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抗日Ⅱ- 第4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加诺倚助左翼,苏哈托不清洗掉他的党羽,如何能将“独立之父”软禁起来,又如何能取而代之,爬上权力的顶峰。

印尼政变对于南洋联邦的影响是有利的,通过揭露大屠杀的暴行,有助于加强国民对于南洋联邦的认同和归属感,谁还敢脱南入印,势必会引起民众的反对浪潮。尽管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但黄历却不得不防。而且,黄历利用这次机会,迫使美国答应他的条件,还迫使印尼做出了很多让步,放弃在巽它海峡的巡逻,使南洋联邦在实际上获得了巽它海峡的完全控制权。

经过几次磋商,美国作出了退让,而黄历作出暂缓军事行动的表示后,美国立刻向印尼将领们传达讯息。这是“一个措辞严谨的口头讯息”,内容是向他们保证,在美国的斡旋下,南洋联邦不会乘人之危的,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要向各位保证,我们无意间接或直接干预印尼内政。其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我们的友好国家也都不会对印尼发动进攻。”

这项讯息大受印尼军方的欢迎,印尼国防部长的一名助理说:“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保证。如此一来当我们解决国内事务时,就不会腹背受敌。另外,我们也会遵守承诺,对华裔给予保护并尊重他们离开印尼的选择,绝不会发生激怒邻国的事情。”

在印尼政变中,南洋联邦获得了外交上的成功。这在某一方面也证明了国际政治的潜规则就是利益加实力的政治规则,只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最适用于无政府状态中的国际政治。在国际政治中,保护利益的手段必须是军事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绝非经济依赖或道德说教或历史情感或法律法规,不然,贸易合同和资本投资往往遭遇政治风险迅速失效。

“在国际政治中,保护利益的手段必须是军事力量为主体的硬实力,绝非经济依赖或道德说教或历史情感或法律法规,不然,有再多的贸易合同和资本投资也会因为遭遇政治风险迅速失效。”黄历在对钟可萍和沈栋等下一代领导人的教导中一语中的,“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一个群狼政治的世界,不谙狼语的结局是可悲的。在利益面前,国家间条约都会成为一张废纸,何况口头的甜蜜承诺。”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种以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的政治规则,易于理解,富于高效率。”钟可萍亲手将冲好的咖啡送到黄历面前,她很喜欢做类似的事情,或许只是想偶尔展示一下小女人的温存。

黄历点头表示感谢,继续说道:“所以,千万别将这样的实用逻辑与仁义道德扯上关系,政治终究与积善行德、以德服人不是一码事,政治不能用高尚和道德进行定义。政治的目标永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任何时候都不应放松国家的军事能力建设,军队对此是举双手赞成的。”沈栋笑着说道:“就国家间政治而言,利益加保证利益的实力才是国际斗争的本质。对于我国整体实力的强大,我想在国内进行投资和贸易的商人是感触最深的。”

嗯,嗯,黄历连连点头,对自己的接班人能领会自己的精神感到异常欣慰,他们还没有领略到后世国际政治的残酷性和非道德性,如果相信了别的大国的安全承诺,放弃有关军事能力的建设,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后世某些国家就是犯下了这样的错误,自废武功,等到几年,十几年后便被西方国家逼到了穷途末路,连维护国家统一的权利都会被彻底剥夺。

“总统,我先走一步,去为来访的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安排军事表演。”沈栋起身告辞,却顺手抓起黄历面前的咖啡,一仰脖灌了进去,哈哈笑着冲钟可萍挤了挤眼睛,促狭地说道:“偏心眼,从来就没给我也冲杯咖啡,这下可占便宜了。”

“你这家伙,自己没长手嘛?”钟可萍嗔怪地白了他一眼,笑骂道:“等我当上总统,就让你当服务员,天天给我端茶倒水。”

“呵呵,愿意为您效劳,总统女士。”沈栋作了个鬼脸,转身走了出去。

第318章 地方渗透

蒸汽弹射器原理简单,但是造起来很难,主要技术难度就是活塞和滑道的连接,既要保证封闭严,还要保证反复使用时不被磨损,能耐高温高压的汽缸的制作技术也是美国独有技术之一,这些都是世界各国至今没有突破的技术难关。

显然,黄历的“死命令”无法起作用了,严格地说,是需要的时间可能会出乎意料的长。可惜,咱不是科学家穿来的,只能在某些别人没注意到的地方稍微点拔那么一下两下,涉及到真正的技术领域,就抓瞎了。

黄历拿着兵器集团的报告,苦笑着摇了摇头,虽然说造不如租、租不如买是错误的,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但现在,也只好从山姆大叔那里弄两套了。即使南洋联邦广招人才,又在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但在科技上追赶老美,可不是喊喊口号,咬咬牙便能成功的。据南洋联邦研究部门的乐观估计,十年之后,南洋联邦能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要在科技上总体超越美国,至少还需要三十年。

三十年哪,乐观的估计,我还能活着,也就是说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自己参与缔造的国家能成为世界第一。黄历自失地一笑,这是乐观的估计,那样不乐观呢,自己还死不瞑目了?美国又怎么样,不是照样有经济危机,照样有起起落落嘛,数据这些东西是死的,而情况却在不断发生变化。南洋联邦不能奢求在综合实力上超过美国,但在某些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足以令南洋联邦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而且,南洋联邦的产业调整在成功外交的帮助下,正在顺利进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或正在向亚共体成员国家转移,比如越南王国、巴基斯坦、柬埔寨、韩国、菲律宾等。留在国内的一部分是国家支柱型产业,一部分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且都大力加强自动化生产,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而产业的转型在减小了劳动力缺口的同时,黄历也希望能有一部分人将就业的目光转向正在开发的欠发达地区。

