,若我回宫便存在,若我没回宫,便封在乾清宫的殿匾后,永世不见天日。
内容便是封我为后,若太子曜登基,便册为太后,尊世贤圣明皇太后。原来小白什么后路都想到了,要是我随天一走,那这道圣旨就废掉,若我回来,我就能成一国皇后,只是我与他都没想到,我还未做他的皇后一日,便成了太后。
我丢了袖中短剑,不能死,若我死了,我们的曜儿该怎么办,他才三岁,还混不知事,小白,你在黄泉路上慢慢走,等曜儿长成,我便随你一起去过那奈何桥,相约下世情缘。
舜运六年十一月一日,洪晨帝薨,他在位六年间,前三年在消除朝堂异己,已经耗去大半心血,后三年强兵壮国,忧心积虑,最后患上顽疾,先帝薨在回宫之路,为求仙试药身亡。他虽征战凯旋而归,却也是命丧半路,并不是在乾清宫寿终正寝。我越想,越发可怜他一生坎坷,只悔后三年为何要与他赌气,两人三年未曾说过一句话,如今想说时,他已经不在人世。
十一月二十日,国丧后,宫中上下开始准备新帝登基大典。
晚间,我去看了光曜,见我进了殿,他小脸上泪痕斑斑,指着我说道:“你把我的父皇还给我,坏女人,把我的父皇还给我。”
我六神无主,多想当时给他找一个父皇还给他,可是我也不知道他的父皇到底去了哪里,身已随了黄土,魂已散。
光曜上前死劲捶打着我,一边宫女要来护着我,被我挡开,付秋月跑过来扯开他:“太子,父皇在乾清宫睡觉,明天醒了就来看你好不好?”
他哽咽着说道:“母妃你骗我,嬷嬷说父皇再也醒不来了,是这个女人让父皇醒不来的,父皇睡在大盒子里不说话,好可怕,母妃,曜儿没有父皇了,怎么办?”
付秋月放开他的身子,怒道:“云嬷嬷!”
只见一个老嬷嬷立马跪了下去,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喊着娘娘饶命,付秋月却转头问我:“锦妃?你看这,是我的错,自己宫里的人,你别听信了这老奴才的话伤心才是。”
我正襟,走到那转过身对我求饶的云嬷嬷面前,先是打了她一巴掌:“哀家有何理由容你这样无中生有的奴才。”我反手又是一巴掌,说道:“挑唆哀家与皇上母子关系,来人,拖出去杖刑,断气为止。”
再去看光曜,缩在付秋月的怀里,眼里闪着泪光,看我的眼神,似乎又多了一层害怕。
这是我主宰宁国,第一次杀人,虽然以后会杀掉更多。这不过是个开始,还远没有结束。
我对付秋月笑道:“贵妃,不要再喊曜儿太子了,他是皇上,明日就让他搬去乾清宫住吧。”
转身出殿,殿外雪越下越大,淹过了脚踝,寸步难行,前方路难,我拒绝坐上步辇,一步一步行着,最后扑倒在朝阳殿殿外。
宫人欲上前搀扶,我不准他们靠近,吩咐道:“朝阳殿物件保持原样,今日起入住慈宁宫,命人出宫,去请玉文章玉大人进宫。”
宫人领了命远去,笑着爬起身,带着一行人又折返,去慈宁宫。
只是老天,脚下这路,真的太长了。
第七十二章 半世繁华(完)
更新时间2012…2…13 23:30:42 字数:3080
宁国舜运六年,先是御史中丞玉文章,当朝颁布了洪晨帝遗照,立我为皇后圣旨,第二道圣旨,是朝中大臣商议,太子顺应天命登基,立为新皇,改号为宣,称光宣皇帝,接着,便是光宣皇帝尊我为太后的圣旨,三岁的光曜坐在天子宝座上,眼睛看着殿上跪了一地的大臣们,神情害怕,待大臣第一次鞠躬、三拜后,还远没有结束,礼赞的尖锐之声又响起:“奏乐。”光曜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舜运七年一月。
“玲珑,最近想到你时常所说的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遇你之前,觉得世间种种爱恨情仇,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罢了。若非你脾气这样大,让我有了杀杀你威风的想法,又觉得自己宠你太甚,竟让你随随便便就对我说出‘滚’这一字。我虽伤心,可实实在在是痛,久久不能释怀,只问你,现在可还气?”
“秋风渐凉,快入冬了,你可还好?”
“文婵父亲已贬去了易州,我欲封曜儿为太子,等过几年,叫太子再将文将军召回吧,他是肱骨之臣,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
“今日做了噩梦,可惜你不在身边。”
“回澜滑石醒波泽,散雨冲枝渡溯河。卦问何时卿重返,裳肴暖饱罪悔歌。一年了,你已整整一年未和我说半句话。”
……
“路过望月亭,见你坐在亭中看书,可是看的我赠你的书?”
“玲珑,你竟无半点知觉么?我所言所想,你竟看不见。”
一张有一张,从锦衣华服的圣明太后手上滑下去,今日宫女来报,她吩咐(炫书:。。)整 理好的书籍里翻出了一些信件,众宫女不敢动太后所住过宫殿里的东西,信件翻出来用箱子装着,竟装了厚厚一叠,全是三年里,皇帝求他的锦妃原谅他的书信。
舜运七年,皇帝奉太后懿旨,接回被贬的文将军,**中被小白贬为月妃的文婵被册封月太妃,付秋月为奉豫皇太后,主玉心宫,颐养天年。文婵趁宫人不备,领了旨后当夜悬梁自尽。
舜运十一年。“安儿,可记得我和说过,你有个姐姐叫萧月儿?”
“记得记得,是有姐姐消息了吗?”
“不,并没有,哀家已经着手去查找,萧氏的子孙,不可流落在外。”
舜运十三年。两名女子并排立于渠江亭中,渠江亭乃当代一位大书法家所提字,这里并非属于文人圣地,而是烟花柳巷尽头,一个可望见远处小江的观景台。
有一女子布衣荆钗,额迹高,面无粉黛之色,但眉眼之间仿佛凝聚着一股男人才有的英气,这是长经世面的女人才有的气魄,竟像能压倒所有反抗,征令天下。旁边那位表情云淡风轻,厚厚脂粉的脸上却嵌着一双空洞无神的眼,毫无光彩的呆看着前方。“回去?呵,那深宫冷院不是我的家,我回去干什么?长明死了,生无可恋啊,生无可恋!”说完,她转身离开渠江亭,行路身姿摇曳,一缕薄纱从左肩滑下,香肩半露。“哈哈哈……”她媚笑着,一步一步走向身前那堆红尘热闹中,谁能想到,夫君的遇害竟让堂堂一国郡主自暴自弃,沦为烟花女子。
舜运一十八年。“母后,儿臣已经十五加冠,镇国的虎符可否交给儿臣了?”皇帝讨好着。她认真看着一本书,头也不抬:“不行。”“母后,勤公公都说自古皇帝十五便能自己掌权做主了。”他有点生气。她终于舍得把头抬起来:“你怎么总是听从太监宫女们的话,到底你是皇帝还是他们是?当初你听信云嬷嬷的话挑拨我母子关系,哀家就该重新给你换一批伺候的人。”
“母后,你还是对儿臣小时候的事耿耿于怀么?儿臣长大了,已经明白事理了,你自己去看看,我身边的人个个都听你的,哪有一个听朕的?”皇帝气走。
太后放书在桌前,叹道:“曜儿,你才十五啊!”
舜运二十年。年仅三十三岁的太子太傅、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玉文章又多了个官职:易宁新政内阁首辅,领文武百官实施宁国新政,改年号“易宁”,近四十岁的世贤圣明皇太后垂帘听政。玉文章颁布了新政要义,百官齐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户部尚书刘桥出了聚英殿,抱着朝笏一个劲摇头,身边人问其原因。他道:“易宁易宁,易换宁国,这不是改朝换代的征兆么?”说完又叹了下气,对身边侍郎官小声交耳:“太后千岁?哼,我看等不了多久,这天就要变了。唉,这世上哪有女人参合朝政的?”
不久,户部尚书刘桥因在家中招妓淫秽官誉之事被贬凉城,永不得回宁安,而顶替他尚书位置的是那日与他交头接耳的小侍郎。
易宁二年,皇帝与男子在龙床厮混被太后当场抓住。不出几日,皇帝用砚台砸伤皇后王氏额头,由于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导致死亡。又一日,皇帝在庙堂之上突然疯病大作,怒骂文武百官,撕扯身上龙袍,送至乾清宫,半路不治身亡。后查出,乃是食用过多回春壮阳药所致,给其药者,乃另一个被藏在宫中的男伶。
皇家颜面丢尽,圣明皇太后伤心痛哭数日后,下了懿旨废除这位皇帝,不得葬在皇陵,另寻了陵墓安葬。
后一岁皇子紫登基,不幸夭折。翌年,易宁年号改为安宁,二十四岁的萧安因萧光曜再无子嗣,萧氏只剩他一人血脉,不得不登上皇位,史称万安帝,在位五年,无一子,第三年竟和洪晨帝萧白夜一样患上痨病,不出两年,无药可救而亡。
宁国再无一人可做皇帝,四十五岁的圣明皇太后早已是孝圣太皇太后,一边随大臣之意,寻大德帝的弟弟,也就是萧白夜皇叔的一个孩子前来继承皇位,不了,太皇太后竟然半点不着急此事,整日和大臣们商讨着边关国防,又过了数日,操练起兵马,竟是要亲自带着军队上战场,与金国号称不死战神的鄂尔多将军联手,攻打越国。
安宁五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领着军队凯旋而归。这一年都城宁安改为“隆京”,为庆祝宁国城池又增加百座。
安宁五年十二月新皇登基,皇帝御花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