贫富分化,无论是从人群,还是从地域,都是产生不稳定因素的根源。整个婆罗洲由于起步早,又是华人数量最多的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的人群,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吃劳耐劳的精神,以及灵活的头脑,都要比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强,发展突飞猛进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苏门答腊各州紧随婆罗洲之后,二十年来随着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联邦政府的政策扶持,再加上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也令人瞩目。

也正是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后加入联邦的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新几内亚岛发展经济的困难。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经济越发达,吸引的人群和投资越多,形成了一个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

显然,这种局面对黄历倡导的共同发展、平衡经济,增强地区向心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虽然联邦政府大力发展棕榈产业,使后进地区与先进地区形成较紧密的联系,但要想达到黄历设想的目标,还需要时间,还需要相应的政策调控。

南洋联邦表面上的经济成绩或许掩盖了一些问题,但也只有少数内部高级人员知道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积重难返。而对这些落后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势必带来资金的极大投入,这也就是黄历不准备强行进攻印尼,取得一块不稳定的负担的原因所在。

而作为稳定地方的一个重要举措,即驻军役满后留在当地的政策已经摆在了黄历的案头。这个设想由来已久,但迟迟未付诸实施,直到现在,黄历才认为时机基本成熟,决定首先在新几亚各州进行试点。

要使役满的官兵留在当地生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相对来说,那里的生活条件当然不比婆罗洲优越,特别是一些官兵生长在坤甸、山口洋这样的繁华都市,恋家之情在所难免。为此,黄历也不能强制下令,而是采取了相对缓和的手段。

兵器集团、煤铁联盟、旅游公司、通信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响应号召,将新增设的企业和公司选在新几内亚岛各州,为退伍官兵及家属提供充裕的就业岗位;国防部也出台政策,对选择在新内亚岛安家的官兵提供优抚;联邦财政更为此拨出专款,建设一批住宅及配套设施;而作为扶持地方发展的配套举措,地方州政府为了得到资金和政策扶持,也对退伍官兵表示了欢迎,并在当地警察系统内划出了一定的名额以供就业。

多管齐下,再加上对自愿留在当地的官兵榜样的大力宣传,效果是很好的。根据统计,已经有百分之七十六的官兵决定在今年退役后留在当地。当地的条件虽然差些,但优惠政策是很让人心动的。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当地有大量的先期越南移民,那些漂亮、热情、温顺的越南姑娘对这些大兵平日里可没少施展魅力。相对于那些大城市的骄傲女生,娶到这样的老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诱惑。

这是黄历蓄谋已久的稳定地方的一个手段,要知道,那些退伍的官兵拿起枪就是合格的军人,即便退役参加工作,也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而他们渗入地方各部门,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假以时日,也会发挥相当大的影响。想想,几年或十几年之后,警察局长、地方议员、县长、公司老板……一批有影响力的华人将在地方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也就成为了联邦政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力量。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看穿这项政策的实质,但那又怎么样,黄历有着堂而皇之的理由。你们不是喊人才缺乏,劳动力缺乏,资金缺乏,政策缺乏嘛,这下联邦政府都给你们打包送来了,拒绝,嘿嘿,拿出个理由先。

第319章 来自北京的震动

印尼政变并不只是给了黄历谋利的机会,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亚洲,或者说东南亚的局势。在当时是没有人预计到会有如此大的影响的,美英正在为印尼军方“势如破竹”的清党行动而欢欣鼓舞,美国驻印尼大使甚至在一份报告中乐观地指出:“印尼共产党的政治势力已经溃不成军,短期内不可能恢复元气……共产党遭到大规模屠杀,已走上绝路。”

但来自北京的震动,却在印尼政变后猛烈起来,波及到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与外界观察家猜测得相反,当印度尼西亚党被镇压,数十万党员和左派分子被杀害时,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并不是过于悲痛,反而是很高兴,因为从他的“辨证观点”来看,这是件好事,这样一来,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只好“上山”搞武装斗争了。

60年代上半期,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利用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亲共立场,建立统一战线扩大势力,一度声势很大。而毛泽东对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迟迟不愿开展武装斗争便有不满,现在印尼共的失败,更加证明了苏修和平过渡与议会道路的破产。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只有坚定不移地把他的思想,即依靠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作为印度尼西亚革命的道路,才“一定能够夺得最后胜利”。

鉴于印尼共的教训,中国开始积极支持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国的共产党建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革命输出”成为了国家任务,中国开始四面出击!

正如黄历所分析的,“革命输出”本身并没有错,美国在这样做,苏联在这样做,甚至南洋联邦也在向亚共体成员国进行着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只不过一是要量力而行,在保证国家内部发展和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二是要区别对待,不要四面树敌,手段也要灵活。

然而,中国显然不是这样,不管是友好国家,还是不友好国家,一概进行“输出革命”。应该指出的是,在国际政治中一个政府出于政治、经济、民族、自然资源或者宗教等等的原因,支持他国的反政府武装力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无论在西方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中都不鲜见。

但中国的“输出革命”并非出于和具体的受援国家或政治势力有什么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而是为了推动所谓“世界革命”的高潮,彻底改变世界的政治现状,同时为国内不断激化的“继续革命”创造一个外部环境。显然,这种本应该立足于国家或政权利益而进行的对他国内政的干涉,由于目标过于庞大,目的过于虚幻,而对中国本来已经脆弱的外交关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让中国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九六五年八月,中国国防部部长林彪发表了关于《人民战争》的宣言,主张在第三世界煽动革命,包围世界的工业力量。概括而言,林彪的这篇文章有三个要点:一,世界革命形势已经成熟;二,亚非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